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丨那些恐龍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2021-01-09 烎視角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

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熱映,關於恐龍的熱議又開始了,對於曾經真實世界裡的恐龍,你了解嗎?

《侏羅紀世界2》裡的滄龍體長大約有35米,但事實上,最小的滄龍類身長只有3米,可能生活於岸邊的淺海,用它的球根狀牙齒捕抓軟體動物與海膽為食;體型較大的滄龍類似霍夫曼滄龍,極限體長也不過21米,重33噸左右,是中生代所有海洋生物當中最成功的掠食動物,它們在10萬年的時間裡將競爭對象趕盡殺絕,最終成為遠古海洋的霸主。主要食物有薄片龍、蛇齒龍、三角龍、金廚鯊、海龜等。

滄龍

滄龍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活動於近海近岸,包括已知的近20個屬類,分布於世界各地。

滄龍

迅猛龍,其實學名叫「伶盜龍」,又叫快盜龍、速龍,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

伶盜龍(迅猛龍)

伶盜龍具有相當長的頭顱骨,長達25釐米,大腦較大,所以它們是非常聰明的恐龍,活躍矯健,是出色的奔跑者,可以捕食行動迅速的獵物。成年個體身高約2米,體重約15公斤。

伶盜龍(迅猛龍)

伶盜龍是最廣受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歸功於它們在《侏羅紀公園》中的搶眼表現,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電影中的伶盜龍比其實際尺寸大得多,並改變了口鼻部的形狀,也可以說是把恐爪龍當成了伶盜龍。

恐爪龍

棘龍,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體長20米,體重26噸,生存於白堊紀的北非,約為11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埃及棘龍和摩洛哥棘龍。

棘龍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高度可達1.65米,長棘之間推斷生前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帆狀物,這帆狀物很可能包含調節體溫、儲存脂肪能量、散發熱量、吸引異性、威脅對手、吸引獵物等。

棘龍

三角龍,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6—8米,高2.4—2.8米,重5—10噸。它們有1.5米的頭盾,以及三根80公分的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目前已有兩個屬種:恐怖三角龍、T·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

三角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約長7-9米,2—3.5米高,重2—4噸。古生物學家猜測,劍龍有兩個大腦:「主腦」在它那小小的腦袋裡,「副腦」在它的臀部,兩個大腦相互配合,劍龍才能適應複雜的生存環境。

劍龍

沿著劍龍弓起的背部脊線,有兩道形狀類似風箏的骨質板狀物平行排列;在尾部靠近末端的區域,則有兩對尖刺向水平方向突起,用來防禦一些屬於獸腳類的掠食者,例如異特龍與角鼻龍。

劍龍

長頸龍,生存在中三疊紀,身長約6米。特點是極長的頸部,頸部長3米,比身體與尾巴相加還長,儘管頸部如此長,但頸部只有12個脊椎骨,每個脊椎骨都相當長。

長頸龍

它們生活在淺水區,有時也到岸上來,在陸地上長頸龍捕捉昆蟲和小爬蟲吃,而在水裡則吃魚和菊石。長頸龍遊泳很慢,它們最喜歡沿著岸礁爬行,在不驚擾獵物的情況下,利用長脖子遠遠地咬住獵物。

長頸龍

包頭龍,又名優頭甲龍,約長6米,體寬2.4米,重2噸,身體低、四肢短。後肢比前肢大,四肢都有像蹄的爪。

包頭龍

包頭龍從頭到尾被重甲覆蓋,連眼臉上都披有甲板,真正地將整個頭部都包裹起來,它還配有尖利的骨刺,簡直就像身上插著匕首。它的尾巴更像一根堅實的棍子,尾端還有沉重的骨錘,遇到大型食肉恐龍的襲擊時,它會奮力揮動尾棍,用力抽打襲擊者的腿部。

包頭龍

冥河龍,是一種相貌怪異的恐龍,全長約2.4米,高約1米。前肢細小,直立行走,並長有堅硬的長尾巴,體型和習性都很像野山羊。

冥河龍

冥河龍的頭部有一個堅硬的圓形頂骨,周圍布滿了銳利的尖刺,這種頭飾是群體中雄性之間的爭鬥武器——圓頂可以抵受猛烈的衝撞,角刺則可用來相互碰撞,充當禦敵的武器。

冥河龍

翼龍,又名翼手龍,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前肢高度退化,第4指加長變粗成為飛行翼指,由四節翼指骨組成,前端沒有爪,與前肢共同構成飛行翼的堅固前緣,支撐並連結著身體側面和後肢的膜,形成能夠飛行的具有類似鳥類翅膀的翼膜。

翼龍

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釐米長,有巨大的尖嘴。

翼龍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擁有非常小的前肢,長度只有後肢的22%,體長約14米,頭最高6米,平均體重約9噸,咬合力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

霸王龍位於白堊紀晚期的食物鏈頂端,當時北美洲的各種恐龍基本上都可以成為它的捕獵對象。

霸王龍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並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的「龍」世界,以上僅僅是影視劇中出現過的、比較典型的恐龍,小夥伴們還知道其他什麼恐龍呢?

