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科學家完整還原一生活在2.33億年前的恐龍大腦 比一顆...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據英國《都市報》11月3日報導,近日,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恐龍大腦被科學家們成功還原。它比一顆豌豆還輕,屬於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當這隻猛獸被發現時,它的頭部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為精確重建其大腦提供了便利條件。此次重建為人類研究有史以來最大陸地動物的大腦進化過程提供了新的線索。

布氏盜龍是長頸蜥腳類恐龍的祖先。研究結果顯示,布氏盜龍很擅長捕獵,它們的視力比嗅覺要好,但沒有霸王龍和現在的鳥類聰明。它們重約六公斤,體型和狐狸差不多,但很兇殘。蜥蜴、原始哺乳動物、昆蟲以及其他種類的恐龍幼崽都是它們的獵物。

研究人員通過CT掃描來觀察布氏盜龍顱內的情況,用X光描繪出了其小腦、視葉、嗅球和嗅束,以及大腦和大腦底部的腦垂體。巴西聖瑪利亞聯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Rodrigo Muller博士說:「布氏盜龍的大腦很小,重約1.5克,比豌豆稍輕,其形狀很像鱷魚大腦。布氏盜龍的小腦結構發育良好,表明它有能力追蹤移動的獵物。它主要靠敏銳的視覺來追蹤獵物,而不是嗅覺。」

此次發現的布氏盜龍身長約1.2米,脖子很長,牙齒鋒利,四肢各有3個長爪。它的遺骸是在2015年由Muller博士領導的探險隊在巴西發現的。據研究,其大腦最顯著的變化趨勢就是嗅球的增多和腦垂體的增大。Muller博士解釋說:「嗅覺的提升可能與其更複雜的社會行為有關,這在一些脊椎動物身上都可以看到,而且好的嗅覺能力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區分易消化和不易消化的植物。」

