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長治木化石20年失盜1/3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治5月25日電 題: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中國最古老木化石20年失盜三分之一 50餘處仍裸露地面

  作者 李鵬飛

  繼西陵恐龍化石蛋後,又一震驚世界的生物化石現身山西。這批木化石在沉睡2.5億年之後,於上世界80年代,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重見天日。

  而在接下來的20年裡,號稱中國最集中、最稀有的長子木化石群落,卻越來越少。中新網記者日前在山西長治市長子縣探訪發現,當初發現的裸露於地表的百餘棵木化石,今有不少已失盜。有的被村民耕作時發現抱回了家,有的則被人盜回家用作家俱。

  歷經坎坷的山西長子木化石群在今年引來轉機。由山西省風光旅遊規劃設計院和山西省投資諮詢和發展規劃院共同研究設計的《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仙翁山木化石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目前已上報山西省林業廳等待批覆。

  橫空出世:震驚世界的生物化石

  表面布滿紋路的怪石頭橫臥在田埂邊,那是每次忙完農活的農夫們蹲踞歇息聊天的地方。村民都管這些石頭叫「石龍」。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回長子縣探親的李某偶然發現這些石龍,頗像其見過的木化石,隨即向山西省林業廳報告。

  經過1980年、1983年、1986年3次實地考察及樣本採集研究,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郭雙興教授在內的10多位專家得出結論,長子縣的木化石群落是繼西陵恐龍化石蛋後,又一震驚世界的生物化石。

  距今已有2.5億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木化石,屬於世界首次發現的新種(三屬四種——大南洋杉木、平南洋杉木、筒元葉林杉和美異木,均系裸子植物的杉目木),為古生物研究又添了新物種,且保存如此完好,全世界罕見,尤為可貴的是,如此大規模的集中分布,幾乎世界僅有。

  專家出具的考證報告稱,在距長子縣城西南10公裡的南陳鄉團城、蘇村、壑則、西峪、東峪等地相繼發現裸露出地表的木化石100餘株,其中直徑最長的可達1.24米,是北京中山公園內存放的木化石的4倍,需要4名到5名成年男子才能合抱;直徑最小的有0.35米,樹身最長14米,最短的也有4米。

  長子縣的官方宣傳資料顯示,木化石分布區域範圍南北長約6公裡,東西寬約3.5公裡,總面積21平方公裡。原長子縣林業局局長、山西省仙翁山木化石開發管理處主任張重陽說,主要集中在大約8平方公裡的區域。

  專家們據此推定,上古時代這裡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這些高大的樹木在地殼變動中傾倒埋藏後,細胞的水分迅速被地下水中的矽所替代,形成了矽化木。長子縣發現的這些木化石均系矽化木,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5%以上,硬度很強,保存完好的木化石還可清楚地看清木質紋理。最長的木化石在被發現的時候,還有相當完整的樹皮化石,但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已不明顯,隱約還能看到樹杈和樹皮的痕跡。

  郭雙興認為,長子木化石的發現不僅佐證了燕山運動前期即二疊紀、三疊紀交叉期太行山曾短暫暖溼的推斷,同時也為揭示地球環境、地質結構、物種變遷提供了充足的實物標本,若進一步研究,一定能揭示更多古生物發展規律,從而提高中國木化石研究的國際地位。

  守護困境:多年來得不到有效保護

  極其苛刻的地質條件才能形成的木化石,珍貴自不待言,而因為機構、經費和人員的缺位,這些海枯石爛的見證物竟成為1993年起出任長子縣林業局局長張重陽的一塊心病。

  「一定要管起來」,從長子縣林業局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張重陽仍一直專注於木化石的保護和開發,但作為一個隸屬於山西省林業廳自收自支的副處級單位——山西省仙翁山木化石開發管理處的主任,沒有兵,沒有錢,沒有辦公地,用什麼管呢?

  找市政府、找發改委、找林業廳,數十年來張重陽一次次奔波從長子到長治、到太原的路上,「哪有熟人就去哪」,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申請報告就有近百份,幾乎全是要錢的。

  1996年,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的胡富國對長子木化石的保護及開發工作做出批示,同年3月至6月期間,山西省林業廳邊一對木化石進行考證研究,一邊對長子木化石地質公園做了論證設計。

  同年6月20日,時任山西省副省長的王文學率領山西省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等數十個職能部門約70多人在縣賓館召開現場會。

  這次會議紀要第一條即要求迅速成立保護機構,張重陽被委任為負責人。其次市縣要拿出60萬來做一個總體規劃即一期工程,此外省裡撥付200萬進行規劃建設。

  頗感振奮的張重陽以為木化石的「春天」終於來了,但一期工程的60萬直到次年下半年才到帳,這本該是二期工程開工的時候。

  雖然來的晚些,但張重陽還是挽起袖子大幹了起來。

  經長子縣委、縣政府同意,張重陽面向社會招聘了巡防隊員,用20萬在涉及木化石的山上圈圍了5000米的鐵絲網,20萬新建了長子木化石保護區的門樓,特地在門樓處安置了幾顆人造木化石招攬投資商,10多萬聘請專家做了長子化石地質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案。

