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獨家專稿 6月10日,暌違22年的「侏羅紀公園」變成「侏羅紀世界」重新開張啦!那些或萌得令人心生憐愛、或兇得讓人汗毛倒豎起的史前霸主再一次跨越百萬、千萬年的歷史和當代地球的主人——人類相遇。兩個時代、兩種力量的交鋒不禁讓人心跳加速,看來一場驚心動魄的「作死」之旅又要啟程啦!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兒小激動呢?
既然是「侏羅紀公園」,恐龍自然是公園的主角,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次公園裡又給我們安排了哪些恐龍一起玩耍,哪些是老朋友,哪些是新夥伴,哪些我們只能敬而遠之……
【恐龍屁股摸不得:前方高能,危險請繞行!】
國外網友繪製的惡魔暴龍
此類恐龍嗜血成性、極度兇險。不要命的可以試試走到跟前跟它們比劃兩下,祝你好運。
惡魔暴龍:
作為系列第四部曲,《侏羅紀世界》最大的亮點即在於集萬千基因優勢於一身的混種怪獸——惡魔暴龍(也譯作「暴虐霸王龍」)。惡魔暴龍初看很像是霸王龍,但是其頭部獨特的紋飾、堅韌的骨質鱗甲看起來又好像源自阿貝力龍這類獸腳類恐龍。其實,惡魔暴龍並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恐龍,而是由哈蒙德(即「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約翰·哈蒙德,很可惜,飾演這個角色的理察·阿滕伯勒爵士已於2014年去世,未能出演本片)實驗室的基因工程學家打造的集合食肉牛龍、瑪君龍、皺褶龍和巨太龍之所長的「混血兒」。儘管體型龐大,但其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裡,吼聲可達140-160分貝,堪比波音747起降。在影片中,這頭巨獸不僅嗜殺成性,還頗具智慧——她有極強的記憶力,成年以後居然自行拆除了人類植入她體內的追蹤裝置;她具有樹蛙的基因,可以改變身體的紅外線輸出躲過人類的熱探測裝置;迅猛龍的基因又使得它還可以與前來抓捕她的迅猛龍進行交流甚至將它們策反……這麼可怕的傢伙,人類顯然是無法阻止了。
霸王龍:
顧名思義,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為龐大、最為恐怖的食肉恐龍,其咬合力甚至可超過5.8噸。化石研究表明霸王龍身上的咬痕只能是其同類相殘的結果。不過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至今也未出現過霸王龍同族廝殺的血腥場景。而新近上映的這一集中,我們將會看到系列首部曲中的霸王龍回歸,只是這頭老霸王看來似乎年事已高,頗有幾分「英雄遲暮」的意味,不過你要是看完全片,恐怕還是得嘆上一句「薑還是老的辣」。
迅猛龍:
迅猛龍也譯作伶盜龍、速龍、猛龍。如果你看過《侏羅紀公園》第一部,你不可能不對迅猛龍感到心驚膽戰。這類恐龍行動迅速,擅長集體作戰,並且還能制定頗具智慧的進攻策略。但事實上,真實的迅猛龍體型要比電影裡小得多,同時,儘管迅猛龍的智力的確高於一般恐龍,但仍比不上現代貓科動物。因此在《侏羅紀公園3》中,迅猛龍甚至被設定得比海豚、鯨魚和靈長目動物更聰明,這根本就是毫無可能性的。而《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甚至還能被人類馴服,也是有點兒誇張過頭了。儘管第一部裡的迅猛龍最終敗給了霸王龍,不過此次迅猛龍、霸王龍與惡魔暴龍的終極大戰倒是頗有幾分「一雪前恥」的意味。
中棘龍:
行動極為敏捷的食肉恐龍,中棘龍因其獨特的帶刺脊骨得名。它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平原地區,以跟蹤捕食其它恐龍為生。中棘龍屬於獸腳類恐龍,這一種類後肢強健,有三個發揮作用的長腳趾著地,趾端長有鉤狀的爪子,前肢顯著短於後肢,適於抓捕獵物,有的種類前肢極度退化到「不起作用」的程度。
重爪龍:
重爪龍是最大的食魚恐龍之一。它那鱷魚般的血盆大口和危險的利爪使其成為白堊紀時代的頂級「壽司」獵手。重爪龍用強有力的爪子在水中掃蕩捕魚。這和現在的大型灰熊捕魚的方式很接近。
似鱷龍:
似鱷龍體型偏瘦,頭骨低矮且長,嘴巴比例窄細,牙齒數量較多且很整齊,外形酷似鱷魚。以背部低矮的帆狀物和拇指上龐大的利爪著稱。由於其爪子有近一英尺長,因此似鱷龍也是獸腳類恐龍界的捕魚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