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科研人員介紹,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棟研究員和中國地質科學院蔣子堃高級工程師,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以及德國波恩大學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並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化石發現於浙江永康地區的早白堊世館頭組地層中,距今1.1億年左右,其在解剖構造上與之前浙江地區所報導的木化石均不相同。

  研究團隊人員在與世界各地已報導的相似木化石進行了仔細對比後,建立了一個新種——「周氏短木」。

  據介紹,新發現的周氏短木保存為矽化木,是植物次生木質部的一部分,顯微切片觀察顯示其主要解剖特徵包括明顯的生長輪,具混合型的徑壁紋孔、南洋杉型的交叉場紋孔以及較高的單列木射線,並具有創傷樹脂道。研究人員還對周氏短木的生長輪進行了定量化分析,顯示該植物為常綠喬木,葉持續時間可達3—15年。

  短木屬是中生代常見的一種松柏類木化石,與已滅絕的掌鱗杉科植物具有系統學親緣關係。周氏短木的發現豐富了對浙江早白堊世植被組成和古氣候特徵的認知,也為揭示浙江白堊紀的恐龍生存環境提供了重要證據。

  本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重大項目和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B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共同資助。(完)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南古所 供圖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國際團隊新發現:距今1.6億年,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會滑翔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兩種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它們和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的演化如出一轍。這個發現對演化生物學來說意義重大。現代滑翔哺乳動物一般性的演化模式實際上在遠古哺乳動物的遠親中就已經存在,所謂的「特異」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
  • 距今約1.6億年滑翔哺乳動物化石標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露真容
    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兩種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孟慶金介紹,滑翔行動方式與植物食性相組合,是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祖翼獸和翔齒獸的食性以植食性為主,兼有雜食性,且具有滑翔飛行能力,也與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相似。   與現代哺乳動物不同,新發現的原始哺乳型滑翔動物滑翔的運動方式與植物食物的組合依賴完全不同的植物類群。
  • 古生物學家發現2.5億年前「植物分解師」
    新華社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我國新疆地區的化石木材內部,存在大量微生物和節肢動物降解木材的證據。這是古生物界首次在中緯度地區有此類發現。
  • 南京專家發現恐龍時代隱翅蟲物種 1.65億年容顏不改
    南京專家發現1.65億年前的「新物種」  黃迪穎研究員告訴記者,在道虎溝他們發現了30多種隱翅蟲的化石,化石數量還是比較多的。而這一塊化石發現的光滑隱翅蟲是屬於以前從未報導過的化石新屬新種,專家為它取名為侏羅原光滑隱翅蟲,意思是生活在侏羅紀的最原始的光滑隱翅蟲。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小腿骨化石
    來源:央視網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
  • 葡萄牙發現1.5億年前「鱷魚蛋」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葡萄牙一處恐龍巢穴遺蹟中發現了距今1.52億年前的鱷目動物蛋化石,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同類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裡斯本北部一個村莊出土的恐龍巢穴中發現了這些鱷目動物蛋化石。據分析,這些化石最初是鱷形超目類動物的近親在侏羅紀晚期下的蛋,距今已有1.52億年,估計孵化成年後體長近2米。
  •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Evelyn Zhang • 2020-06-25 10:49:53 來源:前瞻網
  • 2. 1億年前珍貴動植物化石 居然被拿去制磚
    三疊紀是個什麼世界都區炭步鎮發現距今約2.1億年前的動植物化石?接到地質愛好者段維的報料後,羊晚記者趕到花都區炭步鎮大渦村,在一個佔地面積約上萬平方米的煤炭工地,發現了這片大型地質遺蹟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王永棟已經在現場考察多天。
  • 我國在新疆發現目前最早遠古森林 距今約3.71億年
    來源標題:我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長嘴怪蟲
    新華社南京3月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俄、法、美四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裡發現一類跟蚊子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昆蟲。
  • 1.25億年前的古怪植物,它很「善變」,葉子和果實沒一個相同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們,前段時間,我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植物化石,這株植物來自於1.25億年前,它屬於早期的被子植物化石,研究者將它取名為「凌源變果」,它的發現,為研究早期被子植物,提供了新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