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農挖出寶貝,距今1.5億年歷史,上交後獲得獎狀

2020-11-21 歷史趣中趣

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寶貴財富。財富的背後是文化的傳承,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文化的傳承需要每一位中國人出力。如今,我國許多文物深埋於地底,等待有緣人的發現。許多農民幸運地挖出了國家珍貴文物,最後主動上交給國家。

家住重慶市綦qí江古南街的一位老農,名叫蔡長銘。他與自己的兒子扛著鋤頭下地幹活,田地坐落於一個荒山的山腳下,蔡長銘決定挖一條池塘準備養點鱔魚。蔡長銘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個奇異物體,他將物體表面的泥土清理乾淨後,發現這個物體是一節牛脛骨。

蔡長銘使用鋤頭猛力錘了幾下,但這節脛骨堅硬無比,毫髮不損。蔡長銘與自己兒子一起研究,猜測這節牛脛骨應該是化石。

兩人拿著袋子將這些脛骨全部帶了回去,幾天之後,蔡長銘帶著這些脛骨來到了博物館。專家看到這些脛骨之後大吃一驚,「這恐怕是恐龍化石」。專家與工作人員跟著蔡長銘再次來到山腳,經過勘察,確認這些脛骨是恐龍的骨化石。

但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挖掘,專家便擺脫老農守護這些恐龍化石。從此,蔡長銘一直守護著這座小山,這一守就是十年,專家仍然沒有挖掘的意思。村民們早就知曉了這座小山藏有寶物,於是多次登山挖寶,不過全部被蔡長銘勸走。

其中還有一些文物販子慕名而來,最高出價30多萬元想要購買這些化石,也沒有讓蔡長銘有絲毫心動。後來,文物部門才對此地展開挖掘,經過鑑定,這些化石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恐龍化石價值已經超過數千萬,最終這隻恐龍被命名為果殼綦江龍,挖出的牛脛骨被珍藏在當地的地質博物館。

蔡長銘因守護化石有功,有關部門親自為他送去獎金和獎狀,他的誠信精神值得表揚。

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如寫得好,望大家閱讀後點個關注,以示鼓勵!

