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瀋陽師範大學及德國波恩大學的學者,在我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發現距今1.1億年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該化石發現於浙江永康地區的早白堊世館頭組地層(距今1.1億年左右)中,其在解剖構造上與之前浙江地區所報導的木化石均不相同。研究團隊在與世界各地已報導的相似木化石進行仔細對比後,建立了一個新種——周氏短木(Brachyoxylon zhouii),並將該新種的種名贈予中科院院士、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周志炎。

浙江早白堊世時期發育了大量的陸相沉積,除報導有恐龍骨骼、恐龍蛋等脊椎動物化石外,還有豐富的木化石產出。新發現的周氏短木保存為矽化木,是植物次生木質部的一部分,顯微切片觀察顯示其主要解剖特徵包括明顯的生長輪,具混合型的徑壁紋孔、南洋杉型的交叉場紋孔以及較高的單列木射線,並具有創傷樹脂道。研究人員對周氏短木的生長輪進行定量化分析,顯示該植物為常綠喬木,葉持續時間可達3-15年。結合沉積學、孢粉學、古土壤學等其他證據可以推測出,早白堊世的浙江地區受亞熱帶氣候條件控制,且處於相對半乾旱的古氣候環境。

短木屬是中生代常見的一種松柏類木化石,與已滅絕的掌鱗杉科植物具有系統學親緣關係。周氏短木的發現豐富了對浙江早白堊世植被組成和古氣候特徵的認知,也為揭示浙江白堊紀的恐龍生存環境提供了重要證據。

蔣子堃、王永棟為論文通訊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館博士吳灝、瀋陽師範大學副教授田寧和德國波恩大學博士生謝奧偉為論文的共同作者。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重大項目和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的資助。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的生長輪、徑切面紋孔等解剖構造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交叉場紋孔及木射線構造

