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恐龍同行》背景知識——製作中的億年

2021-01-11 搜狐網

  背景知識——製作中的億年

  「創作『與恐龍同行』花了六年時間。表演需要150人參與,包括現場的波段管理人員來控制用於操縱恐龍的無線電頻率。25輛大型牽引拖車來運送重達116,000磅的布景、燈光和音效設備,以及30噸重的恐龍。」——《紐約時報》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葛蘿莉亞‧葛代爾(Gloria Goodale)寫道:「當恐龍們湧上舞臺時,任何會呼吸的生物都會自然產生逃跑反應,如果你沒感受到,你就該檢查一下脈搏了。」《新聞周刊》評價這場表演秀是「難得可以合家觀賞的猛獸娛樂節目」。

  工作人員和技師花了一年的時間製作這個節目,道具設計師提爾德斯在墨爾本達克蘭區的工作室「孵」出了二十隻恐龍,這間工作室足以容納一臺波音747飛機。當他們在北美巡演時,唯一能彩排的空間只有塔可馬會議暨貿易中心(Greater Tacoma Convention and Trade Center),因為有些巨型恐龍高達36呎,寬56呎。

  過去三十年來,藝術總監威廉‧梅因為和馬爾柯姆‧庫克(Malcolm Cooke)共同製作演出而聞名全球,作品包括《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The Hobbit and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他製作了百老匯劇《瑪莉蓮:美國傳說》(Marilyn An American Fable),並在倫敦西區創作音樂劇《Always》。

  導演史考特‧法瑞斯曾執導麥可‧克勞福(Michael Crawford)主演的EFX節目,在拉斯維加斯的米高梅飯店上演,EFX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舞臺秀。史考特也是夢幻金殿大酒店上演的《白老虎秀》(Siegfried & Roy)製作團隊的一員。 法瑞斯曾擔任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的導演,該劇曾在超過十六個國家演出,有超過十二種語言的版本。最近他在貝蒂‧米勒(Bette Midler)的拉斯維加斯大型豪華秀《舞娘不停跳》擔任導演,並在凱薩宮(Caesars Palace)演出。

  法瑞斯說:「我們帶領觀眾進入一趟時光之旅,呈現恐龍在全盛時期的模樣——龐大、有時很可怕、有時變成滑稽的怪獸,每天為自己的生存而戰。我們的恐龍動作就像真的恐龍一樣,有咆哮、噴鼻息和伴隨的刺激感。那股真實感令人興奮!」

  恐龍的設計師索尼‧提爾德斯過去十多年來都活躍於電視及電影界,是高科技機動玩偶界的重量級人物,他是吉姆‧漢森動物模型公司(Jim Henson’s Creature)的主要設計師之一,曾參與《銀河迷返》(Farscape),接著投入《星際大戰三: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彼得潘》(Peter Pan)、《惡靈戰警》(Ghost Rider)和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提爾德斯說:「我們用在《與恐龍同行》的所有科技都是從電影中借來的,我們的計算機軟硬體都是以劇情片中的電動機械動物控制系統為基礎。」

  為了讓這些動物看起來有血有肉,重量達到六噸、八噸甚至二十噸,我們用了一種叫『肌肉袋』(Muscle Bag)的系統,以有彈性的網狀纖維製成,裡面填滿聚苯乙烯球,分布在全身的移動點。這些肌肉袋會隨著生物肌肉、脂肪和皮膚的運動而伸展收縮。」

  「操縱人員」用「巫毒裝置」(Woodoo Rig)來進行恐龍的移動。這個裝置是恐龍的縮小版,和實物大小的恐龍具有相同的關節和活動範圍。操縱人員控制巫毒裝置,而動作是由計算機演繹再轉換成電波,讓大型恐龍體內的液壓瓶複製同樣的動作,並以藏在恐龍底部的傳動器來驅動恐龍的身體。專業的操作員藏在恐龍體內,操縱五隻較小的恐龍。

