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2020-11-25 網易新聞


網友曬出的牙齒化石照片


東方劍齒象還原圖

提起猛獁象,「古生物迷」一定不會陌生,被冰凍了數萬年的猛獁象,科學家曾在西伯利亞吃過它的肉。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圍觀「多牙怪獸」引推斷

10月底,古藺網友曝出的一組疑似古生物牙齒化石的照片,在瀘州各大網絡平臺走紅。爆料者李先生說,他在古藺縣魚化鄉的一個山洞挖到了這些奇怪的石頭,上面有明顯的牙齒的輪廓。奇怪的是,這種疑似古生物牙齒化石的石頭,上面竟然有6、7排牙齒,排列有序,不知是什麼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是在兩年前魚化鄉「觀音洞」的溶洞內發現的,找過專家鑑定,只能確定是某種動物牙齒的化石。」

圖片顯示,化石上的牙齒呈鋸齒狀排列,每一排的牙齒輪廓都清晰可見。因從未見過這種化石,不少網友將擁有這種牙齒的動物稱為「多牙怪獸」。網友又曝出了另外一組照片,稱這種奇特的化石與貴州仁懷某博物館展出的化石極其相似,並推斷李先生照片中的化石可能是劍齒象化石。

鑑定

原來是東方劍齒象「這種化石擁有『齒節』、『乳突』和『根座』三個特徵明顯的構件,保存完好,這就是東方劍齒象的牙齒化石。」8日下午,古生物學家向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實地考察和資料比對,他們目前已確認這種化石的身份,並認為擁有這種牙齒的東方劍齒象,生活在距今60萬年左右的可能性最大。

「25年前,我們曾在石屏鄉的野貓洞發現過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兩個發現地點的距離不到10公裡,地層結構也是一致的。」向毅說,兩處發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的地點,再次證明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理論是科學的,即古藺縣是「全新世」時期「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化石的集中營。

河流作用

動物屍體衝到堆積層「東方劍齒象的牙齒比較多,幼年象的牙齒大多有4至6個『齒節』,成年象一般有10多個『齒節』,國內已發現的化石中,最多的有24個『齒節』,即有24排牙齒。」向毅說,古藺縣境內發現的這種化石在國內並不罕見,但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之多,確是全國少見。

「我們原來在野貓洞發現的化石,共7個目30餘種,另外還有無脊椎動物化石1種,共計實物標本2000多件,大部分已捐給重慶自然博物館。這次發現的化石種類也有20來種。」向毅說,這些化石包括劍齒象、貘、大熊貓、鬣狗、華南虎、犀牛、雲豹、水鹿、豪豬、竹鼠、巨羊、羚羊類等多種古生物的牙齒化石,發現的地點都位於底層結構中的「堆積層」。

「在一個區域內集中發現動物牙齒化石,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原來的河流將動物屍體衝到下遊所致。」向毅說,他們發現這些動物的種類自成體系,且有海百合、珊瑚等其他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整個川南地區原來都是一片汪洋,古藺縣原來可能位於河口附近。隨著地質運動,洞體抬升,河流下沉,讓動物屍體集中營變成了化石集中營得以保存下來。

