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2018-06-08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video:20180608地球最古老動物足跡化石在中國發現 距今5.4億年]

  66日,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報導了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埃迪卡拉紀地層發現的具有附肢的後生動物形成的足跡,代表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具有附肢(疣足)的兩側對稱動物,如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是現生和地質歷史時期最為豐富多樣的動物門類代表。它們在何時出現,一直是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雖然推測它們的祖先可能在6.35—5.41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已經出現,但在埃迪卡拉紀地層中一直沒有發現確切的化石證據。因此,大家普遍認為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後生動物直到大約5.41—5.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才突然出現。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湖北宜昌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系燈影組(5.51—5.41億年前)地層中發現的一系列足跡化石,為破解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動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該足跡化石由兩列足印組成,這些足印形成重複的「序列」或「簇」。雖然它們與之後地層中產出的典型足跡相比,稍顯不規律,但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足跡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反映了造跡生物可以通過附肢支撐身體脫離沉積物表面。遺蹟明顯是由兩側對稱的後生動物形成,而且這些後生動物具有成對的附肢。同時,這些足跡化石與潛穴相連,反映了造跡生物行為的複雜性。造跡生物時而鑽入藻席層下進行取食和獲取氧氣(另有研究認為當時的海水可能是缺氧環境,而藻席的光合作用可以在局部產生氧氣富集),時而鑽出藻席層在沉積物表面爬行。

  該發現將足跡化石的記錄提前到了埃迪卡拉紀,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跡。雖然該類足跡的造跡生物未被保存或者沒有被發現,但推測它們很可能是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或它們的祖先。

  該項目得到了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聯合資助。

  論文信息:Z. Chen*, X. Chen, C. Zhou, X. Yuan, S. Xiao*, Late Ediacaran trackways produced by bilaterian animals with paired appendages. Sci. Adv. 4, eaao6691 (2018).

    論文連結

 

三峽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6月6日,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報導了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埃迪卡拉紀地層發現的具有附肢的後生動物形成的足跡,代表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具有附肢(疣足)的兩側對稱動物,如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是現生和地質歷史時期最為豐富多樣的動物門類代表。它們在何時出現,一直是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雖然推測它們的祖先可能在6.35—5.41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已經出現,但在埃迪卡拉紀地層中一直沒有發現確切的化石證據。因此,大家普遍認為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後生動物直到大約5.41—5.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才突然出現。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湖北宜昌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系燈影組(5.51—5.41億年前)地層中發現的一系列足跡化石,為破解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動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該足跡化石由兩列足印組成,這些足印形成重複的「序列」或「簇」。雖然它們與之後地層中產出的典型足跡相比,稍顯不規律,但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足跡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反映了造跡生物可以通過附肢支撐身體脫離沉積物表面。遺蹟明顯是由兩側對稱的後生動物形成,而且這些後生動物具有成對的附肢。同時,這些足跡化石與潛穴相連,反映了造跡生物行為的複雜性。造跡生物時而鑽入藻席層下進行取食和獲取氧氣(另有研究認為當時的海水可能是缺氧環境,而藻席的光合作用可以在局部產生氧氣富集),時而鑽出藻席層在沉積物表面爬行。
  該發現將足跡化石的記錄提前到了埃迪卡拉紀,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跡。雖然該類足跡的造跡生物未被保存或者沒有被發現,但推測它們很可能是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或它們的祖先。
  該項目得到了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聯合資助。
  論文信息:Z. Chen*, X. Chen, C. Zhou, X. Yuan, S. Xiao*, Late Ediacaran trackways produced by bilaterian animals with paired appendages. Sci. Adv. 4, eaao6691 (2018).
    論文連結
 