  《與恐龍同行》由華納‧布朗編寫劇本,他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劇作家,作品包括百老匯音樂劇《曇花一現》(Flickers)、《尼金斯基》(Nijinsky)的電影腳本、由柯爾‧波特(Cole Porter)譜曲的音樂劇《黑白舞會》(Black and White Ball)、和吉米‧羅伯茲(Jimmy Roberts)合寫的《光明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Light)。其他榮譽事跡包括2008年編寫倫敦西區上演的新版《半個六便士》(Half A Sixpence)、由吉姆‧史坦曼(Jim Steinman)和麥可‧瑞德(Michael Reed)作曲的《嘉寶》音樂劇(Garbo – The Musical),在歐洲演出;其他劇本有《醜聞》(Scandal)、《比沃女孩》(The Biograph Girl)、《六是黃金》(Six for Gold)、《灰姑娘》(Cinderella)、《塔露拉的一日》(Talullah for a Day)和《舞動奇蹟》(Dance for Life)。

  《與恐龍同行》由詹姆斯‧布瑞特創作配樂,許多電影都能聽到他的作品,包括《史前一萬年》(10,000 BC)、《異形戰場》(Alien vs Predator)、《麻辣公主》(Ella Enchanted)、以及英國劇情片《獵殺前線》(Outpost)。 他也協助促成金屬製品合唱團(Metallica)和舊金山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破天荒的合作,合錄的專輯《S&M》在全球熱銷超過五百萬張。

  布景和投影則出自獲獎無數的設計師—彼得‧英格蘭,他的作品廣泛被用於世界各地的巡演。他長期合作夥伴有澳洲歌劇院(Opera Australia)、澳洲芭蕾舞團(Australian ballet)和火種舞團(Bangarra Dance Theatre), 他也參與設計了2000年雪梨奧運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及三次雪梨跨年慶祝活動。他也在2002年華盛頓五角大廈紀念碑國際設計大賽的中進入決賽。

  燈光設計約翰‧雷蒙特曾參與的盛事包括2000年雪梨奧運開幕及閉幕式;香港的大型都市景觀燈光秀「幻彩詠香江」,規模超過十八棟建築物;2002年新加坡國慶節遊行活動;新加坡濱海灣的跨年倒數燈光秀。雷蒙特也常和澳洲歌劇院合作,並為雪梨現代舞團(Sydney Dance Company)的三十齣作品設計燈光。

  音響設計則由彼得‧海倫斯基(Peter Hylenski)擔綱,他曾獲得奧利佛獎和東尼獎提名的殊榮。他大部分時間都投入百老匯音樂劇,包括《史瑞克》(Shrek)、《音樂劇》(The Musical)、《搖滾歲月》(Rock of Ages)、《婚禮歌手》(The Wedding Singer)和《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彼得也為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和麥迪遜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s)作音響設計。最近他參與夢工廠出品的《史瑞克》、《音樂劇》錄音專輯製作,並為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擔任影片《星際之旅》(Journey to the Stars)的音響監督,這是他參與的第四部影片。

  《與恐龍共舞》來自澳洲,由蓋瑞‧萊恩(Gerry Ryan)、馬爾柯姆‧庫克和吉兒‧布萊恩特(Jill Bryant)製作,並由 The Creature 製作公司推展至全球各地。

  「與恐龍同行」的設想始於1996年。當時BBC一個科學電視節目製作人知道他們在尋找關於古生物學的大型系列片。他們特別希望它吸引儘可能多的觀眾,給節目帶來活力。這只是「侏羅紀公園」後一兩年的事情,侏羅紀公園的出現給恐龍形象設立了新標準,所以我相當天真地建議我們使用相同的技術製作出一系列史前自然史節目。我有一個場景:白堊紀的夏季,夜光下,一隻小猛禽試圖抓住蜻蜓,——一個非凡的動物做的相當正常和自然的事情。總的來說,目的是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體驗,既壯觀又能提供信息。

