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2020-09-22 趣二歷史


「霍比特人」骨骼化石

  據美國MSNBC網站報導,化石是億萬年來存留在地殼中的古生物遺骸。通過分析各種化石,科學家們可以推斷出遠古時代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生物的進化歷史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化石就是一部記錄地球生物億萬年來不斷演化的史書。

  以下是近年來考古發現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遺蹟:

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飛天恐龍

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2007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經過中國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學者長達兩年時間的確認,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專家們表示,一般的似鳥恐龍個體較小,多數體重在幾公斤左右,有的甚至還不足一公斤,但「二連巨盜龍」的體重可達1400公斤,是一般似鳥恐龍的數百倍,因為稱其為「當今世界最大的似鳥恐龍」毫不過分。

印尼發現1.8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桌上人類頭骨特寫

印尼發現1.8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2004年,由印尼考古學研究中心教授拉迪恩-蘇約諾和新英格蘭大學教授麥克-莫伍德領導的小組,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偏僻島嶼上發現一副人骨架化石。這一突破性發現可能將改寫人類進化史。這副幾乎完整的女性骨架化石僅有3英尺高(與3歲幼童一般高),年齡在30歲左右,並且有著人類的臉孔。這副骨架包括頭骨、下顎骨、盆骨和腿骨,已經有1.8萬年歷史,它為爪哇東部一個已經消失部落的存在性提供了證據。

這個由「小矮人」統治的部落人群與科莫多巨蜥和另外一種蜥蜴生活在一起。他們用小而靈巧的手打造石頭工具,以獵殺體形矮小的象為生,他們用火烤象肉,將竹子捆綁在一起,做成竹筏,並且有可能使用語言。這個偉大的發現證明,在人類大家庭中,還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新種類小旁支。這種身材矮小的新種類人群將打破「現代人的唯一性」的觀點,並且證明除了現代人類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人生活在有記載的歷史中。
文章推薦:動物化石 諾亞方舟之謎 非洲之星 史前文明的鐵管 分頁標題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科學家們在北極發現了罕見的熱帶海龜化石,這一發現證實了在數千萬年前北極有著較高的氣溫,這塊化石也揭示了熱帶海龜為了一個溫暖的生存環境沿著北極到亞洲的湖泊、河流遷徙至溫暖的亞洲熱帶地區。2006年,來自羅切斯特大學遠徵探險科考隊在北極的阿克塞爾海伯格島地區發現了這塊化石,這座島嶼到處都是脊椎動物的化石,其中包括海龜化石、鱷魚化石、魚類化石以及其它各種各樣奇怪事物。這塊化石保存得相當完整,並且龜殼非常大,有30釐米寬,這種海龜屬於大白尼蒂科海龜,研究人員稱它為烏戈(Hugo)。烏戈是一種熱帶海龜,只適於溫暖的地區生長,現在冰冷的北極是完全不適合這種海龜生長。然而,在9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時代,北極卻像一個溫室一樣暖和。這具化石不僅顯示了古代亞洲海龜遷徙的新路線,也說明了這些遷移之日可

  巴哈巴群島海岸附近的一隻巨型單細胞動物。當它沿著海底向前緩慢滾動時,會留下一條痕跡。這一發現也推翻了此前關於到底是何種動物在18億年前的海底留下了如此相似痕跡的結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只有左右均勻對稱的多細胞動物才有可能留下這種化石痕跡。如果真是這種說法的話,那麼這就意味著在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之前就已經出現多細胞生命形式。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指的是大約5.5億年之前的一個生物快速進化和多樣化的時期。這項新的發現表明,一些巨型單細胞原生生物,如Gromia sphaerica也同樣可以產生化石痕跡。

德國發現3000萬年前蜂雀化石


德國發現3000萬年前蜂雀化石

  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森肯貝格研究所的昆蟲學家格拉德-邁爾宣布,他們在德國海德堡南部的弗勞恩維爾地方,發現了生活在3000萬年前的蜂雀的化石,研究者把它稱為「蜂雀的出人意料的歐洲變種」。這個發現之所以出人意料,首先是因為最古老的蜂雀化石以前只是在南美洲發現,而且它們的年齡不過大約100萬年,而在德國發現的蜂雀化石不僅是歐洲唯一的,而且其歷史長達3000萬年,這是人們沒有預料的。其次,相對說來,蜂雀生活在較為溫暖的區域,而德國是個偏冷的地區,恰恰在德國發現蜂雀生活,這也是出人意料。第三,這次發現的化石顯示,這種數千萬年前的蜂雀在結構上竟然與它們目前的後代基本一樣,「這實在讓人無法不感到驚奇」。
文章推薦:世界上有美人魚嗎 亞特蘭蒂斯城 生物入侵 怪病 分頁標題

