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已存在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10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披露中美科學家通過對七鰓鰻化石的研究,發現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七鰓鰻和盲鰻是世界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無頜類在古生代曾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七鰓鰻從古生代繁衍至今,為還原早期脊椎動物的演化史提供了豐富信息。七鰓鰻還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其生命周期始於漫長的(長達7年甚至更久)幼體期,爾後經歷特殊的變態過程進入成年期, 此時其解剖特徵和生態習性與幼體已迥然不同。七鰓鰻幼體只能存活於淡水,寄生的成體除因產卵溯河而上外,多半時間生活在海洋,非寄生生活的七鰓鰻由海洋寄生型祖先繁衍而來並終生囿於淡水。雖然現生七鰓鰻的許多成體特徵在泥盆紀晚期(約3.6億年前)已出現,但由於缺乏化石材料,人們對其知之甚少。

  中科院古脊椎所張彌曼等人根據產自內蒙古早白堊世地層的孟氏中生鰻新材料,首次識別了該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這些幼體七鰓鰻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與其現代後裔幾乎沒有差別,且與現代七鰓鰻幼體一樣以濾食泥砂中動、植物碎屑為生。而體量較大的變態個體特徵也與現生七鰓鰻變態期早期階段所出現的變化一致。這一新發現,不僅首次記錄了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1日晚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博物館之夜」,張彌曼在展出的七鰓鰻化石前介紹成果並接受採訪。  張彌曼表示,七鰓鰻和盲鰻是目前世上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研究七鰓鰻,對於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有頜類脊椎動物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七鰓鰻還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國...
    此次展覽共展出三塊七鰓鰻化石,分別表現了七鰓鰻的幼體期、變態過程和成年期。10月,張彌曼等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題為《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豐富了人們對遠古時期七鰓鰻的生命史認識。  張彌曼介紹,七鰓鰻變態期幼體特徵包括眼睛和鰭條等部位。
  • 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
  • 科學網—七鰓鰻化石研究獲重要突破
    孟氏中生鰻生命周期示意圖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一文,這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 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地質歷史上,無頜類在古生代曾經十分繁盛,後來被有頜類代替,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
  • 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對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4/10/17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本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地空學院雙聘教授張彌曼院士等最新研究成果《早白堊世七鰓鰻幼體化石的發現揭示其三階段的生命周期》。
  • 七鰓鰻,你不敢吃的一種魚
    因為七鰓鰻在地球上活了大約有3億多年,他們的模樣在這3億年來幾乎都沒有變化,並且是以令人發怵和不安的方式生存著的寄生生物,七鰓鰻被稱作是生物活化石。由於他們生長發育階段在數億年幾乎沒有改變,因此對生物學家們研究脊椎動物的演化進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說在恐龍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之前,七鰓鰻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
  • 科學家揭秘3億年前"塔利怪物":與七鰓鰻關係近
    科學家稱,「塔利怪物」與七鰓鰻(如圖)關係更近。不過,七鰓鰻並沒有上下頜,而是用長滿牙齒的圓形口盤咬住其他較大的魚類,以吸食血液為生。據推測,「塔利怪物」在3億年前生活在如今伊利諾州的這片近海水域,在死亡之後,它們被掩埋在淤泥裡,並最終被包埋在後來形成的堅硬巖石裡。(任天)
  • 消失200年七鰓鰻重現 正面太恐怖
    生物的滅絕,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自然因素,但是大部分的原因都歸咎於人類的大力開發以及破壞。而七鰓鰻就是受害者之一,它在上個世紀就因為英國大量開發工業破壞環境而銷聲匿跡了。但是,過了200年後的今天,它竟然再度現身了!  七鰓鰻,也稱殭屍魚,是個史前生物。
  • 外媒:科學家稱39.5億年前地球或已存在初級生命
    外媒:科學家稱39.5億年前地球或已存在初級生命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外媒稱,研究人員27日說,39.5億年前地球上或許就已經存在初級生命了,當時屢屢有彗星造訪尚處於嬰兒階段的地球,而地球上幾乎沒有氧氣。
  • 消失200年的七鰓鰻又出現了,看到它的正面後被嚇得頭皮發麻!
