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恐龍同行—更多精彩內容

2021-01-11 搜狐網

  所有關於恐龍的知識

  異龍----讀作Al-oh-SAW-us

  高12米(39英尺)

  異龍(意思是「其他爬行動物」)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靠兩條肌肉豐富、鳥一樣的腿奔跑,異龍捕食當時的大型食草動物,包括大型蜥腳類恐龍和小型食草動物。它可能是群獵,可能伏擊獵物。前肢短,但肌肉發達,三個手指都長著鋒利的彎爪,長達 25釐米(10英寸)以利於抓住獵物。強大的頜骨內襯有70顆超過8釐米長(3英寸)的尖銳牙齒,異特龍的下顎和顱骨關節靈活,韌帶有彈性,幫助牙齒撕裂切碎獵物。靈活的下巴伸展開,使異龍能吞下大口的肉。

  甲龍----讀作An-KIH-loh-SAW-us

  高11米(36英尺)

  甲龍——恐龍中最後和最大坦克般的鎧甲龍。甲龍(意思是「保險的爬行動物」)免受大型肉食者的捕獵,以半橫臥的植物為食。巨大的骨板,可能還有有額外的喇叭狀覆層,保護其側翼。腦後有兩對尖角,頭蓋骨很厚。尾椎骨像球棒一樣融合在一起,基尾靈活。尾端大骨是一個毀滅性的防禦性武器,揮舞反攻擊天敵。甲龍大腦的腔分析顯示部分最發達的大腦是專門服務嗅覺的。

  腕龍----讀作BRACK-ee-oh-SAW-us

  高22米(72英尺)

  腕龍得名於前腿巨大的骨頭,根據一個完整的骨架可知腕龍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腕龍站立起來有10米多高,22米長,重約80噸。腕龍適應陸上生活,與長頸鹿相似,吃樹梢葉子。

  流連龍----讀作LIL-ee-en-STur-nus

  高5米(16.5英尺)

  流連龍是積極的捕獵者,敏捷,快速,靠兩個強大後肢奔跑,用長而美的尾巴保持平衡。它是輕型市容動物,也是當時最大的肉食者。頭骨詳情表明,流連龍與侏羅紀肉食性雙脊龍有關。頜骨內排列著刀片般的尖牙。頭骨有證據表明沿著鼻子有獨特的鰭狀冠。這可能用於種類識別或作為裝飾以吸引配偶。像許多早期的獸腳類恐龍一樣,流連龍有五個手指的手,第四和第五根手指較小。後來獸腳類恐龍的手有三個手指。 流連龍是根據在德國Saschen-Anhalt Kueper Formation 發現的兩個不完整的標本為人所知的,根據德國古生物學家Hugo Ruele von Lilienstern命名。

  鳥掌翼龍----讀作OR-nith-oh-KEER-us

  翼長12米(40英尺)

  鳥掌翼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人們通過各種骨頭碎片知道它的。像許多大型翼龍類,鳥掌翼龍相對其體長有一個巨大的頭。頜骨內有無數細長尖齒,可用於捕捉烏賊和魚哪些滑溜溜的食物。鳥掌翼龍的冠在飛行時可能具有空氣動力學優勢,也可能是性別標誌或用於物種識別。一些最好的翼龍化石來自巴西西北部阿拉裡皮高原。

  板龍----讀作PLAT-ee-o-SAW-us

  高8-9米(26-29英尺)

  板龍(意思是「寬爬行動物」或「扁平爬行動物」)是最早和了解最多的早期巨型食草動物。板龍可能成群漫遊,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用後肢站立。板龍靠長長地後肢保持平衡,長脖子可以讓它吃到針葉樹和蕨類植物的高枝。它的爪子很獨特,拇指大且帶有爪子,手指小。手抓握能力強,爪子很可能是用於刨出樹根或者撕開樹枝。直立起來,板龍還可以使用長長的大拇指爪防禦後鱷龍之類的掠食者。1837年H•馮邁耶首次描述了這種三疊紀恐龍。板龍有100多個部分或者完成骨架,包括10個頭骨,是最普通的、人們最了解的歐洲三疊紀脊椎動物三疊紀後期化石,也是當時最大的陸上動物。

  劍龍-讀作STEG-oh-SAW-us

  高9米(30英尺)