洛杉磯發現完整的猛獁象化石


洛杉磯發現完整的猛獁象化石

  2009年2月,考古學家們在美國洛杉磯市中心一個廢舊停車場下發現的一處化石坑,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冰川時代化石坑。這一考古發現被稱為「23工程」,因為裝這些化石需要23個巨大的箱子。這些出土化石包括哺乳動物化石和小動物化石,包括龜、蝸牛和昆蟲。最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還另外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哥倫布猛獁象化石,他們給它取名為「Zed」。一番仔細檢查後他們發現Zed的完整度為80%,還發現它的關節患過關節炎,有幾根肋骨斷後重新癒合,這說明它曾經受過重傷。參與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斯莫說,「從現場的遺留的痕跡來看,Zed好像曾經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一些沒參與這一發現的科學家稱,這是自一個世紀之前在拉布雷亞瀝青坑第一次出土化石之後的首次重要化石發現

尼日發現2.5億年前的鱷魚化石


尼日發現2.5億年前的鱷魚化石

  2005年4月,科學家們在尼日的沙漠地帶發現了距今2.5億年的古代兩棲類動物化石,這些與鱷魚樣子相似的化石向人們揭示了兩種新類型的古代兩棲類動物。這些古代鱷魚的頭骨化石顯示,它們與其它生活在二疊紀時期2.9億年前至2.48億年前之間的任何動物都不同。對此,美國紐約骨骼治療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克裡斯汀-希德博士表示:「它們屬於一種科學家認為在這之前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動物群。我們的研究突出了氣候和陸地上生命進化的交互作用。」大約在2.5億年前,地球上很多陸地板塊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陸地,被稱為泛古陸。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和這次發現的兩棲類動物相同種類的動物那個時候已經存在,並且已廣泛分布在這個大陸上了,但這次新發現的化石卻完全不同。

澳洲發現3.8億年前會爬行魚類化石


澳洲發現3.8億年前會爬行魚類化石

  2006年10月,考古學家們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發現了一塊古代的魚化石,這塊化石可謂與眾不同,科學家們將這種魚命名為「Gogonasus」。考古學家們介紹稱,這塊魚化石為研究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提供了新的線索,它的發現將改寫近百年來沒有沒人質疑過的陸地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維多利亞博物館館長約翰-勞爾博士說,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這一3.8億年前的化石顯示近百年來沒有人懷疑過的陸地哺乳動物進化史存在著錯誤。弗特茲哥亞特稱,從這塊化石上看,這種生活在3.8億年前的魚類的頭部有一個大洞,可能是用來呼吸的,同時魚身體的前部還有兩個非常強壯的魚鰭,魚鰭的周圍生長的尺骨、肱骨及橈骨,這種結構與人類手臂的骨架結構非常相似。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這塊化石尋找到關於陸地四腳哺乳動物進行過程的新的線索或者證據,改寫陸地哺乳動物的進化史

