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地質專家在十堰市鄖陽區幾個鄉鎮先後發掘出土數萬枚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鄖陽區因此被稱為「恐龍故鄉」。
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
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
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
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村民王彥峰介紹,他準備在自家屋後修建一個牛圈,但因場地有限,他決定開挖部分山體。12日上午10時許,他操作挖機施工時,在一個挖坑中挖出3個大小差不多的圓疙瘩。
王彥峰感到奇怪,反覆研究,但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正好此時鄰居劉富成走了過來,他仔細看看圓疙瘩,說:「這可能是恐龍蛋化石。」
劉富成告訴記者,1997年他家蓋房子時,也挖出幾個類似的圓疙瘩。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啥玩意兒,隨手丟在稻場邊,被小孩撿走玩丟了。後來他才聽說,這是恐龍蛋化石。
村裡發現恐龍蛋的消息迅速擴散開去。當時,省地科院地質工程技術人員王鏑、陳小龍、王偉正在西王村開展恐龍蛋化石資源調查,他們聽說此事,立即趕到寨溝。經現場確認,王彥峰挖出的正是恐龍蛋化石。隨後,村裡對現場採取了封閉保護措施,並上報鎮政府。鎮政府又報告了區國土部門、區政府。
專家來發掘 挖出一大窩
經過幾天實地考察和論證,25日,省地科院地質工程技術人員開始對寨溝進行主體挖掘。
27日,地質人員在王彥峰房後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及少量碎片。據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化石屬扁圓蛋類,每一枚長約20釐米。
目前,挖掘工作暫時告一段落。鄖陽區國土資源局已聯繫省地科院,在此地開展恐龍蛋化石資源保護調查工作,後續保護、挖掘、研究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專家介紹,由於有關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加上管理欠缺,在我國很多地方,近地表分布的恐龍蛋化石几乎被破壞和盜挖一空,有的還被走私流入國內外市場。但鄖陽區是個例外,該區十分重視化石保護,村村都下發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連結
「恐龍故鄉」實至名歸
十堰市是我國恐龍蛋化石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1992年以來,在該市鄖陽區柳陂、梅鋪、劉洞等鄉鎮,丹江口市石鼓鎮,鄖西縣城關鎮校場坡村金銀山等地,地質專家先後發現恐龍蛋化石產地10處,發掘出土恐龍蛋化石數萬枚。其中,鄖陽區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入選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該區梅鋪鎮李家溝村還發掘出土了恐龍骨骼化石,是中國唯一同時發現這兩種化石的地方,鄖陽區因此被稱為「恐龍故鄉」。
此次發現恐龍蛋化石的西王村,距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70多公裡,距梅鋪鎮李家溝村僅12.5公裡,具有賦存豐富恐龍蛋化石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