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介形蟲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2021-01-16 央視新聞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6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琥珀化石標本

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近日,該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王賀博士和王博研究員等,與德國和英國科研人員合作,首次報導了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

報導稱,該枚琥珀重0.676克,長17.5毫米、寬13.5毫米、厚4毫米,共保存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介形蟲個體最大0.59毫米,最小0.24毫米。這些介形蟲歸屬於三個不同的類群,並含有從幼年到成年的較完整的發育序列。

該研究首次在白堊紀介形蟲化石中發現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其長度至少相當於介形蟲體長的三分之一。該發現也是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將其化石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演示視頻

研究人員認為,該化石表明與現代介形蟲有性生殖相關的生殖器官至少在白堊紀中期就已形成,其形態特徵在一億年間沒有發生改變。同時也進一步表明介形蟲的這種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為生殖行為的演化停滯現象提供了一個重要實例。(總臺央視記者 劉湘攸)

(編輯 李茗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德、英研究團隊通過對緬甸琥珀的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該結果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近日,該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王賀博士和王博研究員等,與德國和英國科研人員合作,首次報導了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
  • 科學家在白堊紀介形蟲化石中發現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網站9月16日消息,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最近,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但這次研究人員很幸運,他們發現的化石以貝殼的形狀,保存在一塊琥珀中。樹脂本身也成為化石,但研究人員成功將琥珀熔化。研究發現,這塊琥珀中包含39個幾乎完整的介形蟲。據科學家在《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些介形蟲中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軟體組織和精子都被保存下來,年代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
  • 南京科學家發現距今約1億年的動物「精子」樣本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最近,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秘一億年前介形蟲的有性生殖行為
    地層中保存了較為豐富的介形蟲雙瓣殼化石,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近期,中國、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研究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發現一億年前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   介形蟲是自奧陶紀以來地質記錄中最豐富的節肢動物化石之一,其大小通常在1毫米左右。
  • 揭秘1億年前介形蟲有性生殖行為
    近期,來自中國、德國、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研究團隊由來自中國、德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組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 來自一類水生甲殼動物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早期動物的精子。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前推了約5000萬年。
  • 「巨精」封存琥珀1億年!科學家發現世上最古老精子
    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科學家以「巨大」描述這個精子,因為長度最大可達該動物雄性個體的4.6倍。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原標題: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一種動物為何上億年來保持同一種交配方式?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
  • 科學家發現巨型精子,交配時被琥珀封存,至今1億年
    地球存在的46億年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大多我們都不知道。如今所能了解到的一些事,都是通過化石再結合現有的事物,進行推測的。雖然以前也曾經發現過介形蟲化石,這次神奇就在琥珀之中,還看到了一億年前介形蟲的精子。介形蟲作為現存的一種古老的甲殼類動物,它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左右。介形蟲的軟體組織,往往很難保存下來。現在大部分的化石,也只是它的外殼。至於億萬年前介形蟲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習性,對科學家們來說一直都是個謎。
  • 古生物學家發現地球已知最古老的精子
    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通常不易保存。但這次研究人員很幸運,他們發現的化石以貝殼的形狀,保存在一塊琥珀中。樹脂本身也成為化石,但研究人員成功將琥珀熔化。研究發現,這塊琥珀中包含39個幾乎完整的介形蟲。據科學家在《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些介形蟲中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軟體組織和精子都被保存下來,年代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
  • 交配時被琥珀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刷新紀錄
    但最近,科學家們在一枚重約0.676克,長17.5毫米、寬13.5毫米、厚4毫米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該琥珀中不僅含有數量較多的介形蟲,而且還保留了軟體組織,甚至還包含從幼年到成年非常完整的發育序列,同時還有一對正處於交配狀態的介形蟲。
  • 研究揭秘一億年前介形蟲有性生殖行為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近期,來自中國、德國、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介形蟲是一種具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大小通常為1毫米左右。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紀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發現精子化石有什麼意義?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
    這種生物和地球上現存的介形蟲有著十分親密的聯繫,屬於甲殼類動物。它們的體型也十分微小,有些肉眼很難分辨,有些像米粒一樣。但琥珀中發現的這種生物生活在一億年前,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人員為其取名為Myanmarcypris hui。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精子,長度驚人還刷新了一項記錄
    前不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德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在一枚緬甸化石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化石,可以追溯到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一個巨型精子能有多長?在它充盈的儲精囊中,研究人員們發現一團像毛線一樣糾纏在一起的巨型精子。這團精子的長度至少有0.2毫米,約為這隻雌性介形蟲體長的三分之一。如果放大到人類的比例,就相當於一個人精子的長度達到57釐米,和一隻成年的美國短毛貓差不多大。
  • 這份精子保存了1億年,不僅長度驚人還刷新了一項紀錄
    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一枚緬甸化石中發現了一種甲殼亞門動物,這些僅僅只有0.6毫米的介形蟲體內還保留著1億年前的精子。這一研究直接將已知的動物精子信息推到了白堊紀,也找到了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動物精子。 撰文丨楊心舟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外觀看起來就像擁有肢體的植物種子。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巨型精子:距今一億年 長度佔動物身體三分之一
    9月16日,據外媒報導,由中國、德國、英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表在《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動物精子樣本,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報導稱,這些精子是在琥珀中發現的,它們來自於一種被稱為介形蟲的具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