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假,《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第五部將會上映,讓那些從小就喜歡恐龍的人們興奮不已。這個地球上曾存在的最大、最兇猛、最致命的生物有一些令人驚嘆的東西。但這類電影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們激發了人們對恐龍DNA的興趣。
原版電影中出現的DNA序列是一次偉大的科學傳播,並且從吸了恐龍血的蚊子體內提取DNA的概念是一個傑出的虛構部分。然而,這僅是虛構。
科學家最近相當偶然地識別了恐龍的整體基因結構。基因結構是每個物種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方式。雖然來自同一物種的個體動物將有不同的DNA序列,但物種整體的基因結構是特定的。

科學家首先研究了鳥和龜祖先最可能的基因組結構,然後追蹤從那時到現在發生的任何變化。這一譜系包括約2.4億年前恐龍和翼龍的出現,經歷了獸腳類恐龍(包括暴龍和迅猛龍),最後以鳥類結束。
儘管科學家沒有提出任何關於提取了恐龍DNA的說法,但似乎大多數人掛在嘴邊上的問題都是「提取DNA會讓我們更接近真正的侏羅紀公園嗎?」答案是不會,原因如下。
首先,琥珀中保存的吸血昆蟲中含有完整的恐龍DNA的想法不合乎情理。我們確實發現了含有恐龍血液的史前蚊子,但其中含有的恐龍DNA早已分解。尼安德特人和猛獁象的DNA已經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但是恐龍的DNA實在是太古老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DNA大約有100萬年的歷史,而恐龍的DNA我們至少需要追溯到6600萬年前,所以實際上我們還差得遠呢。
其次,即使我們能提取恐龍的DNA,它也會被分解成數百萬個小碎片,我們幾乎不知道這些碎片是如何組織起來的。這就像試圖做世界上最難的拼圖遊戲,但卻不知道原圖片是什麼樣子,或者是否有缺失的碎片。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缺失的碎片,並用青蛙的DNA將其補充完整,但這不會製造出恐龍,它會給你一個雜交體或者一個蛙恐龍。這些青蛙的DNA會對發育中的胚胎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使用鳥而不是青蛙的DNA會更合適,因為它們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但它仍然不會起作用)。
第三,只需要一串DNA,就可以重新創造一個完整的動物,這種說法也屬於科幻。DNA是一個起點,但受精卵內動物的發育是一種複雜的基因「舞蹈」,伴隨著一系列環境因素基因在適當的時間打開和關閉。
簡而言之,要製造恐龍,你需要完美的恐龍蛋和裡面包含的所有複雜的化學成分。在書中,他們製作了人工蛋,在電影中他們使用鴕鳥蛋。這兩種方法實際都不會起作用,你不能把雞的DNA放入鴕鳥蛋裡,希望得到一隻雞(人們已經嘗試過了)。迅猛龍也是如此。

事實是:恐龍從來沒有滅絕過。它們其實現在就在我們中間。鳥類並不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與恐龍的關係也並不密切,因為鳥類就是恐龍。
恐龍(包括鳥類)是至少四次滅絕事件的倖存者,且每一次都以更加多樣化、怪異和奇妙的形式出現。科學家推測恐龍的這種能力是由它們的基因結構促成的。他們發現鳥類和大多數非鳥類恐龍都有大量的染色體。這麼多的染色體可以讓動物產生變異,這是自然選擇的驅動因素。
在未來可能會使用《侏羅紀公園》中的技術來幫助消除人類造成的一些傷害。人類已經看到了諸如渡渡鳥和候鴿等著名的鳥類恐龍的滅絕,恢復這些只有幾百年歷史的鳥類DNA是一個更加現實的主張。也可能來自近親現存物種的卵就足夠好了。在適當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復活一些已經滅絕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