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年前的蜻蜓和現在的鷹鷲那麼大,當時的地球有何不同?

2020-12-03 奇點先驅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蜻蜓低飛,不風即雨」或者「蜻蜓高,曬得焦;蜻蜓低,雨迷迷」等等有關於蜻蜓的諺語。這或許是我們對於蜻蜓的第一印象,它們雖然體型不大,但卻有預測天氣的能力。當然了我們小時候也常喜歡將它們抓住,很是調皮的折斷它們的翅膀。但如果時間倒回到3億年前,或許我們就不敢抓蜻蜓來玩弄了,因為它們的體型實在是太龐大了,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

3億年前石炭紀的蜻蜓,稱為巨脈蜻蜓護著巨尾蜻蜓,外表長相上和現在我們常見的蜻蜓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其體型卻比現在的蜻蜓大十幾倍不止。1880年,法國古生物學家Charles Brongniart在法國本土發現了一個蜻蜓化石,兩隻張開的翅膀之間足足有75釐米。此後在1979年,德比郡的博爾索弗也發現了一個蜻蜓化石,同樣其體型較於現在的蜻蜓而言很是龐大。目前這些被發現的蜻蜓標本存在於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當中,前來觀賞的人們就可以領略到3億年前巨型蜻蜓的風騷。

但是為什麼幾億年前的蜻蜓體型會如此的龐大呢?我們知道現存的昆蟲類動物其體型都不會很大,這是因為氧氣由氣管擴散到昆蟲身體當中的方式會限制它們的體型,也就是說一種生物體積的大小和當時代地球空氣中的含氧量有很密切關係。如果動物生存在一個含氧量較高的時代,那麼這個時代動物的體型都會比較大,而如果生存在一個氧含量較小的時代,那麼動物的體型也會隨之變小。

這也就意味著在石炭紀地球空氣當中的含氧量很高,具體有多高?有的科學家認為會比平時多20%。此後巨大畸形症狀和氧氣獲取之間的關係研究,也為說明了氧含量過高會讓動物體型變大有一定道理。我們可以發現,不僅僅是巨脈蜻蜓,在早期的地球環境當中,絕大部分的動植物都是很龐大的,我們熟知是霸王龍、腕龍、梁龍等等恐龍,我們知道的鄧氏魚,以及我們曾經以為滅絕的腔棘魚。

不過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巨脈蜻蜓在地球上滅絕。雖然說巨脈蜻蜓我們現在已經見不到它們的活體,但是它們作為曾經最大的昆蟲類動物的存在,對於科學家研究石炭紀以及前後時期的動植物,或者是當時代地球所處的環境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研究巨脈蜻蜓滅絕的原因,也有促於科學家進一步認識地球早期的環境。目前科學家也正在往這方面的研究做努力,我們期待科學家往後可以有更多的消息可以向我們披露。

