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蜻蜓體長能達到一米,可以載著人類飛行

2020-12-05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誕生不久後的地球經歷了一系列的奇遇之後,非常幸運地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因此地球的生命可能在40億年前就出現了,誕生後的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和演化,生命形態越來越複雜,才有了後來豐富的生命世界。

地球生命史有幾十億年,可是生命真正開始豐富起來的時期大約是在3億年前,也就是是石炭幻時代(大約距今2.5億年-3億年),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稱呼:巨蟲時代。既然是巨蟲時代,說明這個時期的霸主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昆蟲。

對於昆蟲,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蜻蜓,蝴蝶,螞蟻,蜈蚣,蚊子等等,它們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一個生物群體。可是現代的昆蟲大家可以看到都是比較小的,大一點就是蜻蜓,而蜻蜓在現代人的眼裡可是益蟲,是一種非常美麗少見的昆蟲。

可是很多人不會想到,在2.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卻是昆蟲稱霸的時代。我們都知道,自然界的非智慧生命,想要成為霸主級的生物,必須要有強大的體格,像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恐龍就是依靠強大強壯的身體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成為當時地球的霸主。

2.5億年前,昆蟲能夠稱霸生物界,說明當時昆蟲的個頭都是比較大的。沒錯,石炭紀時代人昆蟲都異常巨大,我們就以蜻蜓為例,現在的蜻蜓體長也不過5釐米左右,是非常小的。可是在石炭紀時代,遠古巨型蜻蜓算上翅膀,長度將近1米,是現代蜻蜓的20倍左右。如此巨大的蜻蜓能夠載著一個人飛行。

相信大家都看過《地心歷險記》這部電影,其中主人公無意中掉入地底世界之後,那裡的昆蟲也是異常巨大,蜜蜂有小狗大,載著主人公飛行。科學家介紹,在當時,遠古巨型蜻蜓的食物是陸地上的生物,以及一些生活在水中的兩棲生物,它們可以食肉動物。

而在巨蟲時代,蜻蜓並不是最大的昆蟲,在陸地上,我們所熟悉的蜈蚣,在當時長度將近2.5米,也是地球進化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沒有之一。我國內蒙古寧城侏羅紀道虎溝化石層產有豐富的動、植物化石,其中蜻蜓化石就將近20種,是世界級的化石。

我國科學家在新疆準噶爾盆地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巨蜻蜓」化石裡的翅展最大竟達710毫米,僅略小於此前在內蒙古發現的趙氏修復蟌蜓。通過這些遠古巨蜻蜓化石,我們也可以想像出2.5億年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巨型昆蟲稱霸陸地,其它動物只能躲避它們。

可能有人會說了,難道2.5億年前沒有比昆蟲巨大的生物?當然不是,要說生物個頭,2.5億年前昆蟲並不是最大的。可為什麼卻成為了昆蟲稱霸的時代?原因其實並不複雜,一個原因是昆蟲往往都是成群結隊,第二個原因就是昆蟲的戰鬥力往往都比較強。

相信大家都會知道,要問這個世界什麼生物群體最龐大,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是昆蟲。沒錯,昆蟲的繁殖能量是非常強的,像螞蟻出動成群結隊,而且螞蟻的力氣可是自然界中最強大的,它可以舉起比自身重數幾倍的食物,是真正的大力士。

現代我們還聽說過蟻多咬死象,更不要說在2.5億年前的昆蟲可比現在大了20多倍,即使比昆蟲大的生物,面對昆蟲的時候,也很難取勝,最後成為昆蟲的食物。幸好,昆蟲沒有一直稱霸下去,最後在進化當中,不斷變小,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昆蟲個頭大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2.5億年前的昆蟲異常巨大呢?

對於石炭紀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們變成這個樣子,專家至今也不清楚,也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科學家通過研究還是對此提出了兩個可能的原因。一個原因是當時,地球的氧氣含量非常高。科學家稱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數十億年中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有著明顯的變化。

2.5億年前,大氣中的氧含量達到了驚人的35%以上,要知道現代大氣中的氧今量只有21%。氧氣含量太高,對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影響是巨大的,當時的昆蟲正是吸入了大量的氧氣,體型才變得越來越大,成為了巨無霰的昆蟲。不過,這也限制了它們的飛行和運動,以蜻蜓舉例子,當時它們根本無法飛得很高,最多只能在低空緩慢的滑行。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昆蟲的身體結構比較特殊,昆蟲的外骨骼結構緊貼著身體的內側,如果昆蟲想要不斷地成長,那麼,就需要不斷地蛻殼,可是我們都知道,昆蟲的壽命都非常短,這也限制了它們蛻殼的次數。沒有更多的蛻殼成長次數,再加上氧氣含量的不斷減少,昆蟲也在一次次進化中越來越少,一直到今天,變成我們熟悉的模樣。