  隨著進一步調查,我意識到要實現是多麼困難。創造這些電腦恐龍我得到的第一個報價為每秒10,000美元,遠遠超出了電視預算。「侏羅紀公園」只有約9分鐘的恐龍出現,而我們需要3個小時的錄製內容。所以,我最初的想法主要集中於中生代的昆蟲、植物和風景,恐龍只是偶爾出現。幸運的是,我搜索了很多英國的設計製作公司,終於找到了Framestore(畫石公司)。在那裡我遇到了邁克•米爾恩。他完全明白我試圖實現的內容,他最終以很強的靈活性和想像力降低了動畫製作成本。多虧了邁克和他的團隊,我能有一個滿是恐龍的電視節目。

  我們在賽普勒斯航拍了六分鐘地中海的古松林,這足以說服BBC(英國廣播公司)、Discovery(探索頻道)、和BBC worldwide(英國廣播公司世界頻道)為這個恐龍系列節目提供拍攝基金。至關重要的是,這個對過去的設想非常準確,儘管可能只是基於科學假設。 在6個月的時間裡,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是選擇研究科學家們了解最多的中生代時期某些時期。

  要創建一個完整的過去畫面,我們需要儘可能找到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從1997年的夏天到1998年的冬天,為了給我們的恐龍拍攝合適的背景,製片人賈斯帕•詹姆斯和我帶領一個拍攝小組去地球上仍然生存著古老植被和樹木的地方。這些僅存的從未被人類觸動過的野生地方,都是這個星球上最美麗的地方。我們感到非常的榮幸能夠在其中拍攝了數個星期,包括新加勒多尼亞和智力南部的南洋杉森林,加利福尼亞的紅木森林,塔斯馬尼亞的邁諾斯和紐西蘭南島的櫸木林。

  攝製隊在南太平洋的森林拍攝了很多漂亮的風景空鏡頭,邁克•米爾恩和他的動畫團隊在此基礎上製作恐龍。我們吸取了眾多古生物學家的意見,製作了將近20個真正的恐龍模型(還有其他一些同時期的奇異物),然後掃描到電腦中。之後,動畫團隊面臨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他們嘗試了一系列連好萊塢電影都沒有嘗試過的長時間的高品質攝影技術動畫。我們第一場戲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製作動畫。在邁克的團隊克服了初期的困難後,剩餘的 5場戲只花了6個月的時間。

  一旦我們的恐龍系列做好後,他們看上去相當的真實,仿佛遠古時代突然復活了。以前只能在平面的科學雜誌裡見過這些恐龍,現在確能走、跑、吃東西、打鬥,真的就像是在動物園內看到一般。

  當我第一次看到我們創造的極地異特龍在紐西蘭後鱷龍中間漫步,我就知道我們創造了不同尋常的東西。六個半小時的節目終於製作完畢,於1999年10月在BBC1上首次播出。

蒂姆•海恩斯

「與恐龍同行」系列節目製片人和創作者

  

(責任編輯:蔡雅)

