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重大發現:7千萬年前罕見恐龍顎骨化石出土,古生物學史邁新頁

2021-02-13 世界未解之謎
北極海發現顎骨化石,科學家無意間找到新品種恐龍證據。新發現打破了北極地區只是「遷徙路徑」一說,恐龍可能終年在極區生活。科學家發現的顎骨化石十分稀有,推斷屬於奔龍科未成年的恐龍,存活於7000萬年前,北極地區較溫暖的時期。這些掠食性的恐龍與鳥類演化密切相關,成員包括迅猛龍。他們的遺蹟遍布北美洲、南美洲和亞洲,分散在各大陸,但缺乏骨頭化石好讓古生物學家追蹤他們的路徑。許多科學家認為,北極海只是恐龍橫跨亞洲和北美洲時的「遷徙路徑」,但這項學說被顎骨化石粉碎。從這塊顎骨化石的發育過程來看,這隻年輕恐龍可能出生在北極地區,因體型太小,不可能歷經長途遷徙,強烈顯示有其他恐龍在附近長居、交配。科學插畫家Andrey Atuchin修復重現Prince Creek地層河岸環境,與文本描述的地質證據相匹配。(圖/翻攝自PLOS One期刊)這塊顎骨化石在北極海附近的北阿拉斯加Prince Creek地層被發現,Prince Creek地層保存有高比例的極地恐龍化石。這是在北極海被發現的第一塊非齒類化石。

一位曾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的科學家表示,紀錄顯示,一般奔龍科恐龍的化石都非常脆弱,且不易保存。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亞倫山德羅·基亞倫扎(Alessandro Chiarenza)說,「這個地方很少發現食肉恐龍的骨頭,而從很小的個體中找到,簡直跟大海撈針一樣。」這次新發現無疑是古生物學史上的一大步。

