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2021-01-09 內蒙古晨網

【年代】白堊紀時期

【發現】2005年

【地點】內蒙古二連浩特二連盆地

【收藏】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二連巨盜龍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長羽毛、有喙,沒有牙齒的似鳥恐龍。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這具恐龍化石的60%被發掘出來後,在徐星主持下,經過兩年多整理、修復、研究,最終確認了恐龍的身份。

  經專家研究鑑定,這具恐龍化石屬於竊蛋龍類的一個新屬種,因產於內蒙古二連盆地,體型異常大,竊蛋龍又叫盜蛋龍,便命名其為二連巨盜龍。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恐龍化石,大部分都是恐龍意外死亡後形成,因衰老正常死亡的恐龍非常少。專家推測二連巨盜龍是在8000萬千前,因巨大洪水衝毀部分流河堤岸而死亡的。

  2007年,二連巨盜龍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科技十大發現之一;2009年,二連巨盜龍化石被評為十大重大化石發現之一。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的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和裝架的完整骨架(上)。新華網 徐紅梅攝

  龐大的二連巨盜龍

  這具在專家指導下,工作人員根據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並裝架的完整骨架,可以看出二連巨盜龍具有超大身軀。它的臀高接近4米,頭部伸起來有5米多,體長超過8米,體重估計超過1400公斤,大小可與暴龍相比;在顯微鏡下,其骨骼化石中可清晰看到生長紋,由此可推測二連巨盜龍在死亡時不到12歲,剛進入成年期。專家推測,二連巨盜龍成年後,身高也許會長到6—7米,體重也許會達到2噸。

  通過生長紋不僅可以判斷出恐龍的年齡,還可以判斷出其生長速率。不到12歲的二連巨盜龍體重1400多公斤,由此可以計算出,它的體重每個月增加10多公斤。因此,二連巨盜龍的軀體比竊蛋龍要龐大很多。

  另外,從二連巨盜龍的身體結構分析,它腦袋較小,脖子很長,屬於吃植物恐龍結構。但長長的爪子,又表現出肉食恐龍的特徵。目前來看,二連巨盜龍有可能是雜食性的,但到底食性如何還不是很清楚。另外,二連巨盜龍是不是群居,也還無法判斷。

  專家對二連巨盜龍的龐大軀體感到意外,還發現了許多在其它竊蛋龍身上沒有發現的奇特現象。這些現象不僅與以前得出的結論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二連巨盜龍雖然軀體龐大,但它的腿部結構非常靈巧、善於奔跑。根據以往經驗,專家們發現,當恐龍軀體變得龐大時,四肢會變得更加粗壯,行動會比較緩慢而笨拙。二連巨盜龍卻是一個例外,它的後肢不僅沒有變粗壯,而是變得更加纖細,小腿也變得更加修長。這標誌著它的奔跑能力肯定強於其它恐龍,奔跑速度可能像鹿一樣快。

  一頭龐大的恐龍能夠在大地上奔跑如飛,這令人難以想像。二連巨盜龍的奔跑姿態與鴕鳥很像,但也有很顯著區別。它們奔跑時的支點不同,鴕鳥以膝關節為支點,而二連巨盜龍以髖關節為支點。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的二連巨盜龍化石複製骨骼和裝架的完整骨架(左圖)。新華網 徐紅梅攝

  鳥一樣的二連巨盜龍

 

  恐龍向鳥演化是一個軀體尺寸逐漸變小的過程。這意味著,恐龍與鳥的親緣關係越近,軀體尺寸就越小;親緣關係越遠,軀體尺寸就越大。這是過去發現的一個基本規律,早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

      二連巨盜龍接近兩層樓高的龐大軀體、和看起來遠比駱駝還要粗壯的骨骼,的確使人難以把它與鳥類聯繫起來。從二連巨盜龍的骨骼形態來看,它與鳥類共有100多處相似,許多相似性只在二連巨盜龍、似鳥恐龍和鳥類中發現,而不存在於其它動物中,為二連巨盜龍與鳥類有近親緣關係提供了證據。比如,二連巨盜龍前肢結構和鳥類翅膀很像。鳥類翅膀可以收疊,二連巨盜龍前肢結構也可以摺疊。另外,通過恐龍蛋結構分析發現,竊蛋龍蛋的結構與鳥類蛋非常接近。