相關焦點

  • 《與恐龍同行》海外發行 CG製作紀錄片真實再現
    《與恐龍同行》海外發行 CG製作紀錄片真實再現 《與恐龍同行》宣傳海報    20世紀福克斯公司近日在美國電影市場交易會(AFM)上買下了《與恐龍同行》電影版的北美及部分海外地區發行權。
  • 與龍同行 (BBC紀錄片)
    與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又名《與恐龍同行》,一部由BBC製作的6集電視系列片,1999年在英國上映
  • 《與恐龍同行》參演恐龍種類介紹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中共有15隻恐龍,分別代表了1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米);幼年腕龍高29.5英尺(8.99米),長48英尺(14.63米);  -鳥掌翼龍,羽翼長達38英尺(11.58米);  -甲龍, 高12英尺(3.66米),長34英尺(10.36米)  -牛角龍,在這場表演中有兩隻, 高13英尺(3.96米),長30英尺(9.14米);  -雷克斯霸王龍,在《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中有兩隻,其中一隻是備用的
  • 《與恐龍同行》:重返侏羅紀
    影片大概是在傳達一種潛意識,這不是一部讓動物開頭說話的傳統動畫片,那些戲劇化的情節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科學知識。推薦理由:重返侏羅紀每集《侏羅紀公園》上映前,片方都會炒作這次有何種新恐龍亮相,其實大部分觀眾,包括庸俗如筆者,看恐龍電影時其實並不在乎這個那個是什麼龍,無非為了看大怪獸和人追追打打,就心滿意足。但假如你是個考古愛好者,想對逝去的白堊紀文明通曉多些,那麼看多少集《侏羅紀》也不如這一部《與恐龍同行》。
  • BBC《與恐龍同行》幕後人馬將打造3D恐龍電影
    BBC國際將和美國的Evergreen影業合作拍攝一部恐龍題材的3D電影,該片將通過「BBC地球」發行。這部未命名的影片可能是一部帶有故事情節的紀錄片,就像當年那部《與恐龍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一樣,反映史前世界的動物不懈奮鬥以求生存。
  • 電影賞析:《與恐龍同行》
    電影:《與恐龍同行》電影簡介:炎熱的假期,男孩裡奇(查理·羅 Charlie Rowe 飾)和妹妹跟隨身為考古學家的叔叔(Karl Urban 飾)來到了遼闊壯麗的阿拉斯加,體驗一次難得的尋訪史前動物的旅程。在森林中,他受到一隻烏鴉的指引,竟然穿越時空來到了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 《與恐龍同行》關於恐龍的知識-搜狐母嬰
    所有關於恐龍的知識  異龍----讀作Al-oh-SAW-us  高12米(39英尺)  異龍(意思是「其他爬行動物」)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  甲龍----讀作An-KIH-loh-SAW-us  高11米(36英尺)  甲龍——恐龍中最後和最大坦克般的鎧甲龍。甲龍(意思是「保險的爬行動物」)免受大型肉食者的捕獵,以半橫臥的植物為食。巨大的骨板,可能還有有額外的喇叭狀覆層,保護其側翼。腦後有兩對尖角,頭蓋骨很厚。
  • 主演揭秘《與恐龍同行》 恐懼之外還有溫馨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如何廝殺搏鬥,彗星撞擊地球如何讓恐龍滅絕?上海觀眾馬上就能重回恐龍時代去揭開一個個秘密。 1月19日至23日,超大型舞臺劇《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即將登陸上海世博文化中心。
  • BBC與怪獸同行:老鷹般大蜻蜓比恐龍先滅絕(圖)
    這種史前巨龜也是素食主義者巨型蜻蜓竟有老鷹那麼大  蘭西  蜻蜓像鷹一般大,蜈蚣足有數米長,它們就像來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  在5.4億年前到3億年前,在恐龍稱霸地球前,它們曾經是這顆行星的主宰。英國廣播公司(BBC)和600名科學家合作,利用兩年時間拍攝了科學紀錄片《與怪物同行》,首次向人們揭開恐龍之前地球生物的真實面貌。  攝製花了兩年  據英國媒體報導,該片是在參考化石證據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特技攝製而成的。
  • 盤點冒險動畫之與恐龍同行,網友:滿天極光點亮了夜空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冒險動畫之與恐龍同行,網友:滿天極光點亮了夜空,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與恐龍同行 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 本片內容簡介:炎熱的假期,男孩裡奇(查理·羅 Charlie Rowe 飾)和妹妹跟隨身為考古學家的叔叔(Karl Urban 飾)來到了遼闊壯麗的阿拉斯加,體驗一次難得的尋訪史前動物的旅程。在森林中,他受到一隻烏鴉的指引,竟然穿越時空來到了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 「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打造「科普+」創新模式
    12月18日,「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簡稱「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辦,會議宣布「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將於2019年1月20日在河南鄭州綠博園開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補一補恐龍小知識
