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濃縮」成花?花朵起源添新證

2020-10-23 中國科學報

作者 |崔雪芹

花朵的起源長期以來是植物學界的難解之謎。

近日,《古昆蟲學》刊發了來自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的一項研究結果。

研究者在2000萬年前~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能徹底解開花的演化之謎。丁氏花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它的形態說明,花很可能就是縱向壓縮的枝。」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告訴《中國科學報》。

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產自中美洲多米尼加。

「之所以叫它丁氏花,是我向就讀北京大學時時任老校長丁石孫致敬。」 王鑫表示。

復原的丁氏花的斜側觀、頂面觀、縱剖面、底面觀 王鑫供圖

弄清花的演化 跨越形態學鴻溝

1.74億年前,地球就有了美麗的南京花。

1.25億年前,朝陽序、古果、中華果、麗花、遼寧果、白氏果等眾多被子植物出現在我國遼西地區。

但是其中很多(例如朝陽序、古果、中華果)不似現代意義上的花:要麼只有雌性結構,要麼雌雄兩性器官相距甚遠,受人喜愛的靚麗花瓣也無影無蹤。

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丁氏花似乎經過 「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這些化石為人們了解被子植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證據,但是它們距離人們想像中的花朵相去甚遠,二者之間還有很大的形態學鴻溝要填補。填補這個鴻溝一段時間以來成了植物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這將使植物學更加合理、可信。」王鑫表示。

其實關於如何跨越這個形態學鴻溝,植物學家幾百年前就有猜想。

早在林奈時代,人們就猜想到花朵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通過花軸的縮短,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這些常見的花器官被「濃縮」、聚集到有限的空間裡,才會有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花朵。

早期被子植物,例如古果,多個雌性單位是沿一個枝依次排布的,不似常見的典型的花。

典型的花各個器官擠成一團,之間的間距很小或者沒有。

這次發現的丁氏花具有花的形態(包括花被、典型的雄蕊和雌蕊),但是花的各個器官之間有明顯的間距。

所以它是介於早期非典型的花和現代意義上的花之間的過渡類型。

丁氏花化石很小,只有3~4毫米,立體保存於多米尼加中新世地層出產的琥珀中。

保存狀態的良好和現代先進微CT技術的應用使得研究者可以清晰觀察到花朵的主要特徵:連接到花軸上的苞片、花被、雄蕊和雌蕊四輪器官。

丁氏花具有五枚邊緣相扣的花被片,十枚向內彎曲的雄蕊,中央是帶有彎曲花柱的雌蕊。

每枚雄蕊有一個很長的花絲,其頂上有一個包含四個藥室的花葯。

這種花屬於比較常見的真雙子葉植物。

「丁氏花的發現對於人們認清花的本質及其演化歷程、重新理解早先發現的早期被子植物生殖器官、指明未來研究努力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和科學價值。」王鑫說。

來之不易的琥珀標本

丁氏花的標本永久保存於撫順琥珀研究所。

關於丁氏花的發現,撫順琥珀研究所所長範勇還給《中國科學報》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