相關焦點

  •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
    如今,仍有很多龜類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圖片中這隻澳大利亞長頸龜,可能跟億萬年前的蛇頸龜長得差不多吧。  重慶晨報訊 記者 傅柃暢 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  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有人說:你挖出了「金烏龜」,1000塊我買,他說:不賣,上交國家
    有人說:你挖出了「金烏龜」,1000塊我買,他說:不賣,上交國家近年來,人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關於地底下的文物到底屬於誰,這個問題問住了許多人,在此,小編也想問一句,如果挖出來文物,你覺得應該屬於誰呢?
  • 農民挖出一口古井,發現兩個銅罐,專家100元收走,如今價值30億
    孫本立聽到後趕緊過來幫忙,一起將這個水壺抬了出來。挖出水壺後,孫本立又挖出了一個香爐一樣的銅罐子。隨後,孫本立端著「水壺」快速往家裡跑去,趙根旺抱著「香爐」緊跟在後。二人跑進家裡後,由於用力過猛孫本立抱著的銅罐子突然散成了4、5塊,一堆金子掉了出來,二人驚訝得叫了起來。孫本立從家裡弄來個大盆,將這些金子放了進去。幾分鐘後,他們又打開了第二個銅罐子。第二個銅罐子裡沒有金子,僅有一些像「鍋鏟」一樣的東西。就在此時,幾十個村民湧進了孫家的院子裡。
  • 重慶綦江發現一枚1.5億年前蛇頸龜化石
    新華社重慶6月23日電(黎華玲、陳正策)近日,重慶市綦江區發現一枚古生物化石,經重慶古生物化石專家查勘研究,確認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經反覆研究,專家確認了這枚化石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綦江區國土房管局地質公園管理處主任謝顯明介紹,綦江區已發現的化石有恐龍化石、魚化石,此次發現的蛇頸龜化石在綦江區尚屬首例,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綦江古生物化石的種類。責任編輯: 王萌萌
  • 1982年,青海一女子挖出7萬枚洋錢,主動上交後,榮獲三等功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二日下午,青海貴德縣,一位十六歲的年輕女孩陶金蘭正在園藝場揮汗如雨地用鏟子鏟子鏟子,原來她和哥哥,承包了園藝場一處水管維修工程,按計劃,兩人將挖開一條長八米,1.5公分的管道。太陽漸漸落山,陶金蘭決定再挖一段時間,就把它收回來,正當鏟子繼續往土裡落的時候,陶金蘭聽到了一陣沉悶的響聲,她放開泥土,只見裡面竟有幾片銀色的白花。
  • 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的「寶貝」,推翻中國人種的非洲起源假說
    提起中國人的「老祖宗」,大家基本都能想到的是周口人、河姆渡人、藍田人、元謀人、山頂洞人……而2017年3月美國《科學》雜誌上刊載的一則中美考古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報告上說,距今12.5萬至10.5萬年間,中國境內生存著一群體徵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他們的頭骨化石經研究證明,他們可能是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祖先。
  • 重慶一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被揭開!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那麼,這些石花是怎麼形成的呢?5億年前,海洋中生存著單細胞生物——藍藻,藍藻具有趨光性,喜愛追逐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風力小,海浪小,氣候相對穩定,藍藻的生命路徑和活動軌跡得以保留。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其成果也表明,恐龍在重慶地區至少生存了1億年並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是華龍網記者今(20)日從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獲得的獨家消息。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代輝說,大足郵亭這處恐龍足跡保存於距今約2億年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地層中,是已知的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足跡,表明重慶地區從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就已經是恐龍生存的家園。
  • 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重慶首次發現三疊紀波痕遺蹟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近日,古生物愛好者在北碚境內發現一面巨大的條紋石壁。據專家判斷,這是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可以推測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也是我市首次發現三疊紀時期的波痕遺蹟。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古生物學專家張鋒博士告訴記者,這是重慶地區經歷最後一個海洋時期的直接證據,從周圍的巖石形態可以判斷,這一面波痕石壁距今2.5億年,屬於三疊紀早期。數億年前的「海浪」把自己的模樣印在沉積物上,經過漫長歲月變化,留下了巨幅波痕。
  • 1個拳頭大小的黑洞,居然藏著27件青銅器,專家:上交獎勵一壺油
    近幾十年來,寶雞真的是挖出了太多的青銅器,其中不少都是老百姓意外挖掘出來,其中1955年、1985年和2003年這三次真的是挖出了太多的青銅器,特別是2003年的那一次,5個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結果幫助考古隊挖出27件青銅器,還一舉創下了8項中國考古之最。
  • 綦江首次發現1.5億年前蛇頸龜化石
    6月12日,經古生物化石專家現場查勘鑑定確認,這枚化石是距今1.5億年前的蛇頸龜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綦江龜化石的空白。6月12日,重慶208地質隊正在現場勘查 區國土房管局供圖  據悉,出土的化石位於文龍街道通惠社區5組,據區國土房管局地質公園管理處主任謝顯明介紹,最先發現這枚化石的是通惠社區農民劉昌餘。
  • 村民種樹挖出一頭大象,專家趕來後勸其上交,國內唯一非常珍貴
    1975年2月的一天,湖南省醴陵縣仙霞公社獅形山大隊村民張立林扛著一捆樹苗,打算在村子旁邊的獅形山種樹。當他在山坡上挖坑時,卻意外的挖出了一頭青銅大象。當時的人都比較樸實,挖出了東西也不敢據為己有,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向上級報告。所以張立林挖出這頭大象後,連樹也不種了,扛著大象急急忙忙去找駐村的公社幹部。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農民打井發現120斤金餅,專家勸其上交國家後,道:還差了200噸
    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優秀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下,擁有數不盡的財富,祖先們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瑰寶。直到今天,有些文物能夠在博物館中受人瞻仰,有些文物被私人收藏,而有些文物還埋在地下,不為人所知。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位老農打井,不小心挖出120斤金餅。
  • 70年代她撿到一顆價值10億鑽石,上交國家,30年後她生活怎樣?
    大家都知道,70年代是一個很貧窮的年代,像如今80後的父母一般大多都是70後,在那個年代老一輩的長輩們生活艱苦,為了維持生計那個時候都是大隊合作社分工,多勞多得是當時的勞動力分配方式,為了多賺一點錢,人們都不辭勞苦辛勤耕耘,只為可以養家餬口把孩子撫養大,把父母伺候舒服了。
  • 重慶農戶挖出魚泉或為炒作 09年已證實為無證捕撈
    近日,一則重慶農戶挖出魚泉引來網友關注。重慶農戶挖出魚泉甚至還很玄乎的有了託夢一說。公公在晚上做夢說家屋子底下挖坑可以致富,老人堅信這個夢,起初一無所獲,但某天這個坑突然出水,從石縫湧出了不少雲南盤鮈魚,從此他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很快網友就挖出09年重慶晚報一篇舊聞,原來該魚泉所在地實為舀魚凼,後因修路被填埋。重慶農戶挖出魚泉實際是一場炒作。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1977年,那個撿到價值10億鑽石無償上交國家的女孩,得了什麼獎勵?
    拾金不昧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撿到幾十、幾百塊錢,上交了倒是無所謂,但若是撿到了幾十萬或者幾百萬呢?有幾個人能內心毫無波瀾的做到拾金不昧?但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有個叫做魏振芳的姑娘,她撿到價值10億的鑽石後,轉身就將其上交國家了,讓人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