    而七鰓鰻就是受害者之一,它在上個世紀就因為英國大量開發工業破壞環境而銷聲匿跡了。但是,過了200年後的今天,它竟然再度現身了!  ▼七鰓鰻,也稱殭屍魚,是個史前生物。地球在3.6億年前就已經有七鰓鰻的蹤影,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要早2億年。
  • 下面這些生物,幾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世界上存在著許多「超高齡」的生物,比如下面這些生物,幾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2、蝌蚪蝦 小編覺得這貨可能看起來並不太可怕,但它卻是在2.2億年前就一直生活得好好的
  • 「外星生物」塔利怪物,是七鰓鰻近親還是無脊椎動物?歸屬成問題
    2016年,科學家們對1200多個化石進行了分析,認為塔利怪物是一種3.07億年前生活在如今伊利諾州東北部的一個沿海河口的生物,是現代七鰓鰻的祖先。科學家認為:神秘的「塔利怪物」是一種脊椎動物,也是七鰓鰻的近親。
  • 七鰓鰻的頭部,它的分布範圍,以及它們的繁衍習性
    七鰓鰻腦部的各部分不很發達,尤其是小腦很不發達,僅為延腦前端背面的一個小突起。腦部尚無神經物質,但腦神經已有10對,脊神經和文昌魚相同之處是背根和腹根不癒合成混合神經。眼已具有脊椎動物眼的基本結構,即有角膜、晶體、視網膜等構造,視覺調節由角膜肌控制。
  • 殭屍魚現英國河道,學名七鰓鰻
    殭屍魚現英國河道,學名七鰓鰻 殭屍魚現英國河道,被稱為吸血鬼讓人聞風喪膽。據香港媒體報導,近日,絕跡英國200年的殭屍魚驚現當地河道。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因為它,七鰓鰻甚至認錯了祖先
    審核-小文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出現於42.8億年之前,一直到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誕生過無數的物種,而且發生多次的生物大滅絕。基本上沒有物種是可以從誕生開始一直延續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後,都會被大自然淘汰,然後被新的物種代替。
  • 遼寧鐵嶺普查水生生物發現東北七鰓鰻 比恐龍還早
    ,隸屬七鰓鰻科。  這次發現的東北七鰓鰻是比恐龍還早的「活化石」。  首次發現東北七鰓鰻和九棘刺魚  昨日,鐵嶺市環科院科研室主任呂興娜介紹了事情經過。  2012年4月,一支由史玉強教授等13人組成的科考小組成立,負責鐵嶺市清河和凡河流域的水生生物普查檢測。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夏日炎炎,你是否想過現在炎熱的天氣在7億年前,無論是不是春夏秋冬都是冰雪覆蓋的樣子,沒有炎熱,只有嚴寒,地球因為被冰雪幾乎完全覆蓋而成為了一個「雪球地球」,如果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南方的朋友還會羨慕北方的大雪時候的樣子麼?
  • 七鰓鰻新屬種「浮出水面」(圖)
    圖為在內蒙古發現的七鰓鰻的復原圖。  崔 寧提供  本報北京6月22日訊記者武衛政報導:今天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張江永研究員和美國堪薩斯大學苗德歲博士合作的七鰓鰻化石研究成果。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屬著名的「熱河生物群」。
  • 被人稱為殭屍魚.魚中吸血鬼,水中七鰓鰻
    吃人一說尚未證實七鰓鰻是什麼?七鰓鰻為什麼叫殭屍魚?七鰓鰻會吃人嗎?殭屍魚現英國河道,被稱為吸血鬼讓人聞風喪膽。據香港媒體報導,近日,絕跡英國200年的殭屍魚驚現當地河道。據了解,隨著工業革命的汙染,有「殭屍魚」之稱的七鰓鰻就在英國消失了。讓人意外的是,最近它又出現在英國的河道。對此,環保組織稱,這是因為河道的汙染降至100年來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