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已過去億萬年,恐龍樣貌如何被還原?

2020-11-26 金羊網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侏羅紀世界2》熱映,一場極富張力的視覺盛宴,再現了億萬年前的地球記憶。那些鮮活生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蠻荒而恐怖的恐龍時代!

《侏羅紀世界2》電影劇照

  恐龍,曾經稱霸地球,並持續了1.5億年,卻突然滅絕。現實中的恐龍,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復活,只是冰冷的化石沉寂在地層深處,或默默存放於博物館中。

  面對影視劇、繪畫中逼真的恐龍形象,人們不免會有疑問:這些早已不復存在的遠古生物,其樣貌是如何被還原的?恐龍相貌符合事實嗎?

人們想像中的恐龍時代 圖/參考消息

  還原:不能只靠想像

  地質年代「侏羅紀」是恐龍最鼎盛的時期。當時,在這個古老的藍色星球上,它們佔據著絕對的霸主地位。那時候,不僅是在陸地上,在大海和天空中都有不同品種的恐龍在活動。

  然而經過一場巨大的災難後,恐龍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宣告滅絕。尤其是在陸地上活動的身軀龐大的品種,隨即灰飛煙滅,或被淹沒在塵埃深處,經歷漫長的時光後變成了化石。還有個別品類,因災難發生時在空中或在海中,得以逃出生天,並在漫長的進化後演變成了今天的生物,比如鳥類。

恐龍統治地球1.5億年後突然滅絕 圖/視覺中國

  人類是在恐龍滅絕後很久才出現的,自然無緣得見恐龍活著時的樣子。那麼,現在我們看到的恐龍形象,又是如何得來的?難道只是想像出來的?

  當然不是。儘管可能某個部分還存在想像的成分,但大部分還是有依據的。比如最簡單的,恐龍的身體骨架,就是以地層中的化石拼合後得以復原的。只有在部分信息缺失的情況下,科學家才會依據其所在生物類別,或找其近親的相貌信息做參照,暫時復原其古代樣貌。

地層中出土的阿爾貝塔龍恐龍化石 圖/視覺中國

  當然,只看復原的骨架,還遠遠看不出恐龍的樣子。還要還原它的肌肉及脂肪。然後再披上各種類型、各種顏色的皮毛。

  科學認知中的恐龍形象,正是這樣一步步被還原的。古生物學家通過顯微設備觀察,在恐龍骨骼化石上發現了連接肌肉纖維的痕跡,然後根據肌肉纖維的走向,能夠了解骨骼覆蓋上肌肉後的樣子。

  然後,再給「有血有肉」的恐龍「畫」出皮膚,恐龍的樣子就終於出現在人們面前了!

畫上皮膚後恐龍就復原了 圖/視覺中國

  另外,研究者會根據發現的恐龍的牙齒結構了解其食性,進而推斷出其性情。比如肉食性恐龍兇猛,草食性恐龍溫順等。還可根據腿骨特點推斷其是否善於奔跑、跳躍等,從而還原出某類恐龍的活動習性。

  了解到這一步,這種恐龍不僅有形,而且有神了;它就在人們的想像中逐漸「復活」了!

  肉食性恐龍極其兇殘 電影截圖

認知:是個變化過程

  儘管原理如此,但實際的復原過程顯然沒這麼簡單。其實,還原過程的每一步,都可能十分艱辛,需要經過細心的考證,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在特定的時間,由於實證的缺失,認知還可能存在差錯。

  這意味著,當前我們關於恐龍的某種認知,也可能是有偏差的;並且我們還可能一直沒有意識到!

草食性恐龍性格溫順多了 圖/視覺中國

  這裡,且說說我們已經意識到的、曾經對恐龍的錯誤認知。

  比如三角龍。1993年推出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一個鏡頭是這樣的:一隻三角龍生病了躺在地上,科學家趴在它身上幫它看病。而最新的證據顯示,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三角龍渾身長滿了刺,科學家不可能趴在它身上。

考證顯示,三角龍身上有刺 圖/視覺中國

  再比如該電影中的迅猛龍。男主角騎著摩託車飛馳,身後有幾隻迅猛龍在追。但科學家後來認識到,真實的迅猛龍體型較小,個頭還不到1米,顯然電影中人與恐龍的比例失當。並且迅猛龍的真實樣子也並非影視中那樣,而是渾身長毛,前肢上還有羽毛。

