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專題——霸王龍的祖先:始盜龍

2020-12-08 自然與生物

上一期中,我們主要介紹了距今2.43億年的尼亞薩龍。如果說尼亞薩龍是否屬於恐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的話,那麼今天要講的主角——始盜龍,其恐龍的身份就是板上釘釘的了。

我們已經知道,三疊紀起源於二疊紀末的那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這次滅絕也終結了統治海洋長達3億年的三葉蟲。

三疊紀的時候地球大陸還是一塊盤古大陸,沒有分開,而今天的非洲大陸剛好居於正中。

三疊紀的地球

2.43億年前的尼亞薩龍就差不多是在三疊紀中期剛開始的時候,活躍在地球上,它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大陸的中心。

而始盜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35億年前。它們的化石被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的伊斯巨拉斯託盆地。

根據當時的大陸板塊,我們可以發現,始盜龍所在的南美板塊緊挨著當時的中心——非洲板塊,位於非洲板塊的西面。

南美板塊在非洲板塊西面

始盜龍是一種小型恐龍,成年後可以長到1米長,體重大概是5-7kg,它前面的牙齒與素食恐龍大致相同,後面的牙齒則和肉食恐龍類似,因此它很可能是一種雜食動物。

始盜龍( Eoraptor )復原圖

地球有史以來最兇猛的恐龍之一——霸王龍,也是由它演化過來的。

始盜龍的前爪差不多0.2米長,後爪0.4米長,這個比例算是非常正常的了。而到了霸王龍的時候,體長14米,重達十幾噸的龐然大物,卻只有1米左右的前肢,看起來比例非常不勻稱。

始盜龍( Eoraptor )復原圖

在霸王龍的進化過程中,更大的雙顎意味著有更強的咬合力,這種性狀表現出了巨大的生存優勢,因此它的頭變得越來越大,為了支撐越來越大的腦袋而不降低奔跑速度,它的身體和後腿隨之變大,而霸王龍在進食的時候並不需要用前爪撕開獵物,所以它的前爪因為長期處於無用的狀態,所以一直保持很小的狀態。

這就是霸王龍小短手的原因。

霸王龍( Tyrannosaurus Rex )復原圖

為了更好地了解始盜龍,我們不妨看看它吃些什麼,以及有哪些可能的天敵。

始盜龍可能是一種雜食性動物,所以它會吃一些植物,另外,它擁有善於捕抓獵物的前爪,一般認為,始盜龍有能力捕抓與它體型差不多大小的獵物。因此,它的食譜中可能不只有小型爬行動物,甚至還會有我們的祖先——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

始盜龍( Eoraptor )復原圖

我們已經發現的三疊紀晚期的原始哺乳動物是隱王獸,大概長得像下圖中這樣。

隱王獸(Adelobasieus)復原圖

另外,在侏羅紀早期還有生活在當時中國的中國尖齒獸,由於和南美洲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可能不是始盜龍的獵物。

中國尖齒獸(Sinoconodon)復原圖

那麼始盜龍可能的天敵是誰呢?

