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村民池塘挖出怪石 初步鑑定為億年木化石(圖)

2021-01-07 騰訊網

最近一段時間,膠州膠萊鎮辛莊村村民在對村南一個池塘整修挖掘時,從土層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帶黑褐色紋理的怪石。昨天,記者從膠州市博物館獲悉,經初步鑑定,這塊怪石就是已有上億年時間的木化石,至於什麼木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對研究當地遠古地理環境提供了實物依據。

池塘整修挖出黑色怪石

辛莊村位於膠州膠萊鎮南部,這裡周圍村莊大都以種植土豆、大蔥和白菜等經濟蔬菜為主,一個月前,為了能便於灌溉農田,村裡便決定對村南一個小池塘開始整修。

「池塘要向下挖10多米深,這樣才能找到水,沒想到就挖出了這個怪石。 」昨天,今年55歲的膠萊鎮辛莊村村民韓新正告訴記者,村裡開始深挖池塘期間,只要一沒事兒,村民們就過來看看。前幾天,在挖掘機挖出土層中,他就發現裡面包裹著一塊帶有黑褐色紋理的怪石。 「以前,俺也聽說過木化石,這個石頭看著很像,用手使勁掰,還能掰下一些碎末,這不就拿回家準備讓人給看看。 」老韓說。

初步鑑定為億年木化石

這幾天,為了弄清怪石身份,老韓還通過鎮上一名熟人找到了膠州市博物館專家給鑑定了一下,這才知道這個怪石正是有著上億年時間的木化石。昨天,在老韓家裡,只見這塊木化石有巴掌大小,直徑10多釐米,厚七八釐米,重約1公斤。它整體質地堅硬,呈黑褐色,與普通石頭相比重量要輕一些,用手輕輕敲擊還有清脆的回聲。從其頂部和側面來看,明顯留有像木材年輪一樣的紋理。 「以前,在我們膠州也曾發現過這種木化石,從它的紋理和結構來看,這應該是一塊木化石,不過相比之前發現的那些,這塊在顏色上要深一些。」昨天,膠州市博物館館長王磊說。

木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昨天,記者從膠州膠萊鎮政府獲悉,早在20多年前,當地還曾在辛莊村這個池塘中發現過一些恐龍肋骨化石。

