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國明的工廠周圍,有不少「大枯樹」,橫斷面很像大理石。吳國明笑著說:別看它不起眼,這可是木化石,至少有1.6億年的歷史,和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
吳國明喜歡收集木化石,其中最大的一棵長26米,直徑1.6米。十幾年來,他收集木化石500噸,堪稱福建省之最。
1
沙漠中徒步七八個小時,生怕自己回不來
吳國明說,收藏木化石其實是緣分。十幾年前他到新疆旅遊時,看到一張很美的茶几,一問原來是木化石製成的,更讓他震驚的是一套要300萬元。從此,木化石印在了他的心裡。
後來他又找機會去了新疆,在朋友的帶領下,深入新疆與西伯利亞交界的沙漠找木化石。從村莊進入沙漠得先開8小時的車,沒路了只能徒步七八個小時。「當時覺得自己特別像探險家,生怕回不來了。」
要把木化石運出沙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大型的工具車進不了沙漠,工人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滾木法」,在木化石底下墊上一根根圓木,靠圓木滾動,慢慢將木化石移出沙漠。這樣就需要兩三天的時間,然後再用吊車把木化石吊上十幾米長的大拖車,運回廈門。
2
大部分木化石沒有打磨,他更愛原木模樣
吳國明工廠一樓的院子裡,擺放著許多巨型木化石,「樹」的直徑都有1米左右。早些時候,樹頭擺在外面,有人看到「石頭」這麼精美,帶著工具偷偷敲去一些小塊的木化石,被毀壞的部分達15%左右。吳國明很心疼,趕緊做了一個鐵框,把樹頭保護起來。
工廠的一個房間裡,有大大小小許多木化石,其中有一些是部分拋光打磨後的木化石,去除了樹皮,顯示出木化玉的美。木化石露出了像大理石、瑪瑙一般的紋路,橫截面上樹的年輪還可以分辨得一清二楚。另一塊木化石中部有一個洞,就像水晶洞一樣,特別美;洞的一側雖然沒有結晶,但是卻有木質的紋路。吳國明說,帶水晶洞的木化石更是罕見。
大部分的木化石吳國明都沒有打磨,他說:「儘管這些樹皮顏色發白,很不好看,但只有保留樹皮,才能看出木化石的美。」
3
這棵木化石抵上幾套房子,不少人慕名來參觀
吳國明幾乎所有的家當都用於收藏木化石。他指著門口那棵16米長的木化石說,這棵就20噸,目前估計市場價兩三千萬元,多年前買入時也抵上廈門的幾套房子了。
到現在他只「賣」了兩塊木化石。一次,一位臺灣客人看中了一塊木化石,問他賣不賣,他說不賣。客人開玩笑地說,如果要賣的話你要賣多少錢?吳國明沒在意,就說了一個價。沒想到,客人一回去,沒經過他的同意,就把錢打到了他的帳戶上,下午就派司機上門把那塊木化石運回去,生怕他反悔。另一次的情況也是如此。
還有不少人慕名來參觀。吳國明說,等過些年,他想為這些木化石辦個博物館。
【資料】
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入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矽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為樹化玉、矽化木。
文/圖 厝邊記者 戴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