2011年春天,一位多米尼加的琥珀經銷商來到撫順琥珀研究所,計劃銷售一批多米尼加琥珀標本給研究所做科學研究用。

談完交易,經銷商向範勇展示了大約十多公斤多米尼加琥珀標本,但聲明這些琥珀標本是深圳的客戶訂好的貨,只可欣賞,不能銷售。

標本數量很多,範勇熬夜查看。

這一看,範勇從中發現有蠍子、螳螂、獵蝽等許多珍貴標本,更令人驚奇的是,範勇還從中發現了更加稀少的花朵標本。

其中就包括之後命名的丁氏花化石。

範勇反覆向經銷商要求,想購買這些珍貴標本。

但經銷商非常講信譽,堅持這些標本不能出售。

帶著遺憾,範勇親自駕車將經銷商送到了機場,經銷商飛往深圳去向客戶交貨。

在返回途中,範勇想,這些珍貴標本是琥珀科研難得的寶貴證據,他調轉車頭,返回機場。

經銷商乘坐的班機已經飛走了,範勇急匆匆買了下一航班的機票,追趕到深圳。

範勇趕到時,經銷商和客戶雙方在機場已經交了貨。

多米尼加經銷商深受感動,講情動員客戶將範勇選中的幾件琥珀標本賣給範勇。

雖然這些琥珀價格不菲,但範勇最終如願以償,成功擁有了這些標本。

2013年,王鑫來到撫順琥珀研究所,在眾多標本中發現了丁氏花的標本。

論文刊發歷時七年

研究一枚化石,並得出最終結論,一般需要三四年的時間。

但現在離丁氏花的發現,已經過去了7年。

其間合作研究、實驗,直至學術成果刊發,經歷了很多「波折」。

7年中,王鑫等研究人員在多個國內外不同的學術雜誌嘗試過發表研究,但是都功敗垂成,直到今年才得以發表。

實際上,丁氏花比起之前研究過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是個頗為年輕的化石。

丁氏花的獨特形態在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和現代意義上的花之間首次架起了一座橋梁,使前者更加和諧地融入到了被子植物大家庭,也為闡明後者的來源作出了貢獻。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646/palaeoentomology.3.4.15

