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2020-11-26 澎湃新聞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2020-03-18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來源 Popular Science

作者 Neel V. Patel

翻譯 SME科技故事

恐龍不怎麼注意個人衛生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實際上不管是哪一種恐龍在現實中都可能非常噁心。它們的頭皮屑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化石。這項發現不僅成為了一個調侃海飛絲的新梗,也的確解釋了恐龍脫皮的通用原理。

布裡斯託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邁克·本頓說:「以前可能沒有人考慮過恐龍是如何脫皮的,新發現告訴我們恐龍和鳥一樣,死皮變成小薄片最終脫落。」

這一發現來自對中國白堊紀化石的分析,樣本分別是3種恐龍:小盜龍、北票龍、中國鳥龍和早期鳥類孔子鳥。本頓和他的團隊從2007年開始一直在處理這些樣本,而對皮膚鱗片表面形態的發現是最新的裡程碑。

所有動物都會脫皮,或者叫更新表皮以及羽毛、毛髮等附屬物,這個過程在動物體型變大時更為明顯,新的皮膚組織能更好地適應變化的體型。在這項發現之前,我們普遍缺乏對恐龍皮膚特性和如何脫皮的知識。

一種最普遍的猜想就是恐龍的脫皮可能與親緣關係最近的鳥類和鱷魚類似,但不會是蛇和蜥蜴那樣一次脫全身的方式並不實際,雖然它們與恐龍的親緣關係並不遠。

研究團隊使用常規的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恐龍化石的皮膚上的羽毛和毛髮,發現了一些白色的斑點,經過離子束顯微鏡的進一步觀察,發現了其薄片結構,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是角質細胞組織,一種由角蛋白纖維組成的堅韌細胞,類似於鳥類的皮屑和人類的頭皮屑。

本頓說:「我們在論文中儘量避免使用頭皮屑這一說法,因為頭皮屑是專指人類頭髮之間的脫落死皮。但它們的確非常相似,這些皮屑被困在恐龍和早期鳥類的羽毛之間,最長不超過2毫米。」研究團隊認為,頭皮屑可能出現在侏羅紀中期,這一時期也是長羽毛的恐龍開始繁榮的時期。

另外,本頓還補充道,新的發現除了告訴我們沒洗頭的恐龍在穿黑衣服的時候也會和我們一樣尷尬之外,皮膚的化石還揭示這些恐龍和早期鳥類「是溫血的,但比如現代鳥類徹底。」

飛行時肌肉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熱量,現代鳥類依靠皮膚高速的更新保持良好的散熱能力,相比之下恐龍的皮膚角質層更厚更緻密,角質細胞脫落並沒有那麼自由,因此對其身體的散熱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有證據顯示這些恐龍能夠飛行,則說明它們或許有一種產熱更少的方式。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位比較生物學研究者丹尼·巴塔高度評價此項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具有開創性,特別是在我們極度缺乏對恐龍羽毛皮膚認識的前提下,給出了很清晰的認識。

這項研究證實了飛禽類恐龍與鳥類之間的另一個共同特徵,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在解剖學的大多數區域,一直到微觀結構層面,都出現了這些相似之處。

展望未來,本頓和他的團隊希望擴大研究其他恐龍化石標本的羽毛和皮膚,觀察這些特徵的普遍性,尤其是在與鳥類更緊密相關的物種中。但是個人而言,我(原文作者)希望這篇論文會是對恐龍不良衛生習慣研究的開端,未來的研究能成為第三部「侏羅紀世界」電影裡的科學依據,即便不管如何最後我們都會為120分鐘的恐龍大片埋單。

