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埋巨量恐龍蛋化石 不知情曾毀幾萬枚

2020-11-22 搜狐網
河源恐龍資源引來的是世界級的關注(河源博物館提供)

  蛋多錢少河源恐龍保護太不容易

  一地館藏即達全球館藏兩倍多,卻乏人研究;遺址全球罕見,基於資金與技術卻不敢輕言開發

  羊城晚報記者 黃禮琪

  通 訊 員 黃少立 謝文豐

  今日看點

  □民間恐龍蛋兩倍於館藏

  □被毀恐龍蛋三倍於館藏

  □若深入研究可揭秘滅絕

  □倘無萬全策開發不可為

  恐龍簡介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一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最終滅絕於6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

  河源恐龍公園

  河源市政府將石峽恐龍蛋化石埋藏地及周邊2.26平方公裡區域劃出,其中1平方公裡為核心保護區,對遺址原貌進行保護,其餘土地作為圍繞「恐龍文化」主題的配套設施用地,籌建恐龍遺址公園。據初步評估,河源恐龍遺址公園全部建成營業後,每年可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將達2億元。

  羊城晚報記者獲悉,斥資6000萬元的河源博物館現已封頂,為華南唯一的恐龍博物館。多年來,河源因館藏恐龍蛋化石激增,以致原有簡陋的博物館難以盡容,一些恐龍蛋化石不得不一度如番薯般堆在地上。博物館建成後,將於5月向公眾開放,至此,河源15000枚恐龍蛋化石終於有了新家。

  河源素有南國生物寶庫之稱,自從14年前發現第一窩恐龍蛋化石之後,至今已出土15000枚,全世界館藏恐龍蛋化石加起來尚不及河源的一半;專家估計,民間收藏的恐龍蛋化石是館藏的兩倍,因開發被破壞掉的是館藏的三倍;據預測,河源100平方公裡的紅砂盆地中埋藏的恐龍蛋化石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專家表示,研究恐龍或許能解開恐龍世界的「2012」之謎,或許能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很多啟發。

  14年前的1996年,4個河源小孩在玩砸開圓形石頭的遊戲時,被嘯仙中學鄒火榮老師發現,鄒老師制止了他們。後經鑑定,那些圓石頭竟是恐龍蛋化石。自此,河源的恐龍文化揭開了傳奇。

  河源市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黃東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對河源的恐龍化石如數家珍:河源不僅恐龍蛋化石多,還是國內唯一的在同一地方發現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以及恐龍腳印的城市,這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恐龍蛋雖多研究者太少

  在黃東眼裡,河源不僅恐龍資源豐富,而且極具科研價值。研究河源恐龍相關化石,極有可能找到恐龍滅絕的原因。大量的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說明河源的恐龍滅亡前夕「人丁」非常興旺。

  黃東說,經過多年摸索研究,他認為恐龍滅絕源於天災,因為經過化驗,河源的恐龍蛋化石裡發現了來自外星球的元素———銥。黃東推斷,可能是外來天體入侵地球,引發爆炸導致恐龍滅亡,研究河源恐龍化石或許能解開恐龍滅亡的密碼。

  提到正規的研究,黃東一臉的惆悵。他說,河源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龍研究平臺之一,上萬枚恐龍蛋暗藏的信息難以預料,研究這些恐龍蛋,什麼結果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實際上,研究河源恐龍化石者寥寥無幾。他說自己作為一個土專家經常把玩,得益匪淺。而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上萬枚恐龍蛋的收藏保護已經足夠他們忙上一輩子的了,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去研究這些寶貝。河源急需對這些恐龍蛋掃描登記,必要時切片研究,但是,目前他們無法做到。黃東說,日本僅有數十枚恐龍蛋化石,卻研究出大量成果,不知道河源的上萬枚恐龍蛋化石何時才能結束漫長的等待,迎來專家的深度研究。

  當年不知情毀掉幾萬枚

  令河源博物館最著急的還不是研究,而是保護。

  2001年,廣東省政府公布河源石峽恐龍蛋化石埋藏地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2.26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1平方公裡。在保護範圍內,除了24窩100多枚裸露的恐龍蛋化石之外,還發現了8組20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這是國內外罕見的野外大遺址保護區。2005年,國內外專家在河源考察恐龍化石資源時估計,河源民間收藏的恐龍蛋化石約為館藏的一倍以上,爆破施工毀掉的是館藏兩倍以上。據1996年參加修建河埔大道的施工人員透露,修建那條20多公裡的道路埋掉的恐龍蛋化石至少有幾萬枚,如果不是博物館專家介紹,他們根本不知道埋掉的是恐龍蛋化石。

