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A.幼體期;

  B.變態期;

  C.成體期。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雖然現生七鰓鰻的許多成體特徵在泥盆紀晚期(約3.6億年前)即已出現,但由於缺乏幼體和變態期的化石材料,人們對遠古時期七鰓鰻的生命史知之甚少。

  2006年《自然》雜誌刊登了張彌曼等對內蒙古寧城早白堊世孟氏中生鰻的研究成果。孟氏中生鰻是迄今全世界淡水沉積物中七鰓鰻的唯一記錄,且呈現出相似於現代海生七鰓鰻成體的諸多解剖結構和寄生習性,為了解古代七鰓鰻的形態特徵和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從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從那以後,內蒙古和遼西地區相繼發現了大量的七鰓鰻化石,包括很多保存完好的幼年個體。新的化石被陸續送到中科院古脊椎所,張彌曼等把握時機,潛心研究,終於取得了重要成果。

  張彌曼等根據產自內蒙古早白堊世地層的孟氏中生鰻新材料,首次識別了該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這些幼體七鰓鰻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與其現代後裔幾乎沒有差別。而體量較大的變態個體則耳囊較大,口笠加厚或吻部變尖,眼睛稍有增大,背鰭褶內輻狀軟骨已現,但鰓區位置仍靠前且口部吸盤尚未發育,這些都是現生七鰓鰻變態期早期階段所出現的變化。

