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10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披露中美科學家通過對七鰓鰻化石的研究,發現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七鰓鰻和盲鰻是世界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無頜類在古生代曾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七鰓鰻從古生代繁衍至今,為還原早期脊椎動物的演化史提供了豐富信息。七鰓鰻還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其生命周期始於漫長的(長達7年甚至更久)幼體期,爾後經歷特殊的變態過程進入成年期, 此時其解剖特徵和生態習性與幼體已迥然不同。七鰓鰻幼體只能存活於淡水,寄生的成體除因產卵溯河而上外,多半時間生活在海洋,非寄生生活的七鰓鰻由海洋寄生型祖先繁衍而來並終生囿於淡水。雖然現生七鰓鰻的許多成體特徵在泥盆紀晚期(約3.6億年前)已出現,但由於缺乏化石材料,人們對其知之甚少。
中科院古脊椎所張彌曼等人根據產自內蒙古早白堊世地層的孟氏中生鰻新材料,首次識別了該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這些幼體七鰓鰻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與其現代後裔幾乎沒有差別,且與現代七鰓鰻幼體一樣以濾食泥砂中動、植物碎屑為生。而體量較大的變態個體特徵也與現生七鰓鰻變態期早期階段所出現的變化一致。這一新發現,不僅首次記錄了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