《侏羅紀世界》電影海報

  再如霸王龍,前肢短小、後肢粗大,有一條長而粗壯的尾巴。以前的影視作品中,霸王龍行動中總是拖著長尾巴。其實後來的證據顯示,霸王龍的身體結構就如一個蹺蹺板,在後腿的支撐下,前半身和尾巴都翹在空中,以達成前後的平衡。

  還有關於霸王龍的生活習性。在人們想像中,這種恐龍性情兇猛,個頭比它大的動物都會成為它的獵物。基於這種認識,在影視或繪畫中,霸王龍身後往往是被吃光皮肉的白骨。

性情兇殘的霸王龍 圖/視覺中國

  但實際上,霸王龍牙齒結構很特別,呈圓柱形,粗壯鋒利;且上顎寬下顎窄,閉上嘴巴後上下牙齒交錯,並未形成閉合切割結構。這就決定它撕咬獵物時非常粗魯,不是靠牙齒撕裂或切割,而是靠上下顎的閉合之力生生把獵物夾斷,然後連骨頭帶肉吞下去。有點類似於鱷魚吞食獵物。

  這種場景,在最新的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就表現得真實多了!

《侏羅紀世界2》電影劇照

  另外,人們關於棘龍的認知過程也很曲折。畢竟,只有少部分恐龍的遺骨形成了化石,且經過數千萬年的擾動後,留存下來的化石碎片也已殘損而凌亂。因此,在復原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人們對棘龍的認知曾有空白,因為此前一直沒發現過棘龍四肢骨的化石。2014年5月《博物》雜誌發文介紹棘龍時,所用的復原圖後肢很粗壯,能直立起來走路。

原來認為棘龍有粗壯的後腿 圖/視覺中國

  然而很快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當年9月,古生物學家在摩洛哥發現一具完整的棘龍骨骼化石。根據化石判斷,棘龍的後肢不足原來認知的一半長,根本沒辦法站起來,而是伏著走路。

  並且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人們在棘龍化石上發現了許多半水生特徵,如頭骨上的壓力感應孔、適合潛水的高密度骨骼、以及化石中與水生動物類似的氧同位素含量等。基於這些信息,人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種適合遊泳的恐龍!

其實棘龍身體構造更適合水中活動 圖/視覺中國

  難點:細節有待考證

  畢竟時間過去太久遠,發現的蛛絲馬跡也有限,因此目前並不是所有很問題都考證清楚了。

  更準確地說,還有很多東西沒弄明白!

  我們知道,在時光中恐龍只留下了骨骼化石。有實物在手,人們的認知也比較充分,但是對於沒有實物的部分,人們除了用各種方式開展研究,也難免要藉助一下「合理想像」。而這種想像,往往與事實之間存在不小偏差。尤其是一些細節問題上,目前仍存在爭議。

恐龍的皮膚復原難免有想像的成分 圖/視覺中國

  比如恐龍身體最表層的皮膚,因其比骨骼柔軟得多,很難在漫長的時光中保存下來。因此人們對恐龍皮膚的了解最困難。並且毋庸置疑的是,一個動物的外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皮膚。

  那麼,恐龍的體表到底是什麼樣的?是裸露的?是披毛的?是有鱗片的?還是有羽毛的?……

研究顯示,有些恐龍體表有毛 圖/視覺中國

  過去一些畫冊上,霸王龍身披鱗甲。但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霸王龍的祖先是羽王龍,而羽王龍渾身長毛。

  這就奇怪了,進化的歷程是從鱗甲到羽毛,霸王龍怎麼返祖了?

  然而在最近出土的化石中,真的發現霸王龍身體兩側和尾巴上有鱗片的痕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通過研究,科學家在現代動物身上得到了啟發。比如犰狳和穿山甲,身上滿是鱗甲,但它們並不是爬行動物,而是哺乳動物。這種鱗甲其實並非真正的鱗甲,而是皮膚和毛髮的變異狀態。同時,它們身上同時長著哺乳動物才有的毛髮。

犰狳的鱗甲並非真鱗甲 圖/視覺中國

  當然,對遠古恐龍,我們不能用現代動物的知識對它們加以推導。霸王龍哪裡長鱗?哪裡長毛?剛出蛋殼的小恐龍是長鱗還是長毛?這些細節問題,現在還真說不清!