  劍龍(意為「屋頂的蜥蜴」),是最易於識別的恐龍,因為它獨特的雙排風箏狀板形骨,沿弓背垂直對長,一對長穗在尾巴末梢水平延伸。 「毫無疑問劍龍尾巴是食草動物最危險的武器之一」。 (巴克)這種武器看來有必要考慮,劍龍與大型獸腳亞目食肉恐龍共存,如可怕的Albosaurus。板形骨的功能備受爭議。起初研究人員認為是某種防身用的盔甲,還提出可能有助於控制體溫。風洞試驗表明,這些板型骨結構良好,利於吸熱和散熱。劍龍,也因其大腦之小而聞名,僅為80克,但顯然滿足身體需要。

  牛角龍----讀作TOR-o-SAW-us

  高6-9米(30英尺)

  憑藉其強大的角和肌肉發達的身體,牛角龍(意思是「鬥牛爬行動物」)像一個恐龍版的犀牛。牛角龍有巨大的脖子頭盾,頭骨比任何其他陸地動物的都大。骨性褶邊有大窗孔或洞以減輕重量,並可能色彩鮮豔,用來炫耀。除了大型頭盾,牛角龍外表與它的近親三角龍相似。這兩種虛骨龍眼睛上面都有長角,鼻子上有個小些的角。牛角龍利用其鋒利的嘴和牙齒嚼食堅硬的植物。角龍的足跡化石表明其前腿稍張開,後腿垂直於體下,類似於犀牛。

  暴龍----讀作Tie-RAN-oh-SAW-us rex

  高12米(39英尺)

  暴龍(意為「暴君蜥蜴」)體重達6噸,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霸王龍巨大的頭骨由沉重的長尾巴保持平衡。暴龍強化的頭骨表明它是一個毀滅性的捕食者,可以咬碎骨頭。頜有150毫米長的尖鋸齒狀牙齒。相對於龐大而有力的後肢,暴龍前肢細小,只保留了兩個指頭。最近的標本顯示暴龍細小的前肢肌肉發達,可能是為了讓它從俯臥姿勢伸直後肢站起來時可以支撐地面,暴龍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存在的恐龍之一。現已查明的暴龍標本超過30 個,有些幾近完整,這使其生物學許多方面的重要研究得以進行,包括它的生命史和生物力學。

  猶他盜龍----讀作YOO-tah-RAP-tore

  高6米(19.5英尺)

  猶他盜龍(意思是「猶他州賊」)是已,馳龍科恐龍家族獸腳類恐龍知的最大成員。 1991年美國猶他州發現的一副保存良好骨骼和南美洲一些零碎骨片讓人們知道了猶他盜龍。這是輕食肉動物中最大的,被稱為dromaeosaurs('迅速蜥蜴')。猶他盜龍長著大眼睛和帶有巨大利爪的長抓爪。它的腳趾關節特別大,以便奔跑時大爪子可以向上或向後而不被損壞。但在攻擊中使用時,對方攻擊時它的爪子彎曲前伸。揮個大弧形,它20釐米長的爪子會造成可怕的傷口,讓猶他盜龍殺傷殺死大得多的動物。獨特的腕關節讓猶他盜龍的手在體側轉動,類似鳥翼摺疊。

  【恐龍明細表】

  板龍 PLAT-ee-oh-SAW-rus

  222- 215 百萬年前 三疊紀晚期 屬於平板蜥蜴 恐龍(蜥蜴) 食草 長9米 4噸 德國

  異龍 all-oh-SA-rus

  150 to 145百萬年前 侏羅紀晚期 不同蜥蜴——有奇特的椎骨 恐龍(獸腳亞目) 食肉——獵殺大型動物 長12米 3噸 美國懷俄明州,美國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坦尚尼亞

  劍龍 STEG-oh-SAW-rus

  150-- 145百萬年前 侏羅紀晚期 屬於覆甲蜥蜴 恐龍(劍龍) 食草——低矮蕨類 長12米 7噸 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懷俄明州,西歐,中國和南部非洲

