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比一顆豌豆還輕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2021-01-19 秘密紀元

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大腦卻比一顆豌豆還輕。

近日,一篇發表在《解剖學雜誌》上的論文,還原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大腦圖像。而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看到過如此清晰的恐龍大腦圖像。

一位藝術家創作的布氏盜龍大腦概念圖。圖片:《紐約時報》

布氏盜龍是長頸蜥腳類恐龍的祖先。它們重約六公斤,體型和狐狸差不多。

研究人員2015年在巴西發現了這隻恐龍的化石,發現時保存十分完好。它身長約1.2米,脖子細長,牙齒鋒利。根據古生物學家羅德裡戈·穆勒(Rodrigo Muller)博士的說法,布氏盜龍的大腦重約1.5克,比豌豆稍輕。布氏盜龍的小腦發育較好,說明它有能力通過敏銳的視覺追蹤移動的獵物。

這項研究還根據腦容量和重量計算出了布氏盜龍的大概智力水平。穆勒博士說,布氏盜龍的智力比更晚出現的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和腕龍)高,這表明恐龍的大腦在逐漸萎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完整還原一生活在2.33億年前的恐龍大腦 比一顆...
    據英國《都市報》11月3日報導,近日,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恐龍大腦被科學家們成功還原。它比一顆豌豆還輕,屬於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當這隻猛獸被發現時,它的頭部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為精確重建其大腦提供了便利條件。
  • 進化了上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沒有產生文明?
    我們無法回到侏羅紀或者白堊紀去看看恐龍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文明,但卻可以從發掘的恐龍化石中來衡量三疊紀以來恐龍的智商發展!在現代動物中,有一個定義動物智商的腦化指數,它的定義是動物大腦和其身體比例的關係,可以大致表示該動物的真實智力水平!
  •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往往是旅遊、佛教以及人妖,其實在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泰國生存著許多種類的恐龍,最近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在泰國發現的食肉動物,它是目前東南亞發現的最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
  • The Isle怎麼躲過恐龍?各食肉恐龍衝刺最少步數及持續時間
    The Isle中玩家們在一個神秘而又危險的世界,這裡到處都是恐龍。有食肉的也有素食恐龍。玩家的目的就是在這危險地帶生存下去。下面就給大家帶來The Isle各食肉恐龍衝刺最少步數及持續時間,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 恐龍在地球上進化了上億年,為什麼沒有躲過六千萬年那場浩劫?
    三疊紀時代:舒氏布氏盜龍(Buriolestes schultzi)的大腦這是生活在2.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它體型只有狗那麼大,但卻和巨型長頸植食性的蜥腳類恐龍屬於同一譜系,被認為是這一譜系中已知的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 如果陸地上突然出現5000萬隻伶盜龍,會對現代的人類有什麼影響?
    因為伶盜龍生活在距今約7500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在7000多萬年前,它們就永遠地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伶盜龍出現在現代的陸地上,我們只能是開一下腦洞來想像一下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伶盜龍雖然是小型恐龍,但是它的兇猛程度不是現存普通的食肉動物能夠媲美的,所以,5000萬隻伶盜龍來到現代的陸地上,絕對大有看頭。
  • 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
  • 恐龍專題——霸王龍的祖先:始盜龍
