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的這種恐龍,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0-11-26 騰訊網

據4月30日的《自然》雜誌,

摩洛哥出土的埃及棘龍尾骨化石以及一系列研究,

讓科學家們錘定了棘龍的真實形態,

並建立起栩栩如生的動態模型。

大約9700萬年前,埃及棘龍用槳狀的尾巴在今天摩洛哥境內的一條河中遊弋。新發現的化石證實,棘龍的尾巴非常適合遊泳,有力地支持了這種觀點:棘龍大部分時候都待在水中。

建模:Davide Bonadonna、Fabio Manucci

動畫與紋理:Fabio Manucci

色彩設計:Davide Bonadonna, Di.Ma. Dino makers scientific supervision; Simone Maganuco and Marco Auditore

數據來源:Nizar Ibrahim and others, Nature, 2020

這是對恐龍顛覆性的認知,

真正的水生恐龍——

體型之大還要超過霸王龍,

一種15米長的超級巨獸

相當於五層樓的高度,

是成年鹹水鱷三倍長!

在《侏羅紀公園3》裡,

他甚至與霸王龍打了一架,

還贏了。

不過這一架是在陸地打的,

明顯不科學。

攝影:Paolo Verzone

義大利福薩爾塔迪皮亞韋DI.MA.恐龍製造公司的Guzun Ion正在根據更新後的尾巴,製作真實大小的棘龍雕像。

棘龍究竟長什麼樣?

「從本質上說,這就是給恐龍加上魚尾,」這次化石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國家地理新晉探索者Nizar Ibrahim說。

大約9500萬年至1億年前,兩隻埃及棘龍在河流系統中捕食史前帆鋸鰩。

繪製:Jason Treat, NG Staff, and Mesa Schumacher

藝術:Davide Bonadonna

來源: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最初的想法基於有限的化石記錄

和對恐龍狹隘的理解。

科學家們的認知有如下遷移

棘龍化石最早發現於1912年

巴伐利亞貴族Stromer資助了一系列埃及探險,

發現了幾十塊化石,

包括後來他命名為埃及棘龍的化石碎片,

此後這些化石被送去慕尼黑的古生物博物館展出。

二戰期間,

納粹負責人拒絕轉移化石

1944年,

珍貴的化石湮滅於盟軍炮火之下。

只有圖片、照片和期刊中的描述能證明,

Stromer的棘龍化石曾存在過。

此後的數十年間,

鑑於沒有完整的棘龍骨架可供檢查,

這個物種似乎註定是一個謎。

再次僥倖發現棘龍化石,

就到了2008年的摩洛哥。

在摩洛哥的茲裡加特遺址,工作人員揮舞著鏟子和鶴嘴鋤鑿開巖石。古生物學家Nizar Ibrahim和同事一直在這裡挖掘棘龍骨架。

Ibrahim利用新獲得的化石、之前發現的骨頭和Stromer的文章,試圖重建棘龍。研究成果發表於2014年的《科學》雜誌,文章稱,這些摩洛哥化石可以代替二戰中失去的那些埃及化石。重建後,他們發現成年棘龍身長15米,超過成年霸王龍。

研究還認為,棘龍的軀幹細長,後肢粗短,頭骨形似吃魚的鱷魚,骨壁厚,類似於企鵝和海牛——這些特徵都指向某種半水棲的生活方式。

3D棘龍動畫

360度棘龍模型動態畫面

建模:Davide Bonadonna AND Fabio Manucci

動畫與紋理:Fabio Manucci

色彩設計:Davide Bonadonna, Di.Ma. Dino makers scientific supervision; Simone Maganuco and Marco Auditore

數據來源:Nizar Ibrahim and others, Nature, 2020

這一成果引發了較大爭議,

一派持贊同態度,

被棘龍厚骨壁的新數據說服;

一派認為棘龍會到淺灘裡吃魚,

且無法解釋其如何在水下生活;

最後一派則認為,

2008年發現的化石不一定是棘龍。

幾千名手工礦工在摩洛哥東南部開採巖石,他們發現了地球幾億年來的歷史,棘龍的情況也隨之明朗了起來。為了找到恐龍化石,一些礦工集中挖掘克姆克姆地層;這個砂巖地層形成於9500萬年至1億年前。

礦工發現化石後,通常會賣給批發商和出口商。化石開採業成為當地幾千人重要的收入來源。

古生物學家每年只能挖掘幾周,

而當地人整年都在挖掘,

後者幾乎一定能找到

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標本。

在摩洛哥陶斯,Samir Zouhri正在一位村民家中檢查巨大的棘龍牙齒。

科學家們不僅主動認識礦工們,

在2018年9月份,

Ibrahim和同事在國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

返回了摩洛哥的挖掘點。

核心研究團隊聚集在一塊新發現的棘龍骨頭旁。

從左上角開始,順時針依次是:

哈桑二世大學的學生Ayoub Amane、

米蘭大學的學生兼攝影測量專家Gabriele Bindellini、

科學插畫師Marco Auditore、

獨立古生物學家Simone Maganuco、

挖掘機專家兼司機M』barek Fouadassi、

底特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Nizar Ibrahim、

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Cristiano Dal Sasso、

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Samir Zouhri。

47℃的高溫下,艱苦的挖掘工作開始了。為了清理成噸的砂巖,工作人員買了當地唯一能用的手提鑽,然而幾分鐘後就壞了。隊員們度日如年,好幾個人一回家就住進了醫院。

為了在夏日的陽光下長時間挖掘,現場的研究人員把物品放在下坡的巨石後,希望移動的陰影能讓水儘可能長時間保持清涼。

發現化石的信念支撐著他們繼續下去,只有齋月時他們休息了一下。最終,他們找到了一節又一節的尾椎骨有時只間隔了幾分鐘、幾釐米

古生物學家Cristiano Dal Sasso小心翼翼地拿著棘龍尾巴底部的第四節椎骨,這是他們團隊發現的最完整的椎骨之一。

截至2018年底,挖掘團隊就已經發現了30多塊棘龍的尾椎骨。重要的是,其中一些與Stromer於1934發表的棘龍尾椎骨插圖非常吻合,有力地支持了下述觀點:

棘龍科動物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北非,

其活動範圍從摩洛哥至埃及。

一座三角龍雕像佇立在摩洛哥裡薩尼附近的塔希裡化石博物館外,這是在北美發現的物種。摩洛哥自己的恐龍不如遠在美洲的近親那麼出名。

此外,Ibrahim和團隊在摩洛哥沒有發現任何重複的骨頭,這意味著這些化石屬於一個個體,這在克姆克姆地層雜亂的河床中極為罕見。

在摩洛哥挖掘現場,紅色砂巖中出現了棘龍的一根腳骨。這裡出土的恐龍化石是目前在北非發現的最完整的白堊紀獸腳亞目恐龍化石。

2019年2月,Ibrahim聯繫了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古脊椎動物館的館長Stephanie Pierce,請她幫忙測試恐龍的尾巴能在水中產生多大的推力

這運用了一個名為「Flapper」的機器人裝置,它掛在水槽下,Lauder可以精準地控制水的流速。配上燈光、攝像頭、傳感器,這個裝置可以準確地追蹤動物或機器人在水中的遊動情況,並計算出移動時產生的力。

棘龍尾椎骨上長有長長的突起。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突出物增加了尾巴的面積,讓它們呈現出槳狀。

Lauder把Flapper放進水中,與之相連的棘龍尾巴塑料模型突然活動了起來,這是在模仿遊動的短吻鱷。每次拍打,都有影子從尾巴掠過,數據不斷湧入Lauder的電腦。Flapper記錄了尾巴傳出的力,反映出棘龍在水中產生的推力情況。

最新的科學發現描繪了一幅更清晰的畫面:尾巴在垂直方向上長得多,而且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僵硬。這說明尾巴在水中可以產生強大的推進力。

結果顯示,

棘龍的尾巴在水中產生的向前推力

是非棘龍科獸腳亞目虛型龍和異特龍的8倍多

效率是它們的2倍

這一發現說明,

巨大的棘龍大部分時候都待在水下,

可能像現代鱷魚一樣在水中遊弋

不過體型要大得多。

建模:Davide Bonadonna AND Fabio Manucci

動畫與紋理:Fabio Manucci

色彩設計:Davide Bonadonna, Di.Ma. Dino makers scientific supervision; Simone Maganuco and Marco Auditore

數據來源:Nizar Ibrahim and others, Nature, 2020

2019年Ibrahim重返沙漠,

挖掘出來的另一些化石

將被用來測試棘龍的另一個水生特徵

——蹼足

Simone Maganuco、Nizar Ibrahim和Cristiano Dal Sasso三位隊員正在檢查一塊棘龍尾椎骨。

有了更多的化石,

研究人員將重建恐龍的整隻腳,

幫助測試棘龍腳趾的展開幅度。

Mohand Ihmadi是摩洛哥阿爾尼夫伊瑪迪三葉蟲中心的所有者,他正在打包棘龍牙齒,準備出售。

對於Ibrahim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團隊發現的所有化石都應留在他的祖國摩洛哥,留在由哈桑二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Zouhri負責的卡薩布蘭卡實驗室。希望有一天,這些骨頭和科學家能催生出摩洛哥首座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激勵北非人去探索腳下的世界。

塔希裡化石博物館由一位化石商人運營,其中陳列著在摩洛哥發現的化石遺骸,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模鑄化石。博物館內約一半的空間是禮品店,遊客可以買到恐龍骨頭切片。