  腕龍 BRAK-ee-oh-SAW-rus

  150 --145百萬年前 侏羅紀晚期 屬於臂蜥蜴 恐龍(蜥腳類) 食草 25 米長

  13 米高 7噸 美國科羅拉多州和坦尚尼亞

  鳥掌翼龍 Or-NITH-oh-KEE-rus

  132-100百萬年前 白堊紀早期  鳥掌 翼狀 食肉 展翅長12米,身高3.5米,頭高1.5米 100千克 歐洲巴西

  牛角龍 TOR-oh-SAW-rus

    白堊紀晚期  屬於角蜥蜴 恐龍(角龍亞目) 食草 長8米 7噸

  南達科他州,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新墨西哥州,薩斯喀徹溫省

  猶他盜龍 YOO-tah-RAP-tor

    132 - 100 百萬年前 白堊世早期  猶他盜賊 恐龍(奔龍) 食肉 6.5米長,2米高 約1噸t 東猶他州

  霸王龍 tie-RAN-oh-SAW-rus

    67- 65 百萬年前  白堊紀後期  暴蜥蜴 恐龍(獸腳亞目) 食肉 14米長,5米高 14 5 噸 . 美國(蒙大拿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和東亞(蒙古)

  甲龍 an-KILE-oh-SAW-rus

    67 - 65百萬年前 白堊紀後期 僵硬的蜥蜴 恐龍(甲龍) 食草 長10米 7 噸 美國西部(蒙大拿州)和加拿大(艾伯塔)

  

(責任編輯:蔡雅)

