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南非發現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

2021-01-15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專電 南非金山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在南非發現了一塊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化石。

  根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這塊化石是在南非東開普省格雷厄姆斯敦附近的沃特山巖石群發現的,它證實了現代七鰓鰻是意義不同尋常的活化石。

  報告說,古代海洋中最先出現無頜類脊椎魚形動物,後演變為有頜類魚類,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脊椎動物都是由有頜類魚類演變而來的。而七鰓鰻是目前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所以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

  七鰓鰻是高度特化的寄生生物,用圓形漏鬥狀吸盤吸附在活魚身上,在銼舌的幫助下靠吸食活魚的血和組織維持生存。知道七鰓鰻何時獲得這種特化器官將間接表明它們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代表了古代魚類。然而,七鰓鰻的骨骼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化石記錄——早先只有3種化石標本的相關描述,但無一可見吸盤。

  這塊新發現的化石保存完好,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七鰓鰻化石。化石長僅42毫米,但鰭和最重要的嘴部形態特徵都清晰可見。這塊化石證實了七鰓鰻是存活了3.6億多年且幾乎沒有多大變化的活化石。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
  • 科學網—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
  • 科學家揭秘3億年前"塔利怪物":與七鰓鰻關係近
    「塔利怪物」的化石自從1958年第一次被發現之後,一直令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他們無法確定這種動物更接近魷魚等軟體動物還是魚的近親。  科學家稱,「塔利怪物」與七鰓鰻(如圖)關係更近。不過,七鰓鰻並沒有上下頜,而是用長滿牙齒的圓形口盤咬住其他較大的魚類,以吸食血液為生。
  • 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對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4/10/17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本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最新研究成果《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
  • 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原標題: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10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披露中美科學家通過對七鰓鰻化石的研究,發現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國...
    12月1日表示,下一步將回答孟氏中生鰻是否寄生等問題,還將對化石與現生的七鰓鰻進行比較,繼續探討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根據出自內蒙古地區的早白堊世地層的孟氏中生鰻材料,研究人員發現,該化石七鰓鰻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與其現代後裔幾乎沒有差別。這意味著現代七鰓鰻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年前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七鰓鰻和盲鰻哪一個與有頜類脊椎動物關係更近,在學界一直存在爭論。」
  • 科學家揭秘「塔利怪物」:現代七鰓鰻的祖先(圖)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 美媒稱,1958年,美國業餘化石收藏家弗朗西斯·塔利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史前生物,由於它的樣子非常怪異,甚至連科學家都稱之為怪物。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6日報導,一直以來,這個奇怪的生物令研究人員百思不得其解。
  • 七鰓鰻新屬種「浮出水面」(圖)
    圖為在內蒙古發現的七鰓鰻的復原圖。  崔 寧提供  本報北京6月22日訊記者武衛政報導:今天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張江永研究員和美國堪薩斯大學苗德歲博士合作的七鰓鰻化石研究成果。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屬著名的「熱河生物群」。
  • 3.6億年前滅絕的一種魚,有一支變成了人類
    成體期),Chang et al. (2006)實際上還有一種無頜類脊椎動物大概在3.6億年前完全滅絕掉了,叫做甲冑魚類。它沒有出現下巴,仍然像七鰓鰻、盲鰻一樣,嘴巴就是一個圓口樣的,或者長條形的。但是它身上披盔戴甲,有了這些甲片,它就容易保存為化石。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 「外星生物」塔利怪物,是七鰓鰻近親還是無脊椎動物?歸屬成問題
    在1958年,塔利怪物化石被美國業餘化石收藏家弗朗西斯·塔利發現,塔利是一名狂熱的洛克波特化石收藏家,他定期會在布雷德伍德附近的露天礦中尋找化石。當他發現這塊與過往化石完全不一樣時,他向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求助,但結果是,古生物學家們也未曾見過類似的東西。
  • 因為它,七鰓鰻甚至認錯了祖先
    在1958年人們第一次發現它的時候,甚至通過化石研究,連它的外貌形態都繪製不出來,因為它實在是太怪異了,甚至分不清它究竟哪裡是頭、哪裡是尾。一直到1966年,科學家們才逐漸繪製出「塔利怪物」的形態特徵,當它出現在紙上的時候,科學家們除了驚訝還是驚訝,因為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異形」,有著奇怪的管狀身體,眼睛長在一根細管兩側,牙齒則長在一條長而細的「鼻子」末端。
  • 遼寧鐵嶺普查水生生物發現東北七鰓鰻 比恐龍還早
    一支由13人組成的科考小組,完成了鐵嶺歷史上首次水生生物全面普查,發現兩種瀕危魚類。  這次發現的東北七鰓鰻是比恐龍還早的「活化石」。  首次發現東北七鰓鰻和九棘刺魚  昨日,鐵嶺市環科院科研室主任呂興娜介紹了事情經過。
  • 南極發現6億年前的小人化石,和人類有關聯?
    南極發現6億年前的小人化石,和人類有關聯嗎?人類的起源是一個謎題。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解決大部分人類對於自身起源問題的疑惑,可是很顯然,如果人類的起源僅僅只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的話,可能就會非常的不專業了。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於1978年在南非發現後,便一直保存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內,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隻早侏羅紀的巨椎龍(Massospondylus)。
  •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楊先生撿到的化石(圖由受訪者提供)  該化石為市民在路邊隨手撿回,專業人士稱已有幾億年歷史
  • 3.85億年歷史!科學家在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1日表示,下一步將回答孟氏中生鰻是否寄生等問題,還將對化石與現生的七鰓鰻進行比較,繼續探討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1日晚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博物館之夜」,張彌曼在展出的七鰓鰻化石前介紹成果並接受採訪。  張彌曼表示,七鰓鰻和盲鰻是目前世上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研究七鰓鰻,對於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有頜類脊椎動物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七鰓鰻還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