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發現中國最珍貴的「活化石」――鱷蜥(圖)

2020-12-05 搜狐網
  觀自然國寶鱷蜥現身

圖片說明:「活化石」鱷蜥

  本報訊華南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黎振昌、肖智等人,近日在韶關市曲江縣羅坑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時,發現了中國最珍貴「活化石」———鱷蜥。

  這次調查由省林業勘測設計院組織。

  黎教授等人在羅坑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鱷蜥共5隻,最大的體長37.1釐米,胸圍12釐米,體重350克,雌性。其餘4隻體長23釐米至35釐米不等。

  據黎教授稱,鱷蜥是古老爬行動物的後裔,它的相貌雖然經歷了幾百萬年仍沒有多大的改變,故有「活化石」之稱。鱷蜥屬古脊爬行動物,單科、單屬,是中國的特有種,其數量稀少。據資料記載,我國僅存3000條左右,屬特別珍貴的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

  我國目前僅在廣西的大瑤山有鱷蜥生長,故又稱為「瑤山鱷蜥」。此次發現的鱷蜥,與瑤山鱷蜥是否同屬一個種,有待進一步鑑定。(周繼龍李小臻陳潤蓮)

相關焦點

  • 超級貪睡的「迷你鱷魚」——瑤山鱷蜥
    中國的動物種類尤為豐富,本地特產的珍貴物種也十分之多,動物資源具有的經濟價值或學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國現今也非常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重視保護瀕危物種,設立保護區、建立瀕危動物拯救中心、增加宣傳等多種措施,希望能維持我國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以及穩性。
  •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地處廣西賀州市的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該保護區有野外生存的鱷蜥500隻左右,而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裡404隻。今年,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又新添了39隻珍貴的本土鱷蜥寶寶。
  • 全球最珍貴的樹,被譽為世界罕見的活化石,就在中國境內
    世界上的樹有成千上萬種,其中有最高的、最矮的、最堅硬的、最脆弱的與最常見的樹,當然還少不了最珍貴的樹啦!而只有稀有少見和價值高才值得「珍貴」二字,而最珍貴那就更是罕見了。那你知道世界上最珍貴的樹叫什麼、在哪裡嗎?
  • 鱷蜥: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
    我國成立了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鱷蜥保護和繁育放歸。鱷蜥母子鱷蜥體長一般不超過40釐米,尾長超過體長一半。鱷蜥的身體和腦袋像蜥蜴,尾巴卻與鱷魚相似,因而被稱為鱷蜥。鱷蜥是變溫動物,活動具有季節性。
  • 鱷蜥屬的多樣表型,其實是大自然選育的結果!
    #@Vojtěch Víta蛇蜥科(Anguidae)的鱷蜥屬(Abronia)擁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物種,並且它們中的很多物種還具有高度的多態特性。我所知道的紅唇樹鱷蜥(Abronia lythroilla),就擁有著多變的特徵和豐富的表型。
  • 韶關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全球僅存四千餘只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據廣東省林業局22日消息,1月20日下午,有民眾在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一處河邊淺灘上,發現3隻「白色大鳥」正在覓食,後經鳥類專家比對、鑑定,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據介紹,這是粵北地區首次發現白鶴。  1月21日,當地發現的白鶴數量已增至11隻。
  • 廣東從化水庫發現桃花水母 堪稱「活化石」(圖)
    廣州市從化三百洞森林景區水庫近日發現了珍貴「活化石」桃花水母!這是繼2006年9月中旬花都區芙蓉嶂白沙田水庫、上月中旬花都磨刀坑水庫之後,廣州地區第三次發現桃花水母的蹤跡。昨天,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昆蟲學系教授童曉立根據本報記者提取的標本鑑定確認,9月1日開始在三百洞水庫飄忽的降落傘狀透明水生動物正是「水中貓熊」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 威遠發現成片千年植物活化石!
    近日,我縣觀英灘鎮發現成片「恐龍草」桫欏樹,這些桫欏樹分布在一碗水村、青山村。該地溝壑縱橫,竹木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為桫欏樹生長提供了溫暖、潮溼、蔭蔽、水分等適宜的環境。據了解,桫欏樹又名蕨樹、恐龍草,出現於3億多年前,是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桫欏和恐龍同時代,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下一步,我縣將請省級專家進一步鑑定,並開展分布範圍調查,制定保護方案。
  • 中美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中科院南古所博士董重介紹,所謂生物「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續了上千萬年的古老生物。
  • 有些植物被稱為活化石,那麼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活化石定義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確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關於植物活化石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在地球史上出現過,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經絕跡,只有在某些狹小的地區保存下來的植物。例如銀杏、杜仲、金錢松、珙桐、紅豆杉等樹種。
