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

2021-01-15 中原新聞網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地處廣西賀州市的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該保護區有野外生存的鱷蜥500隻左右,而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裡404隻。今年,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又新添了39隻珍貴的本土鱷蜥寶寶。

為什麼說鱷蜥是與恐龍同時代、有著古老血統的爬行動物?6500萬年前,恐龍在白堊紀晚期滅絕,但是鱷蜥卻生存了下來,它究竟是如何成功抵禦住恐龍都無法抵禦的滅絕命運的?其中的秘密不僅科學家認為值得深入探索,普羅大眾也難以遏制對它的這份好奇。

古老血統可用來研究爬行動物的起源和演化

鱷蜥因頭部和體型與蜥蜴相似,而從頸部以下身體部位,尤其是側扁的尾部,與鱷魚酷似,故得此名。

在民間,老百姓稱它為雷公蛇、大睡蛇、落水狗,因其立春之後雷雨天生產、見人就跳進水裡以及生活習性喜靜不喜動得名。

1928年至1929年間,中山大學生物系考察隊前往廣西大瑤山,在今廣西金秀縣羅香鄉瓊武村採得28條似蜥蜴又似鱷魚的爬行動物,被德國專家命名為鱷蜥,由於鱷蜥發現於廣西瑤山,故在中國多以瑤山鱷蜥相稱。

科學家們認為,鱷蜥身上所保留的古老血統,對於研究爬行動物的起源、演變進化和分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

鱷蜥屬鱷蜥科鱷蜥屬,為單型科單型屬物種。「也就是說鱷蜥科只有鱷蜥這一個物種,這可能是長期進化過程中,這個屬只有它這一個種存活下來了,儘管化石研究表明它曾經有一個近緣種。」長期從事兩棲爬行動物生態學及保護生物學研究的廣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武正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武正軍認為,從系統發育關係來說,由於鱷蜥保留了一些較原始的特徵,所以蜥蜴類的進化以及系統發育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作為爬行生物中古老的物種之一,鱷蜥身上至今仍具有某些遠古爬行生物的特徵。「從微觀層面看,科學家將鱷蜥與蜥蜴目其它種類比較後發現,鱷蜥的核仁組織區(NORs)無活性或活性弱,說明其在蜥蜴目中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狀態。從形態方面看,鱷蜥的骨骼具備非常原始的特點,鱷蜥具有淚骨、上顳骨及板骨;具有松果孔;翼骨具齒;下頜由6枚分離的骨塊組成;第三頸椎具肋骨;間椎體見於第1頸椎與第2頸椎間的三角骨,尾椎有人字骨;鎖間骨具有長的正中骨幹;頭體背麵皮膚均有真皮骨板;上顳骨完整,上顳弓及眶後弓完整;前頜骨有成對顎突及切齒突;古顎型;下頜麥可氏骨溝未完全封閉;人字骨不與椎體癒合;鎖間骨十字形;尾椎自截。」武正軍說。

武正軍表示,以上特徵都反映出鱷蜥在進化上的保守性及原始性,證明鱷蜥是一種古老而又原始的蜥蜴。

從恐龍大滅絕時代倖存下來的秘籍還不知道

作為第四冰川紀末期殘留在中國華南地區的古老爬行類動物,鱷蜥本身還有哪些有待研究的未解之謎?目前相關研究有了哪些進展?

「這些未解之謎包括鱷蜥能潛水很長時間,是什麼樣的機理能讓它耐受這種缺氧環境?鱷蜥是變溫動物,全球氣溫變暖對它的影響有多大?它能否適應這種變化?鱷蜥性別決定機制是什麼?目前,氣溫變化對它的影響已取得一些初步結果。」武正軍說。

6500萬年前,曾經統治地球的恐龍遭遇大滅絕。鱷蜥是和恐龍一個時代的,雖然恐龍被大自然淘汰了,可是鱷蜥卻依然存在著,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史前活化石。其中的原因在哪呢?