相關焦點

  • 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蜻蜓體長能達到一米,可以載著人類飛行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誕生不久後的地球經歷了一系列的奇遇之後,非常幸運地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因此地球的生命可能在40億年前就出現了,誕生後的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和演化,生命形態越來越複雜,才有了後來豐富的生命世界。
  • 史前蜻蜓大如鷹,為何如今動物普遍都很小?
    不過,如今像藍鯨一般大的生物絕對是鳳毛麟角的,除了藍鯨之外,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可是如果將大象放在史前時代,大象看起來就顯得很小了,要知道,在史前的地球上,就連蜻蜓最大都可以達到2米多長。那麼,為何如今的動物都看起來很小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如今的地球上的生物進化越來越小,其實與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有著不小的關係。
  • 地球的秘密(4)3.75億年前,有一條大魚,離開海洋,來到大陸
    自從海洋裡出現了更為複雜的生命體後,這些生命體就沒有停息過,它們不斷進化,不斷尋找新的棲息地,直到有一天,一條怪魚從水中爬出,踏上了陸地……4.6億年前4.6億年前,地球上的氣溫是溫暖的30℃,氧氣的濃度與現在相仿。照理說,此時地球上的陸地應該滿是動植物,然而除了土還是土,陸地上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呢?
  • 為什麼石炭紀的巨型蜻蜓有1米長,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石炭紀時期出現過非常多的巨型昆蟲,除了巨脈蜻蜓外,還有千足蟲和巨大的蠍子,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其中一種名為「巨脈蜻蜓」的昆蟲,體型不僅達到了0.95米,還成為了當時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現在,蜻蜓別說成為天空霸主了,就連體型都縮小了很多。那麼,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 安第斯神鷲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安第斯神鷲
    其又叫康多兀鷲,體長100~130釐米,翼展達3.2米,雄鷹體重11~15千克,雌鷹體重8~11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飛禽。這種鷲體羽黑色,雄鷲前額有一個大肉垂,裸露的頸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領,裸露的頭、頸和嗉囊都呈鮮紅色,兩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鷹則更為顯眼。
  • 為什麼石炭紀的蜻蜓體積龐大,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中,蜻蜓一直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摯友,雨後初晴的下午,一群小夥伴追趕著蜻蜓,追逐打鬧,好不樂哉,只可惜它們身體輕盈且飛行速度太過迅捷,所以一般很難抓住。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曾經的石炭紀,地球上還存在著體積達1米的蜻蜓,這就是巨脈蜻蜓。
  • BBC與怪獸同行:老鷹般大蜻蜓比恐龍先滅絕(圖)
    蘭西  蜻蜓像鷹一般大,蜈蚣足有數米長,它們就像來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然而事實上,它們都曾在地球上生活過。  在5.4億年前到3億年前,在恐龍稱霸地球前,它們曾經是這顆行星的主宰。英國廣播公司(BBC)和600名科學家合作,利用兩年時間拍攝了科學紀錄片《與怪物同行》,首次向人們揭開恐龍之前地球生物的真實面貌。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不同時期的生物,它們的個頭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的霸主是恐龍,它們有著非常高大的體型,是真正的巨獸,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雖然恐龍在遠古時期應該是地球出現過的霸主生物中最高大的,但是卻不是最讓人們感到害怕和恐懼的。
  • 為何說今天的地球,正在重複3.6億年前「物種大滅絕」
    ,不需要小行星的撞擊依然可以完成,我們地球現在正處在物種大滅絕的階段,雖然整個過程需要幾百萬年,但是如果和地球45億年相比,也就是一瞬間。考古學生物家對地球上的物種做了一個大致的估算,大約有40億種的物種曾經生活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但是很不幸,其中99%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那麼這個證據從何而來的呢?化石。
  • 地球擁有45億年歷史,那麼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模樣?
    地球已經有45.7億年歷史了,20億年前的時候地球25.7億歲。科學家為了更好地描述地質史,對地質年代進行了劃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紀—世。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2.3億年前這一場的特大暴雨改變了地球
    在有些時候,地球非常冷,例如,6.5億年前的成冰紀,幾乎整個地球被冰凍成「大雪球」。有些時候,地球又非常熱,例如,5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平均溫度達到21 ℃,比現在高了7度。而在2.3億年前的卡尼期,地球上不但非常熱,而且還下了持續200萬年的暴雨,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1]。那麼,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什麼?持續不斷的暴雨給地球生態系統帶來了什麼後果?目前的地球與當時有何共同之處?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那麼在恐龍之前的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可能有人認為,4億年前的地球肯定不如現在這麼美麗,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4億年前雖然還沒有誕生恐龍,但是那個時候的物種已經非常豐富了,當然那個時期哺乳動物也沒有誕生。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
  • 3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的,現在溫室效應原因,美人魚與美猴魚
    3億年前地球是什麼樣的,含氧量大約是30%,現在是21%。也就是那時地球很暖和,溫度要比現在高10度左右。海洋覆蓋面積很廣,南極和北極基本沒有多少冰川,也許只有很少的幾座。因為氧氣含量高,溫度又高植物大概都是超大型的,假如那時有蘑菇至少一個蘑菇,夠我們現在一家吃一個星期的!蘑菇是1億年前才有的,根據化石推斷的。那時的地球和今天的一樣繁榮,動物與動物與動物之間就有了,低端食物鏈和高端食物鏈,就和今天的老鷹捕食野兔的模式差不多!
  • 現在地球45億歲,那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地球正在發生巨變
    要了解「地球20億年前的樣子」,咱們得先科普一下,人類把地質年代,分為宙——代——紀——世——期;咱們現在處於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而20億年前的地球,位於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紀。造山紀開始於20億5000年前,結束於18億年前,而20億年前剛好在這個時期。
  • 體型巨大的昆蟲,巨脈蜻蜓
    說起蜻蜓這種食蟲小動物,曾經也稱霸過地球,你可能不信。看著寸許長的小蜻蜓,薄薄的羽翼、細細腿腳,怎麼也不像能主宰地球的動物。其實,早在3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一種體型巨大的蜻蜓,也就是現在蜻蜓的祖先——巨脈蜻蜓,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空中霸主,它們盛極一時,在當時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強者。
  • 地球主宰者:那些年的地球霸主
    地球霸主我們知道,約150億年前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現今的宇宙由140億前那次演化史演化形成。66億年前銀河系也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演化形成了包括現在地球在內的太陽系。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沒有永恆的宜居星球 不久前的2020年年末,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這個曾經費盡心力尋找外星文明的大科學設備從此不復存在,而僅剩的大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目前也沒找到外星文明,目前人類部署在月球和火星上的探測車更是連基本生命都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