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並不是第一部描述現代世界展示恐龍的電影,但它把克隆恐龍的想法引入大眾文化的思路卻做的很好。因為用一種對很多人來說都有意義的方式來描述恐龍的克隆,這部轟動一時的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三十多億美元的票房。
《侏羅紀公園》中克隆恐龍是從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DNA而實現。雖然這乍一看似乎是可能的,但科學家們不確認在蚊子化石中能找到可用的恐龍DNA,科學家將需要一個非常具體的標本,這類票本也很稀缺,畢竟現實中在琥珀中發現的大多數昆蟲化石也太年輕,不可能有恐龍血。但是如果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一個完全保存的充滿恐龍血液的蚊子,那麼檢索DNA仍然是困難的。
2010年,古生物學家首次在中國發現了20個侏羅紀恐龍胚胎,而這些胚胎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有的已經長出四肢,也有的剛剛才探出頭。這些胚胎估計在1.9到1.97億歲之間,它們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恐龍胚胎。這一發現已經足以讓全球古生物學家和愛好者們談論研究好多年。後來,科學家們宣布還發現了「有機殘留物,可能是複雜蛋白質衰變的直接產物。」不久之後,它們就提出了那個老問題:「我們真能復活恐龍嗎?」
儘管如今人類在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領域有了驚人的飛躍,但獲取和克隆恐龍DNA的實際問題或許會讓《侏羅紀公園》成為不可能,因為倫理問題和意想不到的後果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復活恐龍並不是一個好主意。(科技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