  河源盆地100多平方公裡的紅砂巖中,厚度達4000米,裡面究竟埋有多少恐龍蛋化石?專家估計是個天文數字。

  黃東因此憂心忡忡地說,光有保護區還不夠,河源一定還有很多古生物化石尚未發現,這是一份上天賜予河源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財富。對於野外的恐龍資源的保護,河源博物館心有餘力不足,一不小心就會「撈過界」。

  原來數年前,國家把化石的保護作了分工,博物館主要負責搶救、館藏,而野外化石的保護歸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這樣的分工人為地製造了一些矛盾,博物館擁有十多年保護恐龍蛋化石的經驗,與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保持長期的聯繫,但是博物館在野外化石的保護上卻沒有主動權。國土部門有編制、有資金、有人員,對這個行業卻有些陌生,也缺乏興趣和積極的行動。他對河源野外恐龍蛋化石以及恐龍腳印的保護現狀非常擔心,他說,萬一出現意外,河源在世界上三位一體的恐龍文化就可能失去優勢。

  保護和開發兩樣都缺錢

  黃東說,可喜的是河源的市民目前保護意識有所加強,河源保護下來的萬枚恐龍蛋化石得益於群眾的支持,其中70%是群眾上交,河源為此斥資100萬元獎勵上交恐龍蛋化石的群眾。

  此外,河源市委市政府重視恐龍資源的保護。多年來,河源的恐龍蛋化石暴增,簡陋的博物館難以安身,以致恐龍蛋化石不得不像番薯一樣堆著,籌建新博物館迫在眉睫。市委書記陳建華上下求索,才籌得6000萬元建成新館,這是華南唯一的恐龍博物館,也將成為一流的博物館。

  有了一流的恐龍博物館,黃東仍不甘心。河源的恐龍資源世界上名列前茅,至今沒有專家對此提出異議。但在黃東看來,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數年前,一位外國專家告訴他,什麼時候河源的恐龍公園建起來了,世界地圖上就有了河源的位置。然而,很多年過去了,河源本來規劃興建恐龍公園的石峽目前還是靜悄悄地,而國內某些一個恐龍蛋化石都沒發現的地方,卻無中生有地建起了恐龍主題公園,鬧得風生水起,遊人如鯽。

  黃東說,他不服氣!

  黃東還說,石峽2.6平方公裡雖然已劃為省級保護區,但恐龍公園一天沒建起來,保護區得到的保護就很有限,因為恐龍腳印、恐龍蛋化石都露在地表,除了風吹雨打,也有可能遭到人為破壞。一旦那些東西被毀,河源的恐龍文化也就失去了優勢。

  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說:

  要開發恐龍文化

  必須有萬全之策

  羊城晚報:數額巨大的恐龍蛋化石如不發揮其文化效益,再多的恐龍蛋化石恐怕也不過是一堆石頭。擁有一堆寶貝的河源,如何規劃發展恐龍文化產業?

  陳建華:河源的恐龍文化遺存有幾個特點:一是長,從侏羅紀到白堊紀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都有出土,時間跨度比較長。二是多,光是館藏恐龍蛋就有15000多枚。三是全,恐龍骨骼、蛋、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遺存世所罕見。這確實是一堆寶貝,是大自然恩賜給河源的豐厚文化遺產。我們思考得最多的第一是保護,其次是在確保文化遺產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研究,第三才是合理利用。

  羊城晚報:河源的恐龍公園數年前就規劃運作,但是起起伏伏,最近有沒新的進展?會不會夭折?

  陳建華:河源的恐龍文化遺存是全世界、全社會的共同財富,因此,確保安全、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徵集規劃方案,這兩年來有幾個比較好的方案,但還是不夠理想。與其它主題公園根本不同的是,人家大多是「無中生有」,我們是「有中做優」,恐龍文化遺存是不可再生資源,在沒有絕對安全把握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匆忙上馬,否則後患無窮,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那是萬劫不復的損失。因此,在沒有萬全之策的情況下,不動是最好的選擇。

  羊城晚報:據了解,散落在民間的恐龍蛋化石數量還是比較大,河源在保護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難題?

  陳建華:散落在民間的恐龍蛋數量不明,但肯定不少,目前主要困難是缺少資金,這就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羊城晚報:近期河源在恐龍文化發展上有什麼新動作?