相關焦點

  • 延安發現恐龍遺蹟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的疑似恐龍遺蹟化石,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於2020年8月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
  • 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出土似鳥恐龍上榜
    原標題:全球8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出土似鳥恐龍上榜   6、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   2007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經過中國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學者長達兩年時間的確認,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
  • 發現北極發現最古老化石
    新朋友請按藍字關注☝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俯瞰格陵蘭島科學家在北極格陵蘭發現最古老化石但是,這塊最古老的化石沒有像恐龍化石那樣的常規外形,而是沉積物形成的石頭。九月《自然》雜誌登載的該研究報告描述,這是一塊從格陵蘭島發現的疊層石(stromatolite),其中的礦物質結構是微生物留下的痕跡。疊層石是微生物在淺海地區分層生長形成的沉積物。化石疊層石是地球生命的最早證據之一。
  • 北極重大發現:7千萬年前罕見恐龍顎骨化石出土,古生物學史邁新頁
    北極海發現顎骨化石,科學家無意間找到新品種恐龍證據。新發現打破了北極地區只是「遷徙路徑」一說,恐龍可能終年在極區生活。
  • 「恐龍之鄉」甘肅永靖部分化石遺蹟仍面臨多種威脅
    徐雪 攝中新網甘肅永靖11月5日電 (記者 徐雪)「一直以來,永靖縣高度重視化石遺蹟的保護與利用,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保護措施,有效地保護了不可再生的寶貴自然遺產。」5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縣長張自賢介紹說,但由於資金、技術、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部分化石遺蹟仍然面臨著風化、侵蝕和黃土塌方掩埋等多種威脅,地質遺蹟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難題,全面保護與利用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蹟迫在眉睫。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官方在「黃河化石論壇」上披露稱,近期在該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了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
  • 這是外星人或史前文明的遺蹟嗎?No,這是古生物化石
    」的網友,在微博Po出一組化石照片,如上圖所示。如果是你發現了這些化石,第一時間會作何感想呢?我想應該會有人認為,這就是史前文明存在的鐵證,沒準兒在附近還能找到洗衣機化石......然而,進化的鬼斧神工遠比智障者的想像更加瑰麗,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其中有很多會讓人瞠目結舌:毆買糕的,居然會有這種生物?
  • 黑龍江發現罕見化石!
    據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樹臣介紹,自2018年起,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館等多名古生物學家對海倫市動植物化石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發現了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這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個以白堊紀樹蕨莖幹化石為主的生物群。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中國發現滑翔蜥蜴化石
    研究表明,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來在世界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遼西熱河生物群中一個新的重大發現,是蜥蜴長達2億多年演化歷史中,目前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這一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講,填補了滑翔行為在蜥蜴演化史上的空白。  命名為「趙氏翔龍」  這種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被命名為「趙氏翔龍」,是中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野外工作中發現的。
  • 50萬年前人類化石中發現結核病
    本報訊(記者 徐玢) 大部分科學家認為結核病是幾千年前才出現的,但近期在土耳其發現的4塊人類化石表明,這種疾病早在50萬年前就已存在。這項由美國、德國、法國和土耳其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發表在12月7日出版的《美國自然人類學雜誌》上。  直立人普遍被認為是從非洲遷移出的最早人種,古生物學家在土耳其尋找他們的遺蹟已達數十年之久。
  • 在埃及金字塔發現了成百上千的海洋貝殼化石
    據新的研究稱,許多埃及最著名的遺蹟比如獅身人面像、吉薩大金字塔等都發現了成百上千的海洋生物化石。大多數化石都被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為研究這些遺蹟是如何建造的提供了線索。據作者介紹,建造吉薩金字塔、法雍(Fayum)和阿比多斯(埃及古城)的石頭一定是用天然石材雕刻而成,因為他們發現當時建造這些建築物的時候,所使用的來自海床的巨石都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
  • 遺蹟化石探索深時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取得進展
    遺蹟化石是地質歷史時期保存在沉積物表層和內部的生物活動痕跡。遺蹟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不僅跟生物的種類和生態習性有關,還與生物生活的環境條件和生物生活的底質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羅茂副研究員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石光榮教授,Lee Sangmin博士(目前均任職於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合作,對澳大利亞南雪梨盆地位於美麗灘(Pretty Beach)和O』Hara 島(O』Hara Island)二疊紀烏拉爾統Snapper Point組地層剖面的沉積學和遺蹟學進行了系統研究,並嘗試利用一類新發現的遺蹟組構推算當時的沉積速率
  • 古代遺蹟成時尚?恐龍化石竟成拍賣會的香餑餑
    化石成了香餑餑,私人買家紛紛在網絡上和線下拍賣會上搶購史前遺蹟,但科學界擔心這一趨勢會破壞科學研究。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廳裡,買家們蜂擁而來——不是為了藝術品、古董家具或珠寶,而是為了遠古時代的化石。當中有三角恐龍的角,雷克斯霸王龍的牙齒,以及6600萬年前鴨嘴龍的尾巴。
  • 化石的形成與分類
    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動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
  • 戰鬥痕跡化石表明,巨型海龜會自相殘殺,鱷魚的體型是它們的三倍
    1200萬年前,在南美洲北部的沼澤和河流中,曾經生活過的一些最大的海龜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地展開了史詩般的戰鬥。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出土的新化石顯示,這種名為Stupendemys geographicus的物種雄性重達1100公斤,它們的2.4米長的龜殼前部長有不同尋常的角,它們可能用這些角來互相爭鬥並擊退比它們大三倍的鱷魚。與此同時,仔細觀察海龜巨大的下顎,你會發現它們可能並不是某些科學家認為的那種兇猛的食肉動物,而是以硬殼軟體動物和大型水果為食。
  • 延安發現首例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 陝西延長油田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 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 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 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
  • 發現疑似企鵝祖先化石,企鵝最早或來自北極
    筆者:三體-小遙近幾年,科學家對海鳥的進化過程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因為有一部分化石表明,它們中很有可能存在企鵝的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暫時沒有得到關鍵性證據。然而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企鵝未必是南極本土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或許來自遙遠的北極。人們很難想像北極和南極之間擁有這樣巧妙的聯繫,畢竟北極還有兇猛的北極熊,它們與企鵝始終無法正面接觸。作為地軸的兩個端點,南北兩極雖然在自然環境上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卻擁有不太一樣的生態結構,相比之下,北極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而漫長的生物進化史同樣值得人們深入研究。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