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撿金銀財寶的夢,畢竟對於一筆飛來橫財,誰都不會排斥,如果機會真的出現在你眼前,你會怎麼做?也許一個叫陶金蘭的女人,也許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二日下午,青海貴德縣,一位十六歲的年輕女孩陶金蘭正在園藝場揮汗如雨地用鏟子鏟子鏟子,原來她和哥哥,承包了園藝場一處水管維修工程,按計劃,兩人將挖開一條長八米,1.5公分的管道。太陽漸漸落山,陶金蘭決定再挖一段時間,就把它收回來,正當鏟子繼續往土裡落的時候,陶金蘭聽到了一陣沉悶的響聲,她放開泥土,只見裡面竟有幾片銀色的白花。陶金蘭急忙把正在另一邊工作的弟弟陶恩銘叫了過來:「哥,你快過來看看,這是什麼!兄弟二人仔細一看,大吃一驚,發現有些銀幣上刻有人頭,有些上則有帆船,這不正是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和「船洋」嗎?
陶金蘭發現,埋在土裡的寶貝,似乎並不多,平日一向勤快認真的平日,卻沒有別的主意,身為民兵的她,一路小跑,把這消息告訴附近的軍隊。最後,這位當地的書記,帶著幾個小夥匆匆忙忙趕來現場,立即展開了清理工作,經過一夜的掙扎,結果卻震驚了在場的每個人。她們在泥土中足足找到了67981塊大洋,除此之外還有1568塊銀幣,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據西寧晚報記載,這個大洋,在當時已能抵值36萬元人民幣,而到了今天,再加上收藏的價值,更有上億之多。
園藝場發現寶藏的消息,很快轟動了整個縣城,大夥更是將目光集中在發現寶藏的陶金蘭兄妹二人身上,出於對陶金蘭二人拾金不昧的獎賞,最後貴德縣給了二人一面榮譽錦旗,一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還有500元現金,這讓不少人羨慕不已,到了九月,陶金蘭兄妹更是被評為個人標兵,三等功。令人不禁好奇的是,陶金蘭二人所發現的珍寶,究竟來源於誰呢?
據分析,這應該與這座園林宅邸的原主人馬元海,有一種莫淺的關係。生於1888年的馬元海,就是民國時期的名將,西北軍閥馬家軍的一員,他的堂兄,就是控制青海的馬步芳。
以家族關係,馬元海還能長期盤踞青海等地,當上了土皇帝斂財,而在郭工內戰期間,原馬元海等部下仍在青海切吉地區頑抗,在遭遇頑強阻擊後,又面臨山窮水盡,最終選擇投誠,到1951年,馬元海在西寧市東關「敦慶公」私宅去世,身邊沒有多少財產。而且他的遺產也因此成了一個謎,今天再一次從馬元海曾經居住的地方,挖出這麼多的寶藏,謎也終於得以解開,至於陶金蘭兄妹拾金不昧的精神,更是令人佩服。
一九八二年,青海一位婦女主動上交了七萬枚洋錢,榮獲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