  結合先前對孟氏中生鰻成體或晚期變體的認識,張彌曼等人的新發現,不僅首次記錄了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見圖)早在距今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七鰓鰻是還活著的人類遠祖,它獨特的生活方式和三階段的生命周期,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令科學家們著迷。這項成果的發表,恰恰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口,讓我們帶著諸多謎團去溯本求源。(雨田)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
  • 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對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4/10/17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本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最新研究成果《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張素)在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
  • 科學家在南非發現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專電 南非金山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在南非發現了一塊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化石。  根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這塊化石是在南非東開普省格雷厄姆斯敦附近的沃特山巖石群發現的,它證實了現代七鰓鰻是意義不同尋常的活化石。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國...
    > 中 小】 語音播報   在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12月1日晚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博物館之夜」,張彌曼在展出的七鰓鰻化石前介紹成果並接受採訪。  張彌曼表示,七鰓鰻和盲鰻是目前世上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研究七鰓鰻,對於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有頜類脊椎動物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七鰓鰻還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
  • 七鰓鰻新屬種「浮出水面」(圖)
    圖為在內蒙古發現的七鰓鰻的復原圖。  崔 寧提供  本報北京6月22日訊記者武衛政報導:今天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張江永研究員和美國堪薩斯大學苗德歲博士合作的七鰓鰻化石研究成果。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屬著名的「熱河生物群」。
  • 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原標題: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10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披露中美科學家通過對七鰓鰻化石的研究,發現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 因為它,七鰓鰻甚至認錯了祖先
    科學家們想要揭開地球上的物種演化之謎,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考古來找到不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通過研究分析它們,來繪製梳理出不同時期地球生物的形態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古生物化石都可以驗明正身,比方說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塔利怪物」,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搞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
  • 撐死了國王的吸血魚,來自三億六千萬年前的七鰓鰻
    (Lampetra japonicum),它並不是鰻魚,屬於無頷總綱、圓口綱、七鰓鰻目、七鰓鰻科、七鰓鰻屬。達爾文先生寫《進化論》的時候,估計還沒研究到這個「頑固不化」的傢伙吧。後來有研究發現,七鰓鰻的幼魚會釋放信息素,引導雌魚來產卵。人們通過模擬幼魚信息素的方式,誘捕了很多雌魚,成功的減少了七鰓鰻的數量。但在歐洲和亞洲,七鰓鰻都由於過度捕撈而陷於瀕危了。現在我國已經開始人工養殖七鰓鰻,產量和質量都是不錯的。
  • 「外星生物」塔利怪物,是七鰓鰻近親還是無脊椎動物?歸屬成問題
    在1958年,塔利怪物化石被美國業餘化石收藏家弗朗西斯·塔利發現,塔利是一名狂熱的洛克波特化石收藏家,他定期會在布雷德伍德附近的露天礦中尋找化石。當他發現這塊與過往化石完全不一樣時,他向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求助,但結果是,古生物學家們也未曾見過類似的東西。
  • 遼寧鐵嶺普查水生生物發現東北七鰓鰻 比恐龍還早
    ,隸屬七鰓鰻科。  這次發現的東北七鰓鰻是比恐龍還早的「活化石」。  首次發現東北七鰓鰻和九棘刺魚  昨日,鐵嶺市環科院科研室主任呂興娜介紹了事情經過。  2012年4月,一支由史玉強教授等13人組成的科考小組成立,負責鐵嶺市清河和凡河流域的水生生物普查檢測。
  • 科學家揭秘3億年前"塔利怪物":與七鰓鰻關係近
    科學家稱,「塔利怪物」與七鰓鰻(如圖)關係更近。不過,七鰓鰻並沒有上下頜,而是用長滿牙齒的圓形口盤咬住其他較大的魚類,以吸食血液為生。  「塔利怪物」的學名是Tullimonstrum gregarium,於1958年被業餘化石收藏者弗朗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發現,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伊利諾州格蘭迪縣的梅遜克裡克(Mazon Creek),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了數千塊這種生物的化石。在被發現之後,「塔利怪物」的形象一度非常流行,甚至被做成貼紙貼在伊利諾州的貨車和卡車上。
  • 化石收藏家發現一枚奇特化石,至今無法破解,它到底是什麼?
    世界上最稀有的化石——塔利化石化石自然都是稀有的,但是稀有的化石中也是可以分為多個等級的,例如,全世界都可以挖掘到的恐龍化石,就不一定很稀有了,因此,地球上最稀有的化石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塊這樣的化石,例如,那塊有著人足腳印的三葉蟲化石,但是,這塊化石並不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化石,只有「塔利化石」才配得上稀有二字
  • 七鰓鰻,你不敢吃的一種魚
    七鰓鰻。世界上神秘而奇異的動物數以千萬,但若論到底什麼樣的動物能叫人大吃一驚,亦或是大嚇一跳?恐怕許多海洋動物都比陸地動物更具有資格,更具有發言權。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夥說的七鰓鰻便是其中的一種,七鰓鰻是生長在很多國家河流中的古老鰻魚,它們附著在鮭鱒魚之類的魚身上,吸血,然後把魚肉從骨頭上刮下來吃掉。他們這樣的捕食方式給捕魚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使得美國北部五大湖地區的人們對他們是頭疼不已。
  • 科學家揭秘「塔利怪物」:現代七鰓鰻的祖先(圖)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 美媒稱,1958年,美國業餘化石收藏家弗朗西斯·塔利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史前生物,由於它的樣子非常怪異,甚至連科學家都稱之為怪物。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6日報導,一直以來,這個奇怪的生物令研究人員百思不得其解。
  • 研究65年也沒結論,這個妖孽讓古生物學家頭禿「奇怪動物圖鑑」
    塔利怪物的化石第一次發現於美國伊利諾州的馬榮溪化石群,由弗蘭西斯·塔利發現,他是一名業餘的化石收藏家。之後又出土了上千個塔利怪物的化石,但是古生物學家始終沒有頭緒。直到16年,來自耶魯大學和蘭開斯特大學的幾個研究組和博物館進行合作,在仔細研究審視超過1200塊塔利怪物化石後,終於有了突破。團隊提取了化石上的化學殘留物,並與其他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化石的化學殘留物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化石標本上都沒有發現有甲殼質,表明塔利怪物是有脊椎的。
  • 英吸血鬼魚暴增原因真相 七鰓鰻資料照片介紹(圖)
    英吸血鬼魚暴增原因真相 七鰓鰻資料照片介紹(圖)  【英吸血鬼魚暴增】臺媒稱,長著剃刀般鋒利牙齒、被人們暱稱為「吸血鬼魚」(Dracula fish)的七鰓鰻,最近出現在英國的數量如火箭般飆升。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研究了65年也沒結論,這個妖孽讓古生物學家頭禿「奇怪動物圖鑑」
    直到16年,來自耶魯大學和蘭開斯特大學的幾個研究組和博物館進行合作,在仔細研究審視超過1200塊塔利怪物化石後,終於有了突破。團隊提取了化石上的化學殘留物,並與其他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化石的化學殘留物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化石標本上都沒有發現有甲殼質,表明塔利怪物是有脊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