當然,以上對於遠古昆蟲異常巨大及後來不斷縮小的原因,科學家目前也只是提出了幾種可能的答案。最終的結論到底是什麼,現在還沒有確定,還需要發現更多的遠古昆蟲化石,通過對它們更多的研究才能最終確定原因是什麼。

相信,2.5億年前的昆蟲能夠變得那麼巨大,原因可能並不簡單,或許除了氧氣含量高,身體結構特殊之外還有其它的原因。不管具體的原因是什麼,昆蟲變成現在這樣,對於人類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

試想一下,如果2.5億年前的昆蟲在後來的進化之中,並沒有不斷變小而是維持原來的體型,那麼後來可能也不會有恐龍稱霸的時代。昆蟲依靠數量優勢,完全可以戰勝恐龍,而到了人類誕生之後,由於昆蟲體型巨大,會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當然,昆蟲並不都是害蟲,除了一些益蟲不會輕易攻擊人類,像人類現在非常討厭的蚊子,一旦體型比現在大20多人倍,那絕對是人類的災難。還有像蜈蚣這樣的放毒昆蟲,體型達2米以上,也是夠可怕的。最後還有數量龐大的螞蟻,人類的生存將會更加艱難。

人類的誕生非常幸運,曾經的巨型昆蟲慢慢進化變得越來越少,對人類形成不了什麼威脅。6500萬年前能夠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巨型恐龍也被一顆小行星給滅了。兩大威脅解除,人類順利誕生開啟了稱霸的新時代。這一切讓很多人感覺到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主導,只要地球出現了能夠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巨型陸地生物,最後都難逃被大自然滅絕的命運。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巨蟲橫行的時代:蜻蜓堪比老鷹大,「蜈蚣」可達2米6!
    如果將地球的46億年歷史一節一節拆開來看,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各種動物各顯神通,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距今有3億年的古生代石炭紀地球上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到處是繁茂叢生的巨大的羊齒類植物形成的森林。在沼澤旁邊,巨大的蜻蜓盤旋飛翔,此番情景蔚為壯觀。身長可達到2.59米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
  • 2.4米長的蜈蚣,大如老鷹的蜻蜓,「巨蟲時代」為何迅速消亡?
    石炭紀約處於地質年代兩億八千六百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2.9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巨蟲的時代以昆蟲類生物中蜻蜓為例,現今的蜻蜓最大個體也只有18釐米長,而石炭紀晚期的某些大個體蜻蜓翅展可達70釐米以上,巨脈蜻蜓是當時一個物種,它的翅展長度可達95釐米。
  • 3億年前的巨蟲時代,是什麼樣的?
    在距今3億多年前,地球也曾出現過巨型生物,當時的陸地,並不像今天這樣分散,而是處於一個逐漸聚合的過程氣候溫暖潮溼,遍布著繁茂的高大樹木,現如今我們使用的煤炭,就有一些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所以起名石炭紀,石炭紀是地球大氣含氧量
  •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昆蟲會變得異常巨大呢?
    石炭紀是地球演化的一個年代,大約距今2.9億年到3.5億年,是現代化石燃料煤炭的主要形成時期,所以叫做石炭紀,石炭紀的陸地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陸地上的生物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的氣溫溫暖溼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森林,這也是煤大規模形成的原因。
  • 史前恐怖「巨蟲時代」:蜻蜓比鳥大,蠍子近1米,「蜈蚣」2米多!
    如果將地球的46億年歷史一節一節拆開來看,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各種動物各顯神通,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
  • 恐怖的「巨蟲時代」:「蜈蚣」有兩米四,蜻蜓大得像老鷹
    然而在地質史上卻有一個「巨蟲時代」,就是古生代的石炭紀。   石炭紀,距今3.59億至2.99億年前,持續約6000萬年,這個時期氣候溫暖、潮溼,生長著大片熱帶雨林和沼澤地,我們今天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主要就是該時期形成的,石炭紀也因此而得名。
  • 3億年前的石炭紀,為何會進化出2米長的昆蟲?
    石炭紀指的是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2米的「千足蟲(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這些昆蟲得益於當時豐富的含氧量(高達35%)。在3.5億年前,地球生物剛剛經歷了泥盆紀,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瘋狂崛起,那時候陸生動物並不多,於是在泥盆紀的5000萬年間,地球大氣的含氧量急劇上升,進入石炭紀後,大氣含氧量達到了地球歷史的最高值,平均濃度35%(現階段是21%)。
  • 揭秘,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
    但你知道嗎,在距今3億多年前,地球也曾經出現過別的巨型生物!當時的陸地並不像今天這麼分散,而且處於一個逐漸聚合的過程。這一時期,氣候溫暖,溼潤。遍布這繁茂的高大樹木和沼澤地。現如今我們使用的煤炭,就有一些是這一時期形成的!