「從時間上來說,恐龍化石與這塊木化石差不多屬於一個時期,所以發現它也就不足為奇,不過這塊化石對研究當地遠古環境有著很高價值。 」王磊說,早在一億多年前的遠古時代,因地殼變動時,在高溫、高壓、斷氧這些特定條件下,一些被直接毀壞的古樹被埋在地下便形成了化石,這對研究遠古時期膠州當地氣候、物種以及地理演變提供了實物依據。下一步,對於這塊化石木質還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上億年松柏類木化石 北碚施家梁重見天日(圖)
    重慶晚報訊 近日,重慶晚報記者跟隨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化石獵人」伍定金,以及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化石專家張鋒,來到北碚區施家梁附近山崖上尋找一段埋葬了上億年的  去年5月,石友伍定金獨自在山崖頂部的峭壁上發現一段埋藏在山石中的木化石,他此次前往是為了帶專家張鋒到現場鑑定化石的產生年代。張鋒現場鑑定完畢後稱,這塊木化石可能出於上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這也是北碚地區首次發現大型木化石實體。  張峰在木化石埋藏點定位發現,該處處於北緯30度附近。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在堅硬的巖石崖壁上,有一處開鑿的巖洞。
  •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南萬寧熱帶雨林發現罕見3億年前「木化石」(圖)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萬寧發現3億年前變質巖群  地質專家稱,其體量之大在海南少見,具觀賞價值  「體量碩大,身上樹藤纏繞,斷口處似被斧頭劈砍過,像一棵倒下的大樹幹,還有清晰的木頭紋理,有孔洞回聲,這是木化石嗎?」
  • 村民撿6塊恐龍骨骼化石交給國家獲榮譽證書(圖)
    村民撿到的恐龍化石距今已經1.4億年了重慶商報訊 3月4日,當接過重慶市地勘局地質工程隊頒發的榮譽證書,合川區村民謝秀明才弄明白,自己兩次在砍柴時撿到的6塊「怪石」,竟是距今已有1.4億年的恐龍骨骼化石。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
  •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05日08:42  來源:荊楚在線-楚天都市報
  •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 經鑑定為唐代銅釜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 通訊員 董海兵)11月6日下午,鳳翔縣文物局接到鳳翔姚家溝鎮領導報告,稱姚家溝村群眾在拓寬公路時挖出了「寶貝」,後經鳳翔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初步鑑定,村民發現的「寶貝」為銅釜,屬唐代器物。
  • 一夢億年木化石
    木化石。早在億年前經過,強烈的地質演變,樹木被迅速的掩埋燃燒和碳化,巖漿液侵入樹體逐漸形成,經酸度鹼度的侵蝕,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浸染,逐步的穩定。裸露於地表和埋藏地下,裸露於地表的繼續分化變化留下精華。埋藏地下的繼續浸泡在各種地質條件下。等待時日以展風彩。木化石在億年裡,轉輾中變遷、定格中永恆、再現中驚豔。集大美、仁愛、經典、高雅為一身經久傳誦。
  • 市民撿怪石疑似隕石 專家初步鑑定特徵不明顯
    磁鐵能夠吸附在怪石頭上。   半島都市報7月10日訊(記者 景毅) 近日,城陽的楊先生在丹山撿到一塊怪石頭。石頭個頭不大但分量不輕,更奇怪的是它居然可以被磁鐵牢牢吸住,這些特點與隕石頗為相似。10日下午,經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隕石專家王思潮初步判斷,該石頭隕石特徵並不明顯,最終確認身份還需切片分析。
  • 重慶老農挖出寶貝,距今1.5億年歷史,上交後獲得獎狀
    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寶貴財富。財富的背後是文化的傳承,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文化的傳承需要每一位中國人出力。如今,我國許多文物深埋於地底,等待有緣人的發現。許多農民幸運地挖出了國家珍貴文物,最後主動上交給國家。
  • 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長治木化石20年失盜1/3
    中新網長治5月25日電 題: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中國最古老木化石20年失盜三分之一 50餘處仍裸露地面  作者 李鵬飛  繼西陵恐龍化石蛋後,又一震驚世界的生物化石現身山西。這批木化石在沉睡2.5億年之後,於上世界80年代,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重見天日。  而在接下來的20年裡,號稱中國最集中、最稀有的長子木化石群落,卻越來越少。
  • 遼寧贈臺北1.5億年木化石寓意「天長地久」(圖)
    2月17日,正在臺灣參訪的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左)與臺北市長郝龍斌(右)在臺北花博會共同為三顆木化石揭幕,該木化石的年齡已近1.5億年,是遼寧省贈與臺北市的一件珍貴禮品,寓意兩地關係「天長地久」。
  • 視頻|古藺村民家藏「怪石」 地質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這是村民王美權3年前外出辦事在路上撿到的,有人分析這是個寶貝叫「盤角石」,可以收藏;也有人說這就是塊普通石頭,價值不大……鍾旭娟 攝近日,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專家初步判斷,這塊石頭可能是一塊菊石——即已滅絕的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初期,中生代得到繁衍,到晚白堊世滅絕,因表面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山西長子木化石產地
    產地內二疊系、三疊系以及第四系地層中保存完好的巖性特徵,沉積構造和集中分布的矽化木化石,展現了產地內二疊紀至三疊紀由濱海環境演變為內陸河湖相環境的古地理特點,對研究內陸湖泊古地理及古氣候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同時,產地內的矽化木化石為研究地史時期最大的一次滅絕事件——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 木化石,億萬年前的遺世孤品
    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少也要幾萬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為樹化玉或矽化木。侏羅紀是一個地質時代,是恐龍的鼎盛時期,也是木化石形成的時間。在地球誕生至今的漫長歲月裡,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
  • 濟南市民河邊挖出不明物體!專家鑑定:是太歲
    近日,濟南一位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他的鄰居意外挖出了一個不明物體,經專家鑑定是太歲。而就在一年前,鄰村一村民也曾在家裡發現太歲。圖為楊女士撿到的兩塊太歲24日下午,記者在熱心市民包全麟的帶領下,來到了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辦事處李家村,在楊慶芝女士家,記者見到了她所說的「太歲」。
  • 在瀏陽大瑤,發現一塊4億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小雷 近日 瀏陽大瑤一名女孩 撿到一塊奇怪的石頭 >讓她沒想到的是 這塊怪石竟然是 海洋生物層孔蟲化石 距今已有四億年 視頻拍攝 李小雷 剪輯 賴陽「怪石」火了大瑤鎮華園村黎先生家中珍藏著一塊奇怪的石頭,黝黑的石頭表面上,看上去就像爬滿了大小各異的「毛毛蟲」。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唐頂紅挖出的「兩頭蛇」(受訪者 供圖)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半個小時後,他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  此時,唐頂紅準備將「大蚯蚓」丟到一邊,靠近一看竟發現它們是蛇,背部有鱗呈黑褐色,腹部呈紅色,且蛇身兩端都有一個頭。「其中一個蛇頭正朝我吐信子,我不知道是毒蛇還是無毒蛇,只感到頭皮一陣發麻。」
  • 母子三人池塘溺亡 打撈時母親緊抓兩個孩子(圖)
    圖/鞏如泉  端午節本是家人團聚高興的日子,嶽陽湘陰縣石塘鄉板橋村卻發生了一起家破人亡的悲劇:為了補貼家用,彭三輝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去池塘邊釣龍蝦,不想掉入塘中溺水身亡,彭三輝怎麼也不敢相信,出門之前,他還叮囑妻兒要注意安全。
  • 安徽懷寧一池塘現大量桃花水母,88歲村民:從未見過
    8月28日據媒體報導,安徽懷寧縣,高澤村一村民在池塘中發現大量透明的傘狀浮遊生物,「一閃一閃的,亮晶晶」。經鑑定,這些生物是罕見的桃花水母。專家介紹,桃花水母一般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中,非常少見,很多水產工作者一輩子也沒見過活體桃花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