在摩洛哥塔烏斯附近,一位化石收藏家站在自家的衛星天線旁,展示自己的收藏。一塊塊分散的骨頭為我們展現了棘龍的家園——克姆克姆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

「我想為棘龍建造一座家園,」

Ibrahim說:

「這將成為非洲古生物學界的一個象徵、標誌。」

相關焦點

  • 《侏羅紀公園》的恐龍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1.科學家能製造出轉基因恐龍嗎?
  • 這種恐龍曾在侏羅紀公園出現過,科學家如今發現它其實不堪一擊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國外的恐龍電影,例如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一共有3部,是我們童年時期重要的回憶,其中給我們講述了很多從未了解過的恐龍種類,給予我們一個有趣的童年。那麼你還記得其中最讓你記憶深刻的恐龍嗎?我想最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其中的雙冠龍,在電影中,其被神化得有些離譜,變成一種可以口吐毒液的恐龍。雖然炫酷,但是通過翻查資料後才知道,這並不是雙冠龍的真正面目。作為一種較早生活在恐龍時代的種類,雙冠龍應該得到大眾的了解。
  • 拍《侏羅紀公園》時,史匹柏還真的想造一隻機械恐龍出來
    要說到最著名的恐龍電影,那肯定離不開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了。這部影片,在1993年推出的時候引爆了全球,一共斬獲了9億多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紀錄成為當時影史上的票房NO.1。不過,這麼一部能震撼世界的電影,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在拍攝的過程裡,其實發生過很多趣事。
  • 如果《侏羅紀公園》成真,你願意養哪種恐龍?
    《侏羅紀公園》最大的失誤就是一部滿屏白堊紀恐龍的電影,卻起了這麼個名字。眾說周知,恐龍生活的中生代,也叫爬行動物時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時期。難道你不想像《侏羅紀世界1&2》裡歐文一樣有個迅猛龍Blue做朋友?或者像《恐龍帝國》(Dinotopia,又名恐龍夢幻國)裡的瀑布市那樣直接跟恐龍做鄰居,一起生活?如果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們真的復活了昔日的巨獸,如果擁有一隻自己的恐龍不再是夢想,你會怎麼選擇呢?
  • 恐龍侏羅紀公園
    想穿越侏羅紀時代和恐龍交朋友,和恐龍們一起並肩戰鬥嗎? 一起來探索《恐龍侏羅紀公園》吧!兩群不同的恐龍在大森林裡快樂的生活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群恐龍為了食物和地盤不斷的發生衝突。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家人,佔領更寬的領土,他們用原始的方式進行爭奪,那就是比拼力量。
  • 周黎明影評:《侏羅紀公園3》
    《侏羅紀公園3》不會像《驚聲尖笑2》那樣損傷你的大腦,但它絕對用不著你去用腦,因此還不如讓腦子歇著。這樣你就不會去數影片細節有多少破綻了。  其次,最好先看這第三集,以後再回去看前兩集。原因很簡單:電影續集多半一蟹不如一蟹,而觀眾的期望則是更上一層樓,您要是盼望第三集重現當年第一集初次看到恐龍遊蕩時的驚喜,那您一定會失望。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侏羅紀公園》這部國外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那個鑲有琥珀的拐杖,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哈蒙德提取了琥珀裡面蚊子的血,並藉助蚊子血裡的恐龍DNA,培育出各種種類的恐龍。
  • 《恐龍王》雖然不是我想的那樣,但是並不失望
    《恐龍王-火山之旅》一看名字就是非常霸氣的存在,當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小編也是興奮的點了進去,可是看到內容的時候小編就有點難過了,和想像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本來想的應該和《侏羅紀公園》或者《哥斯拉》相當,結果是一部兒童動漫,感覺有點像辛巴!
  • 侏羅紀公園錯了:恐龍非群獵動物
    近期一份研究認為,恐龍可能並不像《侏羅紀公園》電影裡面表現的那樣是成群出動捕獵的動物。研究負責人威斯康星大學奧什科什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Oshkosh)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弗雷德裡克森(Joseph Frederickson)說:「恐龍的後裔(鳥類)和近親(鱷魚)都不是群獵動物,而且幾乎不獵取比自己體型大的獵物。」
