20日,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了解到,近年來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關注的遼西熱河生物群又有了新的重大發現,專家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同時證明了遼西地區在白堊紀早期可能與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氣候環境較為相似,屬於熱帶叢林性區域;同時也表明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這種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叢林中的蜥蜴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能在樹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飛行。此化石是蜥蜴長達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
這種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為趙氏翔龍(Xianglongzhaoi),以感謝瀋陽師範大學校長趙大宇教授對推動該校古生物研究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
據專家介紹,滑翔是一種非常經濟的運動方式,常常被認為是飛行的雛形。在脊椎動物當中,有許多類群演化出了滑翔能力,比如哺乳動物當中的鼯鼠和兩棲動物當中的一種樹蛙。這些滑翔動物的飛行器官形態多樣,比如飛蛙是用腳趾間擴大的蹼來滑翔,鼯鼠是用連接在前後肢之間的身體兩側皮膚擴展成翼狀的薄膜來在空中滑翔。發現於熱河生物群中的趙氏翔龍與生活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的飛蜥非常相似,其翼膜是由身體兩側加長的肋條支撐形成的。
有趣的是,這種結構在生活於兩億多年前北美和歐洲大地上的一類蜥蜴遠祖的身體上也出現過。在相隔如此久遠的不同類群中反覆出現同樣的飛行結構引起了學者的極大興趣。瀋陽師範大學的學者們將其稱之為一種非常奇異的趨同演化現象。趨同演化是指不同起源的生物為了適應相似的環境進化出相似的器官結構。這次趙氏翔龍的發現為研究這一現象提供了一個例證。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