三峽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是誰在地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中國發現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   那麼,問題來了:在地球上最早留下腳印的是誰?答案是:可能是一隻蝦!
  • 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地區發現世界最早動物足跡化石
    三峽發現世界最早動物足跡化石  遠古動物或為長約2釐米爬蟲 兩列足跡間相距1至2釐米陳哲展示發現的古生物足跡化石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6月6日,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刊發了中美科學家在中國三峽地區發現距今5.4億多年前動物足跡化石的研究成果。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南京花」重建圖 中科院南古所供圖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課題組在這是關於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領域中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將地球上大型多細胞生物的出現時間提前了將近10億年。  此次報導的大型多細胞化石群發現於河北遷西縣和寬城縣境內,地處燕山山脈南麓。
  • 安順么鋪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足跡,研究者認為可能為這種動物足跡
    近日,貴州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布2020年9月安順么鋪鎮古生物化石科考成果:發現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 到了目的地,記者跟著該村的村主任陳恩詳和支書一同去往發現古生物腳印化石的地點,下車後步行十多分鐘路程便到了一座名為將軍山的山腳,那些古生物化石足跡就在此被發現。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博士龐科等,在安徽省壽縣新元古代約8億年前的碳質膜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
  • 科學家找到的古老化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證據
    最近加拿大哈德森灣東岸Nuvvuagittuq表殼巖帶的石英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化石,他們認為這些化石有37.7億年歷史。如果他們是對的,那將使他們的發現是最古老的化石證據記錄,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生命如何來到地球上,以及其他行星上的生物可能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推斷古代化石的年齡的聲明總是使科學世界興奮,主要是因為非常古老的巖石經常經歷地質變形。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上杭將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說,下一步,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工作。成立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切實做好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  二是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聘請恐龍足跡研究科考專家,在全縣轄區內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以白堊紀為重點,摸清家底。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年前專性捕食跳蟲的苔甲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蔡晨陽、研究員黃迪穎和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殷子為、教授李利珍,在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形態極其特化、專性捕食跳蟲的苔甲化石,並且揭示了早期苔甲特化的形態特徵與專性捕食跳蟲的行為適應,深化了對早期陸地生態系統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演化關係的認識。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化南酸棗果化石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姿晰、副研究員史恭樂和舒軍武、碩士研究生尹素心與美國芝加哥植物園合作,利用Micro-CT掃描和包埋切片等實驗方法,研究我國東南沿海福建漳浦中新世佛曇植物群中的木乃伊化南酸棗果化石。
  • 延安發現首例恐龍足跡化石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中國地質大學專家組對該文章細緻研究後,認為文章所報告內容極有可能是新發現恐龍活動跡象,隨即派人前往現場勘查。 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研究專家邢立達副教授依據6處觀察點的8枚化石造型和地質成型因素等,現場確認了恐龍化石的真實性,初步判斷化石足跡為大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所留
  • 南京古生物所等多食亞目甲蟲化石研究獲系列新發現
    鞘翅目昆蟲通稱甲蟲,是昆蟲綱乃至動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第一大目,全世界已知約35萬種,佔昆蟲總數的1/3,幾乎遍布地球陸地和淡水的每一個角落。鞘翅目可分四個現生亞目,其中多食亞目種類繁多,約佔所有已知甲蟲總數的90%。多食亞目有144個現生科,16個總科,包含人們熟知的天牛、金龜子、瓢蟲、螢火蟲等等。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元旦全新亮相,市民紛紛打卡點讚
    現代快報訊(實習生張珊記者阿里亞)新年第一天,南京雞鳴寺路人流絡繹不絕,位於這條路上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同樣熱鬧非凡。大量精美化石標本首次展出、定製化石圖紋地磚、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經過近一年的閉館升級改造,該博物館於1月1日起重新開館,前來打卡的首批觀眾紛紛點讚煥然一新的博物館。
  •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系延安首例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一事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這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3) "← →"翻頁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的課題組對外發表了在中國燕山山麓發現的
  •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在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三人現場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特徵,測量足跡後懷疑可能為某種古生物爪型足跡化石。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2018-12-18 16:46: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南非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據消息稱,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被發現了!這塊200萬年前的頭骨碎片與非洲「人類搖籃」中另外兩種已經滅絕的人類的化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人類最早的起源之一!據了解,該頭骨碎片是在南非一個古老的洞穴裡發現的,在這裡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個親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生活在一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