    一起「補習」一下關於恐龍的小知識。  除了重溫熱門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與恐龍同行》《恐龍的行軍》《恐龍大解密》等科教記錄片通過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構建遠古場景,講述恐龍這一偉大生物的主要種類、生存環境及其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或許能為孩子們呈現一個更為真實的恐龍世界。  恐龍可以是兇神惡煞、力大無窮,也可以是呆萌可愛、溫馴蠢萌。
  • 為何人類百萬年就產生了文明,而恐龍1.6億年仍是野獸?
    我們都知道按照科學家對地球年齡的推測,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差不多有46億年了,在這46億年間地球上誕生了數不清的生命,有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也有複雜多細胞生物,這些生物隨著地球上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也在來來回回循環交替著。
  • 《與龍同行》舞臺劇即將開進五棵松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還授權製作過一部「與龍同行」舞臺劇,嘆息不能適逢其盛。對恐龍感興趣的人會知道BBC播出的科學紀錄片《與龍同行》。這部製作於1999年的作品結合了精美的電腦特效和嚴肅的科學知識,在當時引起轟動,即使到現在看也並不過時。
  • 呈現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專業知識可以很親近)
    原標題:呈現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專業知識可以很親近)   趙闖在整理自己製作的恐龍模型   用藝術的方式,講述生命演化過程中物種、自然環境的關係   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與趙闖的相識與合作,讓趙闖與古生物復原結緣。   當時汪筱林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化石——遠古翔獸,需要找人繪製復原圖,他找到了經常在網上發表恐龍繪畫作品的趙闖。
  • 10個鮮為人知的恐龍知識:有的恐龍能活300年
    10個鮮為人知的恐龍知識:有的恐龍能活300年 2015-06-14 13:36:58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查雲帆 2015年06月14日 13:36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 史前篇(1)恐龍時代的背景
    恐龍誕生前的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恐龍誕生前又有哪些生物在地球上演化呢?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由宇宙中的塵埃粒子物質聚集冷卻形成,地球形成後的5億年出現海洋,海洋中的各種化合物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了無數次後,終於產生了有機物,在34億年前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
  • 恐龍化石、猛獁象牙,你想像不到的材料都被用來製作男士飾品了
    成為了一家由製作折刀起家的奢侈品公司。因為稀有,所以獨特威廉亨利雖然成立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年,卻經常使用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古老原料(恐龍化石、隕石、珊瑚晶石等)製作成高檔的折刀或飾品。選擇這些材質獨特的外觀和質感是讓作為一位老刀匠的Conable開始試著拿它們來雕刻製作的原因。
  • 生活在1.6億年前的恐龍,是一種什麼生物?它們是如何誕生的?
    看過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文明這兩部電影的小朋友,大概不會忘記那些電影中巨大無比,長得十分恐怖的恐龍吧,恐龍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地球上,幸好當時是沒有人類的,不然我們還真有可能不是這些恐龍的對手,我們知道科學家們通常把動物分為幾種類型,什麼脊椎動物,軟體動物,卵生動物等等,那麼這些恐龍又屬於哪種類型的動物呢
  • 玩家啟蒙:一場穿越時空的恐龍粘土展
    卡樂優語:恐龍(Dinosaur),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最早出現於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恐龍滅絕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 關於恐龍的滅絕有很多說法各不相同。人類對恐龍的探索也從未間斷,各類層出不窮的電影如《與恐龍同行》、《侏羅紀世界》、《恐龍王》等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今天,歡迎來到卡樂優新推欄目——玩家啟蒙之「恐龍奇遇記」,一場穿越時空的恐龍系列粘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