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2020-11-22 搜狐網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棵1.6億歲的銀杏,樹木的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細胞幾乎一致。「這對研究銀杏植物的演化以及恢復侏羅紀時期的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王永棟說。

  近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銀杏木化石最少,非常稀有

  在地球上,算得上「活化石」的少之又少。銀杏就是其中之一。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他們在遼寧西部發現的銀杏木化石距今約1.6億年,往前推了4000萬年。

  王永棟的發現之旅始於6年前。當時,王永棟的團隊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考察,在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很多木化石。他們把這些木化石採集後拿到南京的實驗室切片,然後放在顯微鏡下逐一研究,發現這些化石大多數是松柏類和蘇鐵類的木化石,尤其難得是還發現了一塊銀杏木化石。「由於所在地層距今大約1.6億年,所以,這棵銀杏木化石的時間距今約1.6億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銀杏木化石。」

  細胞結構和現在的幾乎一致

  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博士介紹,現在的銀杏葉片像小扇子,分裂不深,而約1.6億年前的銀杏葉像手指,葉子窄而細……雖然葉子的長相和現在不太相同,但細微的表皮結構卻差不多。

  顯微鏡下,化石切片被放大了兩三百倍,科學家們對銀杏木細胞結構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比對。他們發現,古老的銀杏木化石管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莖幹的管胞構造十分相似。「侏羅紀時期的銀杏木化石就已經擁有了和現代銀杏相同的構造。」蔣子堃說。

  既然和恐龍生活在一起,那麼,它們會不會是恐龍口中的美食?王永棟說,這完全有可能。恐龍分為食肉類和食草類,高個子的恐龍脖子長,完全有可能去吃銀杏葉。「不過,這還需要化石證據,比如在恐龍化石的胃中找到銀杏葉或者果實化石的話,就可以推斷其食性關係。但這樣的化石很難發現。」

  「很多人喜歡吃白果。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銀杏都會結果子。我們發現,不管是古老的銀杏,還是現在的銀杏,雌樹結果,雄樹只長葉而不結果。」王永棟介紹。

  此外,侏羅紀時期的銀杏葉氣孔的密度比現在的小很多。這是因為,侏羅紀時期二氧化碳濃度特別高,是現在二氧化碳濃度的4倍,「氣孔的密度越小,反映了當時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就越高。」

  王永棟說,恐龍稱霸時期,也是銀杏最繁盛的時期之一。那時候氣候適宜,森林裡古木參天。但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也給銀杏植物的發展演化帶來了影響,其多樣性大大減少。「6500萬年前,銀杏至少有十個屬種以上,現在的銀杏只有一個屬。」王永棟說。

  1.6億年前南京的銀杏不多

  說起南京的秋天,自然會想起那滿地金黃的銀杏葉。但是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晚期,南京地區生長的銀杏不太多。「不僅是南京,整個華南地區由於氣候環境的原因,發現的銀杏相關化石不是很豐富,但是蕨類和蘇鐵類較為豐富。」王永棟分析,銀杏喜歡溫涼又相對潮溼的環境,太乾熱和太寒冷,都不適合銀杏的生長。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dz.xdkb.net/html/2016-12/21/content_450513.htm report 1983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

相關焦點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銀杏有「活化石」之稱,可是你知道真正的銀杏化石究竟長什麼樣子嗎?最古老的銀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跟銀杏一樣古老?穗花杉起源至少1.6億年
    >近1.6億年形態演化遲滯紅豆杉是著名的庭園樹種,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栽培,一直備受世人喜愛。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就已經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具研究價值的紅豆杉科化石非常有限,尤其是保存了繁殖器官的化石材料更加缺乏,使得研究者們對紅豆杉科現生屬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知較為匱乏。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距今15.6億年 (1/3) "← →"翻頁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中科院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圖片來源:化石網央視新聞6月3日消息,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這片遠古森林位於我國新疆塔城地區,曾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 距今4.25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長治木化石20年失盜1/3
    中新網長治5月25日電 題: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中國最古老木化石20年失盜三分之一 50餘處仍裸露地面  作者 李鵬飛  繼西陵恐龍化石蛋後,又一震驚世界的生物化石現身山西。這批木化石在沉睡2.5億年之後,於上世界80年代,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重見天日。  而在接下來的20年裡,號稱中國最集中、最稀有的長子木化石群落,卻越來越少。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英國科學家發現最古老蜘蛛網 距今1.4億年(圖)
    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一名英國科學家12月15日表示,他在一塊史前琥珀裡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網。他指出,這個1.4億年前的蜘蛛網為蜘蛛綱動物從恐龍時期就開始結網誘捕獵物提供了證據。他還說,這些蛛絲彼此相連,基本上和現在花園裡的圓形蛛網一樣。  這位科學家是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布拉塞爾。他介紹說,這個蜘蛛網是在一小塊琥珀中發現的,而這塊琥珀又是一名化石愛好者約兩年前在英國南部海岸的沙灘上發現的。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結在樹液和植物化石中的蛛絲約1毫米長。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2018-12-18 16:46: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
  • 國際團隊新發現:距今1.6億年,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會滑翔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兩種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它們和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的演化如出一轍。這個發現對演化生物學來說意義重大。現代滑翔哺乳動物一般性的演化模式實際上在遠古哺乳動物的遠親中就已經存在,所謂的「特異」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科學家發現一個古老物質,距今70億年
    關於地球的誕生,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地球誕生於太陽系的星雲殘骸之中,誕生的時間大約是46億年之前,不過,很多科學家對此都持有不同意見,比方說作為地球衛星的月球,它誕生的時間理論上來說,應該比地球要晚,因為此前有觀點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不過,通過對月球的勘測研究,科學家竟然發現,月球的年齡超過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新生代銀杏演化新證據
    近日出版的《國際植物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刊登了一項對北美第三紀銀杏胚珠器官及其伴生葉片的研究。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及其博士後全成等人完成。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