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大導演史蒂夫·史匹柏所拍攝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在美國上映,開啟了這個以恐龍作為主體的頂級IP。在電影當中,當主角一行人在侏羅紀公園中見到那些身形魁梧的史前巨獸的時候,不僅是主角發出了不可思議的驚嘆,就連坐在銀幕前的觀眾們也跟著一同感到驚豔。《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所取得的成就非同小可,這部電影的誕生也代表著電影引入了電腦特效的新時代。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誕生於1993而完結於2001年,遺憾的是第三部電影並非是由史匹柏導演,因此在口碑上略遜於前作,雖然是為這個系列暫時畫上了句號,但對於影迷們來說或許並不完美。2015年,系列得以再度回歸,更名為《侏羅紀世界》開啟新的篇章,第一部作品在全球狂攬10美元的票房,而二代雖然不及前作,但卻為第三部作品挖足了坑,讓觀眾們意猶未盡,而同期由Frontlier製作的模擬經營遊戲《侏羅紀世界:進化》可謂是借著電影的熱度狠狠的沾了一回光,玩家兼《侏羅紀》的粉絲們不由得感嘆:已經好久沒有玩過這麼有趣的影改遊戲了。
恐龍與人
早年間電子遊戲領域盛行將各種影視作品改編成遊戲,大到家喻戶曉的經典系列,小到電視上播的情景喜劇無一例外,而《侏羅紀公園》這麼有名的IP無疑是改編遊戲的絕佳題材。早期《侏羅紀公園》的改編遊戲大多是動作類型,以橫版過關類居多,這些遊戲旨在讓玩家扮演電影中的主角以親身經歷電影中的奇幻冒險,但俗話說得好:自古影改出爛作,這些改編遊戲沒有一款能登得了大雅之堂,幾乎是清一水的小成本粗製濫造,雖然套用了故事的劇情,但卻很難獲得與電影相同的驚險體驗。而在2001年,曾由日本Konami在GBA平臺製作並發行了一款名為《侏羅紀公園3:公園建設者》的模擬經營類遊戲,打破了一直以來《侏羅紀》遊戲都是動作遊戲的傳統。
《侏羅紀公園3:公園建設者》
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電影的劇情就是將人類使用科學技術讓恐龍得以重生,並建立了一遍進行研究一遍對外展覽用的侏羅紀公園,而後來由於無法完全馴服恐龍而引發了一場恐龍暴動,從此公園也再也未能營業。而在這款遊戲中便是由玩家親自經營一所侏羅紀公園,如何打點則完全由玩家抉擇。奈何遊戲在GBA平臺的表現實在是太過糟糕,兩年後Konami又推出了一款面向家用主機與電腦的《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這一次遊戲擁有更精細的畫面,玩家不僅能像玩《過山車大亨》那樣經營一家公園,同時畢竟以恐龍作為主體,玩家可以培養出各式各樣的恐龍,除了滿足遊客以外也需要滿足恐龍,若是稍有不慎則就會重現電影當中的暴亂情節,後事也需要玩家親力親為。
《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
而在2018年與《侏羅紀世界2》幾乎同期推出的《侏羅紀世界:進化(簡稱JWE)》則完全可以看作是2003年《基因計劃》的精神續作,而遊戲的開發者則是最近表現十分出色的「模擬經營專業戶」Frontier Developments,早年間的經典之作諸如《過山車大亨》、《模擬樂園》等作品均是出自他們之手,而在近年由憑藉《過山車之星》與《動物園之星》再度回到玩家們的視野當中。簡單來說,或許只有模擬經營的遊戲模式才能夠凸顯出電影當中那驚險刺激的情節,雖然在表現力上不如電影,但咱們講道理,所有去看電影的觀眾們難道不就是愛看恐龍吃人的情節嗎?而此次的《JWE》則是在還原這一方面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遊戲作品。