  根據專家研究結果復原的二連巨盜龍可以看到,二連巨盜龍除了不能飛,翅膀上有爪子,還長著長長的尾巴,除了羽毛還不夠豐滿,已經很像一隻鳥了。

  復原的二連巨盜龍動畫形象。(資料圖)

  有一種似鳥恐龍 最終演化成鳥

  在向鳥演變的漫長過程中,二連巨盜龍越變越大,是對原有自然規律的一種顛覆。

  早在1.2億年前,二連巨盜龍的祖先類恐龍尾羽龍就已經有了似鳥特徵。按已知規律,當恐龍軀體變大後,似鳥特徵往往會消失。比龍尾羽龍又多進化了4000萬年的二連巨盜龍,比它的祖先類尾羽龍大了300倍,似鳥特徵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多更明顯,比尾羽龍更像鳥。

  二連巨盜龍的演化模式與祖先的演化模式不同,這無疑增加了恐龍向鳥演化的複雜性,也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演化的認識。在繪製的恐龍向鳥演化樹示意圖上,可以清楚看到恐龍向鳥演化的走向。二連巨盜龍處於演化樹這一位置,到一定時候它可能停止演化,並沒有演化成鳥。但在似鳥恐龍中,肯定有一種恐龍最終演化成為鳥。

  雖然科學家對二連巨盜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仍有一些問題目前仍屬於推測或假設。專家發現,二連巨盜龍骨骼化石中還有一些奇特的結構特徵,在其它恐龍身上都沒有發現過,像謎一樣無法解釋。

 