浙江早白堊世松柏類木化石「周氏短木」的生長輪及古氣候定量分析

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科研人員介紹,保存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礦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是地史時期重建古植被面貌和古氣候的重要參數。中生代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由遠古森林形成的木化石被廣泛發現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我國白堊紀時期被發現的木化石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而華南地區的木化石記錄較為少見。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即墨市民劉女士看到報導後,在當時堆積土石方的地方,意外又發現了一塊巨石。21日,即墨文化部門專家鑑定後判定,這是一億年前植物的矽化木(又名木化石),由於此處正是發現翼龍足跡化石的地方,印證了一億年前當時翼龍與真蕨、種子蕨等植物為伴。  「我在一大片石堆附近溜達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石頭有樹根形狀的痕跡,是不是傳說中的木化石?」
  • 2020年7月27日 六月初七 星期一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2、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一億多年前新的松柏植物木化石3、上海光機所等在ADP晶體缺陷誘導雷射損傷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4、武漢植物園在入侵植物調節次生代謝物響應環境變化的研究中獲進展5、南京古生物所等在遺蹟化石探索深時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科技動態1、「天問一號
  • 山西長子木化石產地
    長子縣木化石最早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先後有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武漢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博物館、山西省地質遺蹟中心等科研單位進行了科學普查和研究。確認出露化石324處,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的松柏目裸子植物,有大南洋杉、平南洋杉、簡元枝木、美異木等三屬四種。
  • 上億年松柏類木化石 北碚施家梁重見天日(圖)
    去年5月,石友伍定金獨自在山崖頂部的峭壁上發現一段埋藏在山石中的木化石,他此次前往是為了帶專家張鋒到現場鑑定化石的產生年代。張鋒現場鑑定完畢後稱,這塊木化石可能出於上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這也是北碚地區首次發現大型木化石實體。  張峰在木化石埋藏點定位發現,該處處於北緯30度附近。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在堅硬的巖石崖壁上,有一處開鑿的巖洞。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對研究銀杏植物的演化以及恢復侏羅紀時期的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王永棟說。  近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銀杏木化石最少,非常稀有  在地球上,算得上「活化石」的少之又少。銀杏就是其中之一。
  • 膠州村民池塘挖出怪石 初步鑑定為億年木化石(圖)
    最近一段時間,膠州膠萊鎮辛莊村村民在對村南一個池塘整修挖掘時,從土層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帶黑褐色紋理的怪石。前幾天,在挖掘機挖出土層中,他就發現裡面包裹著一塊帶有黑褐色紋理的怪石。 「以前,俺也聽說過木化石,這個石頭看著很像,用手使勁掰,還能掰下一些碎末,這不就拿回家準備讓人給看看。 」老韓說。初步鑑定為億年木化石這幾天,為了弄清怪石身份,老韓還通過鎮上一名熟人找到了膠州市博物館專家給鑑定了一下,這才知道這個怪石正是有著上億年時間的木化石。
  • 延安發現大面積矽木化石群 1.8億年前森林遺蹟
    中新社西安七月二十四日電(鳳音)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延安市寶塔區羅家坪近日發現一處佔地面積數畝的矽木化石群有關專家稱,該化石是距今一億八千五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松柏化石,對研究陝北地質地貌和古生物具有珍貴价值。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遼寧贈臺北1.5億年木化石寓意「天長地久」(圖)
    2月17日,正在臺灣參訪的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左)與臺北市長郝龍斌(右)在臺北花博會共同為三顆木化石揭幕,該木化石的年齡已近1.5億年,是遼寧省贈與臺北市的一件珍貴禮品,寓意兩地關係「天長地久」。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
    原標題: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   導致蜜蜂蜂群衰竭失調(CCD)的原因,一直是困惑科學界的難題。近日,由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繼蓮和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室陳彥平博士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菸草環斑病毒(TRSV);這一蜜蜂病蟲害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可能有助於揭開CCD的秘密。
  • 科研人員發現樹蘿蔔屬植物新種
    杜鵑花科樹蘿蔔屬植物全世界約120餘種,喜馬拉雅地區是其分布中心。
  • 山西木化石保護調查:長治木化石20年失盜1/3
    距今已有2.5億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木化石,屬於世界首次發現的新種(三屬四種——大南洋杉木、平南洋杉木、筒元葉林杉和美異木,均系裸子植物的杉目木),為古生物研究又添了新物種,且保存如此完好,全世界罕見,尤為可貴的是,如此大規模的集中分布,幾乎世界僅有。
  • 一夢億年木化石
    新疆木化石。在大漠與戈壁之中,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大南湖、沙爾湖、三塘湖、淖毛湖,昌吉州奇臺縣將軍戈壁中,其他地州也有偶爾發現產量不大。形,造型豐富、簡單大方、稜角分明、勁道十足。質,堅硬細潤、糙粕堅挺、可雕可塑、光滑亮潔。色,鮮豔多彩、靚麗四溢、素顏純清、旋目清心。紋,行雲流水、若隱若現、引人入勝、飄逸非凡。
  • 新發現的木化石品種,根據地質條件可想像其壯麗的形成環境
    木化石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用作紀念品、珠寶以及收藏品的優良材料。2014年,在俄羅斯遠東Primorsky Krai區Kiparisovo村附近發現了一種新的木化石。發現於砂礫採場的西北部,位於流紋巖火山巖、火山灰凝灰巖和玄武巖的交疊處。樣品的尺寸從幾釐米到兩米長不等。
  • 尚志市郊發現古植物化石群|my399.com
    21日上午,何樹嶺利用中秋節假期,約來尚志市文管所所長徐靜、工作人員王樹茂等人,再次前往石嘴山探秘。    「尋寶過程簡單得不可置信……」何樹嶺形容。進山沒多遠,發現地面上有塊灰色碎石,拾起一看,上面竟有植物狀圖案。「這不是植物化石嗎?」一行人格外興奮,動手挖掘。當天共採集了36塊植物化石。
  • 黑龍江海倫發現罕見古生物群
    我國三名古生物學專家經過認真考察,在對黑龍江省綏化海倫市發現的一系列植物、動物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這裡的一個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這個古生物群的生物種類豐富,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的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 這個白堊紀生物群位於海倫市井家店林場境內,距離海倫市區7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