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寶貴財富。財富的背後是文化的傳承,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文化的傳承需要每一位中國人出力。如今,我國許多文物深埋於地底,等待有緣人的發現。許多農民幸運地挖出了國家珍貴文物,最後主動上交給國家。
家住重慶市綦qí江古南街的一位老農,名叫蔡長銘。他與自己的兒子扛著鋤頭下地幹活,田地坐落於一個荒山的山腳下,蔡長銘決定挖一條池塘準備養點鱔魚。蔡長銘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個奇異物體,他將物體表面的泥土清理乾淨後,發現這個物體是一節牛脛骨。
蔡長銘使用鋤頭猛力錘了幾下,但這節脛骨堅硬無比,毫髮不損。蔡長銘與自己兒子一起研究,猜測這節牛脛骨應該是化石。
兩人拿著袋子將這些脛骨全部帶了回去,幾天之後,蔡長銘帶著這些脛骨來到了博物館。專家看到這些脛骨之後大吃一驚,「這恐怕是恐龍化石」。專家與工作人員跟著蔡長銘再次來到山腳,經過勘察,確認這些脛骨是恐龍的骨化石。
但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挖掘,專家便擺脫老農守護這些恐龍化石。從此,蔡長銘一直守護著這座小山,這一守就是十年,專家仍然沒有挖掘的意思。村民們早就知曉了這座小山藏有寶物,於是多次登山挖寶,不過全部被蔡長銘勸走。
其中還有一些文物販子慕名而來,最高出價30多萬元想要購買這些化石,也沒有讓蔡長銘有絲毫心動。後來,文物部門才對此地展開挖掘,經過鑑定,這些化石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恐龍化石價值已經超過數千萬,最終這隻恐龍被命名為果殼綦江龍,挖出的牛脛骨被珍藏在當地的地質博物館。
蔡長銘因守護化石有功,有關部門親自為他送去獎金和獎狀,他的誠信精神值得表揚。
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如寫得好,望大家閱讀後點個關注,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