  陳建華: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展示恐龍文化,投入6000多萬元建設的恐龍博物館已經封頂,今年5月會向社會開放;600多米長的大型恐龍雕塑也會同時落成;全球上第一個網絡虛擬社會《河源恐龍虛擬世界》也將在今年向全世界開放;讓全世界的恐龍愛好者來參與河源恐龍文化公園的規劃與設計。

  今年世界客家墾親節在河源召開,這是我們展示恐龍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平臺。既有博物館、大型浮雕,又有網上虛擬恐龍文化公園,這是一個虛實結合的河源恐龍世界。

  黃禮琪、黃少立、謝文豐

相關焦點

  • 廣東河源發現33枚完整恐龍蛋化石
    廣東河源發現33枚完整恐龍蛋化石近日,記者從廣東河源恐龍博物館獲悉,此前在江東新區臨江鎮聯新村的一處紅砂巖山坡發現的疑似恐龍蛋化石,經博物館工作人員搶救性發掘,已確認為恐龍蛋化石,並搶救性發掘出數窩窩狀恐龍蛋化石,其中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共計33枚,河源館藏恐龍蛋化石數目再創新紀錄。
  • 廣東一民居中查獲213枚恐龍蛋化石與一套恐龍化石
    廣東一民居中查獲213枚恐龍蛋化石與一套恐龍化石 (2/3) "← →"翻頁
  • 恐龍蛋!恐龍蛋!大瀝挖出多枚恐龍蛋化石!多圖直擊
    枚!有圖有真相↓↓↓4月17日,在大瀝鎮北村澇區整治工程的施工現場上,工人疑似挖出恐龍蛋化石。隨後南海區相關部門迅速介入。△發現恐龍蛋的工地,據介紹,恐龍蛋埋在地下約8米處。其實,在廣東,韶關南雄、河源、梅州、茂名、佛山等市此前也發現過恐龍蛋化石。
  • 河源小學生發現6600萬年前恐龍蛋化石
    張仰喆在斷橋斜坡處發現恐龍蛋化石。 受訪者供圖南方日報訊(記者/畢嘉琪黃堃媛)7月23日,河源市民李小芳和其9歲兒子張仰喆在河源市區東江大橋東面的岸邊遊玩時,意外在斷橋便道的護坡上發現蛋殼並辨認出1枚疑似恐龍蛋化石。
  • 廣東河源每天有人哄搶恐龍蛋化石 一枚可賣到上萬
    作為「恐龍之鄉」,自1996年3月在河源市區東江邊發現第一窩恐龍蛋化石至今,已搶救、發掘出近17000多枚恐龍蛋化石。2004年底,河源市博物館憑當年館藏10008枚恐龍蛋化石數量榮獲金氏世界紀錄證書,同時,河源市也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華恐龍之鄉」。
  • 17000多枚恐龍蛋化石!創下世界之最!
    而在廣東河源,蓋個房子,修條道路,就有可能挖到恐龍蛋化石!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恐龍之鄉「,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時擁有恐龍腳印化石,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的」三位一體「地區。 河源恐龍蛋化石數量如此驚人!已發現恐龍蛋化石的總數量有17000枚!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並一直保持!
  • 廣東河源挖出43顆恐龍蛋化石 網友:能孵化嗎?
    河源盆地100多平方公裡的紅砂巖中,厚度達4000米,究竟埋有多少恐龍蛋化石,專家也無法進行預測。據杜衍禮介紹,早在1996年前後,河源市區黃沙大道(現更名為越王大道)以及東堤路的建設工地上,施工人員陸續發現路面地下埋藏有大量的圓形「石頭疙瘩」,後經中科院專家現場鑑定,證實這些被施工人員當成鋪路石埋掉的數量不菲的「石頭疙瘩」竟是恐龍蛋化石。從此,河源市區和周邊的東源縣城歷年發掘的恐龍蛋化石與日俱增。  截至目前,河源恐龍博物館出土和館藏的恐龍蛋化石已達17000多枚。
  • 河源阻止一起盜竊恐龍蛋化石違法行為
    執法人員在現場繳獲18塊共32枚恐龍蛋化石及作案工具一批現場繳獲的18塊共32枚恐龍蛋化石10月19日上午11時許,河源市江東新區行政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在勝利村影盤嶺附近常規巡查時,成功阻止了一起盜竊恐龍蛋化石的違法行為,河源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江東新區城東派出所民警隨後趕到現場
  • 廣東恐龍之鄉,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已超18000枚,居全球之冠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是個恐龍迷?大多數恐龍迷,應該都看過《侏羅紀公園》吧?今天Abby要帶大家去的就是位於廣東的中華恐龍之鄉——河源。 在河源恐龍博物館裡最有名的就是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這裡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已超18000枚,居全球之冠。是不是興奮的同時,有點自豪?畢竟這是在我們國家所擁有的。
  • 廣東居民偷藏213顆恐龍蛋化石 當地施工現場哄搶化石是常事
    2015年8月5日訊,7月30日凌晨,廣東河源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在一當地居民家中查獲被盜搶的恐龍蛋化石213枚,同時繳獲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事後經初步鑑定,這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為遼寧遼西出土的鸚鵡嘴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多為來自河源的白堊紀晚期圓形恐龍蛋化石。
  • 沒挖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是河源人