多知道點

東方劍齒象比猛獁象更古老

東方劍齒象,體重12噸左右,是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亞科,史前已滅絕。上頜有長而大的象牙,向上彎曲;下頜短,沒有象牙。晚期進化後,第三臼齒齒脊數多達10條以上。最早的劍齒象出現於中新世晚期,最晚可以生存到晚更新世,比猛獁象生活的年代至少要早300萬年。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作者:曾業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此後,瀘州便不斷曝出發現古生物遺蹟或化石的信息。穿越時空,觸摸歷史,解開謎團,對於經常在都市喧囂或文海會海中穿梭的記者來說,更加有趣。因此,能採訪這樣的新聞題材,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提起猛獁象,「古生物迷」一定不會陌生,被冰凍了數萬年的猛獁象,科學家曾在西伯利亞完整地發掘過。但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也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直到最近,邀請了省裡的相關專家來對這些化石做鑑定。劍齒象臼齒化石金幸生博士說:「經現場勘查和文物標本比對,這次在洪村鑑定的一些動物骨頭,有一種是劍齒象的牙齒,還有一種是中國犀的牙齒。在浙江,劍齒象和犀牛牙齒的發現比較常見,但是這次的劍齒象牙齒比較完整,還是比較難得的。
  • 浙江神秘洞穴發現劍齒象化石 專家說還會有寶貝
    「在浙江,劍齒象和犀牛牙齒的發現比較常見,但像這樣較為完整的劍齒象牙齒算是難得的。」金幸生說道。此外,還有些劍齒象牙齒的碎片和其它動物的骨骼,但不是特徵部分保存,不是很好鑑定。金幸生推斷,這個洞裡還會發現如大熊貓、牛、野豬等其他動物的化石,因為在浙江的其它溶洞裡發現劍齒象和犀牛的化石時都會伴有這些動物的化石。
  • 李希國,川南業餘化石考古研究第一人
    因為,從這裡,可看到距今18億—2億年前川南乃至四川盆地的古海洋生物世界。於是,他拿出隨身攜帶的放大鏡和鐵撬:這裡瞧瞧,那裡望望;這裡撬撬,那裡鏟鏟。多年來,單是用於古生物化石的人工搬運費和車輛運輸費,就已使他原本羞澀的行囊更加羞澀了——有時不得不斤斤計較,討價還價。「就把煙抽到最低檔次吧。」他說。
  • 漢中現劍齒象化石 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
    日前,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發現了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劍齒象是亞洲特有的古哺乳動物,是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化石堆積處位於洞穴末端塊石堆積體下方,堆積體部分膠結,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條件。專家介紹,根據現場堆積體的形態,並無溶蝕搬運痕跡,推測現場為溶洞崩塌導致地表塌陷後將古動物掩埋至今。
  • 四川古藺再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
    封面新聞記者 劉建 李華剛 攝影報導四川盆地的恐龍化石很多近幾年來,在瀘州市古藺縣黃荊鎮,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填補了四川盆地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發現很少的空白。「因為以前四川盆地發現的主要是骨骼化石,而且是在侏羅紀時期的特別多,白堊紀的幾乎沒有什麼發現。古藺白堊紀恐龍足跡的發現,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所以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而且這個恐龍足跡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白堊紀時期四川盆地的生態環境、地質背景,意義非常重大。」
  • 甘肅黃河古象—劍齒象化石讓我們了解幾百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04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1973年出土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
  •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央視新聞(總臺記者 徐荃樂):10月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在重慶,出土過這麼多遠古哺乳動物化石
    不斷的野外調查顯示著重慶市內其他動物、植物還有遺蹟化石也豐富多彩,其中很多化石是同類化石中的佼佼者。萬州鹽井溝化石群重慶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萬州鹽井溝哺乳動物化石群是重慶最早研究的化石,也是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
  • 陝西漢中天坑群調查發現劍齒象化石
    近日,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在漢中的巖溶地下水調查中發現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
  • 距今2萬年研究價值高 江邊喜獲「大角鹿」化石(圖)
    距今2萬年研究價值高 江邊喜獲「大角鹿」化石(圖)     本報訊 3日,經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專家鑑定後認定,哈市市民矯蒼生發現的兩塊「石頭」分別是距今約兩萬年的大角鹿犄角化石和野牛脊椎骨化石,該化石為研究黑龍江古代地理、氣候、環境提供了實證。
  • 四川古藺現罕見怪石 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鍾旭娟 姚茂璇 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 攝影報導 四川古藺縣土城鎮風光村一村民家中珍藏著一塊神秘的石頭,看上去就像一條蜷縮的蛇。村民王美權說,這是他3年前外出辦事在路上撿到的。
  • 棗莊驚現史前犀牛頭骨化石 距今160萬年(圖)
    發現的犀牛頭骨化石。  本報棗莊5月9日訊(記者 李淼 武春澍) 9日,記者從棗莊市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所獲悉,日前棗莊市發現一具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據介紹,該化石距今大約已經有160萬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
  •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2009年4月8日,幾名小學生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國家博物館觀看人類祖先化石吳秀傑說:「迄今已知的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都是在非洲發現的。」其中,1974年在衣索比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露西,距今約350萬年,曾長期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享有「人類老祖母」的美譽。  不過,後來在非洲又陸續發現了年代更久的古人類化石。如2000年在肯亞發現的千禧人,因發現時間而得名,年代距今約600萬年。2001年在非洲中部查德發現的圖邁,年代距今約700萬年。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 專家:經鑑定距今約9000萬年(圖)
    中新網江西萍鄉9月17日電 (記者 劉佔昆)連日來,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強博士17日向記者表示,經初步鑑定,它們屬於距今約9000萬年的晚白堊世早期恐龍蛋化石。
  • 龍骨坡「巫山人」 ,揭秘200萬年前人類生活
    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於1986年,是中國早期人類化石遺址。龍骨坡遺址佔地約1300平方米[1],經過先後三次的現場發掘,在遺址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
  • 封開,嶺南最早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圖)
    謝敢特 約通訊員 陳炳文  嶺南文化發祥地——封開①  封開垌中巖人距今14.8±1.3萬年,被專家稱為嶺南歷史的揭幕人  編者按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位於賀江與西江交匯處,與廣西梧州市毗鄰。  封開,擁有亞洲第一巨石———大斑石而出名,然而,1989年出土的垌中巖人類牙化石更是證實了一個「爆炸」性的發現:垌中巖人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有學者把封開垌中巖人稱作嶺南歷史的揭幕人。  距封開縣城約60公裡的河兒口鎮,有個石灰巖山峰。1978年在山峰坡上的垌中巖洞的堆積物中,發現了一顆人類的牙化石。
  • 劍齒虎真的比老虎兇猛百倍嗎?為什麼會滅絕了?
    劍齒虎劍齒虎是貓科劍齒虎亞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比如短劍劍齒虎、恐劍齒虎以及刃齒虎等等。在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劍齒虎早在距今30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就出現在了地球上,其中以刃齒虎的犬齒長度最長,達到了平均17公分。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追蹤: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
    ▲足跡化石發現地邊上的巖石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追蹤 當地政府已實施應急保護,並呼籲廣大市民不要前往圍觀 臺海網1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大榮 文/圖)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