「關於它是如何抵禦滅絕命運的,目前我們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解釋。」武正軍說,通過對它的體溫調節能力、活動規律等的研究發現它有一些特性,推測可能與它能抵禦滅絕命運有關。「第一是它的體溫調節能力相對其它爬行動物要強一些,第二就是它活動少,俗稱大睡蛇,對食物和能量的需求較低。」

種群數量是動物生態學、行為生態學和資源管理學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對種群數量變化的掌握有助於有效、科學地評價瀕危物種的等級並制定保護措施,為相關種群資源管理部門制訂保護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近年來,賀州市和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加強瑤山鱷蜥保護,與廣西師範大學等科研機構開展相關合作,建立了瑤山鱷蜥救護繁育中心,在瑤山鱷蜥人工繁育與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截至目前,廣西其他分布區已很難在野外見到瑤山鱷蜥,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鱷蜥數量最多的分布區,並且在去年5月實施了鱷蜥的野外放歸,共放歸了15隻,這是全球首次科學性的放歸。(王鈺 程惠珍 劉昊)

相關焦點

  • 廣西賀州39條「熊貓級」寶寶出生,第四紀冰川後期殘留下來的原始...
    央廣網南寧6月30日消息(記者鄧君洋 通訊員李慧)記者從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今年3月至5月,大桂山保護區人工繁育出本土純種鱷蜥39條。近10多年來,大桂山保護區為加強瑤山鱷蜥保護,促進瑤山鱷蜥種群恢復,強化瑤山鱷蜥人工繁育,與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開展瑤山鱷蜥繁育合作,建立瑤山鱷蜥救護繁育中心。目前,鱷蜥池現存鱷蜥個體404條,其中北婁(本土純種)80條。瑤山鱷蜥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CITES附錄Ⅰ物種,俗稱大睡蛇、落水狗,在分類上為獨科獨屬獨種。
  • 超級貪睡的「迷你鱷魚」——瑤山鱷蜥
    瑤山鱷蜥這個名字看起來就很有特點,首次瑤山指的便是瑤山鱷蜥的分布地點,廣西大瑤山地區是首次發現瑤山鱷蜥的地方,也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瑤山鱷蜥的僅有分布地,但事實並非如此,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人們開始在廣西東部山地發現了瑤山鱷蜥,這也是人們第一次在廣西大瑤山以外的地方發現瑤山鱷蜥,等到21世紀時,人們又在廣東北部的韶關市一處保護區中發現了瑤山鱷蜥的身影,待到2008年時,人們又在廣東茂名地區發現了瑤山鱷蜥
  • 我國特有的蜥蜴,形似鱷魚,稀有程度不亞於穿山甲,遇到請保護
    瑤山鱷蜥是蜥蜴的一個品種,世界範圍內僅我國才有,是我國特有的蜥蜴物種,瑤山鱷蜥個頭雖然不算太大,但是它卻是最獨特的一種蜥蜴,它的外形和我們常見的蜥蜴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頭部似蜥蜴,身子圓柱形,尾巴修長,表面有鱗片狀突起,類似鱷魚尾,因此而被人們成為鱷蜥。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後來儘管傷口癒合,但這隻未成年蜥蜴還是死亡了 ……蜥蜴化石標本2 月 28 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公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
  • 廣西大瑤山現爬行界大熊貓,頭像蜥蜴尾似鱷,超貪睡一睡就是半年
    大瑤山的最深處,蒼翠蔥蘢,重巒疊嶂八月上旬,有驢友在穿越大瑤山的途中,發現一種神秘的爬行動物,做進一看,它的頭部和體形與以前書上看到的蜥蜴十分相像,頸部以下特別是那個尾巴,很像迷你版揚子鱷。隨行的嚮導走過來一看,說這叫木睡魚,近幾年來在大瑤山裡十分罕見。
  • 恐龍真的都滅絕了嗎?鱷魚、科莫多巨蜥和恐龍真沒一點關係?
    1、鱷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一種變溫、卵生的爬行動物,它是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也是活化石!鱷魚最早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曾經與恐龍並肩生存於地球之巔,但物是人非,恐龍不知何處去,鱷魚依舊笑春風!
  • 生命的誕生全靠運氣?恐龍曾雄霸地球2億年!
    實際上生命的產生和進化是非常緩慢和艱難的。不說別的,光宇宙和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都是以億年為單位計算的。根據大爆炸理論推測,宇宙形成於大約137億年前,太陽系則是在距今約46億年前的宇宙加速膨脹過程中誕生的。
  •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一種古蜥,屬於後來包括恐龍、翼龍和鱷魚在內的同一類群。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生命成長的核心是進化和演化,簡單的生命通過進化和演化可以成長為複雜的生命,而複雜的生命再經過進化演化,有希望成長為智慧生命。人類就是誕生於500萬年前的誕生生命,而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還出現過一個同樣非常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恐龍時代。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那個時候的恐龍數量眾多,遍布全球,可是後來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滅絕了恐龍。
