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World’s first tooth-necked fungus beetle fossil found in China

Two Chinese and six foreign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e world’s first fossil of a derodontidae, or tooth-necked fungus beetle, which dates back to 165 million years ago, the Yangtze Evening News reported

more>>

2014-09-10 08:25:25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中生代偽郭公蟲化石。

化石突眼隱翅蟲(左)和現生束毛隱翅蟲屬(中)、突眼隱翅蟲屬(右)對比。

  鞘翅目昆蟲通稱甲蟲,是昆蟲乃至動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第一大目,全世界已知約35萬種,佔昆蟲總數的1/3,幾乎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近日,南京古生物所專家以及國外合作者,在上億年前的甲蟲化石裡,發現了很多甲蟲家族的「特殊成員」,其中有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會「水上漂」的突眼隱翅蟲等。 揚子晚報記者 朱姝

  一億多年前,大部分現生昆蟲還沒出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甲蟲一直存在著各個角落裡,但它們如何起源、進化,卻被時間「掩蓋」了起來。在最近兩年的時間,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博士研究生和導師黃迪穎以及6個海外合作者,從中國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中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距今約1.65億年)、寧城縣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5億年)以及法國南部始新世地層中發現的化石中開始研究遠古昆蟲的秘密。

  兩年的時間裡,古生物學家們靠人眼掃描了5萬多塊化石,但發現的昆蟲不足40科,還不到現在昆蟲140個科的「零頭」。研究表明,早在1.65億年以及1.25億年前這一段時間,雖然已有一批昆蟲在地球上出沒,但是大部分的昆蟲還沒有出現。在距今1.65億年前的道虎溝生物群,找到最多的是一種會磕頭的小昆蟲,名叫「叩頭蟲」。而在距今1.25億年前的內蒙古熱河生物,化石記錄比較多的是各式各樣的隱翅蟲以及叩頭蟲,而我們所熟悉的天牛、金龜子、蝨子等等也在那個時候出現了,但是瓢蟲、螢火蟲等現生的大部分的昆蟲還未發現。

  五萬多塊化石裡不斷有「驚喜發現」

  在這些找到的化石裡,專家們也有驚喜,發現了很多「神秘」的甲蟲化石。比如在1.65億年前的道虎溝生物群,發現了偽郭公蟲科,它是現生的甲蟲中最為原始的一個科,化石上的這個小甲蟲只有3毫米大小,但是它卻是目前世界上首次發現中生代偽郭公蟲化石,而且它屬一新屬新種,將該科的化石記錄提前了約1.65億年。蔡晨陽說,通過化石鑑定,這塊偽郭公蟲化石可歸入現生Peltasticinae亞科,與現生Peltastica屬較接近。而現生的和它最相像的偽郭公蟲如今只有在南美生活,在中國早已滅絕。

  專家還在法國南部始新世地層中(距今4000萬年至5000萬年)發現了一種大眼睛的隱翅蟲(突眼隱翅蟲),它長著蒼蠅那樣大大的複眼,裡面有成千上萬個單眼,因此視覺更厲害,活動範圍更廣。

  蔡晨陽說,現生的突眼隱翅蟲只有兩個屬,但是兩屬中卻有2800種,而這塊化石中的突眼隱翅蟲則屬於從未被發現的第三屬,它有奇特的前胸背板形狀和觸角著生位置。而它們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在水面上捕捉小跳蟲的「肉食者」,「這種小蟲不僅會飛,而且很奇妙的是,它也能在水面上輕鬆的行走。原因是它的尾部腺體能分泌一種奇特的化學物質,能夠提高水的表面張力,從而成就水上漂的絕技。」蔡晨陽解釋說。