  皮膚類型尚難推斷,想了解皮膚的顏色就更難了。畢竟這更難被記錄下來。人們只能依據類似動物的顏色,去推斷這種過去的生物。比如食草類恐龍,我們就想像其皮膚如大象,厚而粗糙;兇猛的肉食恐龍,就想像其身披鱗甲或骨板,全身都是武器;而會飛的鳥類祖先翼龍,則有類似羽毛的絢爛色彩。

美國發現一恐龍化石,復原圖被稱為「地獄雞」 圖/環球網

  基於以上的「合理想像」,恐龍家族中另一個龐然大物、長著長脖子的蜥腳類恐龍,就應該擁有與大象類似的裸露皮膚。在眾多的圖片和影視作品中,也正是這樣來表現的。

  然而後來古生物學家在這類恐龍的蛋化石中,發現了有鱗狀皮膚的胚胎。這說明某些蜥腳類恐龍擁有皮內成骨形成的裝甲,有些背上還有尖刺。而更多品種恐龍的皮膚表面到底什麼樣,還有待新的證據發現。

恐龍的皮膚到底什麼樣還有待考證 圖/視覺中國

  證據不足想像來補。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往往促使我們採取這種無奈之舉。只不過想像要儘量貼近可靠的證據,這樣的想像才更接近真實。

  人類發現並認知恐龍化石,也才不過100多年時間。顯然,目前我們對這種古生物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已經復原出來的某些恐龍樣貌,也可能存在很多差錯。

  但是我們也相信,隨著證據的不斷發現和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我們復原出來的恐龍,將會越來越接近真實!

電影《侏羅紀公園1》中的恐龍形象劇照

這是不是恐龍真實的樣子,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圖/視覺中國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丨羊城派

  欄目主持丨夏楊

  責編丨魏禮園

編輯:

相關焦點

  •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
    現實版《侏羅紀公園》?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對於現代人來說,了解恐龍只是通過一些影視劇的描述和渲染,它們在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我們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們只知道在6500萬年前隨著一顆小行星的撞擊,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地球上的恐龍化石對這些恐龍進行了簡單的還原,才有了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恐龍的形象。
  • 西寧侏羅紀恐龍嘉年華活動啟動
    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1月1日,由城西區人民政府、西寧市文旅局主辦,西寧市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西寧親子生活節系列活動——侏羅紀恐龍嘉年華在青海體育中心東廣場正式啟動
  • 恐龍十大科學真相:《侏羅紀公園》錯好多-恐龍,地球,動物,《侏羅紀...
    阿根廷龍體長大於藍鯨最大的恐龍物種一直倍受爭議,近期一項研究才揭曉其中的謎團,生活在9700萬-9400萬年前的阿根廷龍體長40米,高度7.3米,體重70噸,當之無愧是最大的恐龍。相比之下,現代藍鯨僅長30米,但其體重達到200噸。
  • 西寧親子生活節系列活動侏羅紀恐龍嘉年華啟動
    1月1日,由西寧市城西區政府、西寧市文旅局主辦,西寧市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西寧親子生活節系列活動——侏羅紀恐龍嘉年華在青海體育中心正式啟動,活動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前來參觀。侏羅紀恐龍嘉年華作為西寧親子生活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將從2021年1月1日到3月1日持續對外開放,這是目前青海省首次規模最大、恐龍種類最多、單只體量最大的侏羅紀恐龍主題嘉年華。嘉年華內展出的恐龍各式各樣,有霸王龍、腕龍、翼龍、三角龍、劍龍、棘背龍等20多種近100隻,其中最大的腕龍高7米、長15米。
  • 美國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四川自貢有一座侏羅紀公園
    我笑了起來,快步朝劍龍走去,「自貢恐龍博物館」的行楷大字映入視野。這座形仿生活在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鳥臀目巨獸的建築正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恐龍博物館的大門。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了從2.05億至1.32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的種類,正如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楊鍾健教授那句詼諧又激動的調侃「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所描繪,這個在恐龍「窩」裡就地而建的博物館是真正的侏羅紀公園,穿過那道劍龍形的大門也就穿越了兩億年的時光。
  • 在恐龍之前,水龍獸靠「特殊」能力活下來,並統治地球100萬年
    作為存在於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球霸主,恐龍是一個引發無數歷史愛好者研究的物種,千百年來,恐龍的起源,繁衍和突然滅亡,都是值得讓人研究的課題。但是您是否想過,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又是誰呢?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恐龍十大科學真相:《侏羅紀公園》錯好多
    阿根廷龍體長大於藍鯨最大的恐龍物種一直倍受爭議,近期一項研究才揭曉其中的謎團,生活在9700萬-9400萬年前的阿根廷龍體長40米,高度7.3米,體重70噸,當之無愧是最大的恐龍。相比之下,現代藍鯨僅長30米,但其體重達到200噸。
  • 《侏羅紀世界》一周狂掃5億刀票房,沒看電影玩玩恐龍也是好的
    22年後,該系列的第四部——《侏羅紀世界》終於問世,又一次在全世界颳起了一股來自侏羅紀時代的狂風在上映的首個周末!該片在全球的總票房達到了5.244億美元,也成為史上第一部首個周末票房就超過5億美元的影片。也許你已經看過電影正在回味,也許你忙於生活無暇赴這場侏羅紀之約。Nevermind,DEMO8今天為你準備了一場恐龍盛宴,讓你在這些恐龍主題遊戲中暢遊侏羅紀公園,過足主角癮!
  • 侏羅紀丨那些恐龍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熱映,關於恐龍的熱議又開始了,對於曾經真實世界裡的恐龍,你了解嗎?
  • 1.9億年前的重慶是侏羅紀公園,生物學家找到證據:那裡全是恐龍
    根據新華社6月1日的報導,古生物學專家在重慶,發現了距今1.9億年的大型肉食類恐龍曾經在這裡出沒的證據,再次印證了此前對於重慶地區曾經是「侏羅紀公園」的猜想,證明在遠古時期,曾經有大群的恐龍生活在我國的土地上。如何找到「證據」的?
  • 假如75億人穿越到侏羅紀,能生存多久?能堅持十年?一年都夠嗆!
    2、各位熟悉的霸王龍其實就是雷克斯龍,它是生存於白堊紀末期馬斯垂克階即距今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霸王龍是暴龍科中最大體型恐龍,平均長度約11.5-14.7米,平均臀高約4米,平均體重9噸,最大的14.85噸!咬合力平均可達9-12萬牛頓,最高20萬牛頓!簡直就是王者一樣的存在。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時間段,其中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記,開始於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536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8000萬年。
  • 【科普】侏羅紀恐龍種類大介紹
    《侏羅紀世界》由該系列創始人史蒂文•史匹柏監製,科林•特萊沃若執導,克裡斯•帕拉特和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主演。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10噸,最重14.86噸,頭部1·3~1·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侏羅紀公園的大門緩緩開啟,我們一起進入遠古蠻荒最輝煌的時代,中生代,領略一下恐龍是如何在一億年內輝煌最終毀滅的過程,請大家進入觀光車,系好安全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下車,不然會被恐龍吃掉。中生代距今2.51億年到6600萬年前,是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時的地球生機盎然,動物和植物到處都是,其中最猛的還是生物鏈頂端的恐龍,它們走在了進化序列的最前端,成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
  • 科學實驗室製作人工化石,還原恐龍的真面目,霸王龍居然長羽毛?
    恐龍究竟是什麼樣?儘管很多人看過一些關於恐龍的電影,例如《侏羅紀》中的霸王龍,有著霸氣的外表,和兇狠的爪子,但是恐龍真的就長這樣嗎?近日,有古生物學家經過多次復原實驗髮型,很多恐龍的身上都會覆蓋著羽毛,但這一證明是否真實?霸王龍是否真的長有羽毛?還需要繼續調查。
  • 《侏羅紀世界2》預告登場恐龍盤點
    提到《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這個系列電影,想必所有朋友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巨型恐龍,當年影片中那隻血盆大口的霸王龍甚至還成為了許多朋友的童年陰影。這個在中生代統治整個地球,如今已經在世界絕跡的古老種族如今仍然以化石的形式「潛伏」在我們身邊。然而僅僅靠化石,遠不足以讓普通人們真正了解他們。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而恐龍時代又分為兩個部分:侏羅紀與白堊紀。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可以復活恐龍嗎?
    這一譜系包括約2.4億年前恐龍和翼龍的出現,經歷了獸腳類恐龍(包括暴龍和迅猛龍),最後以鳥類結束。儘管科學家沒有提出任何關於提取了恐龍DNA的說法,但似乎大多數人掛在嘴邊上的問題都是「提取DNA會讓我們更接近真正的侏羅紀公園嗎?」答案是不會,原因如下。首先,琥珀中保存的吸血昆蟲中含有完整的恐龍DNA的想法不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