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2021-01-15 地方記事本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後來儘管傷口癒合,但這隻未成年蜥蜴還是死亡了 ……

蜥蜴化石標本

2 月 28 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公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科學家們推測,這次骨折是致命傷,導致了蜥蜴的死亡。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古生物學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上。

1.2 億年前的蜥蜴,肉眼可見骨折現象

" 這次研究的蜥蜴化石,最初是在遼寧省建昌縣發現的,歸屬於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 1.2 億年。" 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邢立達說,這隻蜥蜴化石,從體態和骨骼來看,它還屬於未成年。它骨骼保存相對完整,有這一類群標誌性的強壯骨骼和短小四肢。" 它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這種骨折是肉眼可見的。"

邢立達說,他們通過觀察,發現蜥蜴左側腓骨近端有非常明顯的膨大。經過進一步顯微觀察,發現腓骨近端的內側和外側均有膨大,而遠端僅在內側有膨大現象,腓骨近端關節有結節,腓骨長度沒有縮短。受到膨大影響腓骨中間三分之二都是粗糙的,並伴有大量白點。" 這些粗糙部分是由骨骼表面的跨皮質血管導致的,白點則是填充的血管溝。綜合所有異常特點,表明該蜥蜴是在死亡前不久經歷了骨折並癒合的過程。" 邢立達說。

致命骨折導致死亡

邢立達領銜的科學家團隊是國際上少數系統研究古生物古病理學的團隊。他們發現過很多可以展示古病理證據,如:肩胛骨骨折的永川龍、祿豐龍肋骨病變和關節病、中國龍的牙槽封閉 …… 這些材料中有自身原因患病,也有因為打鬥患病,通過研究它們的患病原因和患病後的行為特徵,能為我們揭開了更加真實的古生物面貌和原始生境。

蜥蜴爭鬥

那麼,這隻蜥蜴是如何受傷骨折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它生前很大可能是因打鬥導致骨折。" 觀察化石標本左腿的其它骨骼,可以看到,明顯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證明這隻蜥蜴在受傷後,儘管可能很痛,但並沒有喪失活動能力。我們合理猜測,這隻小蜥蜴很有可能因為受傷影響了『生活質量』,這也導致了它的死亡。"

邢立達說,1.2 億年前,這隻蜥蜴和霸主恐龍生活在一起,想要活下來,要通過不斷的爭奪,而在爭奪過程中受傷難免。" 那時的遼西還是恐龍(包括原始鳥類)的領地,各種不同形態和食性的恐龍佔據了幾乎所有的高級生態位,很多小型恐龍也有很高效的捕食方式。在陸地上,除了恐龍,還有很多原始哺乳類與蜥蜴爭奪食物和領地。蜥蜴作為比較低級的消費者,面臨著來自多方的威脅,甚至是同類。"

邢立達說,這隻蜥蜴標本很好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殘酷,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 " 物競天擇 "。