相關焦點

  • 侏羅紀已過去億萬年,恐龍樣貌如何被還原?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侏羅紀世界2》熱映,一場極富張力的視覺盛宴,再現了億萬年前的地球記憶。那些鮮活生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蠻荒而恐怖的恐龍時代!
  • 《侏羅紀世界》中出現的那些恐龍,哪個是你的最愛?
    《侏羅紀世界》就算是正面迎來四年一屆的世界盃,《侏羅紀世界2》的票房也是一路飄紅,在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背後,是觀眾們永恆的恐龍情懷。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對恐龍的認知就源自於之前的侏羅紀公園呢?霸王龍1.霸王龍霸王龍算是恐龍中知名度較高的物種,在侏羅紀公園系列中,霸王龍出鏡率較高。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侏羅紀公園》這部國外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那個鑲有琥珀的拐杖,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哈蒙德提取了琥珀裡面蚊子的血,並藉助蚊子血裡的恐龍DNA,培育出各種種類的恐龍。
  • 《侏羅紀世界》來一場恐龍大冒險,星爵大戰恐龍!
    所以現在的文藝青年都喜歡講禪意,喜歡學打坐其實並不是完全沒用的裝bility,如果有一天恐龍回歸地球,可能那些愛打坐的女文青們能活得時間更長一點呢。2、遇見迅猛龍,要麼做體操,要麼就只能冒死帶他們去找霸王龍了。
  • 解讀侏羅紀時代,曾經的那些恐龍,您認識幾種?
    解讀侏羅紀時代,曾經的那些恐龍,您認識幾種?   .............................................................................................
  • 《侏羅紀公園》的恐龍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1.科學家能製造出轉基因恐龍嗎?
  • 侏羅紀世界2丨那些深藏的細節,你看懂了嗎?膽小勿進!
    火山大面積噴發,島沒了,公園毀了,回不去了,也就突破了以往「島」對系列的限制,影片後半段是一次大膽的創新,也是不得不做出的嘗試,你總不能期待這個系列每部都一成不變是倒黴蛋們在島上被恐龍各種追著跑吧?火山灰中轟然倒下的腕龍象徵著著侏羅紀公園徹底的破滅,人類把恐龍當做觀賞物關在籠子裡的時代一去不回返。如果說侏羅紀世界1還是有公園的影子,那麼可以說,侏羅紀世界2則是真正體現了世界二字,恐龍開始和人類共享一片天空、大地、海洋。不再僅僅是個小島上的公園,而是整個世界。
  • 《與恐龍同行》:重返侏羅紀
    影片大概是在傳達一種潛意識,這不是一部讓動物開頭說話的傳統動畫片,那些戲劇化的情節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科學知識。推薦理由:重返侏羅紀每集《侏羅紀公園》上映前,片方都會炒作這次有何種新恐龍亮相,其實大部分觀眾,包括庸俗如筆者,看恐龍電影時其實並不在乎這個那個是什麼龍,無非為了看大怪獸和人追追打打,就心滿意足。但假如你是個考古愛好者,想對逝去的白堊紀文明通曉多些,那麼看多少集《侏羅紀》也不如這一部《與恐龍同行》。
  • 當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都變成喵星人之後……
    當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都變成喵星人之後……嚇死爹了!!
  • 《侏羅紀公園》的這種恐龍,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侏羅紀公園3》裡, 他甚至與霸王龍打了一架, 還贏了。 不過這一架是在陸地打的, 明顯不科學。
  • 《侏羅紀世界2》中的恐龍能擋子彈,真正的恐龍是否也刀槍不入?
    「我想,這取決於你朝恐龍發射的是什麼類型的子彈,」古生物學家、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恐龍專家喬丹·馬倫(Jordan Mallon)說,「如果你朝一隻大駝鹿發射點22口徑子彈,你可能只會惹它發怒。但如果是步槍子彈,肯定能要了它的命。我猜測恐龍也是如此。」除了子彈的口徑,恐龍的大小也很重要。相比其他恐龍,有一種恐龍能更有效地防禦子彈,它就是坦克般皮實的甲龍。
  • 這些大傢伙你都造嗎? 《侏羅紀世界》恐龍大科普