該研究還根據腦容量和重量計算出了布氏盜龍的智力水平。Muller博士稱:「布氏盜龍的智力比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和腕龍)要高,這表明恐龍的大腦呈逐漸縮小的態勢,而且神經功能也發生了變化。布氏盜龍的認知能力要低於獸腳類恐龍(包括霸王龍和伶盜龍)和鳥類。」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鳥類是「活恐龍」,其主要的骨骼特徵以及築巢和孵卵行為最早都出現在一些恐龍身上。(中國青年網編譯報導)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大腦比一顆豌豆還輕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大腦卻比一顆豌豆還輕。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一個新的大規模滅絕被發現,滅絕了2.33億年前的生命,導致恐龍的崛起。很多人都知曉,大約6600萬年前恐龍在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動蕩中迅速滅絕。但是看起來在恐龍出現之前的另一次滅絕為它們的長期統治獨佔鰲頭鋪平了道路。那一次滅絕發生在大約2.33億年前,而科學家直到現在才發現它。此次滅絕發生在所謂的卡尼安洪積期(CPE)期間。
  • 2.33億年前,為恐龍崛起鋪平道路
    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哺乳動物得以崛起,最終為人類的出現打下了基礎。但是,科學家最近還真的發現,地球歷史上其實不止有五次大滅絕事件,他們新發現了一次恐怖的歷史時期,不過,這個新的大滅絕事件並非出現於今天,而是在2.33億年前。實際上,最早在1986年的時候,科學家就注意到了2.32億年前的地球極端氣候事件。不過,當時他們認為,這次大滅絕僅僅發生在歐洲,導致了海洋生物的更替,來自德國、瑞士和義大利的科學將其命名為萊茵地塹事件。
  • 2.33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200萬年的大雨,恐龍因此成霸主
    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大滅絕爆發過很多次,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也經常發現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近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地質勘測和古生物學證據研究,最終確認在2.33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大滅絕之後,直接將恐龍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科學家們無法確定化石是什麼生物,也無法估計它到底有多大。 150年後,科學家威廉·巴克蘭終於把這塊化石歸為斑龍屬。然而,一位古生物學家花了20多年的時間才將這塊化石完全確認為恐龍。
  • 2億年前的恐龍,為什麼頭部有一顆子彈?科學家說有三種可能
    當科學家在拼接這堆恐龍化石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具恐龍化石的頭骨上有一個直徑約2釐米的小洞。以他們多年的考古經驗,認為這個小洞的來源並不是那麼簡單。最後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之後,科研人員驚訝地發現這隻霸王龍來自2億年前。而頭部的這個小洞很明顯是由快速穿過的物體所致,很有可能是子彈造成的。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2.33億年前地球經歷了一次洗牌:全球火山噴發將恐龍扶上王座
    編者按:大約在2.33億年前,地球經歷一次深度洗牌,全球火山噴發和長達100萬年的降雨摧毀了地球上的許多生物,為恐龍的崛起創造了時間和空間。這不禁讓我們深思,下一次洗牌會是什麼時候?人類屆時還在嗎?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18期我們知道恐龍滅絕於一次小行星撞擊中,大約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點位於現在的尤坦卡半島,在加勒比海以南的位置。
  • 科學家發現1.2億年前恐龍頭皮屑,意義十分重大
    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並不比了解自己更多。這種曾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物種,曾經是強大和力量的象徵,但卻因為某種原因,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人類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重塑恐龍當年的輝煌。最近,科學家又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恐龍脫落的頭皮屑,這為我們揭示了恐龍相當重要的生理機制,那就是蛻皮。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會蛻皮,掉毛或者換羽,這是新陳代謝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動物更好地應對外界的挑戰。對於爬行動物來說,蛻皮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機制,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推測恐龍也會蛻皮,但並不知道是通過哪種形式。而這次恐龍頭皮屑的發現,就為我們帶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世界最古老食肉恐龍骨架出土:活在2.3億年前,有鋒利牙齒爪子
    近日,巴西南部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食肉恐龍骨架。這種被稱為「Gnathovorax cabre」的掠食者生活在2.3億年前,當時南美洲還屬於超級大陸盤古大陸的一部分。專家們甚至能夠重建恐龍的大腦的形狀,以表明它有良好的視力和協調能力。巴西聖瑪麗亞聯邦大學的生物學家羅德裡戈·穆勒說,這將使它成為食物鏈頂端的「頂端捕食者」。這一驚人的發現甚至可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霸王龍的進化,霸王龍被認為是暴龍的遠祖之一。
  • 考古發現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將其射殺的竟是一顆子彈
    考古發現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 將其射殺的竟是一顆子彈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宇宙是最大生命體。是無限時空周而復始(薛宣林關於宇宙本質-第三宇宙觀)。同類外星人的我們-----人類來到地球應該僅僅8千多年時間。
  • 2.34億年前,一場持續百萬年的降雨,滅絕了很多生物卻成就了恐龍
    根據科學,6500萬年前的恐龍可以說是地球生命史上最強大的生物,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遍布全球,更重要的是恐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如此強大的恐龍時代是如何出現的?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想弄明白,科學家自然也想揭開這個謎團。上個世紀,科學家先後在日本、阿根廷、義大利等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包含這種紅色砂石的沉積巖。
  • 侏羅紀已過去億萬年,恐龍樣貌如何被還原?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侏羅紀世界2》熱映,一場極富張力的視覺盛宴,再現了億萬年前的地球記憶。那些鮮活生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蠻荒而恐怖的恐龍時代!
  • 1.8億年前恐龍的最後一餐:植物種子保存完整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1.8億年前一隻恐龍最後一餐的化石遺蹟。這些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屬於一隻6米長的植食性恐龍,可以追溯到早侏羅紀。這是一個最近才被描述的恐龍物種。對腸道內容物的分析顯示,這種恐龍很可能未經咀嚼就「囫圇」地吞下食物,它們在遠古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植物種子傳播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新的鳥臀目恐龍物種被命名為Isaberrysaura mollensis,其化石保存在阿根廷洛斯莫萊斯組(Los Molles Formation)的海洋-三角洲沉積物中。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考古發現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沒想到將其射殺的竟是一顆子彈?
    考古發現了一隻2億年前的恐龍,專家們發現這隻2億年前的恐龍竟然是被一顆子彈殺死了。這太不可思議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他發現這具恐龍化石的頭蓋骨上有一個直徑3毫米的洞,根據他們多年的考古經驗,遺骨上這樣的小洞一般是由子彈造成的。這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眾所眾知現代意義上的彈在200多年前才被發明出來,即使我國最早的火槍也是在宋朝的時候才出現的,而這具恐龍化石經過研究發現距今有2億年了。那時候,怎麼可能會有子彈呢?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近日,國際地學學術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刊發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李麗琴博士、王永棟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宣漢七裡峽剖面發現了豐富的孢子花粉化石,探尋了遠古植被和氣候演化的奧妙。
  • 恐龍的祖先是誰?科學家提到一種生物,距今2.5億年長得像鱷魚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霸主曾經是恐龍,它們足足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不過,卻在6500萬年之前,因為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恐龍從地球上滅絕了。不過,很多人好奇的一點是,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那麼,恐龍的祖先是誰呢?
  • 2.3億年前,地球下了200萬年的雨,將恐龍推上了「王位」
    提及家喻戶曉的史前古生物霸主,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了恐龍。恐龍最早誕生於2.33億年前,於6600萬年前滅絕,整個恐龍時代大約長達1.67億年。但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的呢?是一步一個腳印還是在群雄爭霸中登上地球之王的寶座呢?答案是一場綿延了200萬年的大雨,直接將恐龍扶上了「王位」。
  • 《侏羅紀世界2》首日票房過2.15億
    該片上映首日票房就超過了1.5億,十分火爆。當天,IMAX在包括杭州濱江龍湖CGV在內的全國26個城市的IMAX影院舉辦了「IMAX再掀侏羅紀狂潮 26城冒險一觸即發」主題觀影活動。時隔三年,狂奔的恐龍群再次登陸大銀幕,此次《侏羅紀世界2》帶著全面升級的特效,豐富多樣的場面和比前作更加驚險刺激的情節,獲得觀眾熱情追捧。錢報記者發現,《侏羅紀世界2》不僅有諸如火山爆發,群龍狂奔這樣的宏大場面、還有驚險刺激的廝殺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