  • 《侏羅紀世界》是不是和《侏羅紀公園》一樣劇情?
    遊客可以乘著船、駕著車,或者坐在透明的旋轉球裡欣賞身邊的恐龍,優美的景色和寧靜的氣氛令人們流連忘返,如同公園曾經的創始人約翰·哈蒙德所期望的那樣。但是這一派熱鬧之中似乎暗藏危機,如今的國際基因科技公司(InGen)在製造恐龍的同時還力圖打造「混血兒」,將不同種類甚至不同物種的DNA相結合,最終意外製造出可怕的D-Rex掠食者恐龍。
  • 《侏羅紀公園》|恐龍的復闢
    古生物學家艾倫和埃莉以及數學家三人被國際遺傳科技公司所邀請,去免費遊覽一座名為『侏羅紀公園』的主題樂園。這個公園由InGen的總裁約翰·哈蒙德所建,位於名叫努布拉的島上。另外,哈蒙德的孫子Alexis和Tim也被邀請參加這次的遊園之旅。
  • 《侏羅紀世界2》中的恐龍能擋子彈,真正的恐龍是否也刀槍不入?
    「我想,這取決於你朝恐龍發射的是什麼類型的子彈,」古生物學家、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恐龍專家喬丹·馬倫(Jordan Mallon)說,「如果你朝一隻大駝鹿發射點22口徑子彈,你可能只會惹它發怒。但如果是步槍子彈,肯定能要了它的命。我猜測恐龍也是如此。」除了子彈的口徑,恐龍的大小也很重要。相比其他恐龍,有一種恐龍能更有效地防禦子彈,它就是坦克般皮實的甲龍。
  • 《侏羅紀世界》:該不該救恐龍?
    而在《侏羅紀公園3》中還多了棘龍。實際情況,這裡的恐龍種類和數量肯定比努布拉島多。而且關鍵的問題是,本次電影中因為火山爆發而毀滅的是努布拉島而已,壓根就沒提索納島怎麼樣了,那裡的恐龍應該都沒什麼事。老粉絲們一定記得《侏羅紀公園2》的結尾,John Hammond說在政府的努力下,將把那裡建成沒有人幹擾的自然保護區。
  • 恐龍十大科學真相:《侏羅紀公園》錯好多-恐龍,地球,動物,《侏羅紀...
    《侏羅紀公園》的新作上映,而這也恐龍重回大家的視線,它的十大科學真相,電影搞錯了許多啊。博爾特的速度能夠超越霸王龍科學家指出,計算機模擬數據顯示,霸王龍最高奔跑速度大約29公裡/小時,顯然這一速度並不能追趕汽車,但能追趕到多數人。
  • 「侏羅紀公園」是一個世界 而「侏羅紀世界」則是一個公園
    《侏羅紀世界》系列,故事的緣起是來自於《侏羅紀公園》。在那部由著名導演史匹柏完成的科幻大作中,所有的人類演員都成了配角,而主角是來自遠古基因的再造物——恐龍。雖然《侏羅紀公園》系列在科幻領域的思想性概念突破方面,並沒有特別創造性的地方,但是從電影技術的角度來說,首次將恐龍塑造得如此真實生動,則是一個創舉。
  • 美國人喜歡侏羅紀公園的電影,而這裡有一個真正的侏羅紀恐龍王國
    自從好萊塢拍了《侏羅紀公園》後,侏羅紀題材就風靡世界,《侏羅紀公園》的續集也是一拍再拍。其實,在四川省自貢市,有個真正的「侏羅紀公園」。在那裡,人們發現了數量龐大的恐龍化石及其他遠古生物化石。於是,在恐龍化石的挖掘現場,興建了遺址類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 《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來了
    《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來了 2002年8月15日12:39  千龍新聞網   北京青年報   大型中美文化交流活動《侏羅紀世界》(中國)恐龍展,將於8月16日在北京紫竹院公園拉開帷幕
  • 《侏羅紀世界》來一場恐龍大冒險,星爵大戰恐龍!
    雖然體積小,但卻基本上算是一龍之下,萬龍之上的殘暴程度,在《侏羅紀公園2》中,廢棄的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通過大量繁殖形成了萬馬奔騰得即視感,幾乎可以群毆死任何類型的大恐龍。而且人類能藏起來的所有地方,迅猛龍幾乎都可以進去把你咬死,時速80—100公裡的獵豹速度,讓汽車只有上了毫無障礙的高速公路才能跑過它。
  • App今日免費:恐龍養成遊戲"侏羅紀公園"
    電影《侏羅紀公園》給我們真實還原了恐龍在現實世界中的恐怖景象,不過養只恐龍作為寵物的確很有吸引力。雖然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但在「Jurassic Park Builder」中我們卻可以完成重建侏羅紀公園的夢想,讓恐龍再次重生。
  • 恐龍十大科學真相:《侏羅紀公園》錯好多
    《侏羅紀公園》的新作上映,而這也恐龍重回大家的視線,它的十大科學真相,電影搞錯了許多啊。博爾特的速度能夠超越霸王龍科學家指出,計算機模擬數據顯示,霸王龍最高奔跑速度大約29公裡/小時,顯然這一速度並不能追趕汽車,但能追趕到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