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發現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 容顏不改(圖)
專家發現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 容顏不改(圖) > 1.65億年前的光滑隱翅蟲 南京專家發現1.65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光滑隱翅蟲」 ■歷經滄桑變化,
-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World’s first tooth-necked fungus beetle fossil found in China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原標題:「都教授」400歲不老不算啥古蜻蜓1.1億歲,模樣都沒改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
> 恐龍時代最致命七大物種
這種恐龍的體型很龐大,體長40英尺,身高20英尺,體重近1.6萬磅。 霸王龍是兩足行走,在0.65億年前白堊紀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廣闊地域。目前,科學家們仍置疑是否霸王龍是動作遲緩的食腐動物還是動作敏捷的掠食性動物,但無論它的食物是活著的還是生的,它口中的獵物一定很大,這種食肉性恐龍進食時一定非常血腥。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恐龍同時期生物仙女蝦現江蘇 專家:並非罕見物種
中新網南京5月21日電 (楊顏慈)晶瑩剔透的淺綠色軀幹、黑色圓溜的大眼睛、優美獨特的仰泳造型……恐龍同時期生物「仙女蝦」近日出現在江蘇徐州一居民家中水池,該則消息一時間引發網友圍觀。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1.1億年前蜻蜓化石長什麼樣子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億年前蜻蜓化石驚現甘肅 翅膀仍完整滅絕成謎 來源:國際在線 住在城裡的娃娃們,如今想看到蜻蜓幾乎不太容易。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的「南京花」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該所副研究員傅強展示「南京花」復原圖。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
南京倒是真出現了隱翅蟲
醫生認為,「隱翅蟲能致人死亡」的傳言誇張了 25日晚上,南京市民方先生(化名)開窗、赤膊入睡,半夜感覺一隻小蟲在肚皮上爬,他隨手拍死後就繼續睡覺了。誰知第二天早上醒來,腹部出現了一大片紅斑,到了夜裡,甚至出現頭痛、頭昏及發燒的症狀。方先生趕緊到南京市第二醫院就診,經皮膚科診治,確認其患上了隱翅蟲皮炎。
-
恐龍時代最致命7大物種 霸王龍:骨骼破碎機
據國外媒體報導,數億年前,恐龍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主人,人們對於充滿神秘色彩的恐龍物種嚮往已久,更希望深入地了解探究它們的結構特徵和生活習性,便於對地球遠古物種有全面的認識。日前,Msnbc新聞網站列舉了7種最致命的恐龍物種,其中包括嗜殺成性的霸王龍、嗜食同族的瑪君龍,還有包括長著數百顆牙齒的兩種素食性恐龍。
-
廣東發現恐龍時代物種桫欏樹 被稱為「活化石」
圖為在觀音山被發現的,樹幹一半躺在地上,象一把靠背椅,主杆長4米,直徑約25釐米,葉子長達2米的桫欏樹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羅仰明陳煥瑞)記者今天從東莞市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與東莞市樟木頭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進行園區內名貴樹木普查時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史前篇(1)恐龍時代的背景
恐龍誕生前的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恐龍誕生前又有哪些生物在地球上演化呢?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由宇宙中的塵埃粒子物質聚集冷卻形成,地球形成後的5億年出現海洋,海洋中的各種化合物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了無數次後,終於產生了有機物,在34億年前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由於所在地層距今大約1.6億年,所以,這棵銀杏木化石的時間距今約1.6億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銀杏木化石。」 細胞結構和現在的幾乎一致 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博士介紹,現在的銀杏葉片像小扇子,分裂不深,而約1.6億年前的銀杏葉像手指,葉子窄而細……雖然葉子的長相和現在不太相同,但細微的表皮結構卻差不多。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
-
科學家發現六角恐龍容顏不老秘訣,或讓人類獲得極為強大的能力!
如果人類擁有不老的容顏和強大的再生能力該有多好,這樣我們就可以隨時更換自己的肢體和器官,永遠生存下去;人類對科學和宇宙的認知,也可以隨著生命的延長而進步神速,獲得更大的成就和強大的能力。弗勞斯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研究一種神秘的動物,這種動物有著不老的容顏,以及極為強大的再生能力。不光四肢、尾巴,它的心臟、肺部、眼睛、脊髓,甚至大腦的一半都可以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再生!你可能覺得難以置信,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動物?是的,這種動物就叫墨西哥鈍口螈,又名「美西螈」,俗稱「六角恐龍」,是墨西哥特有兩棲類物種。
-
史上最大恐龍滅絕案發生在2.5億年前 持續20萬年
恐龍的滅絕為人們所熟知,其實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共有6次,而在2.5億多年前,曾發生過一次超級大滅絕,海洋生物多數滅絕,看看下面這個新發現…… 95%的海洋生物、75%的陸地生物在二疊紀神秘消失 史上最大滅絕案神秘發生 自地球上出現生物,新物種層出不窮出現時
-
六角恐龍為何能容顏不老?專家破解謎團,人類容顏永駐或會成真
2019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在香港逝去,一代文學巨星墜落。消息剛出,便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先是不相信這種消息,認為又是一起謠言,直到該消息被證實後,才不得已接受,只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悼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