相關焦點

  • 《與恐龍同行》參演恐龍種類介紹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中共有15隻恐龍,分別代表了1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米);幼年腕龍高29.5英尺(8.99米),長48英尺(14.63米);  -鳥掌翼龍,羽翼長達38英尺(11.58米);  -甲龍, 高12英尺(3.66米),長34英尺(10.36米)  -牛角龍,在這場表演中有兩隻, 高13英尺(3.96米),長30英尺(9.14米);  -雷克斯霸王龍,在《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中有兩隻,其中一隻是備用的
  • 《與恐龍同行》:重返侏羅紀
    導演:Barry Cook / Neil Nightingale類型:動作 / 動畫 / 紀錄上映日期:2013-12-20(英國/美國)內容簡介:七千萬前的阿拉斯加,每年長達三個月的暗無天日和雪災侵襲
  • BBC《與恐龍同行》幕後人馬將打造3D恐龍電影
    BBC國際將和美國的Evergreen影業合作拍攝一部恐龍題材的3D電影,該片將通過「BBC地球」發行。這部未命名的影片可能是一部帶有故事情節的紀錄片,就像當年那部《與恐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一樣,反映史前世界的動物不懈奮鬥以求生存。
  • 電影賞析:《與恐龍同行》
    電影:《與恐龍同行》電影簡介:炎熱的假期,男孩裡奇(查理·羅 Charlie Rowe 飾)和妹妹跟隨身為考古學家的叔叔(Karl Urban 飾)來到了遼闊壯麗的阿拉斯加,體驗一次難得的尋訪史前動物的旅程。在森林中,他受到一隻烏鴉的指引,竟然穿越時空來到了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 盤點冒險動畫之與恐龍同行,網友:滿天極光點亮了夜空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冒險動畫之與恐龍同行,網友:滿天極光點亮了夜空,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與恐龍同行 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 本片內容簡介:炎熱的假期,男孩裡奇(查理·羅 Charlie Rowe 飾)和妹妹跟隨身為考古學家的叔叔(Karl Urban 飾)來到了遼闊壯麗的阿拉斯加,體驗一次難得的尋訪史前動物的旅程。在森林中,他受到一隻烏鴉的指引,竟然穿越時空來到了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 《與恐龍同行》背景知識——製作中的億年
    背景知識——製作中的億年  「創作『與恐龍同行』花了六年時間。表演需要150人參與,包括現場的波段管理人員來控制用於操縱恐龍的無線電頻率。25輛大型牽引拖車來運送重達116,000磅的布景、燈光和音效設備,以及30噸重的恐龍。」
  • 《與恐龍同行》海外發行 CG製作紀錄片真實再現
    《與恐龍同行》海外發行 CG製作紀錄片真實再現 《與恐龍同行》宣傳海報    20世紀福克斯公司近日在美國電影市場交易會(AFM)上買下了《與恐龍同行》電影版的北美及部分海外地區發行權。
  • 主演揭秘《與恐龍同行》 恐懼之外還有溫馨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如何廝殺搏鬥,彗星撞擊地球如何讓恐龍滅絕?上海觀眾馬上就能重回恐龍時代去揭開一個個秘密。 1月19日至23日,超大型舞臺劇《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即將登陸上海世博文化中心。
  • 「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打造「科普+」創新模式
    圖為發布會現場,嘉賓共同啟動「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項目。12月18日,「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簡稱「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辦,會議宣布「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將於2019年1月20日在河南鄭州綠博園開幕。
  • 與龍同行 (BBC紀錄片)
    與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又名《與恐龍同行》,一部由BBC製作的6集電視系列片,1999年在英國上映
  •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重達1噸曾與恐龍同行,就生活在我國東北
    導語: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重達1噸曾與恐龍同行,就生活在我國東北。 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它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億萬年之前的白堊紀時期,可以說是曾與恐龍同行的「水中活化石」了。
  • 哆啦A夢第40部劇場版曝主題曲 大雄與恐龍同行
    哆啦A夢第40部劇場版曝主題曲 大雄與恐龍同行 時間:2020.02.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豬豬俠大電影•恐龍日記》定檔五一!精彩搶先看
    2021年5月1日,作為豬豬俠系列第六部大電影,《豬豬俠大電影•恐龍日記》將在全國院線上映,觀眾朋友們熟悉的豬豬俠、阿五等夥伴將集結出發,開啟一段在恐龍世界的奇幻歷險旅程。
  • BBC與怪獸同行:老鷹般大蜻蜓比恐龍先滅絕(圖)
    在5.4億年前到3億年前,在恐龍稱霸地球前,它們曾經是這顆行星的主宰。英國廣播公司(BBC)和600名科學家合作,利用兩年時間拍攝了科學紀錄片《與怪物同行》,首次向人們揭開恐龍之前地球生物的真實面貌。  攝製花了兩年  據英國媒體報導,該片是在參考化石證據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特技攝製而成的。
  • 「哆啦A夢」第40部劇場版發海報 大雄與恐龍同行
    「哆啦A夢」第40部劇場版發海報 大雄與恐龍同行 時間:2020.07.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史上最小恐龍」爭議後續:新研究支持其為蜥蜴,但仍需同行評議
    關於中國學者爭論不斷的 「史上最小恐龍」 事件,本周再次有了新的進展。3 月 19 日,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將對 「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為史上最小恐龍」 論文的英文質疑文章提交給相關雜誌進行同行評審,並同時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布。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專家:越是研究天空島就越能發現更多的恐龍腳印
    新華社圖(與本文內容無關)科學家在天空島的洩湖裡,發現了數十個早期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這類恐龍至少長15米,重量超過10噸。愛丁堡大學的史蒂夫·布魯薩特博士說:「這裡是恐龍腳印的一處大型遺址,很難找到這樣的地方,因此它很重要。它表明,蜥腳類恐龍和獸腳類恐龍曾在同一時期生活在同一個地方……蜥腳類恐龍的腳印是汽車輪胎大小,而獸腳類恐龍的腳印只有籃球那麼大。我們越是研究天空島,就越能發現更多的恐龍腳印。」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拍攝和分析了大約50個恐龍腳印。
  • 《與恐龍同行》關於恐龍的知識-搜狐母嬰
    像許多早期的獸腳類恐龍一樣,流連龍有五個手指的手,第四和第五根手指較小。後來獸腳類恐龍的手有三個手指。 流連龍是根據在德國Saschen-Anhalt Kueper Formation 發現的兩個不完整的標本為人所知的,根據德國古生物學家Hugo Ruele von Lilienstern命名。
  • 《與龍同行》舞臺劇即將開進五棵松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與龍同行》舞臺演出正是得到了BBC正式授權的舞臺改編版,由「the creature production company」負責製作,演出中所有的恐龍都是按照真實恐龍的大小製作的,可以說是《與龍同行》走出電視,以真正的實體姿態走到觀眾的面前。
  • 恐龍世界知識大全
    恐龍世界知識大全簡單即可上手,遊戲中有著超多的恐龍知識,讓玩家能夠認識到更多的恐龍,並且知道更多恐龍的相關知識,讓玩家能夠在遊戲中一邊玩耍,一邊學習知識,非常的受大家喜歡了,玩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