  • 2.33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200萬年的大雨,恐龍因此成霸主
    在近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地質勘測和古生物學證據研究,最終確認在2.33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大滅絕之後,直接將恐龍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
  • 地球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是什麼樣子?
    恐龍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恐龍仍然在地球上稱霸,哺乳類雖然更有潛力,卻很難在恐龍的擠壓下進化得像今天這樣繁榮,那麼在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都沒有誕生的時候,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
  • 角鼻龍科代表恐龍,和幾個特色原始堅尾龍類恐龍
    它們的胃中有胃石,加上沒有牙齒,估計它們是草食性動物,使它們成為最早出現、最原始的草食性獸腳類恐龍。輕巧龍Elaphrosaurus,又名輕龍或伊拉夫羅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坦尚尼亞,約1億4500萬年前。是體型修長的恐龍,長頸可能是用作挖掘腐肉。輕巧龍約6.2米長,臀部高1.46米,重約210公斤。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恐龍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恐龍仍然在地球上稱霸,哺乳類雖然更有潛力,卻很難在恐龍的擠壓下進化得像今天這樣繁榮,那麼在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都沒有誕生的時候,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恐龍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恐龍仍然在地球上稱霸,哺乳類雖然更有潛力,卻很難在恐龍的擠壓下進化得像今天這樣繁榮,那麼在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都沒有誕生的時候,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
  • 韶關發現中國最珍貴的「活化石」――鱷蜥(圖)
    觀自然國寶鱷蜥現身圖片說明:「活化石」鱷蜥  本報訊華南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黎振昌、肖智等人,近日在韶關市曲江縣羅坑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時,發現了中國最珍貴「活化石」———鱷蜥。  這次調查由省林業勘測設計院組織。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生活在水下的盤足龍形象直到1904年,美國哥倫比亞博物館的裡格斯才提出,巨型恐龍具有類似大象的直立四肢和粗壯的腿,因此可能適宜陸生生活。達爾文的親密戰友,赫胥黎在一次品嘗火雞大餐過後,發現火雞骨架極似恐龍化石骨架,於是提出了恐龍起源假說。但是這一假說很快湮沒無聲,因為在1926年,丹麥學者赫爾曼出版了他的經典著作《鳥的起源》,相信鳥類起源於槽齒類爬行動物,一時成為不刊之論。但是,90年代在遼西發現的化石徹底顛覆了「槽齒類起源說」。
  • 科學家完整還原一生活在2.33億年前的恐龍大腦 比一顆...
    據英國《都市報》11月3日報導,近日,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恐龍大腦被科學家們成功還原。它比一顆豌豆還輕,屬於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當這隻猛獸被發現時,它的頭部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為精確重建其大腦提供了便利條件。
  • 最早母愛化石證據:3億年前災難突降 蜥蜴媽媽用尾巴保護孩子
    最早母愛化石證據:3億年前災難突降 蜥蜴媽媽用尾巴保護孩子  olivia chan • 2019-12-27 14:09:52 來源:前瞻網 E1168G0
  • 2.5億年前行星撞擊導致恐龍誕生(圖)
    據英國《泰晤士報》6月3日報導,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使恐龍滅絕,現在有新的證據表明,一塊更大的隕石從太空撞向地球導致了恐龍的誕生。  科學家在南極洲的冰地探明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並認定它促成了恐龍的演變。  據認為,這個直徑300英裡(約合480公裡)的大坑是由一個跟倫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時間可追溯到2.5億年前,那時地球上的生物大批滅絕,最早的恐龍則應運而生。那次撞擊的強大力量大概也導致了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最終澳大利亞向北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