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近日,重慶晚報記者跟隨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化石獵人」伍定金,以及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化石專家張鋒,來到
北碚區施家梁附近山崖上尋找一段埋葬了上億年的
木化石。
去年5月,石友伍定金獨自在山崖頂部的峭壁上發現一段埋藏在山石中的木化石,他此次前往是為了帶專家張鋒到現場鑑定化石的產生年代。張鋒現場鑑定完畢後稱,這塊木化石可能出於上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這也是北碚地區首次發現大型木化石實體。
張峰在木化石埋藏點定位發現,該處處於北緯30度附近。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在堅硬的巖石崖壁上,有一處開鑿的巖洞。張鋒觀察巖壁上的巖石層理,從巖層斷面石質差異以及石頭上留存的樹幹輪廓分析,初步判斷這段木化石產生於侏羅紀。伍定金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由於木化石橫貫崖壁內,開鑿難度大,附近村民童鏡挖出了部分木化石帶回家中。
重慶晚報記者與專家等在童鏡家中看到了部分木化石的真身:直徑約40釐米,高35釐米,重約100斤,表面呈土黃色,內部呈深灰色,樹幹紋理、樹皮形狀都相當清晰。
張鋒說:「從木化石外觀上看,這棵樹是松柏類,樹幹復原應該有十幾米高。因為有大型木化石埋藏於此,可推斷該地區曾是一片喬木森林,且有河流穿過其間,是恐龍生活的家園。而這塊化石埋葬於山崖巖石山體中,能保存下來實在難以置信,科研價值極高。」張鋒說,這也是北碚首次發現的木化石實體,可以說是填補了主城附近木化石實體發現的空白。張峰表示,接下來將對木化石切片帶回實驗室進一步研究。
重慶晚報記者 範聖卿 攝影報導
作者:範聖卿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