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的「南京花」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該所副研究員傅強展示「南京花」復原圖。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與恐龍同齡的花界鼻祖

古今中外,無數中外文人歌詠過鮮花的芬芳馥鬱。然而,花自何時在地球上出現,植物學家卻一直沒有定論。

長期以來,古生物學界的許多學者認為,開花植物直到白堊紀(1.45億至0.65億年前)才真正出現。這一觀點被反覆重申,幾乎成了教科書中牢不可破的真理。但真相確實如此嗎?

此次發現的「南京花」化石,打破了這個傳統認知。這些保存在細砂巖中的遠古花朵標本,來自1.74億年以前的侏羅紀早期。那時,盤古大陸上分布著鬱鬱蔥蔥的綠洲,翼龍在空中展翅、恐龍稱霸陸地、魚龍在水中遨遊,比過去人們認為的花朵出現時間早了5000萬年。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展示「南京花」化石剖開後的兩面。

「南京花」標本,從肉眼上看很像現在的梅花。單朵「南京花」直徑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在顯微鏡下,花萼、花瓣、雌蕊等主要結構清晰可見,其子房主要由凹陷的花託組成,子房上面長有樹狀的花柱,是典型的下位子房花。

「日常生活裡,人們常用『花木』來代指各種植物。而實際上,色彩斑斕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王鑫介紹,花是植物進化出的最「漂亮」的器官之一,它「利用」昆蟲助其傳粉,還將種子包裹在果實內部,並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它們散播。這一系列先進優越的特點,使得開花植物逐漸「打敗」別的類群,「稱霸」植物界。 「瓜果飄香」的被子植物

花不僅顏值高,而且用途廣。有花植物在生物學上稱為被子植物,這是當今植物界最進化、種類最多、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類群。世界範圍內的現生被子植物約30萬種,佔現生植物界種類的絕大多數。

花和果實都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結構。人類的大部分食物,如穀類、豆類、薯類、瓜果和蔬菜等,都來源於被子植物。即使不能直接被人類食用,被子植物也能提供牲畜所需的飼料。此外,被子植物還提供建築、造紙、紡織、油料、纖維、食糖、香料、蟲蠟、醫藥、樹脂、飲料等不可勝數的原料。

由於種類和個體數量上的優勢,被子植物構成了覆蓋陸地表面植被的大部分,為陸生動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生境和食物。在生態上,被子植物用於營造防風林和覆蓋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海水侵蝕陸地。以被子植物為主要代表的綠色植物,每年向地球提供幾百億噸寶貴的氧氣,同時消耗數百億噸二氧化碳。它們的生存與整個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第一朵花」開在中國

最早的花為何起名「南京花」?因為此次發現的化石花標本,產自南京東郊一處早侏羅世地層之中。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現代化大城市的周邊竟然還能有這麼重大的發現!」第一個找到「南京花」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副研究員傅強,用「壯觀」來形容這個化石寶藏。自2016年初他無意中發現「南京花」開始,研究團隊已經陸續找到了200多塊南京花標本。最密集時,一塊兩個巴掌大的化石上,就分布著七八十朵「南京花」。

「我們很幸運能在中國發現最早的花朵化石。這意味著,中國學者在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上將擁有更多話語權。」王鑫說,「南京花」的發現不僅前移了花朵的歷史,還將直接衝擊傳統的被子植物演化理論。植物學界有理論曾認為,花朵雌蕊的基本單位心皮,是由大孢子葉演化而來。而對「南京花」的研究表明,「南京花」不僅沒有心皮,且其雌蕊是由枝和葉共同組成。這一結果,與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觀點一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2018-12-18 16:46: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花朵的祖先被發現,這塊1500萬年前的化石,鎮壓著花類的先祖
    從植物研究的角度來說,研究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相關化石的出土,導致這個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一直到這次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在聯合研究中,從一塊琥珀中發現了一塊來自於1500多萬年前的奇特花朵化石,有關花朵的演化之謎,才逐漸被揭開。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代表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雖然推測它們的祖先可能在6.35—5.41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已經出現,但在埃迪卡拉紀地層中一直沒有發現確切的化石證據。因此,大家普遍認為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後生動物直到大約5.41—5.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才突然出現。
  • 日福井縣發現世界最古老鳥類卵化石 距今1.2億年
    圖為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於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18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近日宣布,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經證實為1.2億年前一種鳥類的卵殼。該研究所還表示,此卵化石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的卵化石。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距今15.6億年 (1/3) "← →"翻頁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46億歲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巨精」封存琥珀1億年!科學家發現世上最古老精子
    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科學家以「巨大」描述這個精子,因為長度最大可達該動物雄性個體的4.6倍。
  • 南京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或解開花類演化之謎
    、福建農林大學、西班牙比戈大學、撫順琥珀研究所的五位中外學者發現並報導了中美洲多美尼加中新世(2000-1500萬年前)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五數丁氏花Dinganthus pentamera。良好的保存狀態和現代先進的微CT技術使得人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花朵的主要特徵:連接到花軸上的苞片、花被片、雄蕊和雌蕊四輪器官。
  •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12月20日,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美國紐約州發現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化石最早由博物館員工在一處廢棄採石場發現,距今約有3.85億年歷史,比恐龍的出現都還要早1.4億年。
  • 最早的花朵是何時出現的?我國科學家發現化石,找到花朵的祖先
    準確地說,花朵是如何起源的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古昆蟲學》期刊刊登了一篇關於遠古花朵化石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這個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塊距今已經有1500萬年歷史的花朵化石,並且通過對它進行研究證實了學術界關於花朵起源演化的未解之謎。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研究的?
  • 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能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嗎
    記者10月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鑫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合作完成的論文《中新世琥珀裡的獨特化石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於近日發表在《古昆蟲學》上。他們在一塊1500萬年前的多美尼加琥珀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朵化石——五數丁氏花。化石清晰地呈現出該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為花朵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遼西凌源發現被子植物化石為花朵演幹上提供新啟示
    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解決這個問題也許不難,找化石證據。」 中科院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近日,《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王鑫研究團隊與福建農林大學共5位學者合作完成的題為《早白堊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的論文。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 科學家確認5.58億年前化石為動物化石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動物
    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確認了一種存在於5.58億年前的生物化石為動物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這表明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生命始於寒武紀之前。據報導,這種化石是被一名博士生Ilya Bobrovskiy在俄羅斯西北部偏遠荒野的懸崖邊發現的,但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無法確認這個化石在進化體系中屬於什麼物種。
  • 科研|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
    記者10月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鑫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合作完成的論文《中新世琥珀裡的獨特化石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於近日發表在《古昆蟲學》上。他們在一塊1500萬年前的多美尼加琥珀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朵化石——五數丁氏花。化石清晰地呈現出該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為花朵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銀杏有「活化石」之稱,可是你知道真正的銀杏化石究竟長什麼樣子嗎?最古老的銀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