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2020-11-24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圖為林氏中國三疊蜓翅脈復原圖 資料圖片

  「這塊化石的發現讓科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遠古蜻蜓,也是目前為止,我國在2億年前這個時間段發現的最大蜻蜓。」張海春告訴記者,此次新發現的這類原始蜻蜓屬於蜻蜓總目下的原蜻蜓目,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相當於成年人手掌長度。它的單翅長101至102毫米,僅略小於此前在內蒙古發現的單翅長107.6毫米的趙氏修復蟌蜓,從形態看,它的翅膀擁有獨特而古老的脈絡,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張海春說,由於蜻蜓化石保存非常困難,和之前發現的蜻蜓化石一樣,只有翅膀部分得以相對完整地保留。「可以看出,它的翅膀尤為細長,翅膀上的縱脈特化,橫脈非常密集。這種獨特的翅脈系統,讓科學界建立了一個新科:中國三疊蜓科。」該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告訴記者,團隊將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命名為林氏中國三疊蜓,以紀念中國著名古昆蟲學家林啟彬。

  「林氏中國三疊蜓所屬的原蜻蜓目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張海春介紹,從3億多年前誕生起,蜻蜓總目昆蟲總體上經歷了體型由大到小的變化。目前發現個頭最大的古生代「巨蜻蜓」,翅展最大達710毫米,生活在距今2.8億年前的早二疊世,是世界已知最大的昆蟲。但隨著大氣含氧量的降低,以及翼龍、鳥類、蝙蝠等捕食動物陸續出現,靈活性欠佳的巨型蜻蜓逐漸滅絕。現生蜻蜓多數翅展在30至90毫米之間。

  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6日 06版)

[責任編輯:邱亭]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2017-06-16 光明日報 鄭晉鳴 徐曉陽 【字體:大 中 小】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原蜻蜓目化石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新疆發現2億年前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圖為林氏中國三疊蜓化石(受訪者供圖) 2億年前的一天,在溼潤的準噶爾盆地,一隻翅展寬為210毫米的「巨型」蜻蜓結束了它的一生。雨水衝刷著它的遺體,流水和泥漿將它埋葬……時光如梭,如今,它的化石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張海春及其團隊找到,並給它起了一個名字——林氏中國三疊蜓。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據中科院南原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團隊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介紹,由張海春主導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了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單翅長101至102毫米,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A4紙短邊的長度),是我國中生代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整理新收集到的一批蜻蜓標本時,竟然意外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的身影,這也是在我國四川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看起來是不是巨豆娘的大小已經非常大了,但事實上,在遠古時期的石炭紀時期,當時的蜻蜓可以要比巨豆娘還要大很多,甚至可以有「大如鳥」來形容,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就曾經表示,一直到二疊紀之前,地球上曾經生活過史上最大的蜻蜓——巨脈蜻蜓。
  • 翅展最大達710毫米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作為一種捕食性的動物,它們最主要的食物是各種昆蟲,以及一些小的脊椎動物,比如幼年蜥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義者。  那麼,當時空中「霸主」們的個頭究竟有多大呢?  口說無憑,化石為證。據中科院南原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團隊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介紹,由張海春主導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了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     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圖文無關)  日前,甘肅竟然出現了1.1億年前的蜻蜓化石,這些化石的時間,或與恐龍是同一個時期的。
  • 科學家發現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科學家們確認,這是蜻蜓目彎脈蟌蜓科的一個新屬種,並命名為趙氏修復蟌蜓,以紀念我國已故著名昆蟲學家、蜻蜓專家趙修復教授。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科學通報》上。 按照標本推斷,這種蜻蜓可稱得上蜻蜓界的「龐然大物」——它的前翅長107.6毫米、寬14.3毫米,推測其翅展可達225毫米,是我國已知蜻蜓目中體積最大的種類,也是世界上個頭第四大的蜻蜓。
  • 我科學家發現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科學家們確認,這是蜻蜓目彎脈蟌蜓科的一個新屬種,並命名為趙氏修復蟌蜓,以紀念我國已故著名昆蟲學家、蜻蜓專家趙修復教授。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科學通報》上。 按照標本推斷,這種蜻蜓可稱得上蜻蜓界的「龐然大物」——它的前翅長107.6毫米、寬14.3毫米,推測其翅展可達225毫米,是我國已知蜻蜓目中體積最大的種類,也是世界上個頭第四大的蜻蜓。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巨大蜻蜓!現代的蜻蜓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祖先卻十分龐大,遠古時期巨大蜻蜓翼展達到60釐米,身體長度接近40釐米。這種龐大身體讓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以青蛙、松鼠大小的動物為食。這種體型龐大的史前蜻蜓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層數百萬年前開始氧氣含量升高。遠古蜈蚣蟲!
  • 蜻蜓,遠古的霸主為何淪落至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蜻蜓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昆蟲之一了,它們捕食蚊子,蒼蠅等害蟲,是一種有益於人類的昆蟲,在人們眼中這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不過你們知道嗎,在遙遠的史前時代,蜻蜓可以說是空中霸主之一。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
  • 我國首次發現「變異」蜻蜓,體型變大變黑,長出可怕獠牙
    除了廣西之外,我國雲南、四川、安徽等地區也有所發現。國外曾有考古團隊發現了屬於石炭紀時期的古老昆蟲化石,不可思議的是該昆蟲的體型竟然比半個人還要大,後來經過鑑定該昆蟲就是史前巨型蜻蜓。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蜻蜓的長度和寬度都幾乎達到了1米,是歷史上最大的昆蟲。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巨型蜻蜓的出現呢?對此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羅伯特·貝爾納等人曾經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發現石炭紀時期的地球氣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我國最大蜻蜓1.65億年前從翼龍口中驚險逃生
    蜻蜓掙扎了幾下,雖然從翼龍的嘴裡「逃脫」,但留下幾片翅膀飄落在湖面。2003年,它的化石偶然被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張海春研究員挖到。這隻「趙氏修復蟌蜓」,是我國已知蜻蜓中「個頭」最大的,也是世界第四大的蜻蜓。蜻蜓「老祖宗」都是「巨無霸」現在常見的蜻蜓還沒有它一個翅膀長2003年,古昆蟲學家張海春來到了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挖取化石。
  • 科普一下,了解蜻蜓的請舉手
    其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均翅亞目,間翅亞目有僅三種蜻蜓分別是在日本印度中國,此亞目有活化石之稱,中國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亞綱裡的很原始的昆蟲。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
  • 方舟生存進化:巨脈蜻蜓
    說到蜻蜓,由於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昆蟲物種,且又是廣布於我國各地。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這是一種捕食蒼蠅、蚊子等害蟲的小益蟲。同時,多數人腦中所能想像的蜻蜓形象也就如此這般大。但今天要講述的蜻蜓則不然,那是一種來自於史前石炭紀的蜻蜓,名為「巨脈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