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或解開花類演化之謎

2020-10-09 匯集南京

交匯點訊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也因此花朵演化之謎被Science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

植物學界很久以來有一個說法,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一說法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了不少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但是相關的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西班牙比戈大學、撫順琥珀研究所的五位中外學者發現並報導了中美洲多美尼加中新世(2000-1500萬年前)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五數丁氏花Dinganthus pentamera。

該化石之所以命名為「丁氏花」,是為了紀念前北大校長、我國著名數學家丁石孫先生(1927-2019)。目前丁氏花的標本保存於撫順琥珀研究所。丁氏花化石很小,只有3-4毫米大小,立體保存於多美尼加中新世地層中出產的琥珀中。

良好的保存狀態和現代先進的微CT技術使得人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花朵的主要特徵:連接到花軸上的苞片、花被片、雄蕊和雌蕊四輪器官。

該花具有五枚邊緣相扣的花被片,十枚向內彎曲的雄蕊,中央是帶有彎曲花柱的雌蕊。每枚雄蕊有一個很長的花絲,其頂上有一個包含四個藥室的花葯。這種花屬於我們大家比較常見的真雙子葉植物。

雖然此前報導過的靜子花已經把真雙子葉植物的歷史追溯到大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但是這些花朵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卻一直缺乏有意義的化石證據證實和支持。

丁氏花和普通的真雙子葉植物的花的重要區別在於:在一般的花朵中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這四輪器官一般都緊密地「擠」在花軸的同一個部位----花託上;而丁氏花中花軸是伸長的,各輪器官之間的間距被拉開了,好像這些器官長在一個枝上似的。

因此,雖然年代較新,但是丁氏花的這種獨特形態首次用化石證據向人們表明:幾百年來人們關於花的本質的猜想,可能是合理的,即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

這個證據和結論,不僅有利於確認人們關於花朵本質的解讀,而且有利於人們理解原來看似怪異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如朝陽序、古果、雨含果),即:它是演化中一步。

本文已發表於英文學術期刊《古昆蟲學》(Palaeoentomology)。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重點研究計劃(B)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交匯點記者 張宣 通訊員 盛捷

來源 | 交匯點新聞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或可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近日,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萬年歷史。尤為獨特的是,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都緊密地「擠」在花軸的同一個部位——花託上,但丁氏花的花軸卻是伸長的:各組成部分上下依次排列,之間的間距被拉開了,仿佛經過了「縱向拉伸」,長在一個枝上似的。「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網友:像不像魔仙堡外景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領導該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介紹,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產自北美洲多米尼加,距今約有1500萬年歷史。科研團隊在其中發現了一朵長約3毫米的小花,小花的各組成部分清晰可見,屬於典型的真雙子葉植物。
  • 花朵的祖先被發現,這塊1500萬年前的化石,鎮壓著花類的先祖
    據報導,在近期的《古昆蟲學》雜誌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聯合在上面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表示通過對花朵化石的研究,為地球上花朵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不過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在《科學》雜誌列舉的世界125個難題之中,花朵的起源演化之謎,仍然是其中之一。
  • 花朵是怎麼來的?丁氏花研究邁進一步,解開花朵演化之謎
    復原的丁氏花的斜側觀、頂面觀、縱剖面、底面觀(王鑫供圖)花朵的起源長期以來是植物學界的難解之謎研究者在2000萬-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能徹底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 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能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嗎
    但是,植物學家卻在思考:這些美麗的花朵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演化的?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猜測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科研|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猜測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枝「濃縮」成花?花朵起源添新證
    作者 |崔雪芹花朵的起源長期以來是植物學界的難解之謎。近日,《古昆蟲學》刊發了來自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者在2000萬年前~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12月18日電(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8日公布最新發現:該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領銜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學者團隊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最早的花朵是何時出現的?我國科學家發現化石,找到花朵的祖先
    準確地說,花朵是如何起源的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古昆蟲學》期刊刊登了一篇關於遠古花朵化石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這個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塊距今已經有1500萬年歷史的花朵化石,並且通過對它進行研究證實了學術界關於花朵起源演化的未解之謎。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研究的?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5億年前「麒麟蝦」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些是自然界留給古生物學家的「靈魂拷問」。5.4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到來,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成為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從達爾文開始,生命如何「突然」發生,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也成為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執著破解的難題。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枝「濃縮」成花?演化路上添新證
    花朵的起源長期以來是植物學界的難解之謎。近日,《古昆蟲學》刊發了來自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者在2000萬年前~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能徹底解開花的演化之謎。丁氏花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它的形態說明,花很可能就是縱向壓縮的枝。」
  •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2020-12-01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
  •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新鮮出爐」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南酸棗化石微型CT掃描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長啥樣?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這些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通過乾枯、脫水的方式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中美研究團隊此次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
  • 南京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把全變態昆蟲大輻射事件時間提前2000萬年
    南京古生物學家給出的答案是:距今約2.37億年前。他們研究發現,2.37億年前,包括蝴蝶、蚊子、蒼蠅等在內的全變態昆蟲經歷了快速輻射事件,原本死氣沉沉的湖泊也變得生動有趣。9月5日,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
  • 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霸王龍始祖
    中新社休斯敦2月21日電 生物學專業期刊「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21日刊發研究文章稱: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猶他州發現霸王龍始祖的化石。《自然》雜誌下屬在線開放期刊「通訊生物學」網站當日發表了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林賽⋅贊諾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團隊將一具發現於猶他州中部的暴龍化石命名為「厄運的先兆」(Moros Intrepidus),並稱經過十年的發掘和研究發現,它是霸王龍的始祖。文章顯示,它是北美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暴龍化石,死亡時年近7歲,接近成年。
  • 蝶戀花都是騙人的,蝴蝶比花早出現7000萬年!
    畢竟應該是先有食物,然後才會有以其為食的動物,所以應該是先有花,然後才有蝴蝶,這邏輯沒毛病吧?古生物學家要說的是:這邏輯有毛病。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Bas van de Schootbrugge和他的同事在德國發現了一些距今2億年前的沉積物,當他們小心翼翼的清理這些沉積物的時候,在其中發現了鱗翅目昆蟲的身體、腿和翅膀化石,這證明鱗翅目早在三疊紀晚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而那個時候被子植物和花還沒有出現呢。化石證據表明,早在花朵盛開在地球上之前,蝴蝶就已經開始在空中飛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