《侏羅紀世界:進化》
惡趣味
作為一款模擬經營類遊戲,《JWE》的核心遊戲理念還是需要通過建造各種設施以滿足遊客們的需求,從而才能夠進行營收並強化遊客們的體驗。遊戲的地圖在絕大多數時候與電影當中的風格幾乎一致,同樣是在一個無人的海島上進行開發,其他的諸如建築的通電走線,道路的修建改造這都是基礎中的基礎。遊戲當中最基本的主題樂園經營理念還是應有盡有的,比如遊客們的吃、住、遊樂、購買禮品等活動,玩家們全部都要考慮到,畢竟不管怎麼說也始終是服務行業,顧客至上當然是理所應當的。而公園的主要經營項目自然就是恐龍,直白一點說修一座恐龍公園跟修一座動物園其實是一樣的套路,遊客們就是愛看各種聞所未聞、稀奇古怪的生物,動物如此,恐龍亦是。
電影當中的地標建築
遊戲當中最重要的角色自然就是恐龍,和前作一樣玩家可以通過在實驗室進行改造以培養出各式各樣的恐龍,玩家需要將他們合理的規劃在公園的不同區域當中,雖然不能像電影當中的那般花哨,但也需要按照最基本的草食肉食來區分布置。然而由於這是模擬經營類遊戲,如何布置則完全由玩家自行決定,只要你開心,將兩個種類放在一起讓它們打架也未嘗不可,亦或是乾脆直接丟到人行道遛一遛與遊客進行「親密接觸」都可以。就像電影當中那樣,遊客們也是就喜歡看長相帥氣力量強壯的恐龍,這些恐龍能夠為公園提供營收當然是好事,但越兇猛的恐龍就越難管理,一氣之下咬開電網和柵欄跑到街上大肆破壞屠殺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承認吧,你們就愛看恐龍搞破壞
恐龍這個名字本身就附帶著濃重的「危險氣息」,他不像動物那般花些時間能夠馴服,畢竟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恐龍,更不用說接觸過恐龍,雖然這些巨大的生物是歷史當中有明確記載的存在,但對於人們來說與其說他是一種生物,倒不如說更像是一種「怪物」。但遊戲畢竟是遊戲,要是不能管理那就沒得玩了,遊戲當中對於不同性格的恐龍,玩家需要關注地形植被的密度,有沒有同種類的夥伴以及吃住條件如何,唯有讓他們過舒服了,他們才不會衝出柵欄去吃人。而倘若恐龍真的衝出了柵欄,則需要玩家派人前去將其收回,並及時處理設施的損壞問題,而玩家也可以選擇親力親為,自己坐著直升機用麻醉槍將恐龍制服。
電影當中的「暴虐霸王龍」也能培育出來
結語
說了這麼多,遊戲雖然看上去有趣,但實際上能夠從中得到快樂的人卻並不算多,模擬經營遊戲本身就是一種需要玩家自己給自己找樂子的遊戲類型,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玩過山車,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恐龍,而《JWE》這款遊戲的定位就是那些既不排斥模擬經營類遊戲、又對《侏羅紀公園》的故事與設定感興趣的雙廚粉絲。若是將其作為一款純粹的主題樂園模擬經營遊戲,那麼遊戲本身會有很多問題與不足,相較之下他的遊戲核心目標比較單一,而作為一款影視改編衍生作品,那《JWE》無疑是非常出色的,考慮到這是開發組忙裡偷閒為電影趕工做出來的遊戲,能擁有這般完成度也實屬不易。
一直以來,影改遊戲始終都是粉絲向的粗糙產品,僅有那麼幾款能夠被玩家們稱讚,如今玩家們的口味不同往年,但凡是個明白人也不會輕易的去嘗試那些粗製濫造的遊戲,《JWE》無疑是在多年之後讓人們對於影改遊戲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希望終究還是希望,就能能有幾個開發商能夠抱著同樣的想法、或者說會用怎樣的方式去滿足粉絲們,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