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年松柏類木化石 北碚施家梁重見天日(圖)

2021-01-07 網易新聞
  重慶晚報

訊 近日,重慶晚報記者跟隨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化石獵人」伍定金,以及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化石專家張鋒,來到

北碚

區施家梁附近山崖上尋找一段埋葬了上億年的

木化石

  去年5月,石友伍定金獨自在山崖頂部的峭壁上發現一段埋藏在山石中的木化石,他此次前往是為了帶專家張鋒到現場鑑定化石的產生年代。張鋒現場鑑定完畢後稱,這塊木化石可能出於上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這也是北碚地區首次發現大型木化石實體。

  張峰在木化石埋藏點定位發現,該處處於北緯30度附近。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在堅硬的巖石崖壁上,有一處開鑿的巖洞。張鋒觀察巖壁上的巖石層理,從巖層斷面石質差異以及石頭上留存的樹幹輪廓分析,初步判斷這段木化石產生於侏羅紀。伍定金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由於木化石橫貫崖壁內,開鑿難度大,附近村民童鏡挖出了部分木化石帶回家中。

  重慶晚報記者與專家等在童鏡家中看到了部分木化石的真身:直徑約40釐米,高35釐米,重約100斤,表面呈土黃色,內部呈深灰色,樹幹紋理、樹皮形狀都相當清晰。

  張鋒說:「從木化石外觀上看,這棵樹是松柏類,樹幹復原應該有十幾米高。因為有大型木化石埋藏於此,可推斷該地區曾是一片喬木森林,且有河流穿過其間,是恐龍生活的家園。而這塊化石埋葬於山崖巖石山體中,能保存下來實在難以置信,科研價值極高。」張鋒說,這也是北碚首次發現的木化石實體,可以說是填補了主城附近木化石實體發現的空白。張峰表示,接下來將對木化石切片帶回實驗室進一步研究。

  重慶晚報記者 範聖卿 攝影報導

  作者:範聖卿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南古所 供圖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延安發現大面積矽木化石群 1.8億年前森林遺蹟
    有關專家稱,該化石是距今一億八千五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松柏化石,對研究陝北地質地貌和古生物具有珍貴价值。   據了解,矽木化石屬古生物化石,是遠古時期的森林深埋於地下,通過矽酸鹽的長期浸泡而演變成矽木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四川宣漢地區晚三疊世代表性孢子花粉化石。 受訪者供圖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四川宣漢地區晚三疊世代表性孢子花粉化石。 受訪者供圖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新疆的矽化木與化石
    足島上有3株2億年前形成的松樹矽化木,如今不知在哪裡了。哈密的伊吾縣,淖毛湖戈壁上發現兩株巨大矽化木。距今至少有1.5億年,樹根、樹幹、樹皮、樹枝保存完整一株長達17米直徑1.05米,另一株長11.5米,小頭直徑1.15米。
  • 陝西發現億年「樹化石」 紋理上布滿「蟲孔」(圖)
    本報記者賈凡攝原標題:白水發現億年「樹化石」(圖)本報渭南訊(記者賈凡)近日,白水縣一樹雕愛好者,將三年前在河邊撿到的一塊石頭,翻出來再次研究時,越來越覺得這塊石頭很特別。經當地收藏協會初步鑑定,認為這塊石頭約形成於1億多年前,是一塊「樹化石」,學名叫「矽化木」。石頭表層可以看到樹木紋理12月25日,在白水縣馮雷鎮南乾村村民王安康家中,記者見到院中豎立著一塊類似樹幹,呈黑褐色的石頭,石頭表層可清晰地看到類似樹木的紋理,細看之下紋理上還布滿了「蟲孔」和「樹皮」裂開的痕跡,石頭背面還有類似樹洞的凹陷。
  • 罕見木化石有1.6億年歷史 估值兩三千萬
    吳國明笑著說:別看它不起眼,這可是木化石,至少有1.6億年的歷史,和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吳國明喜歡收集木化石,其中最大的一棵長26米,直徑1.6米。十幾年來,他收集木化石500噸,堪稱福建省之最。1沙漠中徒步七八個小時,生怕自己回不來吳國明說,收藏木化石其實是緣分。
  •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
    如今,仍有很多龜類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圖片中這隻澳大利亞長頸龜,可能跟億萬年前的蛇頸龜長得差不多吧。  重慶晨報訊 記者 傅柃暢 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  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縉雲山首次發現「似木賊」化石 1.8億年前它是片巨大的湖邊森林
    在1.8億年前,這座雄偉挺拔的高山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湖邊森林。近日,北碚市民伍定金在縉雲山生態環道的一處石壁上,發現了一塊「奇石」,後經專家鑑定為1.8億年前的「似木賊」化石。結合今年6月在北碚自然世界公園內發現的遠古湖泊沉積所留下的流水波痕遺蹟,一個個關於歷史變遷的細節逐漸串聯在一起,勾勒出縉雲山的「前世」畫面——浩瀚無際的古巴蜀湖,湖邊分布有綠色森林。
  • 微米級的孢粉化石,還原了2億年前四川盆地的地質災變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的序幕就此拉開。
  • 沉睡1億6千萬年 自貢罕見大型矽化木見天
    昨日,一株距今1億6千萬年的罕見大型矽化木(樹化石)在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大山村一採石廠內被發現。地質專家現場考證後認為,該矽化木「生前」應為大型喬木類植物,表明當時自貢地區具有大樹參天的地理環境。目前,該市文管部門已提議建立專門的矽化木展示陳列館,將其作為一種新的旅遊資源進行深度開發。
  • 3D翼龍蛋、古人類頭骨化石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你知道...
    >億年前)毫米級球囊型動物化石——冠狀皺囊蟲。   2017年3月3日《科學》雜誌上報導了河南許昌發現的新型古人類頭骨化石。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   完成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副研究員所屬的研究團隊。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