在同一時期的阿根廷地區,有一種當時最大的陸地動物,那就是蜥鱷。

蜥鱷( Saurosuchus )復原圖

蜥鱷可以長到6-9米,恐龍的祖先-始盜龍很可能是它們的主要獵物。

看來,在這一段時間,恐龍的日子並不好過。

相關焦點

  • 和霸王龍同一個祖先,科學家發現全新恐龍品種,這個子實在太小了
    它們是一種來自於三疊紀時期的恐龍類目,顯著的特點就是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此外牙齒也是非常鋒利的,猶如匕首或者是一刀一般,牙齒前後緣也常有鋸齒。很多我們熟悉的恐龍也都屬於獸腳類恐龍,比方說在《侏羅紀公園》中讓人感到恐怖的霸王龍,它作為暴龍群的一種,從大類上來說,就是獸腳類恐龍。
  • 什麼恐龍能打敗霸王龍,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
    雷克斯暴龍熟稱霸王龍,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起的霸主級掠食性動物,霸王龍屬於暴龍科,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恐龍。最長14.7米,最高約5.2米,頭部高度接近6米,最重的霸王龍可達14.85噸左右,除了強大的咬合力外,它們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類恐龍之一。
  • 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
  • 小朋友大百科 | 君王暴龍 - 霸王龍
    早在18世紀,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第一具比較完整的霸王龍的骨架化石,之後便送往紐約博物館收藏起來,因為霸王龍的骨架化石,是當時發現的所有恐龍的骨架化石中,體型最大的,一時間就成了展覽館的明星,當時紐約博物館的館長,就迫不及待的稱它為「霸王龍『』,意思就是「恐龍中的霸王」!之後,這個名字就被人們一直叫到了今天。
  • 恐龍專題——三疊紀速度之最:埃雷拉龍
    上兩期我們主要講了距今2.43億年的尼亞薩龍和距今2.35億年的始盜龍。對於古生物來說,講一下它們的分類是科普工作繞不開的一環,這一部分雖然沒有恐龍圖片那麼直觀地吸引人,但是卻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物種,所以這一期開頭我會花一點筆墨講一下關於恐龍的分類。
  • 侏羅紀世界2新混種恐龍登場 狂盜龍戰鬥力體型長相介紹
    《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混種恐龍狂盜龍是吳博士利用迅猛龍布魯的基因設計創造出來的新種恐龍,形態怪異,全身為深黑色,從脖子到尾部的兩側有著金黃色的條紋,與暴虐龍一樣是集兇猛和機智於一身的人造怪物恐龍。頭部形狀與霸王龍相似,在眼眶周圍還有紅色斑點。
  • 大腦比一顆豌豆還輕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大腦卻比一顆豌豆還輕。
  • 雞的祖先是霸王龍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雞的祖先是霸王龍」的觀點以及見過以下諸如此類的圖片為什麼偏偏盯上了霸王龍呢?霸王龍知名度高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實研究人員想表明的是,以霸王龍為代表的恐龍和鳥類的關係比較相近,而不是說霸王龍就是雞的祖先!兩者只是遠房親戚,並沒有直接的傳承關係!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華麗羽暴龍屬於暴龍超科,即暴龍類,我們平常說的霸王龍,指的就是暴龍類恐龍。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化石證據也傾向於證明,長羽毛的情況在恐龍家族中普遍存在。最典型的莫過於伶盜龍(即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的迅猛龍),原來的外形已經完全被推翻,變成了一隻毛絨絨的恐龍。
  • 重新定義恐龍: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
    最近,科學家對這一分類方式的基礎提出了新的觀點 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恐龍?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人聯想到霸王龍巨大的下顎、角龍和劍龍身上獨特的角和板,以及蜥腳類恐龍及其近親的超大身軀。但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要對不同的恐龍進行分類,關鍵在於這些動物的骨骼形態。
  • 閱讀恐龍故事,這是高逼格的打開方式
    ①最早的恐龍:在目前已發現的諸多恐龍中,始盜龍始盜龍是小型肉食動物,長約1.5米,能夠兩足行走。它有可能是葷素都吃的恐龍。有科學家認為:始盜龍所具有的各種特徵表明,很有可能是所有恐龍的祖先。始盜龍②最大的恐龍:恐龍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對於食草類恐龍來說,要想存活下來,
  •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
    儘管已經參觀了國內的許多著名自然博物館(國內稱自然博物館,而不是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是為了與歷史類博物館區分),但是出國參觀世界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是第一次,小盜龍也沒有想到這個第一次竟然會是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
  • 利爪小霸王——達科他盜龍,你認識嗎?
    森林是恐龍棲息的樂園,特別是那些身體靈活的小型恐龍尤其喜歡在林中出沒。幾隻長有厚厚顱骨的腫頭龍在茂密的綠色森林中穿行。專心行走的腫頭龍並沒有發現在不遠處的樹叢中藏著一隻達科他盜龍。達科他盜龍身上的羽毛有著特別的花紋,能夠很好地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 雞是恐龍的後代嗎?
    那就是恐龍,當然大多數恐龍在6500萬年前都已經挫骨揚灰了,而本文所要講述的恐龍則是雞。對於雞是不是恐龍的後代,在民間一直觀點不一,有支持者也有將信將疑者。但是在科學界,聲音漸漸地達成一致,大多數支持者認同,雞就是一小部分恐龍進化而來,是不是感覺雞你太美。
  • 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三疊紀中到晚期,由主龍類演化出來的恐龍出現來,其中包括始盜龍、艾雷拉龍、尼亞薩龍等。
  • 恐龍是鱷魚的祖先嗎?為什麼地球「霸主」大都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鱷魚的祖先是恐龍嗎?為什麼只有兩足行走的生物才能「稱霸地球」?這是兩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先說答案: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確切地說鱷魚和恐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同一時期不同分化的結果。從已知地球不同地質年代的「霸主」來看,確實是兩足行走的生物居多。下面我們再來詳細的解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 雞的祖先竟然是恐龍?
    ,從生物學的進化軌跡來看,雞是霸王龍進化而來的這一說法,越來越成立。       雖然科學家們沒能從化石中獲取到霸王龍的生命遺傳指令——脫氧核糖核酸(DNA),但恐龍的蛋白足以證實霸王龍與包括雞在內的現代鳥類存在著親緣關係,這一結果與之前人們根據恐龍骨骼分析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一位歷史博物館的館長曾經說過,恐龍的遺傳信息被破譯,為那些已經滅絕了的生物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為什麼呢?
  • 霸王龍長毛後瞬間變萌,恐龍都有羽毛嗎?
    ,只能靠殘缺的骨骼化石來還原恐龍的假想模樣,影視作品中的恐龍,大多沒有羽毛,光禿禿的布滿褶皺的皮膚,人們想像中的恐龍是蜥蜴的樣子。    霸王龍的真實模樣  像帝龍和華麗羽王龍這些暴龍超科恐龍,它們具有明確的羽毛,但後來的霸王龍科的恐龍皮膚產生鱗狀皮,比如艾伯塔龍、蛇發女怪龍(魔鬼龍
  • 比霸王龍更強大的恐龍,令人顫抖……
    雖然說霸王龍是在恐龍時期最可怕的一種恐龍,它的身體長度能夠達到12米,甚至是,單個的牙齒就能夠長到香蕉大小,可是這種恐龍在最初並不是這麼的強悍,也就是說霸王龍早期的祖先在數百萬年前還是比較小的,那個時候它們也並不是成為陸地上頂級的捕食者,反而還有它們的天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