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這部國外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那個鑲有琥珀的拐杖,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哈蒙德提取了琥珀裡面蚊子的血,並藉助蚊子血裡的恐龍DNA,培育出各種種類的恐龍。
在感嘆電影技術力的同時,有個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但凡對琥珀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清楚,蟲珀作為一種能三維立體保存遠古生物的有機寶石,也可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研究可以分析蟲珀從而分析遠古時期地區的環境,亦可以研究遠古昆蟲DNA等。
在我們的印象中,克隆技術是很神奇很萬能的,只要能夠拿到目標DNA就能克隆的生命體,比如伊恩·維爾穆特爵士和他創造的克隆羊多莉就算最佳例子!
那麼問題來了:以當今的科學技術,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科幻的世界裡認清現實
儘管現在的科學技術非常的發達,但是離克隆恐龍還是有一大段的距離,首先,克隆技術並沒有想像中的萬能;
截止到目前來看,帶殼的卵生動物還沒有克隆成功的記錄,也就是鳥類。恐龍是鳥類的祖先,自然也無法克隆。
其次,DNA問題,這也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完整的恐龍DNA。
在電影中,恐龍的DNA來源於一個從琥珀中找到蚊子,提取了蚊子吸過的恐龍血,從血裡提取出了恐龍的DNA。
這樣看來,似乎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經常關注琥珀蜜蠟的朋友想必都清楚,最近幾年科學家在琥珀裡發現了大量的遠古生物,比如「琥珀蛇」「琥珀雛鳥」以及「琥珀恐龍」等等
但實際上DNA也是有半衰期的。古遺傳學家Morten Allentoft利用恐鳥骨骼計算了DNA半衰期,幾乎沒有科學家相信恐龍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能夠存留至今。
但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遺傳物質到底要用多久才會散架。如今,對紐西蘭出土的化石進行的一項研究終於讓這樁懸案塵埃落定,順便終結了克隆霸王龍的美夢。
通過比較樣本的年代以及DNA分解的程度,研究人員推算出DNA的半衰期為521年。這也就意味著,在521年後,一個樣本中的核苷酸骨架之間的化學鍵有一半會被分解掉。
而在下一個521年後,剩下的一半化學鍵也將消失殆盡。就算在 -5℃ 的最理想條件下,最多經過 680 萬年,這些化學鍵就會分解得一個不剩。
而早在那之前,可能只要 150 萬年,這些化學鍵就已經破碎得完全無法解讀了。悲劇的是,恐龍可是在足足 6500 萬年前絕滅的。
儘管琥珀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遠古動物的dna,年代的久遠也令恐龍的DNA保存下來的可能微乎其微。從這些方面來看,克隆恐龍是幾乎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