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2020-10-11 科普百分百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央視新聞(總臺記者 徐荃樂):10月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

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

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相關焦點

  • 馬來亞大學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
    △圖片源自馬來亞大學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陝西漢中天坑群調查發現劍齒象化石
    近日,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在漢中的巖溶地下水調查中發現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
  • 浙江神秘洞穴發現劍齒象化石 專家說還會有寶貝
    據當地老人說,該洞底有地下河,可聽見流水聲,1982年,該村的青年汪有國、餘榮堯等人進洞挖掘,發現了許多粗大的骨頭化石。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此是開化縣發現的第一處完整的古化石遺址,為研究縣史提供了很好的資料。
  • 漢中現劍齒象化石 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
    日前,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發現了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劍齒象是亞洲特有的古哺乳動物,是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化石堆積處位於洞穴末端塊石堆積體下方,堆積體部分膠結,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條件。專家介紹,根據現場堆積體的形態,並無溶蝕搬運痕跡,推測現場為溶洞崩塌導致地表塌陷後將古動物掩埋至今。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馬金鎮洪村文化禮堂內,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博士,省自然博物館安全保障部主任張江龍和縣文物所所長陸蘇軍在討論時說道。時間退回到1979年,村民在洪村「石彎洞」附近勞作時發現化石。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
  • 甘肅黃河古象—劍齒象化石讓我們了解幾百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黃河古象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一種大象。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發掘、整理和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形態特徵和發現地點給它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04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1973年出土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
  • 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但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也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  前不久,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五六排牙齒的化石,不少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 黃河辭典第十二期|黃河「巨無霸」劍齒象的消失之謎
    1973年11月,在甘肅省合水縣板橋公社境內的馬蓮河畔,發掘出一具劍齒象化石。這具劍齒象骨骼屬於一老年個體,身高約4米,體長約8米,門齒長3.03米,門齒直徑(近端50釐米處)三十二釐米,是世界上已知個體最大的劍齒象之一。  合水縣是黃河古象的故鄉。1973年春,在板橋鄉穆旗村馬蓮河西岸木瓜溝咀山下,發掘出一具完整的大象化石,因其發現於黃河流域,故取名「黃河象」。為了把這些骨骼帶回北京研究,採用了套箱法,把化石的周圍鑿開,套上箱子,灌上石膏加以保護,再把箱子啟出,運輸回來。
  • 江西發現大量古人類活動時期熊貓、劍齒象等動物化石
    新華社南昌3月3日電(記者吳鍾昊)記者從江西省萍鄉市獲悉,萍鄉市上慄縣長平鄉楊家灣1號洞考古挖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洞內所發現的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其中包括巴氏大熊貓、劍齒象等已滅絕動物的化石。據萍鄉市博物館館長鄒松林介紹,2014年10月,萍鄉市博物館在楊家灣洞穴發現哺乳動物化石點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兩次帶隊前往實地調查,與萍鄉博物館一起對化石點進行發掘。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經中科院專家初步鑑定,共計6目20科40種(含未定種)。
  •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
    而在昭通水塘壩新發現的中華乳齒象的頭骨,把中華乳齒象的化石記錄又向前推進了約一百萬年,並且把中華乳齒象最早的起源地推向了中國雲南含古猿的晚中新世地層分布區。該研究指出,中華乳齒象在早期牙齒形態上有一些脊型化的傾向,從而容易與同時存在的軛齒象類混淆,造成中華乳齒象的祖先類型長期難以被識別。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中華乳齒象頭骨,吉學平 攝) 項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研究員認為:中華乳齒象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一種獨特的長鼻類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時期在該地區廣泛分布,之前最早發現於中國山西的榆社盆地
  • 陝西秦嶺發現3萬年前人類化石
    發掘1×1平方米探方27個,考古隊員以5釐米為水平層逐層發掘,重點關注不同文化層之間的人類活動「地面」信息。測量了所有出土遺物的三維坐標和信息,對清理出來的堆積物全部進行了水洗。在27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中,考古隊發現了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過,化石身高不足1米,距今一萬八千年
    電影霍比特人想必大家都看過,裡面有個新人種叫「霍比特人」,他們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忠誠無比,性格清靜寡慾,曾經幫助人類多次改寫歷史。很多以為,那只是電影情節出於吸引觀眾的需要,而精心編造的劇情。實際上,「霍比特人」真實地存在過。
  • 蘭州私人博物館館藏三千萬年前「黃河象」再現歷史
    2500萬年至3000萬年以前的「黃河象」化石以半蹲姿態處於館中央,十分震撼。 楊豔敏 攝 這家私人博物館共收藏了晚中新世的「薩摩麟」、鏟齒象、劍齒虎、犀牛、陸龜等古生物化石、奇石、陶罐等300餘件「寶貝」。
  • 長毛象、劍齒虎和長頸駝,那些《冰河世紀》中出現的滅絕動物們!
    1、長毛象長毛象(猛獁象),身披長毛,體形高大,存在於冰河時期,是已有絕滅象中最著名的一種,體型與亞洲象差不多,與現代的象不同的地方是:它渾身長滿了毛,毛的長度甚至可垂到地面;象身在頸部突起成峰,耳朵比較小,一層黃棕色的蓬亂長毛夾雜著黑色的長毛,遮住了長毛象的整個身體,甚至耳朵上都有毛;象牙的形狀也很奇特,向上翹起,堅固並且鋒利
  • 開化「犀牛洞」化石新說法:劍齒象和犀牛牙齒
    1979年,村民在「石彎洞」附近勞作時發現十分粗大的動物化石。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成為開化縣的文保單位。經勘測,犀牛洞深約5.6米,高2.3米,寬2.0米,洞內泉水滴答,洞底流水常年不斷。
  • 信陽一工地發現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距今20萬年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做好現場保護,並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將標本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4) "← →"翻頁 近日,在秘魯中部康塞普西翁省Chambara地區,展示發現的三頭約一萬年前古代大象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