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這些系列電影為我們展現了我們最感興趣的古生物--恐龍,最近正在熱映的《侏羅紀世界2》又燃起了大家對恐龍的興趣。
雖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小朋友也可能這樣想過:要是我們能建成大熱,也讓影迷們產生了無限期待,但以今天的生命科學知識來看,這類電影有著些許難以迴避的 「硬傷」 ,比如按照影片設定,中那樣的裡的 「復活」 恐龍所用的遺傳物質,取自於蚊蟲叮咬恐龍後留在體內的恐龍血液,而這些遠古昆蟲,又來自產於多米尼加某地的琥珀。《侏羅紀世界》的遊客中心和科研機構裡,也陳設著大量的琥珀,以示公園經營者「不忘初心」 。其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確實曾有很多人認為琥珀是完美的 「保鮮膜」,可以讓動物的遺傳物質跨越幾千萬年時光抵達現代主題公園,親眼看見不過讓你失望了,因為現代生命科學研究已經證明,DNA的半衰期為521年。也就是說,每過521年,脫氧核糖核苷酸之間的化學鍵就會斷裂一半。就算將遺傳物質保存在零下5攝氏度的最理想條件下,它也最多能挺過不到700萬年時間。事實上,只需要經過150萬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化學鍵就會破碎到完全無法解讀的地步。然而眾所周知,最後一批消失於6500萬年前。所以,靠這種方法想要復活恐龍,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能的了。那種與恐龍鬥智鬥勇的那該多好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建「侏羅紀主題公園」現實嗎?下面世界的場景,按照目前的生命科學知識來看,我們也只有在就來結合這幾部古生物科幻電影, 一起來了解一下。
古生物題材如何成熱門如果說宇航題材科幻電影中的翹楚,可能會是平分秋色的《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系列,那麼古生物題材的科幻電影,則只有 《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系列獨佔鰲頭。
自1993年第1部《侏羅紀公園》上映以來,4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滿足了世界各地恐龍迷們 「復活恐龍」 的狂想,並且深刻地影響到了現實生活。甚至,一塊來自恐龍時代的包裹有昆蟲的琥珀,或者一枚內部有不明糊狀物的恐龍蛋化石,都會引發各路媒體的追捧,因為人們相信那可能是讓恐龍再臨地球的 「鑰匙」 。
1985年,美國提出了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在掌握了核技術和航天飛行、登陸異星之後,開始運用當時最前沿的生物學和化學成果,力圖繪製出人類的基因圖譜。這一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核武器計劃「曼哈頓工程」和 「阿波羅登月計劃」 的偉大科研計劃,帶動了生命科學諸多領域的發展。
也許是受了生命科學諸多領域發展的啟發,一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人士開始思考 「復活」 滅絕動物、人工製造混合基因動物,甚至人造生命的可能性。1990年,麥可 · 克萊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了 《侏羅紀公園》,它也因為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 「恐龍熱」 而一下子成為暢銷書,其後的這類題材的電影,於是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大熱。
讓恐龍復活還能實現嗎雖然這類題材的電影大熱,也讓影迷們產生了無限期待,但以今天的生命科學知識來看,這類電影有著些許難以迴避的 「硬傷」 ,比如按照影片設定,《侏羅紀公園》裡的 「復活」 恐龍所用的遺傳物質,取自於蚊蟲叮咬恐龍後留在體內的恐龍血液,而這些遠古昆蟲,又來自產於多米尼加某地的琥珀。《侏羅紀世界》的遊客中心和科研機構裡,也陳設著大量的琥珀,以示公園經營者「不忘初心」 。其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確實曾有很多人認為琥珀是完美的 「保鮮膜」,可以讓動物的遺傳物質跨越幾千萬年時光抵達現代。
不過讓你失望了,因為現代生命科學研究已經證明,DNA的半衰期為521年。也就是說,每過521年,脫氧核糖核苷酸之間的化學鍵就會斷裂一半。就算將遺傳物質保存在零下5攝氏度的最理想條件下,它也最多能挺過不到700萬年時間。事實上,只需要經過150萬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化學鍵就會破碎到完全無法解讀的地步。然而眾所周知,最後一批恐龍消失於6500萬年前。所以,靠這種方法想要復活恐龍,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能的了。那種與恐龍鬥智鬥勇的侏羅紀世界的場景,按照目前的生命科學知識來看,我們也只有在《侏羅紀世界》、《侏羅紀公園》這類的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才能看到了。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