《中國科學報》 (2020-10-19 第4版 綜合)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枝「濃縮」成花?演化路上添新證
    花朵的起源長期以來是植物學界的難解之謎。近日,《古昆蟲學》刊發了來自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者在2000萬年前~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花。「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能徹底解開花的演化之謎。丁氏花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它的形態說明,花很可能就是縱向壓縮的枝。」
  • 花朵的祖先被發現,這塊1500萬年前的化石,鎮壓著花類的先祖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演化而來的,那麼,究竟是哪一種生物最終演化成了花朵,第一朵花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最終變成五彩斑斕的花朵世界呢?從植物研究的角度來說,研究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相關化石的出土,導致這個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一直到這次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在聯合研究中,從一塊琥珀中發現了一塊來自於1500多萬年前的奇特花朵化石,有關花朵的演化之謎,才逐漸被揭開。
  • 花朵是怎麼來的?丁氏花研究邁進一步,解開花朵演化之謎
    丁氏花的發現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它的形態說明,花很可能就是縱向壓縮的枝。」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告訴《中國科學報》。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產自中美洲多米尼加。「客觀地講,這些化石為人們了解被子植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證據,但是它們距離人們想像中的花朵相去甚遠,二者之間還有很大的形態學鴻溝要填補。填補這個鴻溝一段時間以來成了植物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這將使植物學更加合理、可信。」
  • 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能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嗎
    但是,植物學家卻在思考:這些美麗的花朵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演化的?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猜測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科研|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猜測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禾雀花開,猶如鳥棲枝報春來
    進入三月,韶關始興遍地有花開,處處有花賞。在這個季節,如報春鳥似的白色禾雀花、紫色禾雀花也競相開放了,它們舞動花姿,向人們報告春天的來臨。 在頓崗開心農莊,農莊裡種植的白色禾雀花此時已經盛開。
  • 珊瑚藤最會「爬牆」,每天喝點「小飲料」,一根枝躥滿牆,花朵爆
    珊瑚藤最會「爬牆」,每天喝點「小飲料」,一根枝躥滿牆,花朵爆嗨,大家好,又到了超哥跟大家說花草的時間了,今天超哥來跟大家說說珊瑚藤。珊瑚藤作為爬牆植物中,花量大,而且開花之後,顏色非常鮮豔的花卉植物來說,在近段時間,非常受到花友們的喜愛和歡迎。
  • 南京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或解開花類演化之謎
    植物學界很久以來有一個說法,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一說法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了不少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但是相關的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良好的保存狀態和現代先進的微CT技術使得人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花朵的主要特徵:連接到花軸上的苞片、花被片、雄蕊和雌蕊四輪器官。
  • 盆栽紫茉莉,學會這些養護小技巧,花朵可以開滿枝!
    它還有草茉莉、茉牛花、胭脂花、夜晚花、地雷花、洗澡花、粉豆花等名,為被子植物們,雙子葉植物綱,紫茉莉科,紫茉莉屬的一年生草本。高可達一米,有長長的花冠筒和怡人的香氣。紫茉莉,生長迅速,極易成活。不僅花好看,而且不需要什麼特殊的養護就可以成活,耐移栽,也很少有病蟲害。家庭盆栽紫茉莉,學會這些養護小技巧,花朵可以開滿枝。
  • 冬日美麗盛開的紅花羊蹄甲,花開滿枝的紫紅色花朵非常好看
    其實它還有一個別名,洋紫荊,也叫「」紫荊花「」,聽著就讓人覺得特別耳熟,是的,它也是香港的港花。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上面的圖案就是它。紅花羊蹄甲在1880年在香港被首次發現,並以港督卜力爵士的姓氏為之命名。1965年被定為香港的市花,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作為區旗、區徽、硬幣的設計圖案被採用。說到紫荊花,很多人會把它跟豆科紫荊屬紫荊搞混了,畢竟這兩個字完全一樣。
  • 一億年前「神秘花」現身:被子植物起源依舊成謎—新聞—科學網
    在歷經將近一億年的地質滄桑後,靜子花定格成琥珀中的花朵被科研人員發現並帶回實驗室研究。 「從化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一朵五瓣花,並且具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是十分典型的核心真雙子葉植物的五瓣花類。」王鑫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 核心真雙葉子植物,就是普通人眼中所謂的真正的真雙子葉植物,而雙子葉植物則是指種子萌發時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
  • 水墨勾花點葉畫菊法
    一、勾花基本筆法勾勒花瓣自工筆畫中來。每一花瓣分兩筆寫成,花瓣形狀有闊、狹、曲、直、長、短之分。花瓣用淡墨,筆觸求其順手。左上花瓣由瓣尖各花中心畫,筆道先粗後細;右下花瓣由花之中心向外畫出,筆道先細後粗。單一花瓣練至成熟,然後進而畫完全之花朵,自較容易。↓↓↓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或可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近日,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世界上最大的花朵起源可追溯到白堊紀時期(圖)
    中國園林網1月15日消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花朵直徑達70釐米;它可能也是世界上最臭的花,腐屍般的惡臭常常讓人作嘔。一直以來,這種名叫萊佛士花的屬類問題都是學界較具爭議的話題。    哈佛大學植物生物學家查理斯·戴維斯說,從植物生物學角度分析,它所有的親屬植物都屬於花朵異常微小的大戟科。     戴維斯說,萊佛士花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即恐龍時代末期。花朵植物從那時候才開始在地球上出現。     研究人員推斷,萊佛士花的花朵在4600萬年間增大了約79倍,然後才進入緩慢的進化階段。
  • 撫順琥珀科學研究再添新成果
    近日,由國際古昆蟲學會主辦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古昆蟲學》發表了中西國際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丁氏花為花朵演化提供重要證據》的論文。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撫順琥珀研究所等單位的五位學者在文中報導了中美洲多米尼加中新世(2000-1500萬年前)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五數丁氏花。
  • 科研人員通過丁氏花為花朵演化提供重要證據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如何演化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被Science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城市禁放煙花爆竹,煙火花、炮仗花為春節添喜慶
    好在還有豐富多彩的植物界,孕育了一些花型形似而喜慶、並具有好口彩的花卉,如煙火花、炮仗花等,也可為春節增添喜氣,豐富節日氣氛。煙火花(Clerodendrum quadriloculare)又名星爍山茉莉,原屬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按照APGIV系統劃入唇形科。
  • 紫藤花這樣修剪,年年都能長出瀑布一般的紫色花朵
    紫藤花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攀爬藤本花卉,能夠開出迷人的紫色花朵。紫藤花需要每年修剪兩次,冬季修剪一次,夏天修剪一次,冬季修剪需要剪掉所有的不定芽,剪掉多餘的分枝、弱枝和病枝,可以促進開花更多,夏季修剪則適當剪掉一些藤蔓,促進開花,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