  一期工程的錢基本用盡,二期工程的200萬之後卻沒有付諸到工程上,長子木化石的保護工作此後重又陷入困頓。

  日子難過,張重陽卻絲毫不敢懈怠。「每周至少要去山上轉一次」,和巡防隊員們一道騎著摩託車在山上巡邏。

  對於這些薪酬微薄卻盡心盡責的巡防員們,張重陽說不出的感激:「他們就住在山上10平米的土坯磚屋裡,兩三個人一組8小時一班的輪換,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睡覺連衣服都不能脫。沒有他們,很難想像木化石現在還能剩下多少。」

  張重陽介紹說,當時陸續招聘了11名工作人員,其中8人在2009年元旦同長子縣勞動人事部門籤訂了勞動合同,但憑張重陽一人四處求告討錢維持的管理處捉襟見肘,至今工作人員已3年沒有領到工資了。

  新任主任劉巖青念其辛苦為仍在村頭保護木化石的工作人員每人發放了千餘元的生活補助,但仍無力承擔被拖欠的工資。

  迎來轉機:2013年有望建成保護區

  與保護人員的困窘相比,當初裸露出地表的100餘棵木化石,今有三分之一已失盜。

  「團城原來有4、5棵,現在幾乎沒了,有也是被砸成碎塊的殘株」,9個有木化石的村子中像團城這樣的有3個,張重陽說:「最粗的那棵已經被盜掘者砸成幾塊拿走了,甚至連起初保護30多棵木化石投資建設的5公裡長的鐵絲圍欄都被盜了去。」

  有的是在村民耕作時發現抱回了家,有的被外地人盜回家用作家俱,更有甚者,一些幹部和領導也在繞過張重陽或明或暗索要小塊木化石。

  但凡知道誰盜走了木化石,張重陽必上門索還,現場抓住的偷盜者除了依法拘留外,還要在當地電視臺曝光警示。

  憑著堅持和韌力,人財單薄的張重陽和他的隊員們贏得了與盜掘者的戰爭。

  2009年6月,山西省仙翁山木化石開發管理處由原來的自收自支改制為歸屬長治市的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長治市仙翁山木化石研發管理處,總算解決了吃飯問題。

  2010年4月,勉力支撐的張重陽將保護與開發木化石的接力棒交到了劉巖青的手上。

  「目前已經保護了17處,最少還有50處需要保護」,劉巖青所說的保護,即是用各種幾何形狀的巨幅玻璃將完整的木化石框在地面,這樣既不影響遊客觀賞,又可防止賊人偷盜。

  劉巖青表示,下一步將會在各處裝置電子監控,繼續加強保護工作。

  長治市發改委社會科工作人員稱,用於木化石群電子信息建設的260萬已經批撥到帳。

  此外,由山西省風光旅遊規劃設計院和山西省投資諮詢和發展規劃院共同研究設計的《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仙翁山木化石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目前已上報山西省林業廳等待批覆。

  劉巖青介紹說,未來的自然保護區不僅要成為有原木展示的旅遊觀光基地,還要有新建一座演進木化石形成歷史的博物館,為大中專院校提供科普教育平臺,同時為研究地質學、煤田地質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學科的學者們召開相關的學術會議或政府會議,爭取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學術研究交流基地。

  《規劃》預計,將在2012年初具規模,2013年基本建成,2014年後重點圍繞景觀改善、優美環境營造、遊客參與互動設施建設等進行適當投資。

  完成歷史使命的張重陽退去了,如今坐在窗明几淨的辦公室裡,再無柴米之憂的劉巖青不需要像前任那樣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卻連一處辦公場所都沒有。只是,自然保護區是否會像夭折的地質公園一樣,不得而知。(完)