  • 蜻蜓體型小巧玲瓏?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提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說法眾說紛紜,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是竹節蟲,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種蟲類的體形長得極像竹子,最大的可以長到62.4cm。不過要說史上最大的昆蟲,要不是科學家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可能永遠難被人知曉了,這種被人們稱之為巨脈蜻蜓的大傢伙:「巨脈蜻蜓 ( Meganeura )」: 約在 3 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出現,大概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 65 公分長。
  • 「侏儒」蜻蜓 體長不足15毫米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採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這批蜻蜓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真正讓人們感到可怕和不可思議的還是距今3億年前的巨蟲時代。那個時期是石炭紀時期,是地球生命史上生命開始大爆發的時期,當時稱霸地球的並不是什麼太高大的生物,反而是如今在我們眼裡非常渺小的昆蟲。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認為,昆蟲那麼渺小,一腳下去就能踩死一片,有什麼可怕的?沒錯,如今的昆蟲確實非常渺小,可是在石炭紀時期卻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的昆蟲都異常巨大。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它們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棲息在現今北美洲和蘇格蘭境內。巨蛤!P. platinus是迄今發現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雙殼類生物之一,其體長達到3米,相比之下,它們的體積是現代大型蛤類生物的2.5倍。陸地殺手蠍!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地球生物中,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在人們認知中,昆蟲也是一種比較小的物種,現存世界最長昆蟲品種是一種竹節蟲,體長62.4釐米,而在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是一種蜻蜓——巨脈蜻蜓。
  • 石炭紀的蜻蜓賽老鷹,蠍子都有2米5
    「巨型蜈蚣」是石炭紀的霸主,就像如今地球上的人類一樣,那時候不僅「蜈蚣」很大,空中霸主蜻蜓都接近1米。它們源於3.6億到3億年前,大氣含氧量不斷升高,而脊椎動物還未「上線」,沒有競爭與氧氣,造就了「巨蟲時代」,就像白堊紀氧含量升高造就了恐龍一樣。
  • 比電影還真實的食人蟲,博比特巨蟲,可能就藏在你家的魚缸裡
    筆者-小文 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地球還處於富氧狀態,氧氣的含量佔據空氣的百分之35左右,許多動物在氧化作用下迅速成長,而體型也是如今的數倍。
  • 為什麼石炭紀的蜻蜓體積龐大,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中,蜻蜓一直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摯友,雨後初晴的下午,一群小夥伴追趕著蜻蜓,追逐打鬧,好不樂哉,只可惜它們身體輕盈且飛行速度太過迅捷,所以一般很難抓住。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曾經的石炭紀,地球上還存在著體積達1米的蜻蜓,這就是巨脈蜻蜓。
  • 可曾聽聞過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可曾聽聞過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地球史中,恐龍我們最為熟悉的史前生物了,它們體型巨大種類繁多,但你知道嗎。在距今3億多年前地球葉增出現過巨型生物,當時的陸地並不像今天這樣分散,而是處於一個逐漸聚合的過程。
  • 螞蟻像人一樣大,整個締造了一個巨蟲時代
    螞蟻像人一樣大,整個締造了一個巨蟲時代!要問現如今世界上那種生命最多,估計很多人下意識的就要說當然是人啦,畢竟都70多億了,但是仔細一想應該是蟲子才對,儘管我們習慣把現在這個時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但就數量而言昆蟲可比我們多得多了,人類有70億,但是昆蟲的數量是一千億億,肯定有人想,那又怎麼樣呢,我們比它們大得多,而且規則是我們定的,但是俗話說誰還沒有個過去啊,在過去,嗯……更遠一點,大概三億一千五百萬年前,這個世界其實是由這些蟲子統治的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生命成長的核心是進化和演化,簡單的生命通過進化和演化可以成長為複雜的生命,而複雜的生命再經過進化演化,有希望成長為智慧生命。人類就是誕生於500萬年前的誕生生命,而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還出現過一個同樣非常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恐龍時代。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那個時候的恐龍數量眾多,遍布全球,可是後來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滅絕了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