相關焦點

  •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一種古蜥,屬於後來包括恐龍、翼龍和鱷魚在內的同一類群。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
  • 考古發現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將其射殺的竟是一顆子彈
    考古發現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 將其射殺的竟是一顆子彈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宇宙是最大生命體。是無限時空周而復始(薛宣林關於宇宙本質-第三宇宙觀)。同類外星人的我們-----人類來到地球應該僅僅8千多年時間。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地處廣西賀州市的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該保護區有野外生存的鱷蜥500隻左右,而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裡404隻。今年,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又新添了39隻珍貴的本土鱷蜥寶寶。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恐龍也許是統治這個星球超過1.6億年的最神奇的生物之一。這些兇猛的「 蜥蜴 」 從蜂鳥的大小到大型卡車和建築物的大小不等,曾經為統治地位而戰,但由於原因仍然未知而滅絕。 恐龍已經滅絕,但是由於它們的化石,有關恐龍的信息仍然很多。化石不易分解。因此,它們是有關史前星球生活的良好證據。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曼德爾按照蜥蜴身體各部分的比例代入禽龍化石,於是,復原出來的禽龍倒真的成為了一隻長達200英尺的「恐怖的蜥蜴」。它與今天的鬣蜥一樣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彎曲的四肢支撐著巨大的軀體(今天我們知道禽龍是直立行走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這隻禽龍的鼻尖上還錯誤地長著一個角(後來的研究證明那是禽龍的拇指爪)。
  • 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對2.1億年前板龍化石進行修復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修復一個2.1億年前的板龍化石。該恐龍骨骼化石由瑞士弗裡克恐龍博物館(Dinosaur Museum Frick)永久租借給,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對其進行修復組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對公眾展出。
  • 四川攀枝花發現2.1億年前怪獸足跡
    攀枝花發現的手獸足跡。   恐龍在大家的印象裡體型龐大,曾經是地球的霸主。而恐龍有天敵沒?這個問題現在有了部分答案—近日在金沙江畔,有一些奇怪的足跡被人發現。足跡距今約2.1億年,即三疊紀晚期。根據古生物學者研究後初步斷定,足跡的主人為「手獸」,屬於主龍假鱷類。這類怪獸體型超過5米,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被輕易「秒殺」,當做點心吃掉。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 2億年前的恐龍,為什麼頭部有一顆子彈?科學家說有三種可能
    這隻霸王龍是美國佛羅裡達半島的一個當地居民發現的。考古學家趕到現場後,花了大約好多天的時間,才把這一大堆的恐龍化石挖掘出來。當科學家在拼接這堆恐龍化石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具恐龍化石的頭骨上有一個直徑約2釐米的小洞。以他們多年的考古經驗,認為這個小洞的來源並不是那麼簡單。最後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之後,科研人員驚訝地發現這隻霸王龍來自2億年前。
  • 科普:史前巨螈——2億年前的頂級掠食者
    原標題:科普:史前巨螈——2億年前的頂級掠食者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 一隻蜥蜴模樣的大怪物襲來,體格有小轎車那麼大,扁平的腦袋有點像馬桶圈,嘴裡有幾百顆尖利的牙齒。這不是科幻電影或冒險遊戲,而是地球上真實出現過的生物。幸運的是我們不必跟它正面遭遇:它生活在2億多年前,現在早已滅絕。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
  • 科學家發現1.2億年前恐龍頭皮屑,意義十分重大
    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並不比了解自己更多。這種曾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物種,曾經是強大和力量的象徵,但卻因為某種原因,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人類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重塑恐龍當年的輝煌。最近,科學家又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恐龍脫落的頭皮屑,這為我們揭示了恐龍相當重要的生理機制,那就是蛻皮。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會蛻皮,掉毛或者換羽,這是新陳代謝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動物更好地應對外界的挑戰。對於爬行動物來說,蛻皮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機制,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推測恐龍也會蛻皮,但並不知道是通過哪種形式。而這次恐龍頭皮屑的發現,就為我們帶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迄今最大:這個1.65億年前的大金蛛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境內。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英國蘇格蘭女古生物學家海邊跑步被石頭絆倒 意外發現1.66億年前劍龍化石
    潘恰羅莉(左)無意中發現劍龍後腿化石(右)。絆倒潘恰羅莉的化石藏於巨石內。潘恰羅莉指化石主人是侏羅紀時代的劍龍(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英國蘇格蘭一名女古生物學家早前在埃格島海邊跑步時,被一塊石頭絆倒,詎料該塊「絆腳石」內竟然埋藏了一塊1.66億年前的劍龍後腿化石,是埃格島200年來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可謂萬中無一的幸運。
  •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Patel翻譯 SME科技故事恐龍不怎麼注意個人衛生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實際上不管是哪一種恐龍在現實中都可能非常噁心。它們的頭皮屑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化石。這項發現不僅成為了一個調侃海飛絲的新梗,也的確解釋了恐龍脫皮的通用原理。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一個新的大規模滅絕被發現,滅絕了2.33億年前的生命,導致恐龍的崛起。很多人都知曉,大約6600萬年前恐龍在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動蕩中迅速滅絕。但是看起來在恐龍出現之前的另一次滅絕為它們的長期統治獨佔鰲頭鋪平了道路。那一次滅絕發生在大約2.33億年前,而科學家直到現在才發現它。此次滅絕發生在所謂的卡尼安洪積期(CPE)期間。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菊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至晚白堊紀(約4億年前到約6500萬年前)菊石是推算巖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利用菊石,專家可以將地質年代劃分精確到50萬年。如果你認為地球的年齡為46億年,那麼50萬年就是非常短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