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
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1.1億年前的蜻蜓,翅膀仍完好保存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的桌上,擺放著各類動物化石。這些化石,都來自酒泉老玉門油田附近的一個地層中。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張海春說,這次,巴依薩晝蜓化石是鄭大燃他們在2010年前後採集到的,一共採集到30塊左右。這些遠古的蜻蜓化石,沒有身體,只有翅膀—有完整的翅膀,也有翅膀碎片。
為什麼只有翅膀沒有身體呢?張海春分析說,1.1億年前,巴依薩晝蜓死後,落在湖泊裡,它們的身體有可能很快就變成了魚的美食,而翅膀剩了下來。
另外一種可能是,蜻蜓的身體特別容易腐爛,而翅膀比較堅硬,被火山灰掩埋後,變成了化石。「死亡後,蜻蜓的身體容易破碎分解,所以很多蜻蜓化石都只是"部分"。」張海春說。
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基本一樣
巴依薩晝蜓和現代的蜻蜓有什麼區別?鄭大燃說,如果用肉眼來看,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個頭和現代蜻蜓也差不多。只是它們已經滅絕了。
「其實,我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甘肅酒泉發現的化石,和遼寧西部的熱河生物群都差不多的。」鄭大燃說,這說明,酒泉的古生物生活年代和遼西熱河生物群的生活年代差不多。
讓專家們感到疑惑的是,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還有珍貴的帶毛恐龍化石,而酒泉沒有。「這也許是兩地的環境不太一樣。也許1.1億年前,遼西的環境更好,生物種群就更豐富。」專家說。
深度追問
這些古蜻蜓從哪裡來的?
從俄羅斯「搬家」,輾轉到達中韓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