原文連結:https://www.popsci.com/dinosaur-dandruff/

原標題:《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恐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1.2億年前恐龍頭皮屑,意義十分重大
    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並不比了解自己更多。這種曾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物種,曾經是強大和力量的象徵,但卻因為某種原因,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人類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重塑恐龍當年的輝煌。最近,科學家又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恐龍脫落的頭皮屑,這為我們揭示了恐龍相當重要的生理機制,那就是蛻皮。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會蛻皮,掉毛或者換羽,這是新陳代謝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動物更好地應對外界的挑戰。對於爬行動物來說,蛻皮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機制,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推測恐龍也會蛻皮,但並不知道是通過哪種形式。而這次恐龍頭皮屑的發現,就為我們帶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世界上最古老的頭皮屑化石被發現!它來自125萬年前的猛禽恐龍
    你知道嘛,恐龍也長頭皮屑!你可能見過博物館裡的恐龍骨架,但是見過它的頭皮屑嗎?近日,古生物學家在一隻烏鴉大小的小盜龍化石身上發現了一些皮膚碎片,這些碎片就是它的頭屑,也就是說這些是距今 1.25 億年前的恐龍的頭皮屑!
  • 網購「名牌」洗髮水頭皮屑越洗越多
    頭皮屑越洗越多  秦女士說,她經常收拾頭髮,不是染就是燙的,所以對洗髮水的質量要求比較高。她一直使用一個比較高端的洗髮水品牌,平常都是在大商場購買。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送給了她一張某網站的購物卡,秦女士就選購了一些名牌化妝品,也包括這個牌子的洗髮水。
  • 杭州:沉水植物治癒西湖的「頭皮屑」
    「頭皮屑」是如何產生的?有「潔癖」的顫藻在抱團  這種「頭皮屑」和一種藻類有關。它的大名叫顫藻,它們大量「抱團」,就變成了惱人的「頭皮屑」。  顫藻,顧名思義,這種藻會「顫動」。是不是很有意思?顯微鏡下,它會有韻律的顫動。  顫藻是一種自養型生物,沒有葉綠體,但會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它的細胞裡含有光合色素。
  • 12歲女孩遭遇頑固頭皮屑 原來是扎頭髮惹的禍
    佳佳頭上的這些頭皮屑非常特殊,有些是片狀的,有些是包裹在頭髮絲上呈環狀的。女兒說,因為頭皮屑很多很癢,她不能專心上課,甚至覺得同學會嘲笑她。一家人也想盡了辦法,更換洗髮水,到醫院看醫生,嘗試民間偏方,但幾乎沒有效果。佳佳每天都還是頂著一頭特殊的頭皮屑去上學。原因最終被醫生找到了。
  • 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原標題: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據美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韓國挖掘現場發現1.1億年前如麻雀大小的恐龍足跡,足跡大小僅1釐米,據推算這種恐龍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
  • 這十個事實會顛覆你對恐龍的想像
    1 恐龍身上長滿了頭皮屑有羽毛的恐龍會蛻去大量的頭皮屑。這是一個令人噁心的事實,它揭示了恐龍不像蜥蜴那樣像舊衣服一樣蛻皮。取而代之的是,恐龍以頭皮屑的形式,一件一件地蛻皮。但它也有一口牙齒,像恐龍一樣。這種混合的特徵使這種小恐龍成為連接恐龍和鳥類的缺失環節之一。這種鳥也證明了恐龍是如何存活超過1.5億年的。它們採用了各種適應策略,比如變得更小,利用那些巨人兄弟們無法觸及的資源。
  • 【養生課堂268】總是被頭皮屑煩惱?來看看如何調理!
    到了乾燥的秋冬季節,容易出現頭皮屑,每次梳頭時就如同飄雪一般。引起頭皮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身體缺水、氣候乾燥以及總是熬夜等。產生頭屑的三大因素: 1.微生物:每個人的頭皮上都天然存在一種叫球形馬拉色菌的微生物 2.頭皮油脂:球形馬拉色菌會分解頭皮油脂,產生一種叫油酸的皮膚刺激物,造成頭髮油。 3.皮膚敏感性:大約50%的人對油酸過敏,進而產生頭屑。
  • 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19日今日答案
    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19日今日答案 2020年11月19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人體健康的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11月19日螞蟻莊園今日答題答案 2020...
    今天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9日課堂的答案是什麼呢?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9日問題是: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喜大普奔是成語嗎?今天的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有2個,下面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1、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但是,被困擾的並不僅僅只有我們這些地球數億萬年演化史中的「後輩」們,6500萬年以前生活著的恐龍就已經備受寄生昆蟲的困擾。這時,一大滴樹脂滴落,幾隻小蟲連著羽毛被裹入其中……滄海桑田,億年之後,樹脂變成了琥珀,而小蟲和羽毛依舊留在琥珀中,從外觀上和千萬年前並沒有太大區別。2016年,這一顆來自緬甸的琥珀和另一顆琥珀被送往中國,一段被埋沒了億年的遠古昆蟲即將被科學家揭曉。  含有昆蟲的琥珀被人們成為「蟲珀」,特別是來自緬甸白堊系地層的琥珀,因為質地透亮、雜質少,近些年成為古昆蟲學研究的重點。
  • 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螞蟻莊園答案分享:螞蟻莊園11月19日...
    今天的問題是:頭皮癢、頭皮屑多有可能傳染嗎?答案解析:頭皮屑分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頭皮屑不是皮膚病,它多的原因主要有:馬拉色菌定植(正常人都有,只是有多有少)、皮脂分泌和遺傳易感性。由於馬拉色菌的過度繁殖引起的頭皮屑增多,共用梳子,可能引起傳染。
  • 新發現1.3億年前駝背恐龍:背部突起似駝峰
    新發現1.3億年前駝背恐龍  據國外媒體報導,西班牙發現一種新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其身體結構與眾不同,背部長有一個尖尖的駝峰狀突起,腿部肌肉非常發達。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論文指出,這種「駝背」恐龍的發現為地球上一些最先出現的羽毛提供了證據。  這種恐龍被稱之為「Concavenator corcovatus」(意為來自昆卡的駝背獵手),生活在1.3億年前,棲息地位於現在的西班牙昆卡。
  • 12歲女孩的頑固頭皮屑愁壞一家人 最後醫生用了這麼一招
    佳佳頭上的這些頭皮屑非常特殊,有些是片狀的,有些是包裹在頭髮絲上呈環狀的。女兒說,因為頭皮屑很多很癢,她不能專心上課,甚至覺得同學會嘲笑她。一家人也想盡了辦法,更換洗髮水、醫院看醫生、嘗試民間偏方,但幾乎沒有效果,佳佳每天都還必須頂著一頭特殊的頭皮屑去上學。原因最終被醫生找到了。然後,醫生只用了一招,佳佳的煩惱全無。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侏羅紀具膜質翅膀恐龍
    中國發現1.6億年前侏羅紀具膜質翅膀恐龍 原標題: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女孩頭髮扎太緊易生頭皮屑——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浙江省建德市12歲女孩佳佳滿頭的頭皮屑,癢得她沒法專心上課,甚至覺得同學會嘲笑她。建德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診斷為「人工管型毛髮」。醫生胡建鋒說,這種症狀多見於緊扎辮子的女性,與長期的頭髮牽拉有關。佳佳最近在學習爵士舞,於是需要把頭髮扎得更緊。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0-16 08:45:13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