    不要命的可以試試走到跟前跟它們比劃兩下,祝你好運。惡魔暴龍初看很像是霸王龍,但是其頭部獨特的紋飾、堅韌的骨質鱗甲看起來又好像源自阿貝力龍這類獸腳類恐龍。其實,惡魔暴龍並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恐龍,而是由哈蒙德(即「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約翰·哈蒙德,很可惜,飾演這個角色的理察·阿滕伯勒爵士已於2014年去世,未能出演本片)實驗室的基因工程學家打造的集合食肉牛龍、瑪君龍、皺褶龍和巨太龍之所長的「混血兒」。
  • 如果《侏羅紀公園》成真,你願意養哪種恐龍?
    《侏羅紀公園》最大的失誤就是一部滿屏白堊紀恐龍的電影,卻起了這麼個名字。眾說周知,恐龍生活的中生代,也叫爬行動物時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時期。難道你不想像《侏羅紀世界1&2》裡歐文一樣有個迅猛龍Blue做朋友?或者像《恐龍帝國》(Dinotopia,又名恐龍夢幻國)裡的瀑布市那樣直接跟恐龍做鄰居,一起生活?如果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們真的復活了昔日的巨獸,如果擁有一隻自己的恐龍不再是夢想,你會怎麼選擇呢?
  • 快看,有恐龍!侏羅紀公園重現犍為芭馬峽谷?
    近日,我們在犍為縣芭溝鎮芭馬峽發現了一片神秘的土地,這裡的山谷幽深蜿蜒,與恐龍同時代的蕨類植物「活化石」——桫欏樹在峽谷內隨處可見,從天空中俯瞰而去,竟然有各種類各樣的恐龍在林間穿梭! 不信你看!
  • 真實的恐龍形象,或許比你想像的「萌」
    【財新網】(特約文化記者 李大衛)很長時間不能理解《侏羅紀公園》這個書名。故事裡出現過那麼多史前物種,除去腕龍、劍龍還有一些翼手龍,基本都是來自白堊紀。那些最搶眼球的伶盜龍、霸王龍、三角龍,侏羅紀那會兒還沒進化出來呢。問題是,只要在這種事上認真,你就已經輸了。
  • 最具惡趣味的影改遊戲,恐龍不吃人怎麼能叫《侏羅紀公園》
    1993年,大導演史蒂夫·史匹柏所拍攝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在美國上映,開啟了這個以恐龍作為主體的頂級IP。在電影當中,當主角一行人在侏羅紀公園中見到那些身形魁梧的史前巨獸的時候,不僅是主角發出了不可思議的驚嘆,就連坐在銀幕前的觀眾們也跟著一同感到驚豔。
  • 我們的童年噩夢丨「侏羅紀公園」史上最逼真的恐龍來了!
    在那個電影數字特效剛起步的時代,當滅絕數千萬年的恐龍躍然銀幕之上時,觀眾的心情恐怕都會像片中的角色一樣,震撼且興奮。《侏羅紀公園》帶來了一次技術革新,電影特效從實體模型走進了數字時代。握著「侏羅紀公園」這樣一個金字招牌,特萊沃若不想再重複20年前的老把戲,而要創造一些新內容。為此他向擔任製片的史匹柏提出要求:「我要做一個完全創新的電影,而不是簡單的繼承。如果這個電影失敗了,你依然會是永遠的傳奇,但是我會消失。」「軍令狀」一下,大有破釜沉舟的勁頭,也讓人好奇這部賭上導演前程的電影將會是怎樣的作品。
  • 走進侏羅紀世界 八卦恐龍明星
    隨著最近電影《侏羅紀世界》的上映,恐龍風暴又一次席捲全球。影片講述了一個專注遺傳技術的公司重開恐龍主題樂園,為滿足遊客獵奇心理,公司的科學家融合多種殘暴肉食恐龍基因培育了一個全新的恐龍品種,但出人意料的是新種恐龍不但殘暴還擁有出乎意料的智商。隨後它逃出圍牆,引發了一場慘劇。在這部電影中,各種恐龍佔據絕對的主角地位,霸氣十足獨領風騷,面對它們人類總是在尖叫奔逃。
  • 《恐龍快打》與《侏羅紀世界》
    在電影《侏羅紀世界2》的結尾,大量被俘的恐龍逃入了人類世界,整個地球的生態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由傑夫·高布倫扮演的馬康姆博士認為人類必須設法與這些恐龍共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與此同時,米爾斯的研究團隊帶走了實驗室剩餘的恐龍胚胎樣本,這意味著類似「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的變種恐龍將會繼續出現。看到這裡我就很自然地聯想到卡普空著名的街機遊戲——《恐龍快打》,其故事背景與《侏羅紀世界2》之後的世界是何其相似。
  • 《侏羅紀世界》恐龍戰鬥力排名一覽
    經典恐龍題材電影「侏羅紀」最新力作火爆熱映中,不知道小夥伴們都看沒有呢,而近日,侏羅紀世界同名手遊公測ing,各類恐龍再次成為觀眾熱議焦點!這一次,你以為又是霸王龍一枝獨秀?NO、NO、NO!全新登場的基因雜交暴虐霸王龍、神出鬼沒的海底巨獸滄龍,都將徹底革新你的恐龍世界觀!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一覽《侏羅紀世界》中的恐龍戰力TO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