    據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介紹,今年5月下旬,源城區城南派出所和江東新區臨江派出所先後接到當地群眾報警,位於江東新區臨江鎮聯新村的一處正在施工開挖的山坡上,疑似挖出一批零碎的恐龍蛋化石。接到報警後,當地派出所迅速趕往現場,陸續數天收繳了部分散落在工地上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共計24枚及部分不完整的蛋殼碎片。
  • 工地現20餘枚恐龍蛋化石 恐龍蛋化石的價值及歷史你知道嗎
    由此可見,小恐龍和小鳥一樣,會本能地待在巢裡,無論它們的父母發生什麼事都不離開。有些恐龍的巢互相靠得很近,專家因此推測恐龍可能有群居習慣。令人驚訝的是,恐龍蛋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大。如果恐龍蛋大小和恐龍體型成正比的話,那麼蛋殼將會厚得讓小恐龍無法孵化;而且也不可能讓足夠的氧氣進入蛋內,供給小恐龍呼吸。
  • 廣東河源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原標題: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拿下金氏世界紀錄 現已超過1.8萬枚廣東河源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2004年,廣東河源憑藉10008枚館藏恐龍蛋化石一舉拿下金氏世界紀錄。16年後的今天,這座粵東北小城並沒有停下發掘腳步,恐龍蛋化石數量逼近兩萬枚。
  • 沒挖到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河源人-虎嗅網
    但這個數字,還不如河源人20年來挖出土的遠古恐龍蛋那麼多。廣東河源,深圳都市圈裡靠北最低調的一個城市,客家文化發源地。比起深汕珠經濟特區,廣佛肇三市一體,河源的發展步調似乎始終不疾不徐。泡溫泉,遊東江,吃塊釀豆腐,喝杯仙湖茶,清靜度日,便是人間樂事。
  • 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創金氏世界紀錄,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在這
    黃氏河源龍復原照片。2004年,廣東河源憑藉10008枚館藏恐龍蛋化石一舉拿下金氏世界紀錄。16年後的今天,這座粵東北小城並沒有停下發掘腳步,恐龍蛋化石數量逼近兩萬枚。執著的「集蛋者」熱情不減、數量不斷刷新,但修復和研究難題隨之而來,解謎需要的時間和努力與日俱增。
  • 恐龍蛋化石流失黑市調查:公司化收購 或流出海外
    盜掘一窩恐龍蛋轉手就賣幾十萬 公司化運作海外拍賣 刑法追責難  7月30日凌晨,廣東河源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在一當地居民家中查獲被盜搶的恐龍蛋化石213枚,同時繳獲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事後經初步鑑定,這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為遼寧遼西出土的鸚鵡嘴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多為來自河源的白堊紀晚期圓形恐龍蛋化石。
  • 河源再次破世界紀錄!
    點擊視頻查看據悉,當地警方已初步掌握了不法分子去向。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表示,河源整個新老城區和正在建設中的江東新區,路面下隨處都有埋藏恐龍蛋化石的紅砂巖層。河源出土和館藏的恐龍蛋化石數量與日俱增,截至目前已逾達18000多枚,迄今為止,廣東河源仍是全球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最多的地方。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分為黃氏河源龍(模式種,廣東)和延氏河源龍(蒙古)兩個種,生活在距今7000~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河源恐龍博物館內的黃氏河源龍骨骼化石 1999年黃氏河源龍化石在廣東河源發現的時候
  • 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城市,也是全球館藏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方
    今天旅者和大家介紹這麼一個地方,它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城市,也是全球館藏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方河源,別稱槎城,為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遊。河源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城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粵贛高速構築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裡是恐龍之鄉,截至2015年,河源恐龍博物館出土和館藏的恐龍蛋化石已達17000多枚,河源由此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最多的地方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 ,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河源風光--河源恐龍博物館
    該館位於河源市區濱江大道龜峰公園內,與河源市博物館毗鄰,北靠龜峰山,山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龜峰塔及明代的龜峰古剎,山下四周建有主體高48米,全長338米,總跨度800米的大型夢幻恐龍雕塑牆,以及高9米的恐龍主體雕塑和10組鋼鐵恐龍創意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