線索徵集:內蒙古晨報現面向社會各界朋友徵集新聞線索,熱烈歡迎大家撥打本報新聞熱線18047123456,分享您身邊的新聞。

相關焦點

  • 生於白堊紀:二連巨盜龍化石發現始末(圖)
    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這是一種新發現的恐龍,它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長著像鳥一樣的喙,前肢長長的似翅膀,有尖銳的爪尖……化石發現於內蒙古的二連盆地,由此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  之前一周,二連巨盜龍的「倩影」出現在《自然》雜誌網站首頁頭條的位置,引起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通訊社的關注,有記者問:這項發現意味著什麼?
  • 二連巨盜龍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
    其中,二連巨盜龍化石列入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一批)》的編制,是依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的規定,結合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具體情況,確定的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該名錄共分三個保護級別,本次編錄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76種、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110種、三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14種。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科學家在一次對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發現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最終確定這是一具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二連巨盜龍(Gigantotal torerlianensis)。這一發現;引起世人關注。因為,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徵未見於其他任何恐龍。
  • 內蒙古二連浩特建成世界最大"白堊紀恐龍公園"
    中廣網二連浩特12月15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 二連浩特臺記者 王澤瓊)地處中蒙邊境線上的內蒙古二連浩特,正在以數量眾多的恐龍集群死亡帶為中心,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公園」。我國版圖的正北方,地處中蒙邊境線上的內蒙古二連浩特,是世界著名的恐龍之鄉。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二連浩特曾經是氣候溼熱,林木茂密,遍布著湖泊沼澤的恐龍的樂園。
  • 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出土似鳥恐龍上榜
    原標題: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出土似鳥恐龍上榜   6、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2007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經過中國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學者長達兩年時間的確認,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
  • 走進侏羅紀世界 八卦恐龍明星
    隨著最近電影《侏羅紀世界》的上映,恐龍風暴又一次席捲全球。影片講述了一個專注遺傳技術的公司重開恐龍主題樂園,為滿足遊客獵奇心理,公司的科學家融合多種殘暴肉食恐龍基因培育了一個全新的恐龍品種,但出人意料的是新種恐龍不但殘暴還擁有出乎意料的智商。隨後它逃出圍牆,引發了一場慘劇。在這部電影中,各種恐龍佔據絕對的主角地位,霸氣十足獨領風騷,面對它們人類總是在尖叫奔逃。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侏羅紀世界2新混種恐龍登場 狂盜龍戰鬥力體型長相介紹
    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混種恐龍引起不少觀眾的好奇和期待,據了解,《侏羅紀世界2》中新混種恐龍名為狂盜龍,和《侏羅紀世界》第一部中的混種恐龍暴虐龍相比,此次的狂盜龍各方面都有升級,看來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大傢伙啦!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雖然也發掘了一些恐龍化石,但這裡發現的恐龍化石的名氣、種類、體型、外觀都沒什麼特色可言,其中比較著名的就二連巨盜龍這種竊蛋龍,此外就是楊氏內蒙古龍、鷹龍、姜氏巴克龍等在學術上沒有名氣的恐龍化石。
  • 恐龍專題——霸王龍的祖先:始盜龍
    如果說尼亞薩龍是否屬於恐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的話,那麼今天要講的主角——始盜龍,其恐龍的身份就是板上釘釘的了。我們已經知道,三疊紀起源於二疊紀末的那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這次滅絕也終結了統治海洋長達3億年的三葉蟲。
  • 大腦比一顆豌豆還輕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
    一隻生活在2.33億年前的食肉恐龍——布氏盜龍,大腦卻比一顆豌豆還輕。
  • 中國恐龍家族中的五大明星
    (比如巨齒龍、禽龍)和命名恐龍(也創造了恐龍「Dinosauria」這個名字)的國家,雖然大家比較熟悉的霸王龍、梁龍、三角龍等都產自北美,其實,中國才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到2019年6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了308種恐龍,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國的恐龍研究十分活躍,新命名的種類每年還在以八九種的速度增加。在中國龐大的恐龍家族中,誕生了著名的「恐龍五寶」,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簡介自貢恐龍化石群以規模巨大、門類齊全、保存完整、埋藏集中為特點,是世界聞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廣受海內外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中建立的自貢恐龍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規模國家地質公園面積70平方千米代表恐龍古似鳥龍、似雞龍、鷹龍、姜氏巴克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二連巨盜龍等簡介二連浩特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之一,恐龍化石品種繁多,其中的白堊紀恐龍化石代表了全球恐龍活動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徵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 自貢恐龍化石群以規模巨大、門類齊全、保存完整、埋藏集中為特點,是世界聞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廣受海內外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中建立的自貢恐龍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國家地質公園面積70平方千米 代表恐龍 古似鳥龍、似雞龍、鷹龍、姜氏巴克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二連巨盜龍等 簡介 二連浩特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之一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崛起,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到了三疊紀中期,海洋中除了無脊椎動物及魚類以外,爬行類也進入海洋,成為藍色世界的成功掠食者,其中以魚龍類(Ichthyosaurs)最為成功。與古生代不同,空中並不獨為昆蟲的天下,到了三疊紀中期,長尾的翼龍類(Pterosaurs)出現,成為它們的天敵。總體上看,無論在陸海空,都是爬行類動物穩坐食物鏈的頂端了。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以下是近年來考古發現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飛天恐龍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2007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經過中國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學者長達兩年時間的確認
  •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全文5800字,圖片60幅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走遍全世界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像一個虔誠的朝聖者一樣朝拜「聖殿」,這些聖殿正是自然歷史與人類科學知識的結晶,帶著我們回溯地球生命史的傳奇。我會將自己的朝聖之旅寫成參觀遊記,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喜歡我的世界頂級自然歷史博物館遊記,歡迎轉發評論,打賞就更好啦!
  • 利爪小霸王——達科他盜龍,你認識嗎?
    森林是恐龍棲息的樂園,特別是那些身體靈活的小型恐龍尤其喜歡在林中出沒。幾隻長有厚厚顱骨的腫頭龍在茂密的綠色森林中穿行。專心行走的腫頭龍並沒有發現在不遠處的樹叢中藏著一隻達科他盜龍。達科他盜龍身上的羽毛有著特別的花紋,能夠很好地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 地獄溪惡魔—達科他盜龍--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漫長的中生代中存在著許多精彩壯麗的時期,其中晚白堊世的北美洲便是最引人矚目的,因為那是恐龍之王暴龍統治的時期。從地層上看,暴龍生活在地獄溪組,而這個地層中發現的許多恐龍都是恐龍家族中的大明星,比如三角龍、甲龍、腫頭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