  • 我們最常見的兩種植物活化石,它們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
    我們經常看到聽到活化石這個詞,但並不是從遠古一直活到今天的就叫活化石。一般來說是它的親戚在歷史的年輪中死的差不多了,它和它的祖先特徵都幾乎沒什麼不同的生物,叫活化石。原本這個詞的來源是這樣的,人們在很多地方發現了很多化石,包括深海裡、巖峰中、珠穆朗瑪峰上等等,從上面能探索出這些生物在遠古時期的特徵及生存環境,可是當有一天,發現這些石頭上的生物,竟然在現今的地球上還活著,那它就叫活化石了,活著的化石。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活化石有這幾種:植物中,銀杏、水杉,它倆就相當於植物界的大熊貓;動物中,國寶大熊貓,娃娃魚。當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活化石,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 中國侏羅紀公園,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活化石」
    中國的這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因園內生長著侏羅紀時代的植物,便被稱為侏羅紀公園,而「侏羅紀」這三個字不過是那個時代的名字。中國侏羅紀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胡市鎮金沙溝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其中桫欏是侏羅紀時代特有的植物。這座原始森林在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侏羅紀公園,並推出侏羅紀、白堊紀時代的自然生態景觀。
  • 南寧周邊發現「活化石」版納魚螈(圖)
    此次調查中發現的版納魚螈。9月19日,南寧市動物園披露該園所承擔的一項全國第二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表示在南寧周邊發現數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其中包括「活化石」版納魚螈,以及2015年新發布物種——廣西瞼虎等。
  • 湖南江華發現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楊丁香攝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楊丁香 王偉)近日,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村民在自家後面的山坡上,發現約10來棵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稀有植物——桫欏樹。他介紹,桫欏為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桫欏科桫欏屬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主要生於林下或溪邊蔭地,產於我國的西藏、貴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也偶有分布,被譽為「蕨類植物之王」,極其珍貴。在中國早期公布的保護植物名錄中,將桫欏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植物(桫欏科其餘種類均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名貴蝴蝶,珍貴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
  • 被搬上餐桌的活化石,珍貴程度堪比熊貓,如今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說到活化石,大家第一時間能聯想到的一定是熊貓了。由於數量稀少長得又萌,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幾百萬年前,因此也被稱作活化石。不過很多朋友一定不知道,我國沿海地帶也有如此珍惜的動物,繁殖期長達13年,雖然可以產下幾萬顆卵,但是成活率卻不到萬分之一。
  • 銀杏水杉為什麼說是活化石?
    世界上已知的植物被稱為活化石的並不多,其中水杉和銀杏就是。一、什麼叫活化石活化石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自身沒有發生進化,並且它的生長過程中間也沒有被間隔,並且到現在還在頑強的生存者的生物。因為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的就像記錄者一樣,給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全球「最稀少」的動物:圖2被稱為活化石,最後一個僅存2隻
    【全球「最稀少」的動物:圖2被稱為活化石,最後一個僅存2隻】華南虎: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在野外已滅絕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人們一般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 「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原標題:「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文昌魚屬脊索動物門的頭索動物亞門,寒武紀地層中就發現文昌魚化石。文昌魚外觀形態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有「活化石」之稱。  金門公園管理處在2010年5月曾委託學者調查研究金門沿岸文昌魚生態,在金門西側與南側海域的料羅灣、金烈水道與小金門周遭海域規劃34個測站採集文昌魚,只在3個底質為中等佳到尚佳的粗砂環境測站中,有文昌魚捕獲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