    如果說尼亞薩龍是否屬於恐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的話,那麼今天要講的主角——始盜龍,其恐龍的身份就是板上釘釘的了。我們已經知道,三疊紀起源於二疊紀末的那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這次滅絕也終結了統治海洋長達3億年的三葉蟲。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時間一晃就過了40年,2008年,諸城市政府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對諸城境內重要的恐龍化石點進行全面地勘探和發掘,深埋在地下的秘密終於要被揭開了。就在名為玉皇的化石點,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屬於大型食肉恐龍的下頜骨和牙齒化石,化石的特徵明顯屬於暴龍亞科,這一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山東發現暴龍啦!
  • 《與恐龍同行》關於恐龍的知識-搜狐母嬰
    甲龍大腦的腔分析顯示部分最發達的大腦是專門服務嗅覺的。  腕龍----讀作BRACK-ee-oh-SAW-us  高22米(72英尺)  腕龍得名於前腿巨大的骨頭,根據一個完整的骨架可知腕龍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腕龍站立起來有10米多高,22米長,重約80噸。
  • 侏羅紀世界2新混種恐龍登場 狂盜龍戰鬥力體型長相介紹
    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混種恐龍引起不少觀眾的好奇和期待,據了解,《侏羅紀世界2》中新混種恐龍名為狂盜龍,和《侏羅紀世界》第一部中的混種恐龍暴虐龍相比,此次的狂盜龍各方面都有升級,看來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大傢伙啦!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他們說,在這種轉變開始之前,手盜龍的四肢和身體的大小之間的關係已經穩定了數百萬年。不僅如此,正如早期關於手盜龍的理論所指出的那樣,該物種在地面上生存得很好,而不是在樹上。在解剖學上,沒有證據證明它們是樹棲的。後肢的形態更像狗和馬。格裡高利·埃裡克森是位於塔拉哈西的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專門研究恐龍。它們大多是食肉動物。
  • 這9種超恐怖的恐龍,慶幸它們的滅絕,不然人類該何去何從?
    ,而傷齒龍的大腦是恐龍裡面最大的,並且它的感覺器官非常的發達,因此被認為是最聰明的恐龍。這個恐龍的體重可以在50公斤,主要生存在加拿大、美國、中國,是一種食肉恐龍,而且有意思的是,這個威力巨大的恐龍,還是鳥的親戚。
  • 與恐龍同行—更多精彩內容
    甲龍大腦的腔分析顯示部分最發達的大腦是專門服務嗅覺的。  腕龍----讀作BRACK-ee-oh-SAW-us  高22米(72英尺)  腕龍得名於前腿巨大的骨頭,根據一個完整的骨架可知腕龍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腕龍站立起來有10米多高,22米長,重約80噸。
  • 利爪小霸王——達科他盜龍,你認識嗎?
    森林是恐龍棲息的樂園,特別是那些身體靈活的小型恐龍尤其喜歡在林中出沒。幾隻長有厚厚顱骨的腫頭龍在茂密的綠色森林中穿行。專心行走的腫頭龍並沒有發現在不遠處的樹叢中藏著一隻達科他盜龍。達科他盜龍身上的羽毛有著特別的花紋,能夠很好地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 方舟生存進化:輕鬆虐殺泰坦龍,食肉盜龍靈活走位四兩撥千斤!
    這次小編要介紹給大家的恐龍依舊是一隻「混血兒」,按照侏羅紀公園的一貫作風,這種混血恐龍應該都像暴虐霸王龍那樣十分奪人眼球,而這隻恐龍卻不太一樣,它的體型很小,比迅猛龍略大,十分的不起眼。答對了,看看它頭上的犄角就知道了,它至少具備迅猛龍和食肉牛龍的顯著特徵,而迅猛龍又叫做伶盜龍,所以這隻混血恐龍叫做食肉盜龍(CarnoRaptor)。
  • 伶盜龍與阿根廷龍,誰更厲害?為什麼?
    那麼,「刺客」伶盜龍和「肉盾」阿根廷龍誰更厲害呢?能不能上演刺客磨死肉盾的戲碼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動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刺客」伶盜龍伶盜龍也就是迅猛龍,而它的名字直譯就是敏捷的盜賊,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速度極快,而且有著很強攻擊性的恐龍。
  • 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恐龍那麼多,你叫得出名字嗎?
    20世紀以來,一輪又一輪與恐龍有關的研究成果激發了公眾對於恐龍的好奇和關注,小說《侏羅紀公園》及其同名電影更是助推了人們對恐龍的興趣。不過侏羅紀系列電影裡的恐龍那麼多,你能一隻只叫出名字來嗎?如果想叫卻叫不出來,不妨看看今天這篇推送。
  •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
    儘管已經參觀了國內的許多著名自然博物館(國內稱自然博物館,而不是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是為了與歷史類博物館區分),但是出國參觀世界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是第一次,小盜龍也沒有想到這個第一次竟然會是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