相關焦點

  • 南京古生物所等多食亞目甲蟲化石研究獲系列新發現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晨陽、黃迪穎研究員以及國外合作者等對產自我國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中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距今約1.65億年)、寧城縣必斯營子附近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5億年)以及法國南部始新世地層中的偽郭公蟲科、偽吉丁科和隱翅蟲科甲蟲進行了分類系統學研究,取得了系列新發現。
  • 1.65億歲的沙螽夫妻 在化石上「拉家常」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1.65億年前,沙螽夫妻突然遭遇火山爆發的吞噬。如今,這對沙螽「夫妻」被科學家們發現時,依舊保持著「咬耳朵」拉家常的姿勢。張海春告訴記者,這塊化石被發現在內蒙古寧城地區,屬於著名的道虎溝昆蟲群。地質年齡大約是1.65億歲,該生物群也是世界上中生代昆蟲類別最繁多的動物群。張春海教授為我們還原了它們最後的生活場景,1.65億年前,太陽暖暖地照著,空氣溫潤潮溼,沙螽夫妻頭碰頭正在拉家常,突然一場大火山爆發,吞噬了它們幼小的身軀。
  • 距今3.65億年!武江區天子嶺「化石群」又有重大發現
    據介紹,這類巖石屬於泥炭質灰巖,巖石中確實有許多石燕類的化石,石燕又叫中華弓石燕,呈貝殼狀,殼面有兩分叉殼線,並有細密的殼紋。石燕是石巖紀腕足動物,比恐龍來到地球還要早1.5億年。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 張福來:這裡比較多化石,可以定為生物碎屑灰巖,大部分化石屬於石燕類,年代應該是在3.65億年前。當時發生了第二次生命大滅絕,因為西伯利亞的巖漿噴發,在一段時間內就噴發出三千億立方千米的巖漿,使得海水溫度升高,大面積的海洋生物幾乎都滅絕了,我們韶關天子嶺這附近都屬於那個年代的地層。
  • 「夫妻沙螽」見證1.65億年前愛情
    上圖:鳴螽。1.65億年前,一對沙螽(讀zhōng)「夫婦」正在頭碰頭說著「悄悄話」。突然周圍的火山噴發了,漫天的火山灰將它們「掩埋」起來。它們形成的化石被古生物專家在內蒙古寧城發現。昆蟲是自然界種類最豐富的類群,從出現至今已有4億年的歷史,人類自然無法觀察它們漫長的演化歷程,然而化石卻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的「物證」。
  • 古生物學家發現1.9億年前的化石,記錄魷魚捕魚瞬間,魚頭已碎裂
    記錄「瞬間」不是件容易事兒,靠的是機緣巧合,然而由於「瞬間」自帶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特質,它往往都比較精彩。還好大自然從不讓人失望,總能給人驚喜,它的「抓拍」能力,遠比任何一部相機都厲害,比如最近,英國普利茅茨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就在一塊化石上,發現了魷魚捕魚的瞬間。
  • 南京專家發現恐龍時代隱翅蟲物種 1.65億年容顏不改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黃迪穎研究員和他的團隊,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找到了與恐龍同時代的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的新種化石,這是中國找到的最古老的光滑隱翅蟲化石之一。更為奇特的是,經歷了1.65億年漫長的歲月,這種隱翅蟲幾乎容顏未改,看不出太多進化的痕跡。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於國際地學雜誌Gondwana Research上。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6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6日消息,由該所研究人員參與的中、德、英研究團隊通過對緬甸琥珀的研究發現
  • 中國發現世界首例體內保存蛋殼鳥類化石 距今1.1億年 (1/4)
    中國發現世界首例體內保存蛋殼鳥類化石距今1.1億年 (1/4) "← →"翻頁
  •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化石長這樣!
    這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蜘蛛化石,這種蜘蛛被命名為侏羅絡新婦蛛 Nephila jurassica ,首尾伸展達15釐米。它被發現於中國內蒙古道虎溝村附近一個化石儲量豐富的巖石層中。
  •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 1.4億多年之後世界上才開始出現恐龍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在美國紐約州一處已廢棄採石場中,科學家發現了距今最古老的森林化石,距今3.85億年。近日,學術期刊《現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的一項研究報告了這一發現。論文提到,被發現的化石來自一種樹木,該植物有樹幹與樹葉,與當今的樹木類似。它是迄今為止僅有的三個已知泥盆紀化石森林之一,並將全球最古老森林化石的紀錄往前再推進了200萬-300萬年。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該化石最早由紐約州立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發現,當時他在採石場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根狀結構。
  • 日福井縣發現世界最古老鳥類卵化石 距今1.2億年
    圖為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於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18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近日宣布,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經證實為1.2億年前一種鳥類的卵殼。該研究所還表示,此卵化石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的卵化石。
  • 阿根廷發現40米泰坦巨龍化石 刷新最大恐龍世界記錄
    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阿根廷發現迄今為止已出土的最大恐龍骨骼化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宇):據阿根廷民族報17日報導,阿根廷中部丘布特省的特雷利烏市博物館宣布發現了身長超過40米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化石,這隻仍未命名的新恐龍品種將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恐龍。  研究人員介紹說,此次新發現的食草性恐龍生活在距今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身長超過40米,身高約有20米,估算體重超過80噸。
  • 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活著」
    大約5.2億年前,在雲南澄江的一片淺海中,生活著一群形狀各異、結構複雜的動物:有的體型龐大,有的則穿著硬殼。突然有一天,地震引發的海嘯把它們衝到了沙灘上,然後很快被泥沙掩埋. 世事瞬息萬變。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今澄江市)毛天山地區進行科學研究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用錘子敲開了他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個節肢動物化石——奈羅蟲,這是以前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唯一發現的。於是,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再次浮出水面。 走進展示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有一個兩層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化石可以在巖壁上找到。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南京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介形蟲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6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12月20日,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美國紐約州發現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化石最早由博物館員工在一處廢棄採石場發現,距今約有3.85億年歷史,比恐龍的出現都還要早1.4億年。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新華社瀋陽9月25日電(記者 陳夢陽)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右為現代類群):a和b:抱握器;c和d:卵的橫截面;e和f:精子泵;g和h:介形蟲的精子;i和j:半陰莖;k和l:介形蟲精子細節結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