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影評:《侏羅紀公園3》
2001年08月03日11:57:29 網易報導 周黎明
要充分欣賞《侏羅紀公園3》,有幾個小訣竅值得事先掌握──
首先,進電影院前,把大腦留在家裡。《侏羅紀公園3》不會像《驚聲尖笑2》那樣損傷你的大腦,但它絕對用不著你去用腦,因此還不如讓腦子歇著。這樣你就不會去數影片細節有多少破綻了。
其次,最好先看這第三集,以後再回去看前兩集。原因很簡單:電影續集多半一蟹不如一蟹,而觀眾的期望則是更上一層樓,您要是盼望第三集重現當年第一集初次看到恐龍遊蕩時的驚喜,那您一定會失望。您若對前兩集早已耳熟能詳,並且無法從腦海裡抹去,那麼唯一的挽救方法就是把它想像成坐過山車:「這麼刺激的經歷,再享受一次也無妨。」
如有可能,最好先成為一個恐龍迷。筆者對恐龍一竅不通,一個種類的名字都念不出來,但我知道這第三集中的恐龍都是新品種,有像大象的,也有像大鵬的,都是以前沒有見過的。
最要緊的,對情節安排和人物塑造不要吹毛求疵。人物形象很呆板又有什麼關係,恐龍的形象逼真而生動就行了,反正比毫無表情的哥斯拉棒多了,甚至不亞於那些活人演員;劇情用「恐龍來了!大家快跑!」八個字可以總結,簡單明了。臺詞除了「大家快跑!」還有「誰都別動一塊肌肉!」當然,話音未落,人人都已跑得無影無蹤。
這樣的自嘲還體現在主角格蘭特博士的開場戲──「不管天上還是地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讓我重返恐龍島。」不到十分鐘,他已坐上了去該島的飛機。你想,面對邀請者掏出支票本,讓你自己填數字,天下有誰能抵擋這樣的誘惑?反正格蘭特博士的扮演者山姆·內爾面對1500萬美元片酬的支票,完全沒法抵擋,表示演什麼都無所謂。
可惜,影片中這樣的幽默筆觸太少了。未來的《侏羅紀公園》總不能沒完沒了地追啊跑啊,還不如往自己嘲笑自己的方向好好發展一番。比如,父母別去恐龍嘴邊救孩子,而是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拿你去餵恐龍!」總之,這《侏羅紀公園》三部看來是打不住了,得想點別的招術,至少讓恐龍像大象那樣學會搬運木頭什麼的……(真是!有誰能面對金礦來個「見好就收」?)
這是你眩耀音響設備的好時機──「你知道下一隻恐龍會從左後方100米處過來嗎?聽不出來?唉,你的聽力一定是讓那些廉價音響給毀了!」
為史匹柏的偶像崇拜大廈添磚加瓦──「怎樣?這部片不是老斯導演的?怪不得,不如上兩部!」或者:「這一部一如既往地精彩!就是嘛,人家史匹柏是該片的老闆,怎麼會差呢?」
《侏羅紀公園3》的最大貢獻:如果一個電影人必須用恐龍賺來的錢來補貼《人工智慧》那樣的項目,在筆者看來,那還是對人類文明有很大的貢獻。你想,《侏羅紀公園3》一個星期就賺了8千萬美元,比《人工智慧》在整整一個月中賺得還多(萬眾期待的《古墓麗影》第一周也只有8千萬票房),人家老斯會盤算:「拍上幾部恐龍片,我就能說服董事們投拍一部人物有血有肉、臺詞令人深思、情節不可捉摸的影片。」
你不喜歡《人工智慧》?太悶?太繁?故弄玄虛?沒關係。《侏羅紀公園3》絕對不像《人工智慧》那樣讓你悶得看不下去,當恐龍張開血盆大口時,你還能昏昏欲睡嗎?再說,恐龍沒有對白,而片中人物的對白基本上可以用「快跑!恐龍又來了!」來概括。
不喜歡《侏羅紀公園3》?不要怪自己英文不夠好,或者槍碟的字幕翻譯太爛,要怪就怪自己品位太高太偏,或者自家的音響系統太落後。(zhouliming@hotmail.com)
本文版權為原作者與網易共同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手機簡訊,推薦新聞【網易社區世界電影版】【】【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