相關焦點

  • 山東出土鸚鵡嘴恐龍化石
    據新華社濟南5月19日電 山東省諸城市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最近發現並發掘出土了一具較為罕見的鸚鵡嘴恐龍化石(上圖),為人們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進化及地球變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據介紹,鸚鵡嘴龍是一種鳥腳類恐龍,形體似蜥蜴,因嘴巴彎曲成鉤狀,形似鸚鵡的嘴而得名,其身長多在0.8米至1.5米之間,是體形最小的一種素食類恐龍,生活在距今約70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  山東是迄今為止發現恐龍遺蹟較為集中的地區,這次發現鸚鵡嘴龍化石的諸城更有「恐龍之鄉」之稱。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化石的發現其實比較罕見的,像它這種骨骼盤在一起的是非常罕見的,這個竊蛋龍也是盤在那裡孵蛋的,整個孵蛋的狀況都體現出來了,使我們明白看到當初在幾千萬年前的這隻恐龍是如何下蛋的,這一瞬間是非常難得的
  • 罕見|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罕見 |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原標題: 近日,吉林延吉龍山恐龍化石系統發掘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 阿根廷出土7千萬年前大猛龍化石,長10米為同類恐龍之最
    古生物學者在阿根廷南部出土了一具大猛龍(megaraptor)化石,年代可以追溯至7000萬年前,而且是地球上同類肉食性恐龍滅絕前最後一批之一。大猛龍化石據路透社5月19日報導,阿根廷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者3月中旬在南部聖克魯斯省出土了這具化石,包括椎骨、肋骨和部分上肢肩帶,部分已經復原。
  • 世界罕見!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
    世界罕見!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除了此次發現的竊蛋龍孵蛋化石外贛州地區先後出土發現並命名中華虔州龍、贛南龍、南康龍等特有物種化石並於2017年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評為中國恐龍之鄉
  • 罕見 |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在持續近半個月的恐龍化石保護性發掘中,已獲得至少來自6種恐龍的各部分骨骼、一具完整鱷類骨骼等白堊紀古生物化石。發掘團隊在龍山化石第四層發現了長1.5米左右的完整的鱷類化石。鱷類化石從頭部到尾巴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鱷類的皮膚印痕,這也是國內在白堊紀地層裡非常罕見的新發現。
  • 加拿大12歲男孩發現罕見恐龍化石
    【新華社微特稿】加拿大男孩內森·赫魯什金年僅12歲,但已發現一具罕見恐龍骨架化石。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赫魯什金髮現的恐龍化石15日完全出土,為生活在6900萬年前的鴨嘴龍化石。赫魯什金先前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巴德蘭茲自然保護區找到過一些化石碎片。
  • 世界罕見!贛州有重大發現
    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除了此次發現的竊蛋龍孵蛋化石外贛州地區先後出土發現並命名中華虔州龍、贛南龍、南康龍等特有物種化石並於2017年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評為中國恐龍之鄉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承德發現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 初步認定是「新屬種」
    1米多長的粗碩腿骨赫然顯露,肩胛骨、尾椎骨等在山巖間依稀可辨……   在豐寧滿族自治縣四岔口鄉李起龍村芥菜溝,距今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被發現。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初步認定,該化石屬冀北熱河生物群首次發現,將改寫世界古生物進化史。
  • 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世界罕見!江西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央廣網贛州1月13日消息(記者 熊方 通訊員王歡 劉陽)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時發現,這原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世界罕見。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它揭示了整個贛州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恰恰說明了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當時的恐龍是非常多的,增進了大家對贛州的了解。
  • "海洋暴龍"可吞下轎車 北極發現1.5億年前龍化石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1.5億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 非洲出土最古老人類化石 或刷新人類進化史(圖)
    圖為科學家此次發現的化石。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一組研究者們在非洲東部有了重大發現。這段在衣索比亞出土的人類石化骨骼只有幾公分長,它是半截下顎骨和四顆牙齒。這塊化石將預示著人類的存在比至今推斷的更加久遠。   據報導,這塊遠古人類的顎骨距今已有約280萬年的歷史,此前出土的最古老人類化石距今大約240萬年。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解說】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  【同期】江西贛州市博物館 研究員 張嗣介  它揭示了整個贛州的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它恰恰說明了我們這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它當時的(恐)龍狀態是非常多的,增進了大家對贛州的了解,對贛州古生物時代的這種生物情況呀,地質情況啊都有個了解。
  • 農民發現恐龍頭骨化石 系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
    據CNN2月10日報導,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發現了恐龍頭骨碎片的化石,屬於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之一。新發現的恐龍,拉丁名為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其名字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分取自希臘死亡之神塔納託斯(Thanatos),第二部分則是為了紀念德格魯特發現了這塊化石。它大約有7950萬年歷史,是50年來加拿大首次發現的新暴龍,也是北美發現的最古老的暴龍物種之一,比他的近親霸王龍早250萬年。
  • 我國古生物化石最新研究改寫地球生命進化史(圖)
    貴州省古生物籤定中心研究員尹恭正(前)和同事一起研究美麗瓦窯龍頭部化石。 貴州省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在該省獨山縣的一條山村小道上發現一塊被用作路石的海洋古生物化石。  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到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
  • 綦江地質探秘之三:綦江古生物 化石密碼
    大自然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巨變之後,留下了大量化石。綦江境內就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數量眾多、類型獨特,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國內罕見、世界少有,成為世界恐龍化石中耀眼的明星。目前,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收藏有680件地質標本。如果地球的歷史是一本史書,那麼,古生物化石就是史書中精彩的文字,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留地球珍貴的史籍。
  • 恐龍時代還沒有太平洋?山東省此地發現兩種巨型恐龍竟有美洲表親
    諸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總面積2183平方公裡,有110萬常住人口,在6500萬年前,這裡曾是多種恐龍的生活區域,古生物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諸城化石分布面積達1600平方公裡,出土化石的地方有30多處。其中有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恐龍化石群(恐龍澗化石長廊,超2萬平方米),有世界上單體面積最大的恐龍足跡群(皇龍溝恐龍足跡群,有11000多個恐龍足跡),其中臧家莊化石層疊區重疊著七層化石分布區,涵蓋著多個年代的恐龍化石,對研究恐龍的進化演變有著重要實證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認定諸城是舉世罕見的古生物地質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