相關焦點

  • 山西長子木化石產地
    原地原物原貌保護的山西長子木化石產地(長治市仙翁山木化石研發管理處 苗嘉琪)山西省長子縣木化石集中產地位於長子縣西南部的南陳鄉、慈林鎮11個行政村,區域面積25平方公裡。長子木化石集中產地內較為系統地出露著從奧陶紀至第四紀地層,完整地保存著二疊紀至三疊紀河湖相沉積地層及其賦存的矽化木,可以很好地普及地球在地質時代幾億年的演變,向大眾普及地球滄海桑田的巨變,加深對古生物演化以及海陸更替的理解。可以向公眾普及河流的地質作用,普及古植物化石的保存、交代以及成巖過程,增強人們對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保護意識。
  • 木化石:是木還是石
    沒錯,地上躺著的兩棵大樹和樹樁就是傳說中的木化石那麼,木化石到底是木還是石呢?植物細胞還在嗎?世界上最長的矽化木產於新疆奇臺的矽化木化石長達38米,根部直徑達1.2米,是當今極為罕見的巨型化石,為目前(2012年)世界上最長的矽化木。
  • 一塊罕見的木化石
    待細細品玩,猛然發現它是一塊難得的木化石,其年輪之清晰國內罕見。而這塊木化石在冥冥之中體現著不知如實法和輪迴三界中的哲理,演繹著虛與實的變換奧妙,實相無相無不相,如如不動,實實在在。木化石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遠古瑰寶。
  • 木化石,億萬年前的遺世孤品
    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少也要幾萬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為樹化玉或矽化木。侏羅紀是一個地質時代,是恐龍的鼎盛時期,也是木化石形成的時間。在地球誕生至今的漫長歲月裡,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
  • 一夢億年木化石
    木化石。早在億年前經過,強烈的地質演變,樹木被迅速的掩埋燃燒和碳化,巖漿液侵入樹體逐漸形成,經酸度鹼度的侵蝕,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浸染,逐步的穩定。裸露於地表和埋藏地下,裸露於地表的繼續分化變化留下精華。埋藏地下的繼續浸泡在各種地質條件下。等待時日以展風彩。木化石在億年裡,轉輾中變遷、定格中永恆、再現中驚豔。集大美、仁愛、經典、高雅為一身經久傳誦。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遼寧贈臺北1.5億年木化石寓意「天長地久」(圖)
    2月17日,正在臺灣參訪的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左)與臺北市長郝龍斌(右)在臺北花博會共同為三顆木化石揭幕,該木化石的年齡已近1.5億年,是遼寧省贈與臺北市的一件珍貴禮品,寓意兩地關係「天長地久」。
  • 關於那些尋找木化石的故事
    一般發現木化石有幾種途徑;一是在河道裡撿拾的,多是由河流從上遊衝擊下來的,這種木化石常年被河水衝刷,表面疏鬆的樹皮部分基本上已經脫落,只留下了芯材部分。另外一種就是在木化石的原生態環境中可以找到這種東西。我的木化石就是大部分來自於木化石原生環境中,這就要找到死火山地貌。從火山灰,火山熔巖等地貌來判斷歷史上這裡是否有過火山噴發。
  • 測評:紅帆船木化石系列之彩虹木化石
    中國陶瓷網訊 紅帆船木化石系列,由紅帆船人遍尋世界各地古生代至中生代的頂級木化石為設計藍本,融入紅帆船特有的現代高端科技研製而成,完整的表現出億萬年偶然沉積才能結晶木化的稀有石材質感。紅帆船木化石集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是集木、石、玉為一體的寶石佳品。
  • 木化石
    傳播:中國玉文化 | 玉器收藏  | 書畫茶道 | 奇石根藝 | 自主原創 《雄姿》木化石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木化石和河石,異世界的融合
    2017年的作品,山谷景。焦點是視線消失的地方↓2018年的作品,森林景。上部是一個明亮而平靜的樹世界,下半部的樹根是黑暗狂野的世界,一個充滿對比的作品。2019年的作品,山脈景。通過將所有石頭向相同方向傾斜,營造出自然壓倒性的力量。
  •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萬寧發現3億年前變質巖群  地質專家稱,其體量之大在海南少見,具觀賞價值  「體量碩大,身上樹藤纏繞,斷口處似被斧頭劈砍過,像一棵倒下的大樹幹,還有清晰的木頭紋理,有孔洞回聲,這是木化石嗎?」
  • 膠州村民池塘挖出怪石 初步鑑定為億年木化石(圖)
    昨天,記者從膠州市博物館獲悉,經初步鑑定,這塊怪石就是已有上億年時間的木化石,至於什麼木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對研究當地遠古地理環境提供了實物依據。池塘整修挖出黑色怪石辛莊村位於膠州膠萊鎮南部,這裡周圍村莊大都以種植土豆、大蔥和白菜等經濟蔬菜為主,一個月前,為了能便於灌溉農田,村裡便決定對村南一個小池塘開始整修。
  • 木化石究竟有多珍貴?
    木化石,如今已經走進了古玩藝術品的投資理財項目。隨著我國熱衷古玩和藝術品收藏的隊伍不斷壯大,古玩市場的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目前正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高潮。隨著我國民間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溫,收藏經濟在未來必將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其產值不可估量。
  • 賭石人生 | 木化石探尋之旅
    作為資深茶友,或者玩器之人,我想每每有人提及木化石的,懂的人潛藏於心的鵲喜之情也會立馬浮現在臉上。是啊,木化石這三個字,已經能夠自然延展出「收藏」、「投資」等詞了。它是由億年前的樹木演變而成,遠古樹林由於地殼變化而被覆蓋,並經過上億年形成化石,其中部分化石出現硬度高達7度的寶石特質,這些樹化玉依舊保持樹木的原有形態、年輪、紋理等特徵,形狀古樸厚重,比普通璞玉又具不同韻味
  • 木化石之美
    《雄姿》木化石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矽化木或樹化玉。矽化木是上億年前的樹木因種種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層中,樹幹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矽、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來的木質成分,保留了樹木的形態,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因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矽成分多,所以,常常稱為矽化木或樹化玉。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21日,即墨文化部門專家鑑定後判定,這是一億年前植物的矽化木(又名木化石),由於此處正是發現翼龍足跡化石的地方,印證了一億年前當時翼龍與真蕨、種子蕨等植物為伴。  「我在一大片石堆附近溜達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石頭有樹根形狀的痕跡,是不是傳說中的木化石?」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